青椒是我們家庭最常見的蔬菜食材之一,青椒全身新鮮翠綠,我們經常用青椒來調整菜餚的色澤,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種植青椒了,如今在全國各地普遍栽培,今天就來談一談青椒的種植技術。
青椒為雙子葉植物綱、鞠亞綱、茄科,果實為鮮果,別名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大椒、柿子椒以及燈籠椒,因為能夠結出甜味漿果,被城裡人稱為甜椒和菜椒。青椒是一年生或者多年生草本植物,最大的特點是果實較大,辣味較淡,甚至根本不辣,一般只作為蔬菜食用而不做調味料。
要想種植好青椒,必須對青椒有最初步的了解,才能管理和種植好青椒,下面就來介紹關於青椒的所有知識。
一、青椒的生物學特性:
1、根系
青椒屬於淺根性植物,根系發育較弱,木栓化程度較高,再生能力差,根系少,莖基部不易發生不定根,所以青椒怕旱怕澇,對氧氣要求嚴格。
2、莖
莖近無毛或微生柔毛,分枝梢之字形折曲,主莖較矮,有6-30節不等,多數品種主莖上分枝能力較弱,部分品種可以分枝並結果。
3、葉子
葉互生,矩圓狀卵形,其大小和形狀與果實的大小和形狀有一定的相關性。
4、花
花單生,府垂,花萼杯狀,不顯著5齒,花冠白色,自花授粉,自然異交率10%左右,為常異花授粉作物。
二、生長發育過程
青椒的生長發育過程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周期性,初為發芽期,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花穗到能坐椒為開花期,從座果到採摘為結果期。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葉片了解青椒的長勢,座果後青椒鮮豔有適當的鮮嫩部分為正常生長。
三、生長環境條件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溫度、水、光和肥料等因素,在很多情況下,不可能所有的因素都處於最合適的狀態,我們學習栽培技術就是要平衡這樣的矛盾,使其綜合起來處於最佳狀態。青椒是喜溫性蔬菜,溫度要求白天一般在20-28攝氏度,晚上要保持在13攝氏度以下。
在青椒緩苗前,9月份天氣溫度比較高,白天要注意降溫,溫度高於28攝氏度時要拉遮陽網,下午降溫時要及時收網。緩苗後到了10月份,氣溫較低,白天保持在26-28攝氏度,夜間保持在16-20攝氏度。
青椒是一種喜水而又不耐水的植物,喜歡乾燥但有不能過於乾燥,光照要求中等,因此在管理青椒時,一定要合理按照青椒的生育期來澆水,青椒在各個發育時期對於溫度要求如下:
四、品種選擇
根據不同的栽培季節,如果是越冬茬栽培,選擇耐寒性比較強的品種,如果是在夏天這個茬口種植,就必須選擇耐熱性的,選擇的品種需要符合以下特性:耐地溫、耐弱光、耐溼和抗病,大果型、耐儲運的品種,株型緊湊、適合密植,結果期長,產量要高。
五、栽培模式
栽培青椒時需要起壟栽培,採用膜下澆水的辦法,栽苗時需要注意養根、護根技術,都是需要種植去學習的。
總結:要想青椒長得好,不僅要學習好青椒的相關知識,更要在勞動中去實踐,以上就是今天要講述關於青椒相關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種植戶早日實現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