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一種野草,人稱「狗尾草」,煲湯味道甘甜,價值一斤25元!
秋季是一個讓人期待和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季節,學會養生保健是少生病的關鍵。像今年這樣「秋燥」的天氣,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乏力等症狀。此季節在小編老家,人們經常會用一種野生植物的根系,切碎與豬肉、排骨、雞鴨等燉湯喝,味道甘甜,來達到養生的目的。
這種植物是什麼呢?它的名字我們家鄉人叫「狗尾草」,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狗尾草」其實它的學名叫虎尾輪,也有的地方稱為貓尾草、石參、貓尾射、兔尾草、通天草和狐狸尾等,屬於豆科狸尾豆屬多年生亞灌木草本植物,正因為它的花像狗的尾巴一樣,所以人們稱其為「狗尾草」。它的根部是一種南方一些地區的民間草藥,主要產區我國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及臺灣等地。在一些外國像印度、緬甸、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狗尾草的植物形態
狗尾草, 亞灌木狀草本,高1-1.5m。莖枝較粗,被短粗毛。奇數羽狀複葉,託葉長三角形,基部寬闊;小葉片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1片較大。總狀花序頂生,花密集,花冠紫色,子房上位,花柱線形,內彎。莢果3-7節,略透明。
狗尾草的生長特性
狗尾草多生長在比較潮溼但是陽光充足的環境中,對土壤的要求為中性或者是偏酸性。抗寒較強,地溫3~4℃時種子發芽,抽穗期適宜溫度18~19℃。越冬性好,春季氣溫高於5℃時開始返青,秋季氣溫低於5℃停止生長。較耐淹浸,不耐乾旱。在35℃以上的持續高溫乾燥條件下,不能安度夏季。耐鹼性較弱,在石灰質含量多的土壤上生長不良。
狗尾草的採收
狗尾草根的採收時間一般安排在10 月中下旬, 可以採用乾旱灌水後或雨後晴天進行。主要以採收地下根為主, 要求在植株地上部分1cm 處下剪, 剪完後即時進行清洗, 要求一次清洗乾淨, 以免影響外觀, 造成產品品位下降, 影響收益。收購時以清潔新鮮長度25cm 以上的為上品, 以下則為次之。
狗尾草根的功效
據民間中草藥記錄狗尾草藥用功效比較廣泛,像在《閩南民間草藥》,《廣西中草藥》,《實用中草藥》中都對虎尾輪的藥用價值有詳細的記載。狗尾草根在廣東梅州地區客家人稱其石參,山參等,取其根煲湯作膳用。其根部含黃酮甙,具香甘口味,受到客家人的青睞,並稱之為石參。現在廣東省梅州及福建漳州、龍巖一帶等地廣泛種植。
結束語:狗尾草以前主要長在野外,對環境適應能力比較強。因為比較喜歡潮溼但陽光又比較充足的地域,對土壤要求比較偏中性或者酸性,所以在福建漳州、龍巖一帶比較常見,因為其有藥用功效,以及可以作為燉湯輔料,也被當地農民們引種在農家庭院,或者農田中。你家鄉有這種野生植物嗎?
本內容僅為講解農村野生植物,不做藥用,食用和治療參考。部分動植物有保護等級,請遵守法律,保護野生動植物,請不要隨意採摘不認識的野生植物,更不要輕易試吃!(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