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飛船在本努小行星上發現異常物,呈現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2020-09-24 科技走向未來

在離地球3.19億公裡外深空中,一直飛越著一艘人造飛船,它時而接近一顆名為本努(Bennu)的近地小行星,最近距離只有數百米,時而又遠離這顆小行星,距離達到數公裡。

為何要這樣做?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圍繞著小行星本努在旋轉,對本努每一寸表面都進行了仔細探測。來自NASA網站公開數據顯示,9月23日,人造飛船與近地小行星本努距離約0.948公裡。

這艘飛船名為OSIRIS-REx號,由美國宇航局(NASA)斥資1.835億美元打造,不包括火箭發射費用,這是美國宇航局首次開展小行星研究和取樣返回任務,OSIRIS-REx號飛船旨在先對近地小行星本努進行為期2年仔細探測,然後收集60克小行星樣品,最後將珍貴樣品帶回地球,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這些樣品來了解太陽系起源。

而現在,NASA專家確認: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已經在本努表面發現了一種銀白色異常物質,懷疑可能來自其它星球。

在2019年,美國的OSIRIS-REx號飛船在仔細探測本努時,發現了一種異常物質,因為小行星本努表面絕大多數物質呈現灰黑色,而異常物質呈現銀白色,在陽光下顯得非常明亮,比周圍物質亮度高出近十倍,不過異常物質數量極少,小行星表面只有6個。

出於好奇,NASA專家讓飛船使用OSIRIS-REx可見和紅外光譜儀(OVIRS)儀器分析了異常物質。可見和紅外光譜儀OVIRS是一種非常先進儀器,可以根據物質反射出來的光譜分成及其組成顏色來了解成分線索,現在終於得出驚人結論:這是一種富含輝石的物質,該物質來自於其綜星球-灶神星。

灶神星是太陽系最大小行星之一,直徑約525公裡,它是天文學家海因裡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以羅馬神話中女神Vesta來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OSIRIS-REx號拍攝照片顯示,這6個異常物質直徑約1.5到4.3米不等,比Bennu其餘部分要亮得多,最重要的是,它與灶神星材料成分一致。

研究到這裡,一個問題迎面而來,為什麼Bennu上會存在灶神星物質,難道說有人特意將灶神星物質帶到小行星本努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NASA專家對現在這種結論做出了多種假設,揭示了小行星錯綜複雜的軌道和本努的暴力起源。

一種假設認為,小行星本努是一個「瓦礫堆」小行星,也就是說它起源於大型天體的大規模碰撞,由碰撞產生大量碎片聚結在一起而形成,或許是灶神星撞擊了一顆母體小行星,當母體小行星遭受災難性破壞時,一部分碎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聚集到了本努,而本努可能從母體小行星繼承了這種輝石物質。

之前觀測結果表明:一顆小行星將另一顆小行星的物質濺到其表面上並不少見,例如日本隼鳥2號飛船在小行星龍宮上看到了S型小行星的物質,黎明號飛船在灶神星隕石坑壁中發現其它小行星物質。

另一種假設認為,異常物質實際上可能是在本努的母體小行星上形成的,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NASA專家認為,基於輝石的典型形成方式,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輝石礦物通常在巖石材料在高溫下熔化時形成,但小行星本努絕大部分物質由大量含水礦物的巖石組成,因此不可能經歷很高的溫度。不過NASA專家認為,會不會是撞擊局部加熱造成的,如今這種可能性還不能排除。

現在,美國OSIRIS-REx號飛船繼續探測小行星本努上的異常物質,以23.195公裡每秒極的快速度與小行星結伴飛行,截至9月23日17時,OSIRIS-REx號總行程達到36.52億公裡。

但是「天下沒有不散宴席」,2020年10月20日,OSIRIS-REx號將對本努進行採礦任務,之後將返回地球,而小行星本努將成為孤家寡人,飛行在地球軌道附近,時近時遠,等待人類飛船再一次光臨。

相關焦點

  • 本努小行星上發現銀白色「外星物質」,或來自外星球,美國飛船在探測
    來自NASA網站公開數據顯示,9月23日,人造飛船與近地小行星本努距離約0.948公裡。 而現在,NASA專家確認: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已經在本努表面發現了一種銀白色「外星物質」,懷疑可能來自外星球。
  • 美國飛船在小行星上發現「外星物質」,呈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圍繞著小行星本努在旋轉,對本努每一寸表面都進行了仔細探測。來自NASA網站公開數據顯示,9月23日,人造飛船與近地小行星本努距離約0.948公裡。而現在,NASA專家確認: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已經在本努表面發現了一種銀白色異常的「外星物質」,懷疑可能來自其它星球。
  • NASA小行星任務收穫重大發現:本努小行星上曾經存在水!
    NASA小行星任務收穫重大發現:本努小行星上曾經存在水!(本努小行星很可能是其母體行星在數億年前被巨大的撞擊粉碎後形成的一堆碎石。)OSIRIS-REx的主要目標包括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情況,以及弄清楚像本努這樣的小行星在向早期地球輸送水和其他生命必須的化學物質方面可能扮演著什麼角色。因此,在小行星上發現水對任務小組來說是一個重大消息。
  • NASA在本努小行星上發現獨特巖石 曾有水流經其表面留下...
    科學家稱,小行星本努(Bennu)的「碎石堆」表面可能包含了孕育生命的基石,它曾經是一個更大的被水覆蓋的世界的一部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歐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於10月20日在本努(Bennu)小行星上著陸,收集太空巖石樣本並帶回地球供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
  • 8月11日,美國飛船將執行一次危險機動,懸停小行星上方40米
    1999年,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在火星軌道內發現一顆碳質小行星,2175年至2199年間後與地球碰撞概率達2700分之1,比中大獎概率要小得多。LINEAR將其臨時命名101955 Bennu,中文名「本努」。本努到底是怎樣一顆小行星,是否隱藏未知元素,很快激起美國科學家的興趣。
  • 美國NASA探測小行星本努 獲意外發現
    美國宇航局(NASA)的歐西裡斯號(OSIRIS-REx)探測器已經繞著小行星本努(Bennu)飛行了幾個月,除了觀察它的地表成分,也在找機會從上面取到樣品進行分析,檢驗探測器的分析能力。NASA最近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本努表面具有一些來自另一顆小行星灶神星(Vesta)的碎片。灶神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525公裡。人們最快的猜測認為,這是它在某個時候和灶神星撞擊後在表面留下的。
  • 本努小行星出現神秘粒子噴射現象!科學家:有待樣本幫助揭開謎底
    本努小行星出現神秘粒子噴射現象!目前正在對本努小行星進行的研究,以及終將會返回地球的小行星樣本,可能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本努小行星會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在OSIRIS-REx太空飛行器首次繞本努小行星運行一周之後,1月6日,OSIRIS-REx團隊首次在太空飛行器的導航攝像機圖像中觀察到了粒子噴射事件。乍一看,這些粒子似乎是小行星背景裡的恆星,但經過仔細觀察之後,研究小組意識到原來是這顆小行星正在從其表面向太空中噴射物質。
  • 「冥王號」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水痕跡
    「冥王號」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上發現水痕跡 2018年12月12日 10:22作者:吳陳純編輯:吳陳純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整個小行星的含水粘土材料中都存在氫氧基團,這意味著貝努小行星的巖體曾在某個時間點上與水發生過反應。研究人員表示,貝努體積太小,不足以容納液態水,因此意味著貝努曾經的母體,即一個體積更大的小行星,曾在某個時間存在過液態水。
  • OSIRIS-REx與「本努」(Bennu)僅65米,預演小行星採樣
    小行星「本努」,編號為101955(1999RQ36),被發現於1999年,2013年來自美國的9歲小學生在行星命名比賽中把它命名為埃及神話中的「不死鳥」(Bennu),這一名字在八千個名字中脫穎而出被採納。
  • 小行星「貝努」上發現生命成分
    一些巨石上的紋理表明,在太陽系早期,貝努的母體小行星有水流過。繪圖:SIMON ET AL., SCIENCE (2020)   貝努小行星可能會為生命的最終起源提供線索,這也是美國宇航局在2016年發射OSIRIS-REx探測器採集其表面樣本的原因。
  • 本周二,NASA將在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遠貝努小行星上採集樣品
    10月20日,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奧西裡斯-REx(OSIRIS-REx)太空飛行器降落至貝努(Bennu)表面時,這將是美國領導的任務首次嘗試從小行星上採集原始物質的樣品。貝努(Bennu)可能是太陽系形成後原始殘留物的外星聚集小行星。
  • 64億公裡外,科學家意外發現本努小行星在噴射粒子!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於2018年12月抵達小行星本努,這是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直徑500米,距離我們大約64億公裡。而僅僅一周後,科學家就發現了本努的一些不尋常之處:這顆小行星正在向太空噴射粒子。事實上,探測器的導航攝像機首先發現了這些粒子,但科學家最初認為它們只是背景中的恆星。
  • 從小行星「貝努」取樣,「太陽系考古」助力人類走向遙遠星空
    貝努小行星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圍繞太陽運行,距離地球大約3.34億公裡,直徑約500米,形狀像巨大橡子,表面凹凸不平,碎石堆積。它是碳型小行星,含有大量碳類礦物,從太陽系誕生以來沒有經歷過劇烈變化,物質保持比較完整,是太陽系早期的殘留物。
  • 重大發現!危險小行星本努身份揭曉!乃罕見的粒子噴射太空巖石!
    近日,來自外媒最新消息,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觀測分析,科學家宣布概率撞地小行星本努(Bennu)的身份正式揭曉!本努是一顆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直徑約為500米,它每1.2地球年繞太陽一圈,每6年接近地球一次,科學家預測,22世紀末,它將近距離接近地球,碰撞地球的概率為2500分之一。
  • 美國宇航局正準備降落在一顆可能擁有生命的組成部分小行星上
    隨著美國宇航局(NASA)準備在短短幾天內將一艘太空飛行器降落在小行星Bennu上,這顆神秘的太空巖石已經揭示了它的一些秘密,包括含碳材料的存在。在《科學與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幾項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指出含碳有機物質在小行星表面「廣泛存在」。這包括10月20日美國宇航局的歐西裡斯-雷克斯飛船將從南丁格爾號(Nightingale)獲取第一個樣本的區域。
  • 人類的飛船在12.8億公裡外的這顆星球上, 到底發現了什麼
    科學家雖然一直尋找宇宙中有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星球,但是每一次都被現實所打敗,哪怕在遙遠的光年之外確實發現到了宜居的星球,可是因為距離的原因,現在也不得不放棄,只能繼續遠遠的觀測著,所以為了切合實際,科學家們決定還是把目光重新放回到太陽系中來,畢竟這個距離之下,一旦人類發現到了什麼異常,還是有機會去探索的!
  • 科學網—小行星本努噴發神秘粒子
    圖片來源:NASA 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OSIRIS-REx)探測器抵達小行星本努後不久,該任務科學團隊意外地發現,這顆小行星可能是活躍的,或持續向太空發射粒子。正在進行的對本努的研究,以及最終返回地球的樣本或將揭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
  • 在離地球約6億公裡的星球上,人類飛船再次發現了幾個橢圓白點
    趣味探索訊 在距離地球約6億公裡的深空中存在著一艘人類飛船,這艘飛船正圍繞著一顆巨大星球旋轉,並且來回地進行著多次低空穿越。最近飛船在一次超低空穿越時又拍攝到一張難以置信的圖片,在星球上的華麗旋渦雲群中「彈出」幾個橢圓形大白點。
  • NASA開始對小行星本努執行「TAG」行動
    OSIRIS-REX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一艘小行星採樣太空飛行器。而這次將執行的TAG操作(即「即觸即走」)會嘗試涉及一系列動作,這些動作將把太空飛行器帶到小行星表面,採集樣本並脫離返回。根據NASA的說法,選擇著陸的地點被稱為「夜鶯(Nightingale)」,這是一個直徑52英尺(16米)的巖石區域,位於小行星本努的北半球。
  • NASA探測器近距拍下本努圖像 距離小行星表面僅0.6公裡
    公裡,這是人造飛船圍繞太空物體運行所達到的最近軌道。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旗下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日前在最接近小行星本努的位置拍下其照片。這張高解析度的圖像凸顯出本努布滿巖石的表面,甚至可以看出在其南端存在一塊巨石。   據悉,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在第二次進入本努軌道之後,於6月13日拍攝了這張近距離照片。2018年12月31日,飛船首次進入本奴軌道,距離小行星表面約1.6公裡。當時,OSIRIS-Rex就觀測到了本努表面的不少詳細信息,包括小行星向外拋射出的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