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經過10年飛行,追上距地球4.3億公裡的彗星,它看到了什麼?

2020-08-10 星悅電影

太陽系是地球生存了46億年的家園,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要探索的自然就是太陽系。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除了這八大行星之外,還有很多的小行星等天體。而在距離地球不遠的近地軌道上,也有很多的小行星圍繞著太陽運動。

其中有一顆速度高達38公裡/秒的小行星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這顆小行星就是被編號67P的彗星,它的直徑並不大,只有4.3公裡,它除了圍繞太陽公轉之外,也有自己的旋轉周期,一次約為12.4小時,不過它的公轉周期長達6.45年。

科學家之所以對它關注,主要還是驚奇於它的速度,竟然達到了38公裡/秒,這個速度是子彈初速度的38倍,它為什麼會有如此快的速度?它還有哪些未知的秘密?

為了搞清楚這顆小行星的速度之謎,探索更多有關此小行星的秘密,科學家在10年前發射了羅塞塔號飛船前往探索。這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飛船,帶著人類的厚望向著這顆小行星前進。雖然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並不是太遠,但是要追上它卻不是那麼容易。

羅塞塔號飛船整整花了10年時間,飛行了64億公裡才最終追上這顆直徑不大的小行星,當羅塞塔號飛船靠近小行星的時候,也拍攝到了很多有關小行星的珍貴照片,並將它們傳回了地球。這些照片像人類展示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星際世界,讓人們再一次對宇宙天體有了更多的認知。

事實上,科學家除了探索這顆67P的彗星之外,還探索了其它幾顆非常有代表意義的小行星。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科學家為什麼要去探索這些小行星?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嗎?這顆67P的小行星為什麼速度如此之快,現在科學家還沒有得出結論,還需要後續的不斷探測和分析。

科學家探索67P小行星,除了要弄清楚它為什麼速度如此快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想通過它來探索太陽系的起源。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系是一個穩定祥和的星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環境,而八大行星雖然各有不同,但它們都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經過了各種環境的變化才成為現在這樣。

科學家想要探索太陽系的起源,探索太陽系早期的物質構成等,在八大行星身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只有一些特別的小行星,它們形成於太陽系形成之初,攜帶著大量的早期物質一直完全地保存到現在。它們就是一個個太陽系早期化石。通過分析這些小行星上的物質構成,就可以解開太陽系形成之謎。

這顆67P的小行星也是這樣,它形成於太陽系早期,由於它的特殊性,它並沒有被歲月改變,依然保持著太陽系早期的樣子,上面的物質也是太陽系早期形成的物質。事實上,除了近地軌道的一些小行星能夠保持太陽系早期的樣子之外,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則有更多的太陽系早期形成的小行星存在。

柯伊伯帶的形成其實就是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大量的星系物質充斥在太陽系內,這個時候,強大的太陽風將這些物質逐漸吹到太陽系的邊緣,它們聚集在太陽系邊緣,形成了各種小天體,然後形成了現在壯觀的柯伊伯帶。

由於太陽系愛到太陽風的影響極小,因此這裡的物質基本都保持著太陽系早期的時候,因此想探索弄明白太陽系起源之謎,去探索太陽系邊緣的小行星是最佳的選擇。不過,以現在人類的科技,飛船的速度還沒有獲得重大突破,從地球出發到太陽系邊緣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

而且,太陽系邊緣的情況非常複雜,想要自由探索某顆小行星也不是那麼容易,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和天體相撞,那裡的小行星太多了,密度非常高。因此,人類對太陽系邊緣的探索也是進展緩慢。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進步,未來一旦在速度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飛船到達太陽系邊緣也用不了多長時間的時候,就會加大對柯伊伯帶的探索。

而且,太陽系如此多的小行星,也是留給人類的一大財富,未來隨著地球資源的枯竭,人類會將目光放在太空中,去開採這些小行星,讓它們為人類的科技發展做貢獻。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追了10年, 飛行64億公裡, 飛船終於成功登陸, 傳回不一樣的世界
    20小時前67p這顆彗星被發現之後,就成為了歐洲宇航局的重點研究對象。因為科學家認為67P這顆彗星是形成於太陽系之初的,如果能追上這顆衛星,可能會幫助我們進一步研究太陽系甚至是人類的起源。這個彗星根據預測,它的時間大約是形成於46億年前,就像是一個飛行的文化寶庫一樣,上面或許承載著宇宙形成之初最為原始的物質。它不像地球上的地質變化一樣如此的頻繁。
  • 10年的緊追不捨,飛行64億公裡,獲得7萬張照片,它看見了什麼?
    自「冷戰」開始,太空中的各種衛星,飛行器,飛船已經數不清有多少,也可以說是冷戰開闢了太空這一新領域。目前旅行者1號即將飛出太陽系,這已經是了不起的壯舉,但是還有一個十分了不起的無人飛船,緊追不捨10年,飛行64億公裡,並獲得7萬張照片,那它看見了什麼?
  • 人類飛船在太空中飛行了64億公裡,才追上這顆朝太陽而來的星球
    趣味探索訊 這是一顆直徑不到4公裡的星球,而人類的一艘飛船卻花費了10年時間,在太空中飛行了64億公裡,才追上這顆星球。並將攜帶的探測器永遠地留在了那兒,這顆星球就是曾受科學家熱捧的67P彗星。 67P彗星是眾多繞太陽公轉彗星中的一顆,彗星一般由冰和物質構成,只要靠近太陽它將會融化,所以一生只有一次靠近太陽的機會。67P彗星誕生於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研究人員認為彗星構造與地球頻繁的地質變化不同,彗星由於足夠冷,所以它就像一個飛行的「冰箱」,能保存著最原始的物質。
  • 追了40億公裡,飛船終於抵達彗星,傳回數萬照片並有重大發現
    人類是一群有夢想的動物,從很早的時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仰望星空,幻想星空上的神明。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人類進入了太空探索時代,如今才過去了短短70年。但就在這70年裡,人類已經可以登陸月球,探索火星,探測器已經抵達太陽系的邊緣地帶。雖然太空探索是一項燒錢的無底洞,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為此不遺餘力。為了一顆彗星發射探測器,這也是常有的事情。
  • NEOWISE彗星正划過地球上空,地球的生命真是由彗星帶來的麼?
    這段時間在北半球一些地方或能在傍晚看到天上出現一顆彗星,這是今年第一顆近距離從地球附近飛過的NEOWISE彗星,科學家在今年三月就發現了這顆可能對地球有潛在危險的流浪天體,NEOWISE彗星的直徑約為5公裡,雖然體積不大但釋放出的慧尾會在天空留下很長的軌跡
  • 1.5億公裡外的超大核反應爐上,飛船完成難以置信的飛躍
    unny趣發現/訊1.5億公裡外超大核反應爐上,飛船完成難以置信的飛躍在距離地球1.5億公裡外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核反應爐,它是整個太陽系的絕大部分的能量源泉,包括你吃的米飯,開車用的石油等等,它們都是將太陽能轉換成了化學能並儲存了起來。
  • 追了十年,飛了63億千米,獲得7萬張太空照,飛船發現了什麼?
    而其中一顆大巖石成功勾引起天文學家的好奇心,因為飛行軌跡,速度和形狀都很奇怪,每隔6.45年都會接近一次地球軌道和木星軌道,當它接近地球軌道時,速度快到每秒38千米,當它接近木星軌道時,速度又慢到每秒幾公裡
  • 歐洲探測器在4億公裡外對彗星進行拍照,拍到神秘光線和人形物體
    在宇宙中存在三類對人類生存威脅比較大的天體,一是隕石、二是小行星,還有一種就是彗星,目前人類對小行星、隕石的了解已經比較深入,但是對彗星知之甚少,對彗星的認識只保留在它是拖著一條長長尾巴的天體,彗星上面到底是什麼樣子,彗星性質是什麼一無所知,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彗星光臨地球的機會很少,像著名的哈雷彗星軌道周期長達76年,也就是說需要
  • 追逐10年,獲得7萬張太空照,飛了63億千米,飛船發現什麼了?
    有46億年歷史的太陽系真是個複雜的星系,除了八大行星和除去行星頭銜的冥王星外,還飛舞著大量其它天體,有以橢圓軌道行駛的彗星,有圍繞著圓圈旋轉的大巖石,有零散的塵埃雲和氣體,還有時不時改變軌跡和速度的人造物體。
  • 科學家確認探測器在彗星67P失聯的原因,在彗星上發生了什麼?
    歐洲航天局在2004年曾向彗星67P發射了羅塞塔號探測器,科學家認為這顆距離地球4億公裡的彗星上能找到太陽系的原始物質,直到2016年探測器才終於到達彗星67P,羅塞塔號向彗星表面投放登陸器「菲萊」不知什麼原因失聯,遺憾的是運行了20多天後羅塞塔號也墜毀在彗星表面,雖然探測器傳回許多彗星近距離的圖像
  • 222億公裡之外,孤獨的旅行者1號繼續前行著,它的目標會在哪裡?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突然而來的天災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從此稱霸地球1.6億年恐龍時代結束了。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演化,終於在數百萬前誕生人類。人類誕生之後,又花費了數百萬年的時間走進了文明時代,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終於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技時代。
  • 追了10年,羅塞塔號終於抵達彗星,傳回的照片或藏有秘密!
    追了10年,羅塞塔號終於抵達彗星,傳回的照片或藏有秘密!抬頭仰望天空,這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浩瀚星辰。古代人將所有的思緒全部寄托在月亮或者星星中,甚至幻想著星空上的神靈。在上個世紀50年代,人類終於開啟了太空之旅,終於能登上夢寐以求的外太空。
  • 距離僅剩4500萬公裡,日本飛船停止引擎,100天後重回地球
    在外太空中,絕大多數天體都沿固定軌道以難以置信速度在飛行,例如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等,我們地球也不例外,以每秒29.78公裡速度在太陽附近飛掠,而在2020年裡,一艘載著稀有礦物人造飛船一直在追逐地球,與地球距離一步步縮短,從之前的3億公裡縮短到9月初的4000多萬公裡,11月底將進入近地軌道,將重達16公斤的碟狀物扔進地球大氣層。
  • 探測飛船從64億公裡之外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答案超乎你的想像
    46億年前,還處在混亂狀態的太陽系,誕生了一顆普通的行星,它就是地球。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並不起眼,跟其它的巖質行星沒有什麼區別,可是地球卻在後期的演化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有了厚厚的大氣層,有了強大的磁場,然後彗星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還有生命的種子,於是地球開始向生命星球發展。
  • 在離地球約6億公裡的星球上,人類飛船再次發現了幾個橢圓白點
    趣味探索訊 在距離地球約6億公裡的深空中存在著一艘人類飛船,這艘飛船正圍繞著一顆巨大星球旋轉,並且來回地進行著多次低空穿越。最近飛船在一次超低空穿越時又拍攝到一張難以置信的圖片,在星球上的華麗旋渦雲群中「彈出」幾個橢圓形大白點。
  • 離地球181億公裡!太空飛船已遠離太陽系,以每秒15公裡飛向宇宙
    距離地球181億公裡!這艘太空飛船已經遠離太陽系,以每秒15公裡飛向宇宙在寂靜的宇宙空間中,一眼望不到頭的黑暗空間裡,閃爍著無數繁星,有一艘人造宇宙飛船在這樣一個寂靜的世界中閃爍,面向銀河系的中心及其背後的太陽系。
  • 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內容?超出科學家的認知
    在外部太陽系中,海王星的外黃道面附近(距太陽約30個天文單位),有一個空心的圓盤形區域,上面有密集的天體。這就是短周期彗星的起源,我們稱它為柯伊伯帶。在離散盤外還有一大群小天體,它們構成了奧爾特雲,它可以延伸到約10萬億公裡,相距將近1光年,在奧爾特雲中,有數百個,超過10,000個彗核可以產生新的彗星來代替被破壞的彗星!
  • 日本飛船飛行52億公裡後,將帶回太空物質,已與美國籤訂協議!
    日本飛船飛行52億公裡後,將帶回太空物質,已與美國籤訂協議!在南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群日本人已經蓄勢待發,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為他們即將迎接日本飛船從數億公裡之外所採回的太空物質,這些物質來自於小行星龍宮。
  • 飛了41年,遠離地球177.5億公裡,飛船正衝破太陽系邊界
    趣味探索訊 在距離地球177.5億公裡的深空中一直有一艘美國飛船正在孤單飛行,這艘飛船正以15.5公裡每秒的速度遠離太陽系,向銀河系中心黑洞飛去。最近飛船傳回數據顯示出宇宙射線強度有所增加,意味著飛船正在衝破邊界向星際空間邁進。
  • 歷史性時刻來了,3億公裡外飛船將採集小行星礦石,需一氣呵成
    在2020年9月,帶著小行星礦物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與地球僅相隔2000多萬公裡,馬上就要進入近地軌道了,而可以與日本隼鳥2號飛船相媲美的美國OSIRIS-REx號也已確定採集小行星本努礦石,歷史性時刻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