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飛船從64億公裡之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答案超乎你的想像

2020-12-06 探索宇宙說

46億年前,還處在混亂狀態的太陽系,誕生了一顆普通的行星,它就是地球。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並不起眼,跟其它的巖質行星沒有什麼區別,可是地球卻在後期的演化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有了厚厚的大氣層,有了強大的磁場,然後彗星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還有生命的種子,於是地球開始向生命星球發展。

地球成為生命星球的幾十億年後,人類誕生了,而人類的誕生也讓地球升級為文明星球。對於人類來說,地球是生存的家園,是那麼的廣闊無邊無際,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發展的時代之前,人們對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地球好大啊,大到無法想像,不少人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和全部。

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先進的交通工具不斷出現之後,人們才發現,原來地球並不是無邊無際的,它其實是一個有大小的球體。當然,我們身處在地球上還是會感到地球是非常大的。直到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站在太空中看地球才發現,宇宙如此浩瀚,地球如此渺小,在宇宙面前,地球可能連小小的塵埃也算不上。

那麼從太空中不同的距離位置看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身處在地球上,是永遠無法想像出地球的美麗和它的樣子,只有在太空中才能真正看清地球的全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探測器的鏡頭看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是站在近地軌道看地球,這個時候的地球還是一個巨大的藍色球體,上面的藍天白雲,地貌特徵也是明顯。地球的藍色是獨特美麗的,只要走出地球對比太陽系的其它星球,你就會真切感受到地球是那麼的美麗,這可能也是智慧生命星球的的獨特風採。

要問觀測地球最好的位置是哪裡,那一定是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距地球約384000公裡,站有月球表面觀測地球,看到的地球是一個美麗藍色玻璃球,這個球大概有足球那麼大。上面的藍色白雲,海洋和陸地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有更好的視覺感,和在地球近地軌道的地球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採。

在太空中欣賞地球的美麗,並不是離地球越近或越遠越好,適中的距離才能真正欣賞到地球的獨特美麗藍色風採。這個合適的地方只有月球。離開月球之後,探測飛船來到了火星,火星距地球的距離在5500萬公裡到4億公裡不等,這主要取決於火星的公轉軌道。

火星是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最多,了解最多的行星,科學家將火星當成人類在未來有望移民的第一顆行星,自然對它的探索也就很多。火星是一個紅褐色的星球,之所以是這個顏色,主要跟火星上面的鐵元素比較多有關。而且這些鐵元素並不像地球上的鐵是埋在地下,火星上的鐵都露了出來,所以才讓火星成為了一個紅色的星球。

火星的紅色在太陽系也是非常獨特美麗的,可是相比於地球多彩的美麗,就要遜色了很多。站在火星上看地球,這個時候的地球已經是一顆藍色的星星,在無數的星星當中顯得非常獨特,所以你站在火星上,晚上的時候仰望星空,不難發現地球的所在。

離開了火星,我們來到了距地球13.5億公裡裡的土星軌道上,土星也是太陽系非常獨特美麗的行星了,因為它有一個非常壯觀宏偉的土星環。從土星軌道看地球,地球就更小了,只有塵埃一樣的小藍點。可能很多人都會想:這麼一粒塵埃一樣的藍點,卻生存著千萬種生物,還生存著70億的人類,還有海洋,高山等美景。

這個時候,人類也意識到浩瀚的宇宙存在著數不盡的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同樣會發現遙遠星空的看上雲那些塵埃一樣的星球。或許那樣的星球上,同樣生存著數萬千萬計的生物以及智慧生命。它讓我們看到了地球的渺小,宇宙的浩瀚,同時也讓人類對外星生命的存在更加堅定。

土星軌道上已經是人類能夠看到地球的極限位置了,再往前走我們已經看不到地球的樣子,想要從拍攝到的照片中看到地球,需要將照片放大很多倍才行。最遠拍攝到地球影像的其實是旅行者一號在1990年2月14日,距離地球64億公裡之外拍攝的。

這個位置拍攝到的地球照片,我們用正常的方法已經看不到了,需要將圖片放大委胸倍才行。這個時候的地球大小約為0.12個像素,是不是感到非常震驚和不可思議呢?這個時候地球的渺小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人類將地球比較一粒塵埃其實已經非常給地球面子了,事實上,地球根本連塵埃也算不上,或許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才勉強算得上是一粒塵埃。

曾經有人將宇宙比作一個生命體,而地球只是這個生命體中的一個細胞,這個比喻厚實恰當。如果將宇宙當成人類這樣的生命體,地球就是人類身體中無數個細胞中的一員,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夠發現。

雖然地球只是渺小到連塵埃也算不上,但是地球有了人類文明,同樣可以讓這粒塵埃成為宇宙中偉大的存在。

未來人類文明會走遍銀河系的每一個角落,甚至走遍宇宙。那個時候地球之名將響徹宇宙,成為宇宙的霸主。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以?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探測器從64億公裡之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探測器從64億公裡之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64億公裡的之外的宇宙中看地球,能夠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宇宙非常的廣闊,有無數顆行星和恆星,我們的地球看上去非常的渺小,在宇宙面前,地球可能連塵埃都算不上,那麼有人就非常好奇,如果從宇宙中的不同位置來看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呢?
  • 旅行者一號從64億公裡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超出你的想像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誕生於46億年前,而人類誕生於數百萬年前,經過不斷的進化和成長,到了如今的科技文明。古時候的人們非常嚮往星空,每天抬頭看天上的星星,想弄明白那些星星到底是什麼?同時也感覺到自己生命的星球好大啊,永遠都不可能走到盡頭。
  • 64億公裡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公開旅行者一號拍攝的照片
    在人類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是非常好奇的,比如說從古至今,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地球的探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也在逐漸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如果不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或許我們還會認為,地球是宇宙中最大的一顆星球,其實,眾所周知,地球只不過是宇宙眾多行星中不起眼的一顆,至於地球到底在宇宙中是什麼樣子的?可以看看旅行者一號,從64億公裡外拍攝的地球照片,64億公裡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公開旅行者一號拍攝的照片!
  • 從太空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離地球多遠還能用肉眼看到它?
    從太空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離地球多遠我們還能用肉眼看到它?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讓我們想像一次穿越太陽系的旅行。
  • 地球到底有多麼的渺小?64億公裡外拍攝的照片告訴了我們答案
    我們才終於明白,地球原來是如此的渺小,沒有走出地球,沒有站在太空中看地球,你永遠不會感到地球在宇宙中是處在什麼樣的地位,永遠不知道地球相對於浩瀚的宇宙有多麼的渺小。那麼地球到底有多麼的渺小?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是很難精確測量出地球的直徑,可是當我們走出地球之後,測量地球直徑就變得非常容易了。
  • 宇宙之外另有乾坤?愛因斯坦稱完全超乎想像,答案顛覆世界觀!
    宇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任何人都生活在宇宙中,沒有人能跳脫的出宇宙,除非人類能夠到達宇宙的邊界,離開宇宙。然而這幾乎是天馬行空的想法,畢竟宇宙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930億光年。而且宇宙自138億年前誕生至今,一直都在膨脹中,且膨脹的速度完全超過了光速,所以,等到未來人類有一天也許真的具備了到達宇宙邊界的技術了,宇宙將會比如今更加的廣闊無垠。
  • 宇宙之外另有乾坤?愛因斯坦稱完全超乎想像,答案顛覆世界觀
    宇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任何人都生活在宇宙中,沒有人能跳脫的出宇宙,除非人類能夠到達宇宙的邊界,離開宇宙。然而這幾乎是天馬行空的想法,畢竟宇宙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930億光年。而且宇宙自138億年前誕生至今,一直都在膨脹中,且膨脹的速度完全超過了光速,所以,等到未來人類有一天也許真的具備了到達宇宙邊界的技術了,宇宙將會比如今更加的廣闊無垠。
  • 宇宙之外另有乾坤?愛因斯坦稱完全超乎想像,答案顛覆世界觀!
    宇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任何人都生活在宇宙中,沒有人能跳脫的出宇宙,除非人類能夠到達宇宙的邊界,離開宇宙。然而這幾乎是天馬行空的想法,畢竟宇宙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930億光年。而且宇宙自138億年前誕生至今,一直都在膨脹中,且膨脹的速度完全超過了光速,所以,等到未來人類有一天也許真的具備了到達宇宙邊界的技術了,宇宙將會比如今更加的廣闊無垠。宇宙的龐大,宇宙的力量是人力不可及的。
  • 1480億公裡外的世界:美國新一代星際飛船預計2030年前往探測
    早在幾十年前,美國宇航局就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這兩艘飛船為人類第一次揭示了木星,土星等太陽系內更加遙遠的行星的浮光掠影,現如今這兩兄弟已經飛到了距離地球200億公裡左右的位置,但依然在不斷給人類傳來太陽系邊緣的信息。有專家預計,這兩艘飛船將在2025年前後,與地球徹底失去聯繫。在那之後,誰來承載人類對宇宙更深處的夢想呢?
  • 從64億公裡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就是照片中的一個小藍點
    除此之外,太空時代的到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我們到達太空再去仰望地球,會發現地球真的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遠的暫且不說,光是太陽系就有四顆行星的體積在地球之上,不過好消息是,大於地球體積的都不是固態行星。
  • 地球究竟有多大?看完64億公裡外的地球,顛覆你的認知!
    地球真的很大嗎?在64億公裡之外,地球是這樣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用一些儀器和設備來知道地球到底有多大,它是一個平均半徑在6371公裡的巨大星球,赤道的周長是4萬公裡,總面積是5.1億平方公裡,其實對於這些冰冷的數字可能很多人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 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真的超乎你的想像
    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真的超乎你的想像我們人類從古至今對宇宙的探索都沒有停止過,最早的時候我們沒有航天飛行器,只能通過用肉眼的方式觀測來自上天的異象。隨著我們對地球的了解,克服了萬有引力的人類開始將探索世界的目光逐漸向外擴張。我們在地球上有大型射電天文望遠鏡,在地球太空有可以載人的宇宙空間站。
  • 旅行者一號從64億公裡外給地球拍了一張照片,你完全想不到
    你是否曾經靜靜的瞭望著星空,看數不盡的星星,想像著宇宙究竟有多大?毛主席曾經在一首詩中寫道: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宇宙浩渺,遙望星空,又豈止是上千星河可以概括。但這也證明,人們在宇宙面前實在太過渺小。也許,人類永遠無法探索盡宇宙的奧秘。
  • 旅行者一號從64億公裡外給地球拍了一張照片,你完全想不到
    你是否曾經靜靜的瞭望著星空,看數不盡的星星,想像著宇宙究竟有多大?毛主席曾經在一首詩中寫道: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宇宙浩渺,遙望星空,又豈止是上千星河可以概括。但這也證明,人們在宇宙面前實在太過渺小。也許,人類永遠無法探索盡宇宙的奧秘。
  • 這艘飛船在64億公裡之外傳回一張照片,為何讓我們感到挫敗感
    前往距離我們地球大約38萬公裡的月球,阿波羅系列載人登月飛船從地球出發如果前往更遠的星球,需要的時間就更長,如前往超過5500萬公裡的火星,飛船單程就需要持續飛行近半年時間,如果算上從火星返回地球的時間,可能需要兩年。以我們人類當前的科技水平,如果想走出太陽系,需要多久呢?
  • 追了10年, 飛行64億公裡, 飛船終於成功登陸, 傳回不一樣的世界
    這個彗星根據預測,它的時間大約是形成於46億年前,就像是一個飛行的文化寶庫一樣,上面或許承載著宇宙形成之初最為原始的物質。它不像地球上的地質變化一樣如此的頻繁。因為這顆彗星是一直不斷運動的,所以對這個彗星的研究難度比較大,歐洲太空人耗費了13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07億,打造了一艘飛船
  • 64億公裡之外的回望,旅行者一號帶給人類新認知,科學家也沉默了
    目前為止NASA共發射了五顆星際探測器,包括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以及新視野號探測器,前四顆探測器主要是為了探測四顆遠日氣態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最後的任務就是飛出太陽系。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目的是探測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2015年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2019年元旦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臨柯伊伯帶天體「天涯海角」,之後繼續向深空飛行。
  • 這艘飛船在14億公裡之外傳回一張照片,為何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
    事實上,我們人類確實是看到過一些在上億公裡外拍攝到的地球畫面。其中一張就是在2013年7月19日「卡西尼」號無人飛船在距離我們地球大約14.4億公裡外拍攝到的地球。64億公裡遠的宇宙深空拍攝到的。和「卡西尼」號無人飛船在14.4億公裡外傳回的照片一樣,已經沒法看到地球的輪廓,在這一張照片中,我們的地球家園只是漆黑的星空中一個「暗淡藍點」,地球的大小隻佔了這一張照片的0.12像素。
  • 飛船經過10年飛行,追上距地球4.3億公裡的彗星,它看到了什麼?
    太陽系是地球生存了46億年的家園,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要探索的自然就是太陽系。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除了這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很多的小行星等天體。而在距離地球不遠的近地軌道上,也有很多的小行星圍繞著太陽運動。其中有一顆速度高達38公裡/秒的小行星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 地球在宇宙面前有多渺小?旅行者一號發來64億公裡外的地球照片!
    旅行者一號發來64億公裡外的地球照片!不知天高地厚,這話非常的有意思,其實人類自誕生開始對地球的了解非常的少。地球有多大?太陽是有多大?銀河系有多大?整個宇宙又有多大呢?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接踵而至,讓很多的科學家都無言以對,就連科學家都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到底又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