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努小行星上發現銀白色「外星物質」,或來自外星球,美國飛船在探測

2020-11-24 騰訊網

在離地球3.19億公裡外深空中,一直飛越著一艘人造飛船,它時而接近一顆名為本努(Bennu)的近地小行星,最近距離只有數百米,時而又遠離這顆小行星,距離達到數公裡。

為何要這樣做?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圍繞著小行星本努在旋轉,對本努每一寸表面都進行了仔細探測。來自NASA網站公開數據顯示,9月23日,人造飛船與近地小行星本努距離約0.948公裡。

這艘飛船名為OSIRIS-REx號,由美國宇航局(NASA)斥資1.835億美元打造,不包括火箭發射費用,這是美國宇航局首次開展小行星研究和取樣返回任務,OSIRIS-REx號飛船旨在先對近地小行星本努進行為期2年仔細探測,然後收集60克小行星樣品,最後將珍貴樣品帶回地球,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這些樣品來了解太陽系起源。

而現在,NASA專家確認: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已經在本努表面發現了一種銀白色「外星物質」,懷疑可能來自外星球。

在2019年,美國的OSIRIS-REx號飛船在仔細探測本努時,發現了一種「外星物質」,因為小行星本努表面絕大多數物質呈現灰黑色,而外星物質呈現銀白色,在陽光下顯得非常明亮,比周圍物質亮度高出近十倍,不過外星物質數量極少,小行星表面只有6個。

出於好奇,NASA專家讓飛船使用OSIRIS-REx可見和紅外光譜儀(OVIRS)儀器分析了外星物質。可見和紅外光譜儀OVIRS是一種非常先進儀器,可以根據物質反射出來的光譜分成及其組成顏色來了解成分線索,現在終於得出驚人結論:這是一種富含輝石的物質,該物質來自於其它星球-灶神星,算是外星物質。

灶神星是太陽系最大小行星之一,直徑約525公裡,它是天文學家海因裡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以羅馬神話中女神Vesta來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OSIRIS-REx號拍攝照片顯示,這6個異常物質直徑約1.5到4.3米不等,比Bennu其餘部分要亮得多,最重要的是,它與灶神星材料成分一致。

研究到這裡,一個問題迎面而來,為什麼Bennu上會存在灶神星物質,難道說有人特意將灶神星物質帶到小行星本努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NASA專家對現在這種結論做出了多種假設,揭示了小行星錯綜複雜的軌道和本努的暴力起源。

一種假設認為,小行星本努是一個「瓦礫堆」小行星,也就是說它起源於大型天體的大規模碰撞,由碰撞產生大量碎片聚結在一起而形成,或許是灶神星撞擊了一顆母體小行星,當母體小行星遭受災難性破壞時,一部分碎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聚集到了本努,而本努可能從母體小行星繼承了這種輝石物質。

之前觀測結果表明:一顆小行星將另一顆小行星的物質濺到其表面上並不少見,例如日本隼鳥2號飛船在小行星龍宮上看到了S型小行星的物質,黎明號飛船在灶神星隕石坑壁中發現其它小行星物質。

另一種假設認為,外星物質實際上可能是在本努的母體小行星上形成的,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NASA專家認為,基於輝石的典型形成方式,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輝石礦物通常在巖石材料在高溫下熔化時形成,但小行星本努絕大部分物質由大量含水礦物的巖石組成,因此不可能經歷很高的溫度。不過NASA專家認為,會不會是撞擊局部加熱造成的,如今這種可能性還不能排除。

現在,美國OSIRIS-REx號飛船繼續探測小行星本努上的異常物質,以23.195公裡每秒極的快速度與小行星結伴飛行,截至9月23日17時,OSIRIS-REx號總行程達到36.52億公裡。

但是「天下沒有不散宴席」,2020年10月20日,OSIRIS-REx號將對本努進行採礦任務,之後將返回地球,而小行星本努將成為孤家寡人,飛行在地球軌道附近,時近時遠,等待人類飛船再一次光臨。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美國飛船在本努小行星上發現異常物,呈現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圍繞著小行星本努在旋轉,對本努每一寸表面都進行了仔細探測。來自NASA網站公開數據顯示,9月23日,人造飛船與近地小行星本努距離約0.948公裡。而現在,NASA專家確認: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已經在本努表面發現了一種銀白色異常物質,懷疑可能來自其它星球。
  • 美國飛船在小行星上發現「外星物質」,呈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而現在,NASA專家確認: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已經在本努表面發現了一種銀白色異常的「外星物質」,懷疑可能來自其它星球。OSIRIS-REx號飛船在仔細探測本努時,發現了一種異常物質,因為小行星本努表面絕大多數物質呈現灰黑色,而異常物質呈現銀白色,在陽光下顯得非常明亮,比周圍物質亮度高出近十倍,不過異常物質數量極少,小行星表面只有6個。
  • NASA小行星任務收穫重大發現:本努小行星上曾經存在水!
    NASA小行星任務收穫重大發現:本努小行星上曾經存在水!(本努小行星很可能是其母體行星在數億年前被巨大的撞擊粉碎後形成的一堆碎石。)OSIRIS-REx的主要目標包括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情況,以及弄清楚像本努這樣的小行星在向早期地球輸送水和其他生命必須的化學物質方面可能扮演著什麼角色。因此,在小行星上發現水對任務小組來說是一個重大消息。
  • NASA在本努小行星上發現獨特巖石 曾有水流經其表面留下...
    科學家稱,小行星本努(Bennu)的「碎石堆」表面可能包含了孕育生命的基石,它曾經是一個更大的被水覆蓋的世界的一部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歐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於10月20日在本努(Bennu)小行星上著陸,收集太空巖石樣本並帶回地球供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
  • 本努小行星出現神秘粒子噴射現象!科學家:有待樣本幫助揭開謎底
    本努小行星出現神秘粒子噴射現象!目前正在對本努小行星進行的研究,以及終將會返回地球的小行星樣本,可能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本努小行星會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在OSIRIS-REx太空飛行器首次繞本努小行星運行一周之後,1月6日,OSIRIS-REx團隊首次在太空飛行器的導航攝像機圖像中觀察到了粒子噴射事件。乍一看,這些粒子似乎是小行星背景裡的恆星,但經過仔細觀察之後,研究小組意識到原來是這顆小行星正在從其表面向太空中噴射物質。
  • 美國NASA探測小行星本努 獲意外發現
    美國宇航局(NASA)的歐西裡斯號(OSIRIS-REx)探測器已經繞著小行星本努(Bennu)飛行了幾個月,除了觀察它的地表成分,也在找機會從上面取到樣品進行分析,檢驗探測器的分析能力。NASA最近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本努表面具有一些來自另一顆小行星灶神星(Vesta)的碎片。灶神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525公裡。人們最快的猜測認為,這是它在某個時候和灶神星撞擊後在表面留下的。
  • 飛52億公裡後,日本飛船即將送回外星物質,然後繼續飛百億公裡!
    他們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科研人員,到澳大利亞是有一個重大使命:迎接從數億公裡外太空取回的珍貴物質——來自小行星龍宮(1999 JU3)的外星樣本。科學家們在11月中旬就抵達了澳大利亞,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和演練,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真正第一次從小行星上取回樣本。
  • 從小行星「貝努」取樣,「太陽系考古」助力人類走向遙遠星空
    據悉,這是美國首次實施小行星樣本採集,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那麼,此次探測有哪些成果?人類探測小行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貝努小行星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圍繞太陽運行,距離地球大約3.34億公裡,直徑約500米,形狀像巨大橡子,表面凹凸不平,碎石堆積。
  • 從外星飛船上掰下的碎片
    根據日記,寄件人相信這些碎片來自一艘外星人的飛船,由於他被派到海外執行任務,因此他希望這位主持人能替他保管這些碎片,並證明這些碎片來自外星球。其中一些專家的研究結果是,這些碎片耐熱性遠遠高於地球上已知的材料,而且當它們暴露在一定頻率的電磁波輻射下時,它們居然還表現出了反重力的特性。而在上個世紀40年代,以人類的技術不可能造出這樣的材料。如此看來,這些碎片真的來自外星人的飛船嗎?神秘背後的真實儘管那位主持人堅信她手中的就是外星飛船的碎片,專家的一些研究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 OSIRIS-REx與「本努」(Bennu)僅65米,預演小行星採樣
    小行星「本努」,編號為101955(1999RQ36),被發現於1999年,2013年來自美國的9歲小學生在行星命名比賽中把它命名為埃及神話中的「不死鳥」(Bennu),這一名字在八千個名字中脫穎而出被採納。
  • 本周二,NASA將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遠貝努小行星上採集樣品
    10月20日,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奧西裡斯-REx(OSIRIS-REx)太空飛行器降落至貝努(Bennu)表面時,這將是美國領導的任務首次嘗試從小行星上採集原始物質的樣品。貝努(Bennu)可能是太陽系形成後原始殘留物的外星聚集小行星。
  • 科學家發現最小流浪行星:或藏有外星生命
    關於外星生命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近日一顆新發現的流浪行星為探索外星生命帶來新希望。 據外媒報導,波蘭華沙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差不多的「流浪行星」正在銀河系飄蕩,該星球還有可能隱匿著外星生命。
  • 帶兩翼的外星飛船?NASA公布太陽照片,疑發現UFO正吸取太陽能量
    假若對比科幻電影中外星科技對比人類的科技,就會發現人類的探測技術手段還很原始,針對宇宙空間的了解和研究也屬於新手入門,若是宇宙空間中的地外文明迴避人類的探測,那麼我覺得人類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發現它們的。太陽是太陽系中的核心,也是能量輸出星體,假如有外星飛船旅行到了太陽系,必須補給能量的話,那麼靠近太陽的地區汲取太陽能很有可能是它們的首選。前不久有UFO學者查閱NASA以往太陽的照片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龐大的飛行器疑似在太陽附近活動,這是證明地外文明存在的直接證據嗎?
  • 帶雙翼的外星飛船?NASA公布太陽照片,疑發現UFO正吸取太陽能量
    假若對比科幻電影中外星科技對比人類的科技,就會發現人類的探測技術手段還很原始,針對宇宙空間的了解和研究也屬於新手入門,若是宇宙空間中的地外文明迴避人類的探測,那麼我覺得人類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發現它們的
  • 8月11日,美國飛船將執行一次危險機動,懸停小行星上方40米
    1999年,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在火星軌道內發現一顆碳質小行星,2175年至2199年間後與地球碰撞概率達2700分之1,比中大獎概率要小得多。LINEAR將其臨時命名101955 Bennu,中文名「本努」。本努到底是怎樣一顆小行星,是否隱藏未知元素,很快激起美國科學家的興趣。
  • 研究發現:外星球的海洋環流,可能是外星生命的關鍵!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在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如果有,我們如何找到它?面對太陽系以外數以千計的行星要探索,科學家們需要一種方法來預測哪些系外行星最有可能擁有生命。讓事情變得更複雜的是,預測必須基於可以從幾光年外乃至幾十幾百光年進行的觀測,包括如這顆系外行星的大小、質量和大氣的組成等。
  • 近似地球行星探測到神秘訊號 有望發現外星生命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證實,天文學家此前探測到的神秘訊號,確實是來自一顆近似地球的行星「格利澤581d」。
  • 「冥王號」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水痕跡
    「冥王號」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水痕跡 2018年12月12日 10:22作者:吳陳純編輯:吳陳純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整個小行星的含水粘土材料中都存在氫氧基團,這意味著貝努小行星的巖體曾在某個時間點上與水發生過反應。研究人員表示,貝努體積太小,不足以容納液態水,因此意味著貝努曾經的母體,即一個體積更大的小行星,曾在某個時間存在過液態水。
  • 4.3光年外發現宜居星球,一地球女性前往並生下外星混血兒
    而科學家們還真的在半人馬座尋找到了一顆符合標準的星球。根據測算,這顆星球上含有大量的水資源,氧氣含量甚至高於地球。科學美國人雜誌宣布,「人類發現可能適宜生命的行星就在隔壁,這將重塑科學歷史以及人類星際航行的夢想!」科學家猜想,在這樣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都近乎完美的星球上,很可能自身就孕育著高級生命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星人。如果唐突靠近,很有可能會引起戰爭,這對於人類文明將會是一次浩劫。
  • NASA開始對小行星本努執行「TAG」行動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該太空飛行器自2018年以來一直圍繞小行星本努運行,並對該小行星進行了詳細研究,尋找最佳著陸點 —— 一個足夠大、相對平坦且覆蓋著細粒物質的地點。OSIRIS-REx的機械採樣臂稱為「即觸即走式樣本採集機制」(TAGSAM),它將與本努的表面接觸不超過16秒,然後返回軌道。一旦與小行星接觸,三個加壓氮氣罐中的一個將起火,攪動起塵埃和小巖石的樣本,然後這些樣本可以被收集到採樣臂的收集頭中,並儲存起來,以便帶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