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蟾酥的研究與應用|蟾蜍來源之華西蟾蜍和日本蟾蜍

2021-02-07 醫瘤課堂

日本蟾蜍(圖2)雖未在國內的各種動物志及藥典中記載,但在日本,當地居民從其本土的蟾蜍——日本蟾蜍(Bufo japonicasTemminck & Schlegel,1838)中提取蟾酥。在日本當地,蟾蜍耳下腺分泌物乾燥後為蟾酥,用於強心和抗炎。作用類似於我國蟾酥。此種蟾蜍是日本固有亞種,自然分布於鈴鹿山脈以西近畿地方南部的山陽地方、四國、九州、屋久島),後遷入東京、仙臺市等地。

日本蟾蜍體色呈褐色、黃褐色、赤褐色,有的帶有白、黒、褐色條帶花紋,身體側面大多有紅色斑點、有的背部也有斑點。其體長7-17.6釐米。鼓膜小,眼和鼓膜間的距離與鼓膜的直徑基本相同。日本蟾蜍被稱為四六蛤蟆,但實際上蟾蜍前肢是4指,後肢為5指。因為雄性在繁殖期抱住雌性過程中,為防滑後肢出現結節(婚姻瘤),所以誤認為有6指。

日本蟾蜍生活於低地到山間的森林和周邊的草原,也廣泛生活於沼澤、農田、公園、居民的庭院及池塘附近。具有夜行性,白天休息於石頭和倒臥的樹木下。赤練蛇耐受其毒性,喜歡捕食它。目前正在研究赤練蛇頸部分泌的毒物是儲存利用該種蟾蜍毒物的結果。日本蟾蜍為動物食性,食昆蟲、蚯蚓等。

日本蟾蜍的繁殖形態為卵生。繁殖期因地域変化很大,分布於南部及低地的繁殖期較早,分布於北部及高地的繁殖期較遲。在池塘、水坑、水田等處產卵,約1,500-14,000個,被包成長線狀的卵塊。多數個體在特定的水場數日到1周極短的時間內聚集、繁殖(蛤蟆大戰)。南部繁殖期有長期化傾向。

相關焦點

  • 哈爾濱萬餘只蟾蜍上街 蟾蜍的藥用價值
    對此,野生動物學專家表示,蟾蜍成群結隊上街非自然災害現象,為氣候突變所致。「蟾蜍是兩棲動物,有到陸地生活的習慣。目前溼地缺水現象嚴重,蟾蜍不適應水中生存環境發生的變化,因此集體爬出水面尋找新的生存之地。」  當地地震局專家也解釋稱,蟾蜍成群結隊上街,與地震前兆並無直接聯繫,很有可能與氣溫和溼度變化有關。
  • Hi,黑眶蟾蜍
    「癩蛤蟆!」
  • 研究:澳洲蟾蜍毒液能殺死前列腺癌細胞
    中國日報網9月17日報導(信蓮)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研究人員發現澳大利亞劇毒蟾蜍甘蔗蟾蜍的毒液能殺死前列腺癌細胞,同時能保留健康細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帕裡克博士(Harendra Parekh)表示,一名學生發現了澳洲蟾蜍也有類似中華蟾蜍的藥用價值。
  • 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原標題: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蟾蜍是一種兩棲動物,外表皮膚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疙瘩,很難看,所以又俗稱癩蛤蟆。蟾蜍是一種藥與毒並存的動物,它雖然有一定的治病效果,但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的話,則輕者會導致中毒,重則要了人命。
  • 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原標題: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蟾蜍是一種兩棲動物,外表皮膚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疙瘩,很難看,所以又俗稱癩蛤蟆。蟾蜍是一種藥與毒並存的動物,它雖然有一定的治病效果,但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的話,則輕者會導致中毒,重則要了人命。
  • 我的蟾蜍基地觀察志 | 第一期 · 走進中華大蟾蜍的世界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複雜,孕育著豐富的藥用動植物資源,然而,因為人們的過度開發和利用,一些名貴的藥用動植物資源相繼面臨枯竭,或瀕臨滅絕。蟾酥是中華大蟾蜍耳後腺分泌物,也是麝香保心丸的重要原料。但近年來,蟾蜍已被列為瀕危動物,蟾酥也被列為瀕危藥材。
  • 巨大蟾蜍欲吞食長蛇 蟾蜍的三大藥用價值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7日報導,俗話說狗急跳牆,在面臨天敵蛇的攻擊時,蟾蜍也會做出驚人的反擊。最近網上瘋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一隻巨大的蟾蜍竟然試圖活吞90多釐米長的蛇。  視頻中,巨蟾死死咬住蛇頭,被咬的蛇努力掙扎,扭動著要從蟾蜍口中脫離出來。  現在還不清楚這段視頻是在何處拍攝的。這也不是首次有蟾蜍被抓拍到試圖吃掉天敵的場景。2008年,野生動物保護官員曾在澳大利亞達爾文市以南96公裡外的牧場看到一隻巨大甘蔗蟾蜍正欲吃掉一條漁遊蛇。
  • 癌症晚期病人千萬別用蟾蜍以毒攻毒
    見習記者 葛丹娣    浙江省名中醫、省中醫院腫瘤科郭勇主任醫師說,他臨床上還沒有碰到過吃蟾蜍中毒死亡的病人,但因私自吃蟾蜍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輕度中毒的病人倒見過不少。他們大都身患重病,四處求醫無果,不得已最後一博,希望靠吃蟾蜍,把病治好。
  • 蟾蜍藥用價值那麼大,為什麼不能吃?
    2003年,廣東江門林某婦女從田裡抓獲3隻蟾蜍,因認為蟾蜍湯可以清熱氣,所以將蟾蜍煲湯,給自己3個小孩和1個侄女喝。結果喝了蟾蜍湯的4個小孩在4小時內先後死亡,死後屍檢在中毒食物殘渣中檢出蟾蛛毒素。蟾蜍雖然全身是寶,但不能直接食用蟾蜍,俗稱癩蛤蟆,與蠍子、毒蛇、蜈蚣和蜘蛛並列為「五毒」,它不但是捕食害蟲的農業衛士,而且藥用價值極高!
  • 男子一連吃下3隻蟾蜍治癌症猝死
    蟾蜍與蠍子、毒蛇、蜈蚣和蜘蛛並列為「五毒」,其毒性在於耳後腺、皮膚腺分泌的有毒白色漿液,乾燥後就是蟾酥——一種珍貴的中藥材。「蟾蜍分泌出的這種白色漿液,成分很複雜,其中主要成分是蟾酥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質及蟾蜍毒素,具有強心、升壓、抗炎作用,蟾毒配質還有較強的麻醉作用。」市中醫院內科專家何博士介紹道。
  • 養殖蟾蜍要注意什麼?怎麼養殖蟾蜍,才能提高產量?
    農村所處的位置和天然優勢,成為回鄉創業者所必需考慮的,只有結合當地實情,才能在創業的路上少走彎路,在眾多適合農村發展的項目中,傳統的種植或是養殖依然佔有很大比重,並不依靠傳統模式,而是搞特色養殖或是種植才能贏得更多商機。作為農村的朋友來說提前蟾蜍都不陌生,滿身的疙疙瘩瘩看著就不舒服,但是在很多地方就是靠養殖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實現了致富夢,蟾蜍怎麼養殖?
  • 女子給患癌症丈夫吃蟾蜍以毒攻毒 男子不幸猝死
    而導致王先生猝死的罪魁禍首,是他在昨天中午一連吃下的三隻癩蛤蟆(蟾蜍)。  偏方說吃癩蛤蟆能治癌  連吃三隻引發心臟停搏  王先生今年54歲,和妻子一起住在屏風街附近,女兒出嫁後,家裡就剩下了夫妻二人。  前幾年,王先生查出患有癌症,一家人四處求醫,也動過手術,但效果不大。
  • 患者用蟾蜍全蠍抗癌 專家稱食用不當危害大
    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醫師蘇旭春說,道聽途說,盲目使用「土方法」,尤其是食用未經炮製的「中藥材」, 如全蠍、蟾蜍、蛇莓等,很有可能對肝腎、造血功能造成損害,治腫瘤沒見效,反而加重病情。
  • 食客誤食蟾蜍致死 廣州將發布蟾蜍食用預警
    海口晚報網9月21日訊  日前,因順德有人誤食蟾蜍致死,佛山昨日已全面叫停食用蟾蜍。但記者昨日走訪了廣州多家主營蟾蜍(廣州人稱之為「蠄蚷」)的酒樓食肆發現,老廣吃蟾蜍的熱情絲毫沒降溫,個別蟾蜍酒樓的晚市訂座率高達100%。對此,廣州市食安辦表示,著手調查全市蟾蜍食用現狀,不日將發布蟾蜍食用預警。
  • 藥用蟾蜍養殖項目概述
    蟾蜍為水陸兩棲動物,卵生,繁殖能力很強。每年當氣溫為10攝氏度左右,蟾蜍便結束冬眠,出水開始抱對、交配、產卵了。每隻雌性蟾蜍一次的產卵量達三千多枚,蟾蜍的卵成雙行排列在管狀的膠質卵帶內,卵帶附著於水草之上。
  • 重慶男子聽信傳言吃蟾蜍皮治病 吞下兩勺即中毒
    昨晚,渝北區一身患肺癌男子飯後食用蟾蜍皮,剛吞下兩勺,就出現不良反應。被家人緊急送往渝北區二院。後轉至市急救中心,男子才最終脫離危險。  十天前的晚上十點左右,王姓男子接到弟弟的電話,叫他馬上看某電視談話節目,內容是關於治療肺癌的良方。隨後,王從節目中獲知,蟾蜍可以治癒肺癌,緊接著節目中還介紹了食用過程。
  • 進行蟾蜍養殖的合理流程
    養殖蟾蜍需要進行許多準備工作。要合理安排準備工作的先後順序,這樣養殖工作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而不至於慌亂。蟾蜍養殖最佳的時間就是每年初春的3、4月份,這時候蟾蜍剛剛結束冬眠,逐漸開始產卵繁殖。所以在這之前要先做好以下幾項準備工作。
  • 男子偏方治病連吞4勺蟾蜍卵 差點死過去
    他聽說蟾蜍卵能治胃病 強迫自己吞下4勺老徐,53歲,紹興人,一直以來胃都不怎麼好,時不時地會犯病,也在當地看過醫生,但似乎效果並不明顯。前不久,他聽別人說,癩蛤蟆的卵可以治胃病,很靈的。他就動了這個心思,「胃難受起來太可怕了,根本吃不了東西。」這一次,他想徹底解決。
  • 蟾蜍養殖項目有哪些優勢
    蟾蜍就是人們熟知的癩蛤蟆,過去在農村田邊蟾蜍到處都是,人們也從來沒有注意過它們。蟾蜍的繁殖能力強一隻雌性蟾蜍每年可產卵3000~5000枚,經過人工飼養一年後,每隻蟾蜍可達75g左右。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了蟾蜍的藥用價值,人工養殖是為了採集蟾衣和蟾酥這兩種藥材出售來獲取利潤的。
  • 【 蟾蜍 】、【 迷惘 】怎麼讀?
    :單音節學習導航2、第二題:雙音節學習導航3、第三題:朗讀範文1至60篇( 真題全)4、第四題:第一套:命題說話30篇(真題全)5、第四題:第二套:命題說話30篇(真題全)6、真題及模擬試【共38套】7、全國普通話報名須知及方法蟾蜍 [ chán chú ]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