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開建

2020-11-30 中國林業新聞網

        本報訊 記者龍琳報導 安徽黃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建設項目日前啟動實施。該站是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主要組成部分,建成後不僅能為本區域生態環境改善、森林生態系統自我恢復等研究提供科學翔實的數據資料,還可以為國家生態建設有關決策提供基礎數據和背景材料。

        黃山區域植物種類豐富且獨具特色,是華東中南地區植被群系的典型代表,在這裡建立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站主觀測場位於黃山區九龍峰自然保護區,輔觀測場位於東至縣梅城林場;建設總投資為405萬元,分3個階段實施,集野外觀測和科學研究為一體。

        項目將採用國家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絡的監測指標和技術方法,圍繞黃山山地森林和人工林生態系統「水、土、氣、生、碳」等生態要素進行長期定位觀測與研究,旨在揭示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與效益,不僅為本地更為國家提供該區域基礎數據和定位觀測平臺,科學評價森林生態系統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的積極作用,最終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

        安徽黃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由國家林業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設計,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負責監測研究。

相關焦點

  • 甘肅興隆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成立
    9月27日,記者從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甘肅興隆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獲得國標認證,正式掛牌成立。該站是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CFERN)所屬重要野外觀測臺站,為我國西北地區林業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 中科院院士孫鴻烈考察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6月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對依託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建設的中科院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以下簡稱「北京森林站」)進行了考察。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戴爾阜、植物所研究員韓興國、北京森林站副站長劉玲莉等陪同考察。  孫鴻烈實地考察了長期監測樣地等實驗平臺。
  • 昆明植物所等六方共建麗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12月28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牽頭,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雲南天文臺,雲南省農科院以及麗江市人民政府《六方共建麗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協議籤字儀式在麗江市舉行。麗江市委、市人大、市人民政府、市政協、相關職能部門,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以及參與共建單位有關領導出席了籤字儀式。昆明植物所所長李德銖代表共建六方發言。
  • 信陽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兩個人的研究站—新聞—科學網
    胡夢君說的另一個人是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青年教師劉彥春,他們都在該學院院長、長江學者萬師強教授的研究團隊工作。二人工作的地方現在叫做信陽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2014年11月由河南大學與信陽市人民政府、信陽師範學院合作成立。
  • 上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20日訊 11月10日,上海市林業局組織專家對上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項目進行驗收。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上海辰山植物園等5個單位的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
  • 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2020年12月29日,從科技部傳來喜訊,《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辦函基[2020]470號)正式發布,依託河南大學建設的「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大別山國家站」)獲批立項建設。
  • 河南寶天曼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正式獲批建設運行
    百姓生活看中原(金光曉 通訊員 劉曉靜)12月29日,從科技部傳來喜訊,《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辦函基〔2020〕470號)正式發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和寶天曼管理局共同建設的「河南寶天曼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6期 李永華1,2 1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在2004—2006年庫姆塔格沙漠野外科學考察基礎上,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6期 辛智鳴 羅鳳敏 郝玉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 構建科學合理的森林生態系統標準
    《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標準體系》,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全書展示了專家們根據標準化體系的構成,結合定位觀測中急需解決的標準化問題,開展了森林生態站建設技術規範、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野外系統觀測方法、觀測數據管理和應用等5個方面的標準化研究。 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使生態學研究日趨複雜化,研究對象的時空尺度也越來越大。
  • 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獲批國家級野外科學...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入選,這是該校國家級平臺建設的重大突破,也是設在三明市的首家國家級研究平臺。目前,全國正式納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序列進行管理的野外站有97個,其中我省另外一個是依託「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建設的「福建廈門海水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福建省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
  • 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形成過程與機理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廣東省肇慶市境東北部的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是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56 年建立)所在地,也是唯一隸屬中科院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有完好的南亞熱帶地帶性森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以及豐富的過渡植被類型,為森林生態系統演替過程與格局研究及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參照提供了天然的理想研究基地,是北回歸線上當之無愧的「綠色明珠」。
  • CERN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研討會召開
    (CERN)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召開。  本次會議由森林生態系統科研樣地建設試點站——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清原站)承辦,會議主旨是為做好中科院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網絡科研樣地建設項目規劃工作,保證試點站科研樣地建設順利實施;同時,論證清原站「次生林生態系統科研樣地建設方案」,討論並確定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站科研樣地建設規劃、樣地建設內容與標準等。
  • 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科技部擇優建設名單
    根據「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科技部研究決定將69個野外站列入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依託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建設的「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南嶺站」)位列其中,正式進入國家級野外平臺行列。
  • 森林氧吧監測與生態康養研究——以黑河五大連池風景區為例
    這本專著所匯集的研究成果,以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CFERN)和黑龍江黑河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為依託,在中國森林資源綠色核算與國家公益林生態系統服務監測與評估首席科學家王兵研究員親自指導下,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和黑河市林業科學院通力合作,歷經兩年時間打磨而成。
  •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6項生態服務價值為每年10萬億
    蔣有緒院士(攝影 中國網 趙娜)    中國網5月20日訊 中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於2010年5月20日下午2:30在國家林業局213會議室(和平裡東街18號)舉行。中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評估,採用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理論和方法,以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成果為基礎,輔以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的長期連續觀測數據集,以《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國家林業行業標準為依據,綜合運用生態學、水土保持學、經濟學等理論方法,以遙感、地理信息系統、過程機理模型等為工具,採用分布式測算方法與NPP實測法,由點上剖析推至面上分析,首次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
  • 中國林科院: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年總價值10萬億元
    新華網北京5月20日電(記者劉羊暘)中國林科院20日發布了中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研究成果。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淨化大氣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6項生態服務總價值為每年10萬億元。  這是中國林科院首次對森林植被碳儲量以及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等生態服務進行評估。
  •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17-02-20 09:15:00來源:央廣網   據黃山市政府消息
  •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雲南作為中國第二大林區——西南地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擁有巨大的森林碳儲量。因此,研究不同溫、溼條件下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現狀及時空特徵,探討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可以為不同森林生態系統碳源-匯能力的評價提供基礎數據,為預測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區域生態系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支持。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即使同一類型的森林生態系統,在不同的生態系統管理方式下,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構和功能特性。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揭示森林系統內物種之間的競爭和共存原則,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徵,包括系統及其與外界之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生物多樣性狀況、系統穩定性和生產力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