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諾貝爾獎的誘導多能幹細胞現在能用來治病嗎?

2020-11-30 中國經濟網

    10月8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的約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的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理由是,「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編程變為多能性」。

    戈登和山中伸彌獲獎的成果可以概括為,他們創造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為人類生命現象提供了極富想像力的憧憬——人類既可以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疾病,還可能讓穿越在生命中得到體現。但是,生命的穿越並非是能讓一名中國人回到盛唐,更不是讓一個英國人可以回到工業革命時代,而是讓生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轉,甚至讓動物或人重活一次。如果真能讓人重活一次,「來生不做某某」或「來生再做某某」的願景就不會只是文學作品的內容和主題,更可能作為一種信念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生命可以逆轉首先是戈登發現的。1962年,戈登發現,已經定性定型的細胞(稱為細胞的特化)是可以逆轉的。在一項經典實驗中,戈登用青蛙成熟腸細胞的細胞核替換卵細胞的細胞核。此後,這個改變了的卵細胞發育成為一隻正常的蝌蚪。這一實驗結果傳遞給人們的信息是,即便動物或人因衰老而無法產生生殖細胞,甚至兩性生殖細胞無法交融,也可以通過獲取特化的成體細胞,如腸細胞、皮膚細胞等來重新孕育生命,實際上就是生命的逆轉,或讓生命重新活一回,因為定性定型的成熟細胞的DNA仍含有發育成一個生命所需的全部遺傳信息。

    40多年後的2006年,山中伸彌重新驗證並深化了戈登的發現。山中伸彌的團體利用逆轉錄病毒載體向小鼠的成體細胞(胚胎成纖維細胞和成體尾巴成纖維細胞)轉入四個基因,讓這些細胞重新編程,產生了類似小鼠胚胎幹細胞的特徵,這就是誘導多能幹細胞。從理論上講,誘導多能幹細胞不僅可以定向生成某種組織和器官,如肝臟,也可能發育為胚胎,重新孕育生命,讓小鼠或人重活一次。

    戈登和山中伸彌的發現為人類描繪的是兩大藍圖,一是用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治療疾病,尤是難以治癒的罕見病和重大疾病,二是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發育成胚胎,重新創造生命。而且,他們繪製的這兩大藍圖都繞開了人類社會一個無法迴避的難題——胚胎和生命。儘管世界各國法律對人的生命的定義有不同,而且未必把人的胚胎都看成是生命,但是國際生物醫學領域還是禁止對14天以後的胚胎進行研究,而且對於取自胚胎的幹細胞帶有深深的禁忌,因為從胚胎獲取幹細胞後就意味著這個胚胎的毀損與生命的破壞。

    避開胚胎而用普通成體細胞獲得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治病也許是戈登和山中伸彌獲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在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疾病,尤其是嚴重疾病方面,也出現了令人驚嘆的結果。例如,一些研究人員稱,他們採用誘導多能幹細胞對一隻癱瘓的絨猴(美洲產小型長尾猴)進行治療獲得成功。這隻絨猴是因為頸部脊椎受損而致高位截癱,頸部以下四肢失去運動功能,不能正常行走和活動。這個信息對於無數像體操運動員桑蘭那樣遭遇的人都是巨大的福音。

    然而,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逆轉生命的穿越卻並不像治療疾病那麼簡單。因為,即便採用普通的細胞就能讓一個個體生命逆轉,能重新活一次,那麼,決定權在誰,什麼條件才有資格重新活一次等,充斥著更為複雜的倫理和法律問題,實際上也就是能否複製人的問題。迄今,人類做出的回答是:不!

    之所以說「不」,是因為這樣的生命穿越在引發混亂和危機之外,也並非生命意義上完全等同地重活一次。即便用愛因斯坦遺留的普通細胞重新孕育一個愛因斯坦,未必就會類同過去的那個愛因斯坦,因為人生經歷、時代變遷和社會環境決定了一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即便能用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治療疾病,現在也冒著一個巨大的風險——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安全性。無數的研究也已證明,無論是胚胎幹細胞還是誘導多能幹細胞,如果用於治療疾病,可能誘發癌症。因為,這些細胞類似癌症幹細胞,或者說這些細胞中潛伏著癌症幹細胞,它們進入人體極有可能誘發癌症。這也是應用誘導多能幹細胞之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所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多的是獎勵研究人員的創新,它給予人類的依然是一種美好的許願或依然是一種五彩的憧憬,而非現實。不過,這樣的憧憬是可以通過人類探索的步步積累而得以逐步成為現實。

 

    更多幹細胞新聞請點擊此處

(責任編輯:編輯一)

相關焦點

  • 3D細胞培養技術顯著提高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效率
    誘導多能幹細胞具有在體內分化為任何類型細胞的功能,這為藥物研究和再生醫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工具。不過目前要在實驗室大規模地將誘導多能幹細胞誘導分化為特定細胞並非易事。為了解決這一挑戰,新加坡A*STAR的一個幹細胞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細胞分化方法。利用這種技術,誘導多能幹細胞在3D生物反應器中增殖並有效行程神經祖細胞。
  • 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生十年 它怎樣改變了世界?
    許多人曾以為誘導多能幹細胞會引導一場醫學革命。但是發現10年後,它們卻在改變生物研究。兩周前,高橋從成年小鼠的皮膚上採集了細胞,並用一種病毒將其感染。這些病毒經過設計,引入24個精心挑選的基因。現在,細胞的改造完成,它們的外貌和行為都和胚胎幹細胞(embryonicstem,ES)相似。它們是多能細胞,能夠發育成皮膚、神經、肌肉或者其他任意細胞類型。山中凝視著眼前用細胞完成的「點石成金」的魔法。「那時候我想著,『一定是搞錯了,』」他回憶道。
  • 我國成功利用人尿液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再生牙齒
    記者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導的研究組,成功利用志願者尿液衍生的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再生牙齒,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成型的再生器官。這項研究成果30日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再生》上。
  • 我科學家利用人體尿液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再生牙齒
    再生牙樣結構來源示意圖 製圖:張芳曼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導的研究組,成功利用志願者尿液衍生的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再生牙齒,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成型的再生器官。
  • 一種將皮膚細胞轉化為多能幹細胞的新方法
    博科園-科學科普-生物學類我們的身體由許多不同種類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有各自的作用。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獎(Nobel Prize)之前就發現,成年皮膚中的細胞可以轉化為早期胚胎的典型細胞,即所謂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stem cells, iPSC),這個過程叫做重新編程。到目前為止,重新編程只有通過引入關鍵的基因來實現,這些基因被稱為山中因子,被人為地植入皮膚細胞中,在那裡它們根本就不活躍。
  • iPS細胞研究中心公布誘導多能幹細胞照片
    iPS細胞研究中心公布誘導多能幹細胞照片/3)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0月9日,日本東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和應用中心公布了來源於成年人類皮膚成纖維細胞的誘導多能幹細胞
  • 新研究用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免疫細胞
    新華社東京5月2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一個研究團隊最新宣布,他們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成功培養出了一種輔助性免疫細胞。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有望應用於治療癌症。  免疫細胞中有負責攻擊癌細胞等的「殺手T細胞」,還有負責發出攻擊命令的「輔助性T細胞」。
  • 厲害了中國科技:誘導多能幹細胞助推再生醫學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供圖如何又快又好地誘導多能幹細胞,最近有了新方法。科研人員們開發了一套「魔法藥水」,用它依次為細胞「洗澡」,便可又快又好地實現多種體細胞類型的「返老還童」。裴端卿說:「全能幹細胞,比如受精卵,是幹細胞的最高狀態,它能最終發育成完整個體以及胚外組織;多能幹細胞,如胚胎幹細胞,是具有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個體的所有器官和組織;單能幹細胞,如造血幹細胞、神經幹細胞,僅具有分化為有限的幾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
  • 我科學家開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方法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化學方法製備幹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製備幹細胞的方法。相關成果於日前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Stem Cell)上。
  • 實現類器官「組團」培養 誘導多能幹細胞太「能」了
    誘導多能幹細胞具有早期胚胎幹細胞的發育能力,理論上可分化成任何成體細胞與器官類型。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近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古往今來,長生不老是無數人的夢想。
  • 廣州生物院等通過特定因子誘導多能幹細胞實現再生T細胞技術突破
    該研究首次鑑定出誘導多能幹細胞高效產生T細胞種子細胞(T cell Precursors)的關鍵轉錄因子組合Runx1和Hoxa9,為再生T細胞臨床轉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借鑑。T細胞是一類抗腫瘤、抗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細胞。近年來,T細胞免疫療法(如CAR-T,TCR-T)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新技術。部分腫瘤患者經此法治療後病情得到緩解,生存期延長。
  • 首次從尿中提取誘導多能幹細胞 可延長壽命
    (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韓青海、李潔蔚、朱丹萍)一滴尿液,本來是何其微不足道,可是,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科研專家近日從中成功提取了誘導多能幹細胞,在世界上尚屬首次。該院科研專家正利用該技術,製作腎病患者的體外試藥模型。
  • 日本諾獎得主道歉,暫停提供臨床級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所長山中伸彌)於23日宣布,將停止向大學及企業等提供部分再生醫療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原因是有可能使用錯誤的試劑製造細胞,因而無法否定涉及安全性的危險隱患。然而此前報導都是正面的,詳細見:史上首次:日本確認iPS視細胞能讓眼睛恢復感光和Nature:重大突破!科學家利用人類iPS細胞重建眼部角膜組織功能。這一道歉表明,iPS用於臨床試驗仍然不成熟,即使在局部應用,仍然需要商榷。
  • 如何利用CRISPR技術編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
    2016年9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過去10年裡誕生了兩種非常有用的生物學工具,第一個就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這是一項榮獲諾貝爾獎的先進科技產物,2006年時研究者開始對小鼠進行實驗,隨後在人類機體中進行實驗,研究者表示他們有可能將成體的皮膚細胞轉化成為多能幹細胞,隨後這些多能幹細胞就能夠被誘導轉化成為任何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是個體基因組在細胞尺度的化身,而且其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出那些不能取自活體的細胞類型,ipsCs通常能夠提供方法來模仿單成因及複雜的人類疾病,同時還可以指導進行基於細胞的療法。
  • 這十年,誘導多能幹細胞如何改變整個世界?
    2016年6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誘導多能幹細胞被期望可以帶來一場醫學革命,但在其發現十年後,誘導多能幹細胞慢慢開始轉變為生物學研究兩周前,Takahashi從成體小鼠組織中獲得了皮膚細胞,隨後利用病毒感染細胞引入了24個經過精心挑選的基因,如今這些皮膚細胞已經開始發生轉變,這些細胞的行為看起來和胚胎幹細胞多潛能細胞非常相似,其有能力分化成為皮膚、神經、肌肉或者任何一種類型的細胞;研究者山中伸彌在Takahashi之前就非常希望看到這種細胞鍊金術。
  • 誘導多能幹細胞:開啟細胞治療新紀元
    理想新一代細胞治療具備的優勢2   走進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時代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能夠生產具備以上的理想細胞治療的四個特點,在近年來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尤其是 Fate Therapeutics 公司的免疫細胞應用,展示了iPSC在新一代細胞治療中潛在的重要作用
  • Cellectis推出源於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肝細胞產品
    5月21日,法國生物公司Cellectis集團下的Cellectis幹細胞部宣布推出來源於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肝細胞產品,即hiPS-HEP。hiPS-HEP具同質性、再生性及生命周期長且CYP活性穩定的特點,能夠為藥物發現、毒性試驗與疫苗研發等一系列體外研究提供理想的平臺。
  • 國內科研團隊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實現T細胞免疫再生
    T細胞是一類執行獲得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細胞,在機體抗腫瘤、抗病毒感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根據T細胞的細胞毒性原理的臨床免疫療法(如CAR-T,TCR-T)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新手段,部分腫瘤患者經治療後病情得到緩解甚至治癒,病人生存、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 人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為脊索細胞的討論及試驗方法
    椎間盤內的細胞數量較少,但在調控椎間盤的髓核基質和纖維環的機械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很多椎間盤的退變甚至其導致的腰椎退變,最初都是有細胞功能的減退開始的,所以若能恢復細胞功能或更新為有功能的細胞,可以預防並治療椎間盤退變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為什麼選擇為脊索細胞?①間充質幹細胞較好獲得且在組織工程學中應用較為廣泛。
  • 誘導多能幹細胞+基因組編輯確定心血管疾病新療法
    誘導多能幹細胞+基因組編輯確定心血管疾病新療法 2020-09-14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