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億年前,還處在混亂狀態的太陽系,誕生了一顆普通的行星,它就是地球。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並不起眼,跟其它的巖質行星沒有什麼區別,可是地球卻在後期的演化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有了厚厚的大氣層,有了強大的磁場,然後彗星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還有生命的種子,於是地球開始向生命星球發展。
地球成為生命星球的幾十億年後,人類誕生了,而人類的誕生也讓地球升級為文明星球。對於人類來說,地球是生存的家園,是那麼的廣闊無邊無際,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發展的時代之前,人們對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地球好大啊,大到無法想像,不少人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和全部。
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先進的交通工具不斷出現之後,人們才發現,原來地球並不是無邊無際的,它其實是一個有大小的球體。當然,我們身處在地球上還是會感到地球是非常大的。直到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站在太空中看地球才發現,宇宙如此浩瀚,地球如此渺小,在宇宙面前,地球可能連小小的塵埃也算不上。
那麼從太空中不同的距離位置看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身處在地球上,是永遠無法想像出地球的美麗和它的樣子,只有在太空中才能真正看清地球的全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探測器的鏡頭看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是站在近地軌道看地球,這個時候的地球還是一個巨大的藍色球體,上面的藍天白雲,地貌特徵也是明顯。地球的藍色是獨特美麗的,只要走出地球對比太陽系的其它星球,你就會真切感受到地球是那麼的美麗,這可能也是智慧生命星球的的獨特風採。
要問觀測地球最好的位置是哪裡,那一定是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距地球約384000公裡,站有月球表面觀測地球,看到的地球是一個美麗藍色玻璃球,這個球大概有足球那麼大。上面的藍色白雲,海洋和陸地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有更好的視覺感,和在地球近地軌道的地球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採。
在太空中欣賞地球的美麗,並不是離地球越近或越遠越好,適中的距離才能真正欣賞到地球的獨特美麗藍色風採。這個合適的地方只有月球。離開月球之後,探測飛船來到了火星,火星距地球的距離在5500萬公裡到4億公裡不等,這主要取決於火星的公轉軌道。
火星是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最多,了解最多的行星,科學家將火星當成人類在未來有望移民的第一顆行星,自然對它的探索也就很多。火星是一個紅褐色的星球,之所以是這個顏色,主要跟火星上面的鐵元素比較多有關。而且這些鐵元素並不像地球上的鐵是埋在地下,火星上的鐵都露了出來,所以才讓火星成為了一個紅色的星球。
火星的紅色在太陽系也是非常獨特美麗的,可是相比於地球多彩的美麗,就要遜色了很多。站在火星上看地球,這個時候的地球已經是一顆藍色的星星,在無數的星星當中顯得非常獨特,所以你站在火星上,晚上的時候仰望星空,不難發現地球的所在。
離開了火星,我們來到了距地球13.5億公裡裡的土星軌道上,土星也是太陽系非常獨特美麗的行星了,因為它有一個非常壯觀宏偉的土星環。從土星軌道看地球,地球就更小了,只有塵埃一樣的小藍點。可能很多人都會想:這麼一粒塵埃一樣的藍點,卻生存著千萬種生物,還生存著70億的人類,還有海洋,高山等美景。
這個時候,人類也意識到浩瀚的宇宙存在著數不盡的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同樣會發現遙遠星空的看上雲那些塵埃一樣的星球。或許那樣的星球上,同樣生存著數萬千萬計的生物以及智慧生命。它讓我們看到了地球的渺小,宇宙的浩瀚,同時也讓人類對外星生命的存在更加堅定。
土星軌道上已經是人類能夠看到地球的極限位置了,再往前走我們已經看不到地球的樣子,想要從拍攝到的照片中看到地球,需要將照片放大很多倍才行。最遠拍攝到地球影像的其實是旅行者一號在1990年2月14日,距離地球64億公裡之外拍攝的。
這個位置拍攝到的地球照片,我們用正常的方法已經看不到了,需要將圖片放大委胸倍才行。這個時候的地球大小約為0.12個像素,是不是感到非常震驚和不可思議呢?這個時候地球的渺小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人類將地球比較一粒塵埃其實已經非常給地球面子了,事實上,地球根本連塵埃也算不上,或許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才勉強算得上是一粒塵埃。
曾經有人將宇宙比作一個生命體,而地球只是這個生命體中的一個細胞,這個比喻厚實恰當。如果將宇宙當成人類這樣的生命體,地球就是人類身體中無數個細胞中的一員,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夠發現。
雖然地球只是渺小到連塵埃也算不上,但是地球有了人類文明,同樣可以讓這粒塵埃成為宇宙中偉大的存在。
未來人類文明會走遍銀河系的每一個角落,甚至走遍宇宙。那個時候地球之名將響徹宇宙,成為宇宙的霸主。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以?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