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的約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的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理由是,「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編程變為多能性」。
戈登和山中伸彌獲獎的成果可以概括為,他們創造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為人類生命現象提供了極富想像力的憧憬——人類既可以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疾病,還可能讓穿越在生命中得到體現。但是,生命的穿越並非是能讓一名中國人回到盛唐,更不是讓一個英國人可以回到工業革命時代,而是讓生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轉,甚至讓動物或人重活一次。如果真能讓人重活一次,「來生不做某某」或「來生再做某某」的願景就不會只是文學作品的內容和主題,更可能作為一種信念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生命可以逆轉首先是戈登發現的。1962年,戈登發現,已經定性定型的細胞(稱為細胞的特化)是可以逆轉的。在一項經典實驗中,戈登用青蛙成熟腸細胞的細胞核替換卵細胞的細胞核。此後,這個改變了的卵細胞發育成為一隻正常的蝌蚪。這一實驗結果傳遞給人們的信息是,即便動物或人因衰老而無法產生生殖細胞,甚至兩性生殖細胞無法交融,也可以通過獲取特化的成體細胞,如腸細胞、皮膚細胞等來重新孕育生命,實際上就是生命的逆轉,或讓生命重新活一回,因為定性定型的成熟細胞的DNA仍含有發育成一個生命所需的全部遺傳信息。
40多年後的2006年,山中伸彌重新驗證並深化了戈登的發現。山中伸彌的團體利用逆轉錄病毒載體向小鼠的成體細胞(胚胎成纖維細胞和成體尾巴成纖維細胞)轉入四個基因,讓這些細胞重新編程,產生了類似小鼠胚胎幹細胞的特徵,這就是誘導多能幹細胞。從理論上講,誘導多能幹細胞不僅可以定向生成某種組織和器官,如肝臟,也可能發育為胚胎,重新孕育生命,讓小鼠或人重活一次。
戈登和山中伸彌的發現為人類描繪的是兩大藍圖,一是用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治療疾病,尤是難以治癒的罕見病和重大疾病,二是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發育成胚胎,重新創造生命。而且,他們繪製的這兩大藍圖都繞開了人類社會一個無法迴避的難題——胚胎和生命。儘管世界各國法律對人的生命的定義有不同,而且未必把人的胚胎都看成是生命,但是國際生物醫學領域還是禁止對14天以後的胚胎進行研究,而且對於取自胚胎的幹細胞帶有深深的禁忌,因為從胚胎獲取幹細胞後就意味著這個胚胎的毀損與生命的破壞。
避開胚胎而用普通成體細胞獲得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治病也許是戈登和山中伸彌獲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在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疾病,尤其是嚴重疾病方面,也出現了令人驚嘆的結果。例如,一些研究人員稱,他們採用誘導多能幹細胞對一隻癱瘓的絨猴(美洲產小型長尾猴)進行治療獲得成功。這隻絨猴是因為頸部脊椎受損而致高位截癱,頸部以下四肢失去運動功能,不能正常行走和活動。這個信息對於無數像體操運動員桑蘭那樣遭遇的人都是巨大的福音。
然而,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逆轉生命的穿越卻並不像治療疾病那麼簡單。因為,即便採用普通的細胞就能讓一個個體生命逆轉,能重新活一次,那麼,決定權在誰,什麼條件才有資格重新活一次等,充斥著更為複雜的倫理和法律問題,實際上也就是能否複製人的問題。迄今,人類做出的回答是:不!
之所以說「不」,是因為這樣的生命穿越在引發混亂和危機之外,也並非生命意義上完全等同地重活一次。即便用愛因斯坦遺留的普通細胞重新孕育一個愛因斯坦,未必就會類同過去的那個愛因斯坦,因為人生經歷、時代變遷和社會環境決定了一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即便能用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治療疾病,現在也冒著一個巨大的風險——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安全性。無數的研究也已證明,無論是胚胎幹細胞還是誘導多能幹細胞,如果用於治療疾病,可能誘發癌症。因為,這些細胞類似癌症幹細胞,或者說這些細胞中潛伏著癌症幹細胞,它們進入人體極有可能誘發癌症。這也是應用誘導多能幹細胞之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所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多的是獎勵研究人員的創新,它給予人類的依然是一種美好的許願或依然是一種五彩的憧憬,而非現實。不過,這樣的憧憬是可以通過人類探索的步步積累而得以逐步成為現實。
更多幹細胞新聞請點擊此處
(責任編輯:編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