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德林社
來源:騰訊財經
牛市是不是真的來了?散戶如何避免牛市虧損厄運?註冊制改革會給中小企業及投資者帶來怎樣的影響?散戶投資創業板時如何規避風險?爆款基金要不要追?這些當下的投資熱點問題,都在直播中一一得到解答。
騰訊財經訊 為了探究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受到的影響,預判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力點,騰訊新聞推出《2020經濟新引擎》系列財經高端主題直播。7月8日,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的朱寧教授,和經濟學博士、著名財經主持人馬紅漫作客騰訊新聞直播間進行獨家對話。
牛市是不是真的來了?散戶如何避免牛市虧損厄運?註冊制改革會給中小企業及投資者帶來怎樣的影響?散戶投資創業板時如何規避風險?爆款基金要不要追?這些當下的投資熱點問題,都在直播中一一得到解答。
以下為直播實錄(精簡):
1.牛市已經到來,但要注意追高風險
馬紅漫:您覺得現在A股牛市是不是真的來了?
朱寧:第一點,很多市場不但是已經進入牛市,而且已經進入牛市很長時間了。
第二點,牛市確實來了,但是可能來的比很多朋友想的都要晚。從去年年底開始,很多機構投資者,都很看好今年的股市,但是不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我們之前很多的想法。我們的疫情控制得也很好,復產復工也很成功。但股市一直還沒反映出整個經濟復甦的跡象。
第三點,最近確實有一種牛市的敘事,講外資的行情,說中國是全球資金最好的風險避風港,全世界的利好因素都進入整個中國的A股。
我個人有兩個判斷。
第一,我比較看好中國今年A股的走勢。可能到年底之前,A股的表現會好於美股的表現。
第二,無論是用歷史的角度還是國際的角度看,這兩天市場的漲勢都比較嚇人。在迅猛的上漲過程中,大家在積極配置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追高過程中的風險。
2.散戶如何規避牛市虧損的厄運?
馬紅漫:散戶如何規避牛市虧損的厄運呢?
朱寧: 根據來自於我們在全球多個主要的資本市場裡面進行的大數據分析,我給大家分享兩個很重要的發現。
第一點是「散戶賺錢天理難容」。如果散戶跑贏大盤,那麼散戶的背面是機構,就說明機構會跑輸大盤。但這麼一想,你就會覺得不太合理,好像機構再怎麼不行,也比散戶還要行一點。我們必須意識到散戶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點,散戶反而是在熊市的時候相對於大盤的表現會不那麼差。在牛市的時候,散戶相對於大盤的表現會差距比較大。
越是散戶集中進入股市的時候,越預示著市場的頂部就要來臨,而這時市場風險很大。散戶在今後6月-12月裡更容易虧錢,而不是更容易賺錢。但往往散戶受「羊群效應」影響,看周圍的人都賺錢了,不能只有自己不賺錢,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都強,結果往往就接盤接在了山頂上。
馬紅漫:聽散戶朋友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踏空比套牢更讓人覺得痛苦。在這追漲殺跌過程當中,其實成本會變得更高,可能會虧的更多,這種說法對嗎?
朱寧:對的,在我的書《投資者的朋友》和《投資者的敵人》裡面就特別講到,我覺得投資者有幾個敵人。
第一個是不願意止損。大量的散戶有鴕鳥效應——虧了錢就不看了,眼不見心不煩。但他們可以把虧錢股票賣了,買一個賺錢的股票把你原來虧的錢賺回來。
第二點,散戶不想未來會發生什麼,而是看過去會發生什麼,他總是覺得過去漲的股票還會繼續漲。這種簡單的線性思考,也讓很多散戶追盤追到了整個股價最高的時候。
第三個就是散戶交易太過頻繁。很多散戶是今天聽到這個消息買這股票,股票過兩天沒漲,趕緊賣了這個股票再去買漲的股票。
3.註冊制改革,讓「買者自負,賣者有責」
馬紅漫:註冊制的推進對中國中小企業會帶來什麼樣的深層次影響呢?
朱寧:我覺得註冊制改革對於整個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包括中國的創業創新、經濟轉型,都是特別核心重要的一個制度。
對於中國企業來講,可能在兩個方面有非常大的一個幫助。
第一,能夠更好地緩解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目前咱們國內的這種所謂「間接融資」,就是老百姓把錢存在銀行,銀行決定是不是把錢放款放給中小企業。但是一到放款時就會發現,很多中小企業沒有抵押,沒有收入,也沒有盈利,這錢就沒法放。所以我們國內現在錢並不缺,缺的是一個能夠把投資者和融資的企業連接在一起地通道。
第二,對於我們中國的老百姓、投資者,必須要看到一旦允許了註冊制,允許我們中國最好的企業在他們發展最健康,最快的時候能夠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市,也就意味著咱們中國的居民和投資者可以分享整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所以這點我覺得對於今後經濟的轉型、消費增長,是特別重要的一個推動力量。
馬紅漫:我們從現在的核准制變成國際成熟資本市場更流行的註冊制,這兩個制度變化對於我們整個交易制度、市場體系來說會帶來什麼更深層次的變化?
朱寧:我從兩個角度來介紹一下。我覺得證監會一直是懷有慈父般地呵護市場發展的心態,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每年中國有40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其實很難完全盡職地做到對每一個公司都有深刻地了解。
一方面你沒有足夠的精力、能力和人員去做深刻地調查;一方面整個社會又都認為,既然這個企業被你證監會審了,被你交易所審了,就意味著你認為它是家好企業,意味著我可以閉著眼睛買這支公司,從而造成道德風險——很多投資者應該自己承擔的風險,但他不但不承擔,還轉嫁給監管者。
這點和前兩年在金融領域裡推動的一個很重要的資管新規的改革類似,「買者自負,賣者有責」這8個字,意思是上市公司一定要披露信息,勤勉盡職。但前提仍然是買者自負,買者得知道那是你的錢,是你的風險,你得自己去調查一下這是不是一個好的企業。註冊制最核心的是真正把投資者的責任感、專業知識,帶入整個投資領域裡面,這是非常健康的一個發展。
第二點,最開始中國股市創建的一個重要的目標,是在90年代初期幫助國有企業進行體制改革、進行融資。我們必須意識到整個股市它是一個融資和投資結合在一起的市場。要想源源不斷地有投資,一定是這些融資的企業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好的投資收益。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於塑造我們中國資本市場的文化,提升中國企業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能力,催生中國投資者群體的成熟,註冊制都是非常關鍵不可或缺的一次根本性改革。
4.「新股不敗」的神話一去不復返
馬紅漫:未來如果上市的企業融資掛牌變得越來越容易,那類似於這種新股不敗的中國特色交易模式是不是也會被顛覆呢?
朱寧:我個人覺得很有可能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第一,如果我們完全實施註冊制的話,很可能不是新股不敗。而是新股必敗。你只有很成功地挑選了那些非常好的上市公司之後,才能保證你在上市之後,你投資的公司能夠跑贏其他已經上市的類似公司。
第二點,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轉型過程。在國內,在任何一個市場比較火熱的情況下,新股上市第一天有非常大的超額收益,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國際現象,這個現象有兩點是值得大家關注的:第一,有很強的周期性。第二,不同的公司它的議價差異很大。隨著上市過程、IPO過程越來越市場化,越來越買者自負,新股不敗的預期會逐漸發生調整。
5.給90後投資者的一些投資建議
馬紅漫:過去兩三年的時間,作為普通投資者參與投資越來越難。從您研究的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看,您覺得投資者到底該如何去理財?
朱寧:我覺得如果大家能夠有這個意識,反而投資表現可能會更好一些。中了招或者暴了雷的,我覺得往往是因為對這個雷之前沒有特別豐富和充分的了解。
我在《投資者的朋友》裡一直在強調,我們投資者要有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理念,你千萬別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看到,今後5~10年的投資理念和環境和過去的5~10年可能是非常不同的。別簡單地用過去5年的經驗去套今後的5年。
如果大家能夠每一個資產都有一定的配置,都有一定的風險敞口的話,那麼基本上是東方不亮西方亮。你可能不能保證一天長成個胖子,一天變成個首富,但是一定會持之以恆地在保值增值,在分享整個全球經濟增長的紅利。
馬紅漫:您覺得本土效應該如何克服呢?
朱寧:喜歡自己國家的股票,第一個原因是方便,第二是熟悉,第三是不了解,有一種風險的恐懼感。
我有兩個建議給大家。
第一,我們並不一定真的需要了解那個公司,可以通過ETF、指數型基金,通過被動的配置方式來買。你只要把你自己20%的金融資產投在指數相關的基金公司提供的一個產品上面就可以。
第二點,在已經有美國市場配置的前提下,更看好醫療,我就多配一些醫療的ETF;更看好金融,就多配置一些金融的ETF。隨著國內金融的開放和創新,已經給咱們國內的投資者提供了海外市場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馬紅漫:如何應對註冊制改革後的風險?
朱寧:現在上市的條件鬆了、上市企業多了、融資更容易了,整個風險確實是在變大。
從行為金融這個方面,我有兩點提示。
第一,一定要克服自己的過度自信。但你一定得認識到,IPO上市是一個高度信息不對稱的過程。在投資前一定要認真地想想,我究竟對這個企業了解多少,我和其他投資者相比,我究竟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第二點,只有設立一個非常嚴苛的懲罰,才能對證券市場裡的非法行為造成足夠的威脅。證券市場實在離錢太近了,一旦有任何的操作,任何的違法行為,錢來得太容易了。只有嚴刑苛法,才能夠制止和遏制這種非法行為的嘗試。
此外,隨著原來千軍萬馬勇過獨木橋的現象發生改變之後,很可能會出現有公司不想上市。這其實是一個健康的,自然發展的方向。上市是一個成本很高的商業運作。在這個過程中,它的成本不只是說要合規要補稅,一個很重要的點是你在上市過程之後,創始人是否能保證自己對公司的掌控。
馬紅漫:很多人心理方面的缺陷問題導致在金融行為當中的問題,您覺得能克服這些問題嗎?
朱寧:第一,無論在中國的A股市場,還是美股市場,我們都發現如那些投資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比較豐富的,教育水平相對比較高的,收入水平相對比較高的投資者,相對受這些行為的影響要稍微弱一些。
第二,我不會希望說是完全消除這種偏差。雖然不能保證你能夠迴避這些偏差。但是不了解這些偏差,就很容易就落入了資本市場的陷阱裡面。學習的過程很重要,總有人說賺錢是最終極的修行。首先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貪婪和恐懼,然後要知道怎麼控制。
我希望投資者能夠非常誠實地看待自己,要勇於承認我上次確實犯了這個錯誤。投資是一項反人性的活動。投資之所以很困難,恰恰在於它對你最熟悉,最自然的人性提出了挑戰。
馬紅漫: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金融資產配置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朱寧:我覺得中國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今後十年可能會有非常巨大的發展趨勢。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三點。
第一,多元化投資。不要只盯著股票市場,還有債券市場、黃金、大宗商品、理財產品和信託等等,要有一個相對多元的配置。
第二,了解自己的投資目標,不同的投資目標會導致不同的預期投資收益率,而每年預期的投資收益率又會對應不同的風險偏好。
第三,對投資有基本的了解和觀察。買股票就必須要準備好可能會有年化15%的波動率,你賺錢的時候可以賺30%,你虧錢時也有可能虧20%。
馬紅漫:對90後的年輕人,您有什麼資產配置建議呢?
朱寧:第一,如果是一個30歲左右的投資者,我們一般會鼓勵大概2/3左右的資產投資在股票市場,包括中國和全球的股市。大概有20%~30%投資在固定收益,或者債券類的資產。再有5%~10%留在現金或者可以投一定的黃金,這是一個比較標準的推薦。
稍微保守一點,可能一半的資產投資在權益類股票類的資產裡面,30%左右可能投資在固收類或者說理財類的產品。再有10%~15%可以選擇黃金,作為對各種不同風險的對衝。
至於在國內和全球之間,咱們不要特別把中國股市拿出來,就買一個叫MSCI明晟的全球指數,這樣就把全球的股市都買了。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超配,比如說在整50%裡面,可能中國在整個全球股市佔大概1/4不到一些,所以你正常應該配10%。但是由於我們看好國內的股市,大家可以超配20%~30%。
這個比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說中國股市表現特別好,今年比如翻番了,那希望大家把整個這一部分的資產類別稍微降下來一點。有一段時間可能整個股市特別不好,反而希望大家逆向操作,可以增加一些對於權益類股票的投資和配置。
6.房地產增值的獲利空間會越來越小
馬紅漫:中國人最關心房子的問題。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房子這些固定資產未來還有投資的空間嗎?
朱寧:三個建議。第一,明確房子是為什麼?房子究竟是為了自住,還是投資,要有一個清晰的答案。如果你是為了自住,那從長期來講買一個房子是非常合理。
第二,如果你希望通過房地產的增值來獲利的話,我個人覺得獲利的空間會越來越小。
第三,把實體的資產金融化。房地產仍然是好的行業,但大家必須要意識到:第一,它平時的日常收益率很低;第二,房地產是一個流動性很差的資產;第三,你必須一下就把幾百萬的資金投進去,這也代表了你面對這個風險的敞口是非常大的。
7.爆款基金不要追
馬紅漫: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去追這些爆款基金嗎?
朱寧:我個人建議大家不追。
第一,往往爆款基金在發行的時候,是市場情緒比較火熱,也是市場開始要接近頂部或者出現下跌風險的時候。
第二,大量全球的實證證明,隨著基金規模的擴大,基金的業績是逐漸被侵蝕或者逐漸下降的。他今後能再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的能力,是隨著規模的擴大在下降的。
第三,我們必須得知道這個爆款基金並不是隨機產生。往往是市場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關注投資者,你們想買什麼是我就推出什麼爆款。這個時候你才追進這些板塊,今後這些行業這些板塊很可能風險會大過收益。我是希望大家不要砸鍋賣鐵去追那些爆款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