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飛船飛行52億公裡後,將帶回太空物質,已與美國籤訂協議!

2020-12-03 科技爆發點

日本飛船飛行52億公裡後,將帶回太空物質,已與美國籤訂協議!

在南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群日本人已經蓄勢待發,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為他們即將迎接日本飛船從數億公裡之外所採回的太空物質,這些物質來自於小行星龍宮。從11月中旬開始,這些日本的研究人員就已經開始了緊張的排練工作,如果這次小行星樣本可以成功地傳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的第1次。

日本隼鳥二號

2003年5月份日本飛船隼鳥號成功發射,在2010年的時候,它在一顆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上採集過一次外星物質,最終的降落地點也是在澳大利亞的小鎮上,這次計劃不能算是成功,因為在登陸小行星採取樣本的過程當中,飛船出現了故障,所以返回地球的只不過是一個樣品艙,裡面空空如也,科學家並沒有採集到任何有用的可見物質。

在隼鳥號之後,日本又發射了隼鳥2號,目的也是同樣的,那就是採集回宇宙當中的太空物質,2014年隼鳥2號成功發射。它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小行星龍宮,在2018年10月份它成功地抵達,並且向小行星上面投放了地表探測車,準備進行取樣任務。

一年之後2019年2月22日,隼鳥2號成功地在小行星龍宮上採樣完成。這次的採樣過程隼鳥2號非常的暴力,採用了暴力爆破的方式,在小行星龍宮上狠狠地砸出了一個撞擊坑,撞擊產生的強大衝擊力,但小行星上的一些物質被炸到了空中,隨後隼鳥2號成功的採集到了小行星龍宮上的地下樣本。

科學家認為這次所採集的物質大概有100毫克以上,按照原計劃,隼鳥2號應該會在飛行52億公裡之後,於12月6日成功地到達地球的軌道。3月2號在釋放返回艙之後,進入大氣層就像是一顆流星一樣燃燒,產生明亮的火球,最終將會乘坐著降落傘降落在澳大利亞地區。

採集樣本的作用

隼鳥2號所採集回的這些物質究竟給人類帶來些什麼呢?小行星龍宮其實是一顆含碳的小行星,直徑只有一公裡左右。這顆小行星極為特殊,因為它保留了太陽系形成以來的原始風貌,大約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了,和地球的年齡相當。那麼為什麼無法將地球作為參考的目標呢?因為在地球上板塊活動非常的頻繁,一次又一次的地質活動讓地表被破壞,而小行星龍宮上的原始風貌保存非常完整,這些樣本的取回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到太陽系巖石行星的形成和分化的整個過程,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

美國也進行了相同的計劃,在10月20日冥王號探測器在飛行37億公裡之後,到達了小行星本弩,在上面去提取了400克左右的樣本,將會在2023年9月24日返回地球,目前,日本和美國已經籤署了相關的協議,將會共享隼鳥2號和明冥王號所取回來的部分樣本。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飛52億公裡後,日本飛船即將送回外星物質,然後繼續飛百億公裡!
    最近,南澳大利亞阿德雷德西北沙漠小鎮伍默拉來了一群日本人,乘著直升機,帶著各種設備,在塵土飛揚的沙漠中緊張地忙碌著,看起來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他們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科研人員,到澳大利亞是有一個重大使命:迎接從數億公裡外太空取回的珍貴物質——來自小行星龍宮(1999 JU3)的外星樣本。
  • 結束52億公裡太空徵程 隼鳥號返回地球 日本邁向宇宙大航海時代
    歷時6年、飛行距離約52億公裡的探測之旅進入最終階段。密封艙降落在地表後將被裝入專用的密閉容器,空運至日本。JAXA提前準備了精密設備,用於在真空和充滿氮的環境下分開密封艙帶回的樣本,以免與地球上的物質混雜。12月中旬可確認「隼鳥」號在「龍宮」著陸時採集到多少沙石等。「絲川」的微顆粒物有1,000個以上得到登記,並在日本國內外進行分析。「隼鳥-2」號採集的物質的數量有望達到「絲川」的100-1,000倍。
  • 歷經52億公裡,滿載珍貴小行星貨物的宇宙飛船就要回到地球
    在太空遨遊六年之後,日本航天探索機構的「隼鳥二號」宇宙飛船將於2020年12月6日最終返回地球。最為難得的是,它攜帶著難以置信的稀有、珍貴且來之不易的物資:至少100毫克從小行星龍宮表面收集的物質。它將把裝有樣本的太空艙拋向地球,而飛船將繼續訪問更多的小行星目標。
  • 人類飛船在太空中飛行了64億公裡,才追上這顆朝太陽而來的星球
    趣味探索訊 這是一顆直徑不到4公裡的星球,而人類的一艘飛船卻花費了10年時間,在太空中飛行了64億公裡,才追上這顆星球。並將攜帶的探測器永遠地留在了那兒,這顆星球就是曾受科學家熱捧的67P彗星。 67P彗星是眾多繞太陽公轉彗星中的一顆,彗星一般由冰和物質構成,只要靠近太陽它將會融化,所以一生只有一次靠近太陽的機會。67P彗星誕生於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研究人員認為彗星構造與地球頻繁的地質變化不同,彗星由於足夠冷,所以它就像一個飛行的「冰箱」,能保存著最原始的物質。
  • 歷史性時刻來了,3億公裡外飛船將採集小行星礦石,需一氣呵成
    在2020年9月,帶著小行星礦物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與地球僅相隔2000多萬公裡,馬上就要進入近地軌道了,而可以與日本隼鳥2號飛船相媲美的美國OSIRIS-REx號也已確定採集小行星本努礦石,歷史性時刻即將到來。
  • 飛52億公裡取外星物質,卻取回一個人造物?日探測器發生蹊蹺事
    日本探測器隼鳥二號經過長達6年的漫長飛行,行程52億公裡,終於從小行星龍宮上取到了外星物質,並於12月6日將返回艙送回,降落到南澳大利亞阿德雷德西北沙漠小鎮伍默拉。日本航空航天局(JAXA)的人員遠赴澳大利亞,順利找到了返回艙並將其帶回日本,一切似乎都按照計劃進行,非常順利,非常完美。然而打開返回艙後,科學家們卻大吃一驚,在炭黑色的小行星碎片中,似乎出現了一個亮晶晶的人造物——一張揉皺的錫箔紙!怎麼回事?億裡迢迢取回的小行星物質,全程都是密封的,連空氣都無法進入,怎麼會出現人造物?
  • 日本飛船攜重要物質,就看能否安全到來
    &34;號小行星遠在地球3.4億公裡之外,直徑約為九百米。隼鳥-2探測器降落後對&34;號小行星的土壤和灰塵進行了科學採樣。據衛星通訊社近日消息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澳大利亞航天局發表聯合聲明稱,日本太空探測器隼鳥-2號對&34;小行星土壤採樣後,將於今年12月6日把密封容器帶回地球。密封容器將於12月6日在澳大利亞西部沙漠落地。隼鳥-2探測器在拋出密封容器後還會前往其他星球執行新任務。
  • 美國飛船在小行星上發現「外星物質」,呈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在離地球3.19億公裡外深空中,一直飛越著一艘人造飛船,它時而接近一顆名為本努(Bennu)的近地小行星,最近距離只有數百米,時而又遠離這顆小行星,距離達到數公裡。OSIRIS-REx號,由美國宇航局(NASA)斥資1.835億美元打造,不包括火箭發射費用,這是美國宇航局首次開展小行星研究和取樣返回任務,OSIRIS-REx號飛船旨在先對近地小行星本努進行為期2年仔細探測,然後收集60克小行星樣品,最後將珍貴樣品帶回地球,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這些樣品來了解太陽系起源。
  • 日本隼鳥2號飛船到達太空小行星指定位置,即將探尋生命起源
    >近日,日本標準時間6月27日上午9:35分左右,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飛船Hayabusa 2(隼鳥2號)成功地與其目標-菱形小行星Ryugu(龍宮)會合。這艘飛船於2014年12月3日發射升空,在過去的三年半時間裡一直在太空中飛行。這艘宇宙小飛船現在離龍宮小行星只有20公裡遠。對於這次任務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日本研究小組已經證實,Hayabusa 2可以與小行星保持一定同步的距離。這意味著任務的旅程飛行階段已經成功,對這顆形狀奇特的小行星的探索也即將開始。
  • 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隼鳥二號」採礦歸來 將攜小行星塵埃返回地球
    這些碎片被視作珍貴的研究資源——科學家相信,它們將有助於揭示太陽系的形成和生命的起源。到周日凌晨到達南澳大利亞烏梅拉(Woomera)上空時,探測器將完成約60億公裡(37億英裡)的往返飛行,其中包括在一顆移動的小行星表面短暫停留了兩次。周日的行動將標誌著總價值300億日元(2.15億英鎊)的「隼鳥二號」任務的高潮。
  • 美太空飛船OSIRIS-REx將於10月20日降落Bennu
    該機構周四表示,經過四年的旅行,美國宇航局的機器人太空飛船OSIRIS-REx將於10月20日下降到小行星本努的巨石表面,降落幾秒鐘以收集巖石和塵土樣品。科學家希望這項任務將有助於加深我們對行星形成方式和生命開始的理解
  • 本努小行星上發現銀白色「外星物質」,或來自外星球,美國飛船在探測
    在離地球3.19億公裡外深空中,一直飛越著一艘人造飛船,它時而接近一顆名為本努(Bennu)的近地小行星,最近距離只有數百米,時而又遠離這顆小行星,距離達到數公裡。 為何要這樣做?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圍繞著小行星本努在旋轉,對本努每一寸表面都進行了仔細探測。
  • 解讀日本將太空巖石帶回地球壯舉的背後隱藏了哪些挑戰
    考慮到小行星「龍宮」(Ryugu)是一塊很小的巖石,漂浮在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1.86億英裡)的太空中,因此這是一項令人振奮的成就。「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花了將近4年的時間才抵達「龍宮」這顆小行星,這是人類第二次從這樣的小行星上收集樣本。把這樣的樣本帶回地球讓許多人感到興奮,此舉浸透了科學家們的艱辛汗水,背後隱藏著哪些困難挑戰和偉大意義?
  • 離地球181億公裡!太空飛船已遠離太陽系,以每秒15公裡飛向宇宙
    距離地球181億公裡!這艘太空飛船已經遠離太陽系,以每秒15公裡飛向宇宙在寂靜的宇宙空間中,一眼望不到頭的黑暗空間裡,閃爍著無數繁星,有一艘人造宇宙飛船在這樣一個寂靜的世界中閃爍,面向銀河系的中心及其背後的太陽系。
  • 日本探測器發生怪事!飛行52億公裡開採外星物質,結果帶回人造物
    當我們在慶祝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時,日本科學家也同樣激動,因為他們發射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回來的比嫦娥五號還要早。不同於別的探測器,隼鳥二號完全是為了針對小行星而設計的探測器,它的任務是要在一顆小行星上著陸,開採樣本,再返回地球,和嫦娥五號開採月球樣本有異曲同工之妙。
  • 距離僅剩4500萬公裡,日本飛船停止引擎,100天後重回地球
    在外太空中,絕大多數天體都沿固定軌道以難以置信速度在飛行,例如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等,我們地球也不例外,以每秒29.78公裡速度在太陽附近飛掠,而在2020年裡,一艘載著稀有礦物人造飛船一直在追逐地球,與地球距離一步步縮短,從之前的3億公裡縮短到9月初的4000多萬公裡,11月底將進入近地軌道,將重達16公斤的碟狀物扔進地球大氣層。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12月15日,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12月5日,在著陸前的12小時,JAXA對隼鳥2號進行了著陸密封艙(回收艙)與太空探測器的分離操作,與回收艙分離後的隼鳥2號探測器則將繼續下一個探測計劃,飛往編號為的小行星1998KY26進行不採樣探測,預計將在2031年左右抵達。當天隼鳥2號回收艙的分離彈射點距離地球約20萬千米,大約為地月距離(38萬千米)的一半。
  • 依靠28毫米推力,隼鳥2號飛船剩最後1.67億公裡,6個月後回到地球
    趣味探索訊 在距離地球約1.67億公裡外深空中,一艘人造飛船以每秒22.62公裡速度無聲地飛行著,它的前方是綠色地球和耀眼太陽,後方是太陽系之外暗黑無光的星際空間,這艘飛船就是聞名於世界的日本隼鳥2號。
  • 日本探測器將首帶回月球外標本 距地球3億公裡
    來源:鄭州晚報  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即將著陸  首次帶回月球之外、距地球3億公裡的天體樣本>  明天,人類將親密接觸小行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介紹,「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將於當地時間13日23點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的伍梅拉沙漠的預定著陸點。
  • 美國探測器將於10月20日登陸小行星「本努」
    表示,經過四年的飛行,美國宇航局的「歐西裡斯-雷克斯」號機器人探測器將於10月20日降落到小行星「本努」布滿巨石的表面,並將在那裡停留幾秒鐘,收集巖石和塵埃樣本。科學家們希望這項任務將有助於加深我們對行星形成和生命起源的理解,並為了解可能影響地球的小行星提供幫助。該項目負責人Mike Moreau說:「經過多年的計劃和艱苦的工作,這個團隊最終將與小行星地表接觸5到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