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步入這條老街,人們感覺:生活氣息如此濃厚,安詳舒適。
步入這條老街,人們感嘆:靜謐歲月這般靜好,現世安穩。
這裡,麻石青磚,騎樓臨街,大屋古雅,洋樓端莊,流淌著的是濃鬱的嶺南風情和老城韻味。
這裡,寧靜祥和,清幽細膩,綠蔭掩映,大街小巷悠閒而煙火氣飄渺,鮮活而生活味十足。
這裡是廣州市海珠區南華西街道,珠水南岸,人民橋邊,曾經的富商巨賈聚居之地,現今的街坊鄰裡老百姓處世之所,有「全國街道之星」之盛名。
這裡,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守護者的青春、奮鬥和印記,在時光的刻痕中,吟詠著真善美的故事,體味著情義愛的詮釋。
今天,在南華西街這片面積僅有1.1平方公裡,卻居住著6.5萬人的一方水土上,一個「全國模範公安派出所」「全國人民滿意派出所」,正以一曲守護平安、永葆初心、薪火相傳、愛民為民的讚歌,在賡續中傳唱,在奮鬥中前行。
上篇/矛盾不上交
每年,隔三差五的,就會有一個傳統的喜慶節日來到。隔三差五的,廣州市公安局海珠區分局南華西派出所也就會聯合南華西街道黨工委、民盟海珠區文藝支部、廣州市華仁社工等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走訪慰問活動,關愛轄區困難群體,為困難街坊送上餅食或米油等生活物資。
這個愛心團隊由南華西街道、南華西派出所、社工組織及轄區愛心企業、熱心人士組成,通過募集愛心物質,參與「愛心快閃」、慰問走訪等公益活動,營造社區互助互愛良好氛圍。
在南華西街,像這樣的友愛社區就有12個。近年來,社區中受慰問的困難群體不下300人。
大社會、小社區,折射的是人性的光輝。
因為有這樣一個充滿愛心,暖人心扉的街道,許多人不舍離開,也不願離開。
因為有這樣一個充滿紅色警隊基因,傳承「以人民為中心」生命密碼的基層派出所,也讓許多人不願離開,不舍離開。
卓曉楠和9名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同學近期來到南華西派出所支援大型活動安保工作。「所領導和民警們就像長輩一樣,常與我們談心,了解我們的思想、工作、生活、學習情況。」卓曉楠深深地感觸。
這樣的一個戰鬥集體,堅持黨建引領,傳承紅色警隊基因,黨建隊建深度融合,增強隊伍歸屬感、向心力,民警工作有方向、執行有力度,隊伍常葆活力。
「我們派出所的班子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理解非常透徹,根據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時機及派出所實際地形地貌等區域情況,創新推出許多新的社會治理理念。」回憶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參加南華西的「萬人巡邏」隊伍時的盛況,南華西派出所退休民警楊剛感慨萬分。
當時,經濟大潮席捲廣東,外來人口洶湧而至,內街內巷裡時有偷單車賊出沒,「萬人巡邏」的創舉,獲得了全國綜治的先進,也讓楊剛和他的同事們對南華西街街巷巷、兜兜轉轉的每個角落、每塊石板,印象殊深。
南華西社會治安為什麼好,在許多老民警看來,第一,是因為派出所做群眾工作十分細緻,警民關係十分好,群眾願意相信、支持派出所的工作;第二,是因地制宜,街巷窄,當時創新的單車巡邏應運而生,效果也十分之好。
相比其他派出所,屢獲殊榮的南華西派出所,讓民警們覺得,「派出所層次更高,班子對公安工作的理解也更高,從綜合治理到公安改革,都要比其他派出所走前幾步。」他們深切感嘆,這種思想理念並非僅是以打擊數字來簡單呈現,而是已經注入到每一位民警的心肺裡、血脈中。
「日日都上街巡邏。」往事如煙,年已93歲高齡的老民警許球卻對「我們那時是家家戶戶上門的」工作記憶猶新,也視如珍寶。現在的球叔因年事已高深居簡出。在早幾年,他還經常與以前專區管理的老街坊們一起聊天話家常。
「那些老民警老專區都是很好的,經常下到街巷中來,巡邏、家訪、為群眾排憂解難,哪怕是調皮仔都很尊重他們的。」在南華西街道辦事處,從小到大一直在南華西生活、成長並工作的彭俊文回憶。整個街坊都很信任派出所民警,有什麼鄰裡糾紛,在巷子裡都可以找到他們。
從「廿歲女」就參加單車巡邏隊的街道幹部張瑞華最佩服派出所民警對群眾的熟悉程度,「與居民的關係那個好呀,每家每戶都叫得出名字來,這一點到現在都令我很佩服。」她說,最緊要是用心去做,無論是以前的年代,還是現在的高科技時代。
主動服務群眾、上門服務群眾,是南華西派出所一脈相傳的紅色傳統。現在的南華西派出所,有民警43人、輔助力量47人,從創新思維入手,著力打造「少年警隊」「高清視頻監控全覆蓋」「多元化社區自治組織建設」「門牌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樣板街巷」「境外人員服務管理新模式」「原創防詐系列宣傳小漫畫」等支部「堡壘」項目和黨員「先鋒」項目,管理更加精細化、精準化、有針對性化,隊伍先進性不僅得到傳承,還進一步加強,湧現出一批國家、省市級先進典型。
翻開廣州公安檔案,我們看到的是一串串向前奔跑的紅色足跡:
自1950年2月成立始,南華西派出所一路輝煌。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是全市公安派出所的標兵。1998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人民滿意派出所」,同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系統講文明、樹新風優秀單位」,1999年被共青團中央、公安部評為「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2003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模範公安派出所」,2007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等部級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17次;2002年被公安部命名為「一級派出所」並保持至今。
每一個國家榮譽稱號的背後,飽含的是派出所每一位民警的忠誠、熱忱和辛勤汗水。每一張獎狀和站上領獎臺的每一幀圖片,烙下的是深深的時代記憶。它們承載著南華西派出所一茬茬民警的奮鬥精神,激勵著每一名南華西民警,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紅色足跡,砥礪前行。南華西派出所黨支部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構建平安和諧南華西為己任。近年來,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傳承發揚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以黨建為引領,樹立「借力+嵌入+融合」社會協調治理新理念,整合各方資源,協同共治,創新工作機制,做細做實「繡花式」社會治理,轄區警情在保持低位的狀態下連續10年下降,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工作經驗,被《派出所工作》雜誌及中國警察網等媒體廣泛報導。
「借力+嵌入+融合」,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借力」政府、企事業單位、行業力量,主動「嵌入」社會群體,及時發現、掌握並配合黨委政府化解矛盾糾紛苗頭,融合一體寫新篇。
堅持這一思路,探索創新矛盾化解新機制,是近年來南華西派出所以「三個依託」深化專群結合,切實做到「矛盾不上交」的秘笈:依託社區駐點團隊,通過常態化「訪民意、聽民聲」入戶走訪,深化源頭治理;依託「熟人社區」模式,建立「面對面」溝通機制,及時消除隱患;依託人民調解制度,採取「警調銜接」「民調入所」「律師進所」等舉措,有效實現了「矛盾不出社區,糾紛快速化解」。
南華西派出所以12個社區為單位,組織社區民警和輔警聯合街道幹部、居委工作人員,組建12支駐點走訪團隊,並由派出所領導分片包幹,通過滾動式、常態化的「訪民意、聽民聲」入戶走訪,聽取群眾訴求,收集意見建議,開展防範宣傳,深入做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今年以來,收集各類意見建議200多條、排查隱患100多處、調解處理各類糾紛50多宗。
有轄內社區居民群眾反映,一出租屋內有加工作坊,存在消防隱患的情況。派出所迅速核實情況並聯合街道相關部門進行整治,及時消除了隱患。
這種做法,是派出所藉助南華西街居民以本地戶籍人口為主,大多數居民在轄內居住了數十年,熟知社區情況,且對轄區有著深厚的情感,是典型的「熟人社區」這一優勢,以居民代表大會、街坊會、議事會、業委會等居民議事平臺為基礎,建立「面對面」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協商解決社區矛盾糾紛和治安隱患。
而建立由派出所民警、輔警及街道綜治辦、司法所工作人員、律師志願者組成的專職調解隊伍,採取「警調銜接」「民調入所」「律師進所」等舉措,常態化形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並取得良好成效的舉措,近兩年來派出所協助調解各類突出矛盾糾紛37起,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100%,街區環境和諧穩定。
曾經,轄內就有一名群眾因房屋使用權問題與原實際居住屋主發生糾紛並多次報警求助,派出所及時對接律師志願者介入調解、提供專業法律意見,指引雙方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解決糾紛,最終化解了矛盾。
一次次溝通的機會,一座座心連心的橋梁,南華西派出所憑著用心、細心、暖心,填補了溝壑,抹平了皺褶,復原了鄰裡街坊之間的安寧,營造出一片和諧的燦爛星空。
「訪民意,聽民聲」入戶走訪
中篇/平安不出事
每一個少年兒童,都是祖國的花朵。
每一個少年兒童,都是祖國的未來。
每一個少年兒童,都連接著一個家庭,一個社會。
2014年10月,南華西派出所社區民警獲悉,轄內某中學有異常情況:開學以來,校內個別初中學生,向同班同學收取「保護費」。派出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警力會同校方開展核查,並全面加強學校周邊地區的防範工作。
經調查,發現一個由社會人員挑頭、在校學生組成的少年「幫會」。該「幫會」成立於當年5月份,成員涉及市內幾所學校,存在強迫學生「入會」和尋釁滋事、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性質較為惡劣,嚴重影響了學生安全和教學環境。
派出所經過深入排查、縝密偵查,掌握到這些成員的基本情況,並迅速收網,抓獲4名犯罪嫌疑人,打掉一個專門敲詐勒索在校學生的青少年犯罪團夥。
校園安全問題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問題是近年來國內外治安工作面臨的難點和探索的熱點。一直以來,南華西派出所都非常關心、關愛未成年人,著眼解決轄區校園安全問題,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為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校園不安全因素,南華西派出所積極探索與社會組織合作,解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難點,在2016年初,與轄區的中學和社工組織合作,在學校每個班物選2至3名學生作為隊員,組建南華西少年警隊,為校園師生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環境。
南華西派出所以少年警隊為載體,通過3大基礎(隊制建設,警營訓練,考核評估)、6大內容(校園安防、巡邏體驗、宣傳防範、志願服務、師生自我保護、社區服務),將校園安全防範宣傳、法制教育、社區志願服務等不斷深入推進。從安全、法制和公益3方面著手,開設警隊培訓課堂、假期夏令營活動,組織少年警隊開展隊列、體育體能、自防救助等技能訓練,學習110報警、法律法規、安全防範、社工志願服務等相關知識。利用課餘時間,適時組織少年警隊成員深入社區,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與社區志願者一起上門慰問老基幹、老黨員、困難群眾;在民警帶領下參觀警營,體驗社區巡邏、花市保衛服務和戶外大型專題宣傳等活動,讓隊員們對警察職業和社區服務有正確的認識,並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從而培育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增強法制觀念,讓他們成為遵紀守法的榜樣,從根源上解決校園內部及周邊的治安隱患,更好地建設「平安、正義、和諧」校園。轄內原來安全問題較多的中學近年來未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和學生違法行為,校園安全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
落實未成年人教育保護;
強化校園安全建設;
開展群防群治工作;
經過近3年的探索和發展,目前,南華西少年警隊已擴展到其他周邊中學,培育少年警隊隊員102名,儲備一批少年警隊預備隊員,更好地營造了轄區校園安全環境、引導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110宣傳日,派出所民警帶領少年警隊通過現場派發宣傳單、上門宣傳、進入銀行、走進鬧市市場商鋪等多種形式,積極向群眾宣傳防火、防盜搶、防詐騙、禁毒、食品安全等知識,向外國友人宣傳出入境管理、在華居留等有關規定。
派出所還在青少年志願者中開展防詐騙公益廣告宣傳畫設計作品大賽,吸引了廣大志願者踴躍參與,進一步提升了青少年的安全意識,讓防範詐騙深入民心。獲獎的青少年志願者們紛紛表示,今後繼續為社會治安穩定,為平安廣州貢獻一份力量。
在近兩年的迎春花市期間,派出所結合花市保衛任務要求、現場地形、人流特點等情況,因地制宜,組織少年警隊、華仁社工、廣東救援互助隊到海珠花市西牌樓,開展防詐騙宣傳活動,以防詐騙優秀漫畫作品展示、持防詐騙宣傳畫巡遊花市、電動宣傳車語音廣播、逐家檔口上門宣傳、掃南華西平安課堂公眾號二維碼關注有獎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受到街坊群眾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毋庸置疑,平安不出事,是每一個南華西人,每一個南華西民警,每一個南華西治安輔助力量,每一個參與群防群治的街坊鄰裡,共同的目標和心願。
如今,步入南華西街,極具嶺南風貌的牌坊、騎樓、麻石街引人駐足,而街巷內隨處可見的另一道亮麗風景,卻是由一抹抹醒目的「紅袖章」組成的。
南華西街是廣州市的典型老城街區,轄區街巷眾多,縱橫交錯。派出所立足轄區特點,積極構建覆蓋主幹道、車站、橋梁、市場、街巷出入口等重點部位的視頻監控體系,並將警力、巡防及群防力量嵌入到體系中,做到人防、技防共發力,加大投入,建設門禁視頻扼守重點目標,高清天眼覆蓋大街小巷,構建治安防範「天網」系統,努力打造智能安防街區,打造傳統群防自治與現代智感安防相結合的警務模式,守護一方平安。
適應新時期多元化的社會發展需求,南華西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探索出「依靠群眾多層設防、有效引導社區自治」的社區警務模式,以「平安不出事」為目標,建立警民互動平臺,構建群防群治新機制,以「1+10」模式為支點,撬動新時代社區多元化治理的槓桿,推動社區平安建設持續向好發展。
派出所以微信平臺為媒介,開通公眾號,組建144個微信群,暢通警民溝通渠道。他們積極爭取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的支持,聯合轄區社工組織,開通南華西平安課堂微信公眾號,由派出所安排專人維護;在日常接待群眾、入戶走訪和社區宣傳中,與街坊群眾建立若干微信群。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社區警民微信群,開展線上「平安課堂」「以案說防」和「微諮詢」,收集意見建議,發布防範提示,及時反饋處置群眾反映的隱患糾紛,有效提升了警民互動交流的實時性,增強了群眾對民警的信任感和認可度。
以新南華西人聯誼會為樞紐,探索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新舉措。2014年,派出所以加強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為契機,與街道共同研究、創新成立了「新南華西人聯誼會」,並將聯誼會中的積極分子納入社區志願者隊伍,組織開展志願巡邏、志願者星級評定等,為治安群防群治隊伍注入新生力量。2019年,派出所將此做法拓展到境外來穗務工人員範圍。7月,在外來務工人員的幫助下,成功處置了一宗外籍人士醉酒鬧事警情。
以「1+10」模式為支點,撬動新時代社區多元化治理的槓桿。
派出所繼承和發展群眾路線,以「1+10」模式開創社區多元化治理格局。其中,「1」是指由街道引導培育的非營利性社區社會組織「平安促進會」;「10」是指由派出所引導組建或重點參與的10支群防群治隊伍,包括「少年警隊」「義務巡邏隊」「夜鷹巡控隊」「義務宣教隊」「志願救援隊」「社區幫教隊」「重點領域巡控隊」「物業管理服務隊」「愛心南華隊」和「街坊服務隊」。
夜鷹巡控隊巡邏
近年來,這10支群防群治隊伍在各自的領域默默耕耘,共同守護南華西的平安與和諧。少年警隊在破解校園欺凌現象、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維護校園秩序安全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得到學校和學生家長的一致認可;由轄區青年退伍兵、熱心社區工作的青壯年男子及企事業單位的安保人員組成的夜鷹巡控隊,有效充實了夜間巡防力量;義務宣教隊中的防詐宣傳小分隊貼近實際,自創防詐系列小漫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全民反詐,為轄區的防詐騙宣傳貢獻了力量。
這其中,就有「小南和小華」的故事,它是這10支群防群治隊伍大潮中激起的一朵小浪花,也是新時代小字輩們為社區平安出謀劃策的一給力接棒。
「小南和小華,又為大家帶來新一期防詐騙漫畫啦!」可愛趣致的漫畫人物、緊貼現實的典型案例、簡明時尚的語言配圖加上畫龍點睛的警示小視頻,讓街坊們輕鬆快速地get(掌握)到各類詐騙手法與防騙技巧。
這是由南華西派出所與南華西街道黨工委聯手製作的原創防詐騙系列小漫畫,每周一期,通過「廣州海珠公安」和「南華西安全防範課堂」等微信公眾號發布。自今年5月首發以來,貼心原創防詐騙系列小漫畫已推出22期。
針對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突出的情況,南華西派出所將「做好轄區群眾的防騙宣傳」納入黨支部堡壘項目,積極探索有效舉措。面對傳統式宣傳在年輕群體中成效較微的局面,從宣傳方式上尋找突破口,藉助網際網路受眾群體的年輕化、廣泛性,組建防詐宣傳小分隊,原創出「小南小華」防詐騙漫畫系列,讓群眾隨時隨地,拿起手機,就能在瀏覽一幀幀輕鬆詼諧的漫畫中受到防騙啟示。
「依靠群眾多層設防、有效引導社區自治」,一個個警民互動的新平臺,一個個社區警務的新模式,助推平安建設,也讓南華西派出所如願所償,做到了「平安不出事」:轄區實現警情連續10年下降,2018年實現全年225天110案件類警情「零接報」,日均警情不到1宗。
下篇/服務不缺位
小煒豪年僅兩歲時,就被查出患有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從此依靠輸血維持生命。其身體雖瘦弱,卻有大夢想。在他眼裡,警察是正義與堅強的化身,能帶來無窮的力量。所以,在為數不多的、可以跟村裡同齡夥伴一起玩耍的時間裡,煒豪總是「主動請纓」,扮演警察角色。
豪仔的「圓夢計劃」緣於2017年2月,他要從雲浮老家來廣州就醫,並且與大自己兩歲的哥哥配型成功,終於等來了進行幹細胞移植手術的機會。然而,手術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因此煒豪媽媽希望在公益組織的幫助下,能在手術前圓孩子當「警察」的夢想,鼓勵他勇敢地去戰勝病魔。某公益組織及公益服務中心很快聯繫上廣州的志願者,並通過他們將這個「特殊」的求助電話打到了南華西派出所。
「為民服務無小事。」基層派出所雖然勤務繁重,黨支部決定,集全所之力支持「圓夢」計劃。
「圓夢計劃」團隊迅速集結。南華西派出所民警與志願者一起為煒豪定做警服和警帽,策劃編寫劇本,為他「量身定製」了一部「少年警察智救被拐兒童」的情景劇。在不影響派出所正常勤務的情況下,南華西派出所利用自身優勢與現有資源,積極為圓夢計劃做準備:所會議室成了「行動指揮部」,轄區某倉庫變身「犯罪團夥窩點」,休班民警與熱心街坊積極配合,充當群演。
2017年9月2日下午,南華西派出所迎來了一位「新面孔」、小「警察」——換上「警服」的瘦小煒豪雖臉色蒼白,眼睛裡卻閃著異常興奮的光芒。煒豪媽媽激動異常,不停幫豪仔整理警服、警帽,鼓勵「從警」第一天的兒子好好表現。
好事多磨。派出所一切就位,「小警察」已經到場,擔任演員的志願者們卻遲遲未到。突發的交通狀況,令他們被耽誤在了路上。
缺少志願者演員?那就調動休班民警和發動熱心街坊。劇本還不完整?那就現場臨時創作,邊演邊完善。沒有「被拐兒童」?那就發動自家孩子來「客串」。
一定要讓小煒豪「夢想成真」!
這場說演就演的微型圓夢「電影」,開拍了。
不少熱心街坊聞訊趕來,為「小英雄」豪仔加油,為民警們鼓掌。
「謝謝警察叔叔!長大後我要成為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像你們一樣,維護正義,守護平安!」
一場圓夢之旅圓滿落幕。
留給所有人的是無盡的溫暖與感動。
當豪仔「主演」的《警察故事》於各類媒體播出後,在社會上引發廣泛關注。不少愛心組織、熱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捐出善款,幫助煒豪籌集手術費用,獻出關懷。
一個派出所,一條街道,一座城市,愛心在傳遞。
光陰飛逝,2019年10月的一天,南華西派出所的民警們收到了一段來自遠方的特殊視頻。視頻中的小男孩面色紅潤,健康活潑,隨著音樂蹦蹦跳跳,鏡頭記錄下他天真燦爛的笑容。
「警察叔叔阿姨們,你們好!我是煒豪。你們看我是不是長大了不少。我現在身體好了,成績也很棒。我一定會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成為像你們一樣的真正的人民警察!」
視頻裡健康開朗的小男孩,與兩年前的瘦弱病童判若兩人。他與派出所民警之間的故事,也依然在延續,在坊間傳播,被人們不時提起。
踐行「愛民為民」理念,數十年堅持走訪群眾,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這個有著69年悠久歷史的派出所,無數代南華西人始終傳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近年來,派出所更是著力打造有溫度的派出所,強化愛心傳承、警民互動,立足民意民需民盼。
幫助患病兒童「圓警夢」
堅持溫情傳承,小小派出所為民服務不停歇。依託社區駐點團隊,派出所組織社區民警和輔警,聯合街道幹部、居委工作人員,由派出所領導分片包幹,開展滾動式、常態化的入戶走訪活動,訪民意、聽民聲,年均幫扶群眾300多人,接受表揚感謝信50多宗。
2018年1月,社區民警何輕輕在走訪時,發現戶籍在福安社區、居住在白雲區的居民張姨離婚多年,獨居且整天無所事事,因其兒子拒絕其探訪孫子,致情緒低落,甚至產生一些不良想法。社區民警何輕輕高度關注,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多次到白雲區找到張姨,耐心傾聽、細心開導、積極鼓勵,讓其下定決心,學會自立自強。在何輕輕的鼓勵下,張姨重新出去找工作,並租了一塊田地種植青菜,慢慢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張姨多次向社區民警何輕輕表示感謝,表示正是因為何輕輕警官的耐心和細緻開導,願意聽她講心聲,使其心情有所緩解,對新生活存有希望,與兒子關係也得到了緩和。
南華西派出所引進安裝多功能「警務自助辦理終端」(簡稱「智惠易」),設置獨立辦證區域,為轄區居民提供出入境、戶政、車管等多項公安業務的自助辦理,讓群眾少費時、少跑腿。通過在大廳設置警務自助辦證服務區、建立網際網路網上業務預約路徑、為特殊群體提供上門辦證送證服務等舉措,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僅今年以來,就為群眾辦理各類證件1151餘張,出具各類證明1483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強化便民利民,強化愛心傳承,強化服務互助的「三個強化」,順應群眾期待,切實做到「服務不缺位」。
71歲的羅老伯因戶口簿的姓名存在冷僻字,無法辦理「一卡通」業務,社區民警獲悉後,主動奔走於不同部門,快速幫羅老伯辦妥了新戶口簿。派出所堅持以真情為民服務,安裝智慧易辦證機,方便居民群眾辦理身份證、出入境業務;對轄區高齡老人或行動不便的居民開展上門辦證和送證服務,減少群眾跑腿次數;實行服務窗口「低臺敞開」,設置警民聯繫箱、意見簿,配備服務群眾的桌椅、飲用水、辦事指南和便民雨傘,方便群眾使用。
依託社工組織和新南華西人聯誼會,熟悉轄內電工、泥水工、防盜門焊工、開鎖匠、理髮師等具手工技能人員情況,逐個走訪發動,吸收進街坊服務隊,並根據社區需求,每年組織若干次志願服務。當社區民警收到居民群眾的緊急求助時,立即組織街坊服務隊隊員解決居民的急需。入戶走訪時,得知轄區一間髮型屋有意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積極對接,商定每月為轄區「紅袖章」積極分子和困難群體安排一次志願美發服務活動,得到群眾的紛紛點讚。
紅色傳承,創新發展。
初心不改,使命擔當。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與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派出所工作永恆不變的主題。」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全所民警將繼續用法治的思維解決違法犯罪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用溫馨的態度解決群眾合理需求,下繡花式功夫,讓老先進不斷煥發新活力。
乾淨有序,整潔祥和,曲徑通幽,巷陌通衢,養養花種種草,在南華西生活,是令人羨慕的幸福。
任時光飛逝,南華西的一牆一瓦,一磚一木,是歲月的見證,也是家之所在。
(數據來源:南華西派出所)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