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見惡性腫瘤,也是生殖系統第一大惡性腫瘤。我國每年約有13萬例新發宮頸癌病例,3萬人因宮頸癌死亡。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一個有明確病因的癌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持續感染。
感染HPV就是得了宮頸癌?打了HPV疫苗就不會得宮頸癌?沒有性生活就不會有宮頸癌?宮頸癌手術後會長鬍子、像個男人?得了宮頸癌就不能要孩子了?
生活中聽到宮頸癌的各種說法,不清楚的人往往會被帶偏。
以下這十個宮頸癌傳言,你分得清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嗎?
01
傳言一:感染了HPV就會得宮頸癌
錯!感染了HPV不等於一定會得宮頸癌。
機體感染HPV通常為「一過性感染」,大部分人依靠自身抵抗力可以在兩年內自動清除,只有2% - 3%的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會發展成宮頸癌,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0年以上。
02
傳言二:打了HPV疫苗就不會得宮頸癌了
No No No!
接種了HPV疫苗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專家提醒:宮頸癌篩查是必不可少的,這才是最重要的預防宮頸癌的措施。
宮頸癌的三級預防相當於三道城牆:一級預防是HPV疫苗,是一道基礎的防線;二級預防是宮頸癌篩查,及時發現癌前病變;三級預防是治療宮頸病變,阻止病變進一步進展,守好最後一道宮門。
03
傳言三:沒有性生活就不會得宮頸癌
並不是
HPV的傳播途徑除了性接觸傳播,還有間接接觸傳播、母嬰傳播、醫源性感染等。即使沒有性生活,還是有感染HPV的可能,依然要做好預防接種和定期篩查。
04
傳言四:反覆宮頸炎會轉變成宮頸癌
錯!
宮頸炎和宮頸癌的臨床表現都有白帶異常、同房出血的情況,但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宮頸炎是由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的炎症,宮頸癌是惡性腫瘤,即使是反覆發作的宮頸炎也不會轉化為宮頸癌。
05
傳言五:B超成像清楚,宮頸癌篩查優先選B超
錯!
一些早期的宮頸病變是可以直接通過肉眼觀察和觸診發現的,結合宮頸細胞塗片檢查(TCT)、HPV檢查,可以發現早期宮頸癌,用B超反而不一定能發現早期的腫瘤(瘤體非常小),婦檢是早期宮頸癌主要的篩查方法之一。
06
傳言六:中老年女性才會得宮頸癌,年輕人不用太緊張
不對!
從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到發展成宮頸癌通常需要10年以上,然而近年來宮頸癌發病逐漸年輕化,很多30多歲甚至更年輕的女性罹患了宮頸癌。
這和社會的性觀念逐漸開放有一定關係,過早接觸性生活,多個或高危性伴侶,會增加感染HPV的風險,即使是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
07
傳言七:宮頸癌手術後就不能要孩子了
不一定。
並非所有宮頸癌患者術後都喪失生育能力,45歲以下的早期宮頸癌患者,分期為Ⅰ期,預後較好,且有強烈的保留生育功能意願,可以在保證預後的前提下,儘可能保留生育功能。符合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的適應證的患者,術後是有機會繼續實現生育功能的。
08
傳言八:宮頸癌手術後會長鬍子,像個男人
天大的誤會!
並非所有宮頸癌患者都要切除子宮,切除子宮不是切除卵巢,不會影響性激素的分泌,也不會影響性生活,你的女性特徵依然都在,不用擔心,什麼長鬍子、像個男人就更加不可能了。
09
傳言九:得了宮頸癌就活不長了
早期宮頸癌可以治癒!
早期宮頸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治癒!晚期宮頸癌經放化療等綜合性治療後,5年生存率達50%。因此女性要重視宮頸癌的篩查,而不是出現症狀了才去醫院。
10
傳言十:宮頸癌會遺傳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宮頸癌有遺傳傾向。
宮頸癌主要和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相關,和家族遺傳相關性較小。
預防宮頸癌小貼士:
宮頸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①不良性行為:過早性行為、過多性伴侶或丈夫有多個性伴侶
②月經及分娩因素:經期衛生不良、早婚早育多產等
③性傳播疾病導致的炎症對宮頸的長期刺激
④吸菸
⑤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
⑥免疫缺陷與抑制
⑦其他病毒感染
⑧其他因素如社會經濟條件較差、衛生習慣不良、營養狀況不良等。
最後,這張宮頸癌篩查指南,大家記得要保存或者轉發給親愛的家人,做好充足的防禦才能更好地將癌症的苗頭斬殺在搖籃中。
參考資料:
1. 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的現狀及反思.中國實用婦科與婦產雜誌.2019.1098-1105
2. 宮頸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
策劃:勞敏聰
編輯:晨璐
排版:李阜蓉
審校:劉衡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