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植物所揭示多維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
大量關於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主要驅動力,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地生態系統。森林作為陸表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在調節全球碳循環、減緩氣候變化、維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自然森林群落中,群落結構遠比草地生態系統複雜。
-
黃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開建
本報訊 記者龍琳報導 安徽黃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建設項目日前啟動實施。該站是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主要組成部分,建成後不僅能為本區域生態環境改善、森林生態系統自我恢復等研究提供科學翔實的數據資料,還可以為國家生態建設有關決策提供基礎數據和背景材料。
-
中科院院士孫鴻烈考察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6月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對依託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建設的中科院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以下簡稱「北京森林站」)進行了考察。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戴爾阜、植物所研究員韓興國、北京森林站副站長劉玲莉等陪同考察。 孫鴻烈實地考察了長期監測樣地等實驗平臺。
-
甘肅興隆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成立
9月27日,記者從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甘肅興隆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獲得國標認證,正式掛牌成立。該站是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CFERN)所屬重要野外觀測臺站,為我國西北地區林業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
信陽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兩個人的研究站—新聞—科學網
胡夢君說的另一個人是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青年教師劉彥春,他們都在該學院院長、長江學者萬師強教授的研究團隊工作。二人工作的地方現在叫做信陽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2014年11月由河南大學與信陽市人民政府、信陽師範學院合作成立。
-
上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20日訊 11月10日,上海市林業局組織專家對上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項目進行驗收。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上海辰山植物園等5個單位的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
-
昆明植物所:努力建設國際一流植物學研究基地
由吳徵鎰院士任主編編寫完成的《雲南植物志》是中國最大的一部地方植物志,共21卷,主要由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編撰。記載雲南維管植物17200種。經過近30年4代植物學家參加,全志現已基本完成並陸續出版。《植物志》的編寫和完成對植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態建設、植物系統演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對中國植物區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雲南作為中國第二大林區——西南地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擁有巨大的森林碳儲量。因此,研究不同溫、溼條件下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現狀及時空特徵,探討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可以為不同森林生態系統碳源-匯能力的評價提供基礎數據,為預測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區域生態系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支持。
-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延期,會址昆明
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高等植物及脊椎動物種數均超過全國的一半生物多樣性特有現象十分突出今日,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在昆明召開
-
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6期 李永華1,2 1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在2004—2006年庫姆塔格沙漠野外科學考察基礎上,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
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科技部擇優建設名單
根據「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科技部研究決定將69個野外站列入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依託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建設的「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南嶺站」)位列其中,正式進入國家級野外平臺行列。
-
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普定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位於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2006 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和貴州省科技廳基於長期定位開展喀斯特觀測科學研究、應對我國氣候變化、西南石漠化治理問題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需求,在普定原有工作基礎上共建普定站。2014 年 7 月,經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科學委員會評定,普定站正式成為 CERN 臺站,2017 年獲批水利部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
-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0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地衣是藻菌共生體,是漫長演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一類具有穩定遺傳特徵的微型生態系統
-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6期 辛智鳴 羅鳳敏 郝玉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
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2020年12月29日,從科技部傳來喜訊,《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辦函基[2020]470號)正式發布,依託河南大學建設的「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大別山國家站」)獲批立項建設。
-
河南寶天曼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正式獲批建設運行
百姓生活看中原(金光曉 通訊員 劉曉靜)12月29日,從科技部傳來喜訊,《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辦函基〔2020〕470號)正式發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和寶天曼管理局共同建設的「河南寶天曼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2019年昆明植物所全國科普日活動預告
一、時間:9月15日 10:00-16:00 二、地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三、活動主題:「禮讚共和國 智慧新生活」 四、組織機構 主辦:雲南省植物學會 雲南吳徵鎰科學基金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承辦: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 協辦:全國科學院聯盟生物多樣性分會
-
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獲批國家級野外科學...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入選,這是該校國家級平臺建設的重大突破,也是設在三明市的首家國家級研究平臺。目前,全國正式納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序列進行管理的野外站有97個,其中我省另外一個是依託「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建設的「福建廈門海水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福建省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
-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6項生態服務價值為每年10萬億
中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評估,採用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理論和方法,以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成果為基礎,輔以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的長期連續觀測數據集,以《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國家林業行業標準為依據,綜合運用生態學、水土保持學、經濟學等理論方法,以遙感、地理信息系統、過程機理模型等為工具,採用分布式測算方法與NPP實測法,由點上剖析推至面上分析,首次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
-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楊自輝 馬全林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民勤站」)始建於1959年,地處河西走廊東段石羊河流域下遊民勤綠洲,位於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交匯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