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探測器發生怪事!飛行52億公裡開採外星物質,結果帶回人造物

2021-01-09 閒雲趣談科學

當我們在慶祝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時,日本科學家也同樣激動,因為他們發射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回來的比嫦娥五號還要早。不同於別的探測器,隼鳥二號完全是為了針對小行星而設計的探測器,它的任務是要在一顆小行星上著陸,開採樣本,再返回地球,和嫦娥五號開採月球樣本有異曲同工之妙。

隼鳥二號於2014年12月3日升空,2018年6月,順利著陸小行星「龍宮」,2020年12月6日,隼鳥二號返回地球,總路程約52億公裡。它的回收艙降落在澳大利亞的南部,已經被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回收。

奇怪的人造物

拿到回收艙後的第一要務,自然是儘快打開艙門,把裡面的小行星樣本拿出來仔細研究。小行星碎片的模樣有點像煤炭,黑乎乎的。讓科學家感到欣慰的是,隼鳥二號帶回來的樣本大約有5.4克,看起來有不少,實際重量就這麼多。

其實原本的目標是帶回來0.1克,這就算是成功了。畢竟隼鳥一號只帶回來了空氣,搞的日本科學家有點崩潰,隼鳥二號只要比它好就行了。

隨後科學家開始系統清理小行星樣本,不料發現在一堆黑乎乎的小行星碎片中夾雜了一些亮晶晶的東西。

難不成是天然鑽石?小行星上有鑽石也是正常的。然而科學家把小行星樣本清理完畢後,一眼就認出了那個亮晶晶的東西,酷似一張褶皺的錫箔紙。

錫箔紙就是銀白色的,它顯然是人造物,怎麼會出現在隼鳥二號的回收艙裡?回收艙在轉移和保存小行星樣本時,都是密封的。按道理來說,除了樣本什麼都沒有。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個人造物是從小行星上帶回來的,探測器在開採樣本時,把它和樣本一起帶回來了。

小行星龍宮

根據現有資料來看,龍宮小行星是一顆碳質巖石小行星,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在隼鳥二號著陸之前,一直沒有探測器著陸過。如果說之前有別的探測器著陸過。那我們還能猜測,人造物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只是恰好被隼鳥二號帶回來了。

非要往地外文明上聯繫,比如它曾經和一個地外文明「擦肩而過」,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這些猜測的說服力不高,我們應該從更加科學的角度去分析。隼鳥二號的回收艙,分為三個區域,都裝了小行星樣本,酷似錫箔紙的人造物位於第三個區域內。科學家動用了光學顯微鏡,並沒有在前兩個區域內發現同樣的東西。

不過科學家已經有了大概的結論,那個人造物是隼鳥二號在開採樣本時,意外脫落下來的鋁。隼鳥二號開採樣本的辦法非常獨特,它配備了一顆「彈珠」,彈珠會被發射出去,撞擊小行星表面,從而收集撞擊產生的顆粒物。緊接著,隼鳥二號需要調動能源,利用彈珠的衝擊力,製造出一個大坑。

隼鳥二號深入大坑之中,採集小行星內部的原始樣本。這是在隼鳥一號失敗之後,日本科學家想出來的新辦法。缺點在於力量的控制不太穩定,容易波及到探測器本身。可能就是受到衝擊力的影響,隼鳥二號的採樣器震動起來,脫落了一部分鋁,之後連同小行星樣本一起被密封。

如此一來,就能夠解釋「人造物」的問題了。至於它會不會汙染到小行星樣本,會不會有部分殘留在了小行星上,都還是未知。希望答案是否定的,不然樣本就不再完美了。開採小行星樣本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的演變歷史,順便研究一下地球早期的水資源,是不是小行星送來的。

相關焦點

  • 飛52億公裡取外星物質,卻取回一個人造物?日探測器發生蹊蹺事
    日本探測器隼鳥二號經過長達6年的漫長飛行,行程52億公裡,終於從小行星龍宮上取到了外星物質,並於12月6日將返回艙送回,降落到南澳大利亞阿德雷德西北沙漠小鎮伍默拉。日本航空航天局(JAXA)的人員遠赴澳大利亞,順利找到了返回艙並將其帶回日本,一切似乎都按照計劃進行,非常順利,非常完美。然而打開返回艙後,科學家們卻大吃一驚,在炭黑色的小行星碎片中,似乎出現了一個亮晶晶的人造物——一張揉皺的錫箔紙!怎麼回事?億裡迢迢取回的小行星物質,全程都是密封的,連空氣都無法進入,怎麼會出現人造物?
  • 日本飛船飛行52億公裡後,將帶回太空物質,已與美國籤訂協議!
    日本飛船飛行52億公裡後,將帶回太空物質,已與美國籤訂協議!在南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群日本人已經蓄勢待發,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為他們即將迎接日本飛船從數億公裡之外所採回的太空物質,這些物質來自於小行星龍宮。
  • 飛52億公裡後,日本飛船即將送回外星物質,然後繼續飛百億公裡!
    最近,南澳大利亞阿德雷德西北沙漠小鎮伍默拉來了一群日本人,乘著直升機,帶著各種設備,在塵土飛揚的沙漠中緊張地忙碌著,看起來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他們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科研人員,到澳大利亞是有一個重大使命:迎接從數億公裡外太空取回的珍貴物質——來自小行星龍宮(1999 JU3)的外星樣本。
  • 日本探測器將首帶回月球外標本 距地球3億公裡
    來源:鄭州晚報  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即將著陸  首次帶回月球之外、距地球3億公裡的天體樣本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月球之外的天體巖石樣本帶回地球,首次實現地球與小行星之間的往返旅行。  「隼鳥」觀測到的「絲川」小行星表面被很多的巖石所覆蓋。另外,也有被非常小的石頭所覆蓋的光滑的區域。專家們還通過研究該小行星的引力場確定了其密度——研究結果顯示這顆小行星的密度為1.9g/cm3,也就是說,這顆小行星內部40%是空的。
  • 結束52億公裡太空徵程 隼鳥號返回地球 日本邁向宇宙大航海時代
    歷時6年、飛行距離約52億公裡的探測之旅進入最終階段。「嫦娥五號」探測器飛行112小時後抵達近月點,進行2次減速制動並進入距離月面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經與火箭分離後探測器進入地月轉移階段。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
  • 飛了3億公裡取樣的日本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比嫦娥五號更先進?
    在2014年發射的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取樣返回探測器預計將在12月6日返回地球,降落到澳大利亞草原,飛行了六年來回距離超過6億公裡的「隼鳥二號」在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取回小行星樣本。 日本的小行星取樣工作始於「隼鳥一號「這個命途多舛的探測器。」
  • 往返四億公裡 它將帶回「龍宮」寶藏
    來源:科技日報幾天前,日本的「隼鳥2號」 (Hayabusa2)探測器又發回了一張圖片,拍照時它距離目的地小行星只有1500公裡,預計6月27日它就會登上這個小小星球展開新一輪探險。「隼鳥2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於2014年12月3日發射。將於2018年6月至7月之間達到距離地球約2億公裡的C型小行星龍宮(Ryugu,又名1999 JU3),停留一年半的時間觀測小行星並採集巖石樣本。它計劃在2020年攜帶樣本返回地球。
  • 日本探測器登陸小行星,3億公裡外精準操作,航天實力不輸中美俄
    近日關於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在Ryugu小行星表面的考察行動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9月16日的時候隼鳥2號探測器傳回了一組關於Ryugu小行星的照片,從這組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行星表面的隼鳥撞擊坑,而日本的探測器正在3.5公裡的高度釋放目標標記小球。
  • 本努小行星上發現銀白色「外星物質」,或來自外星球,美國飛船在探測
    在離地球3.19億公裡外深空中,一直飛越著一艘人造飛船,它時而接近一顆名為本努(Bennu)的近地小行星,最近距離只有數百米,時而又遠離這顆小行星,距離達到數公裡。 為何要這樣做?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圍繞著小行星本努在旋轉,對本努每一寸表面都進行了仔細探測。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密封艙分離
    (觀察者網訊)共同社12月5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探測器「隼鳥2號」於日本時間5日下午2點半左右(北京時間5日下午1點半)分離,並向地球釋放了裝有樣本的密封艙。這段歷時6年、飛行距離約52億公裡的探測之旅進入最終階段。
  • 6年飛行超60億公裡!日本「隼鳥二號」採礦歸來 將攜小行星塵埃返回地球
    在其突破性任務開始6年零3天後,日本宇宙飛船「隼鳥二號」(Hayabusa 2)將帶著一個載有原始小行星碎片的太空艙返回地球,預計將在澳大利亞伍梅拉一個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著陸
  • 美國飛船在小行星上發現「外星物質」,呈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在離地球3.19億公裡外深空中,一直飛越著一艘人造飛船,它時而接近一顆名為本努(Bennu)的近地小行星,最近距離只有數百米,時而又遠離這顆小行星,距離達到數公裡。而現在,NASA專家確認: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已經在本努表面發現了一種銀白色異常的「外星物質」,懷疑可能來自其它星球。
  • 飛了兩年半,最奇葩人造物再一次錯過火星,最近僅600萬公裡
    在二十世紀之前,太陽系之內的外太空中只存在無數冰冷天體,它們飛行在漆黑空間之中,看起來是那麼荒蕪和寂靜,但到了人類航天科技快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今天,外太空不再只有冰冷天體,因為已經飛行多個充滿能量高科技人造物,人造衛星,多顆太空望遠鏡,遠航探測器,還有載人飛船,其中最奇葩人造物就是一輛汽車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累計飛行1億公裡
    1億公裡。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飛行期間,天問一號探測器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8月19日晚22時20分起,環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自檢,載荷科學數據下傳順利,確認設備狀態正常,各項飛控工作正常開展。
  • 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達1億公裡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28日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36天,距離地球約1075萬公裡。
  • 世界首試:日本「隼鳥二號」再登小行星,計劃帶回地下巖石樣本
    早在6月26日,日本太空機構就稱,「隼鳥二號」太空探測器將第二次登陸小行星,以採集其在今年4月份製造的撞擊坑所產生的的碎片樣本。該探測器的任務就是將小行星地下巖石樣本帶回地球,這是一次大膽的、具有突破性的嘗試。日本方稱:「(我們)將創造新的歷史。」
  • 太空遨遊50億公裡!隼鳥2號探測器將從龍宮星帶回重要樣本
    在太空中遨遊了6年後,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就要「回家」了。據外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於2014年發射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將於12月6日返回地球,屆時將降落在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的伍默拉鎮。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日本隼鳥探測器搶先回到地球,哪家難度更大?
    ,目前各個系統工作狀態良好,後續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此次我國的「嫦娥五號」的最終極任務就是從月球上取樣並且帶回地球,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另一臺深空探測器,那就是日本的隼鳥二號。日本的「隼鳥二號」同樣是進行地外天體的採樣和探測任務,並返回地球,那麼他們之間,有何區別呢?日本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在2014年發射升空,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飛行之後,於2018年抵達了一顆被命名為「龍宮」的碳制巖石小行星。2019年開始,「隼鳥二號」開始正式對該行星進行探測採樣工作。從任務上看,這兩種探測器的任務相似,她們之間卻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 日本的無人小行星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 能否成功帶回樣本獲關注
    日本的無人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飛往距離地球3億公裡的小行星取樣後,時隔6年返回地球附近,日本正為此狂熱不已。 (想像圖,源自網絡) 隼鳥2號在結束了約52億公裡的飛行後返回地球軌道
  • 日本航天實力雄厚,為何不去月球,而發射隼鳥2奔3.5億公裡?
    前一段時間,在中國的嫦娥5號採集到月壤返回的同時,日本的隼鳥二號也從3億公裡外的「龍宮」小行星挖土回來了。 由此可見,日本的航天技術也非常強大,也已經能進行系外採樣了!但是為什麼日本要選擇將隼鳥二號送上小行星去採集巖石樣本,而不去月球上採集樣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