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內蒙古·未成年人|呼和浩特市:小學生搭建的機器人也會垃圾分類

2021-01-21 瀟湘晨報

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恆昌店巷小學的機器人課堂上,機器人課程與垃圾分類實現了有機結合——學生們手工組裝、互動編程的教育機器人,能夠精準地將代表不同類別垃圾的物塊實施分類、運送等。(攝影:丁根厚)

「機器人模擬智能垃圾分類」課程是用教育機器人模擬垃圾分類過程。學生們使用教育機器人完成由淺入深的機器人項目設計,先是自行動手搭建機器人、組裝,然後按照垃圾分類的規則編寫相應程序,從而讓這些機器人自動實現垃圾分類任務。同學們在融入編程思維的同時又深入學到了垃圾分類的知識內容。(攝影:丁根厚)

這樣的創客設計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搭建和互動編程過程中鍛鍊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從小樹立垃圾分類意識,同學們也能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垃圾智能分類將給人類帶來的科技體驗和生活的改變。(攝影:丁根厚)

玉泉區恆昌店巷小學學生在組裝機器人,編寫「垃圾分類」的相應程序。(攝影:丁根厚)

玉泉區恆昌店巷小學學生進行機器人創意搭建與編程。(攝影:丁根厚)

END

來源:玉泉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劉 軍 王 方

初審:其樂木格

終審:霍勁松

【來源:文明呼和浩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智能分類垃圾桶機器人展會受追捧,專治「這到底是什麼垃圾」
    智能分類垃圾桶機器人展會受追捧,專治「這到底是什麼垃圾」 2020-11-22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煙臺出臺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 搭建全程分類體系
    ,日前,市城管局制定的《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由市政府常務會集體研究通過並付諸實施。   據悉,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標準參照國家標準,分為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類,煙臺市城管局市容環境科負責人周玉魁介紹,對在分類投放過程當中不正確的做法,前期將會以宣傳、指導、引導、勸導為主,對於惡意投放或者經過反覆勸導仍不按照規定投放的,也會處以適當、必要的行政處罰,以使居民都明確垃圾分類義務,提高垃圾分類意識,掌握垃圾分類知識,最終使全社會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 呼和浩特市近期在多個小區擺放了垃圾分類主題景觀
    隨著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的展開,近期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小區裡擺放了有關垃圾分類的主題景觀,不僅營造了濃濃的垃圾分類宣傳氛圍,也成為小區的一道亮麗風景。遠看是風景 近看有內涵1月8日上午,記者在水利廳小區採訪時,看見中央小廣場擺放著一個白色的垃圾分類主題景觀,由「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幾個字組成,旁邊是一個涼亭,裡面有幾位老人正在聊天。
  • 【文明實踐在行動】志願服務為群眾性文明內蒙古建設添彩
    【文明實踐在行動】志願服務為群眾性文明內蒙古建設添彩 2020-07-15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100幅垃圾分類宣傳畫裡,看到武漢小學生的奇思妙想
    長江網12月29日訊(記者王慧純 通訊員金輝)「環保號」機械恐龍吸入垃圾,在肚子裡分類;灰暗天空在垃圾分類後變成蔚藍晴空;一張四色分明的飛行棋盤,玩著玩著就能學會垃圾分類……29日上午,「垃圾分類·江城童行」頒獎典禮在武漢市常青樹實驗學校開幕,展出的100幅優秀作品展現出武漢小學生令人驚嘆的奇思妙想
  • 社論:垃圾分類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
    垃圾分類意義非凡,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近年來,隨著對生態環境及民眾生活體驗的重視程度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發展的重點,並寫入十九大報告。根據測算,國人平均每天產生垃圾約1.2公斤,且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垃圾總量每年持續增長。
  • 四點半課堂 玩轉垃圾分類——中山路街道從娃娃抓起 寓教於樂開展...
    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走活動。編者按倡垃圾分類,享文明生活。2020年新年伊始,垃圾分類新起航。隨著《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實施,垃圾分類「大考」已然拉響。中山路街道上下掀起了垃圾分類熱潮。街道社區會如何響應上級號召推進垃圾分類的落實,有哪些好做法、好舉措?社區居民接受度如何,生活方式有哪些變化?衛生環境又有哪些改善?為了更加深入了解垃圾分類在街道的落實情況,本報推出「垃圾分類 文明生活」欄目,持續關注中山路街道的垃圾分類行動,並及時與居民朋友們分享。
  • 長沙:未成年人帶來星空知識演講 帳篷節促成親子互動
    小學生繪製星系圖,講述太陽系的構成。長沙文明網 黃超 攝  11月11日晚,長沙市「文明校園」創建系列活動之「暢遊星空 童心向上」星空帳篷節在博才洋湖小學舉行,孩子們和家長在校園操場搭建造型各異的帳篷,同賞文藝節目,探索宇宙奧妙,躺在帳篷裡追尋夜空中星星的影蹤。  「我們對星空最初的了解,多來自北鬥星。
  • 垃圾分類不用愁了?機器人代勞識別準確率高達98%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汪鵬翀在本屆服貿會上,垃圾分類機器人讓很多受垃圾分類困擾的人們眼前一亮。這臺ABB與華為合作的AI垃圾分類工作站,從垃圾的傾倒、傳送到分類一氣呵成。兩隻機械臂可以在4秒左右完成一次分揀、投放垃圾的過程,準確率達到98%。
  • 視頻| 進博會上來了會垃圾分類的機器人 它用雙臂解放你的雙手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塑料瓶投進可回收垃圾,吃剩的麵包扔進溼垃圾……在進博會現場,一臺機器人兩個手臂並用,準確地將垃圾投入相應的分類垃圾桶裡
  • 垃圾智能分類系統:這些才是AI助力垃圾分類的解決方案
    當下已經有多個國家在探索實踐智能化的垃圾分揀系統及垃圾分揀方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日本:FANUC分揀機器人FANUC分揀機器人利用視覺分析系統對物品的化學成分及形狀進行實時掃描,並通過全新的廢舊物品自動回收技術進行跟蹤和分類。
  • 人工智慧助力垃圾分類,說的不是智能垃圾箱,而是垃圾智能分類系統
    具體來講,市民將自己帶來的垃圾讓智能垃圾箱逐一過目,然後這個智能垃圾箱就會告訴市民,每樣垃圾究竟是可回收物、廚餘垃圾、不可回收垃圾還是其他垃圾。並且為了鼓勵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不少「智能垃圾箱」還配有獎勵系統,每次分類投放垃圾之後,智能垃圾箱會給出相應的積分獎勵,甚至會在衡量其中可回收物的價值後給出相應的現金獎勵。
  • 中國垃圾大半靠埋!垃圾分類「斷層」背後的殘酷真相
    圖源:pixabay一紙政令,中國上海率先先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垃圾分類運動。有人說,這推進了中國現代文明的進程。在科學、民主、法制、公平等現代的宏大敘事中,終於有了垃圾的一席之地。這場遲到的文明在非上海籍人士看來像「吐槽大會」一般精彩。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在從小刻在我們內心的行為標語引領下,我們都想成為拎得清的上海人。為支持環保大業,有覺悟的國人滿是「搞事情」的熱情。振臂一呼:我們要在垃圾分類上彎道超車,趕日超歐!於是出現了一批熱情又較真的社區角色:垃圾分揀工兢兢業業,居委會大媽火眼金睛,城管小哥開拓了新業務。
  • 垃圾分類是現代社會文明生活方式的一個標誌
    垃圾分類是現代社會文明生活方式的一個標誌 2019-08-10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每小時分揀5400次 上海交大超視覺機器人助力垃圾分類
    圖說:上海交大超視覺機器人助力垃圾分類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生活垃圾來源廣、組成複雜、性狀不一,海量幹垃圾分揀仍依賴大量人工參與。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與智能裝備團隊研發的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可以精準識別可回收物,每小時可分揀垃圾5400次,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助力垃圾分類處理的關鍵環節。目前,這款機器人已進入產學研技術推廣階段,團隊將與國內環保頭部企業對接合作與共同開發,儘快推進市場應用。
  • 報告:未成年人觸網呈低齡化 超六成小學生有手機
    報告:未成年人觸網呈低齡化 超六成小學生有手機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0日電(楊雨奇)10日在北京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人首次接觸網絡的年齡不斷降低,小學生群體有自己手機的佔比達到64.2%,他們熱衷在網絡平臺上完成作業,並藉助微信及
  • ...距呼和浩特市76公裡。地震造成當地震感明顯,其中內蒙古包頭...
    2020-03-30 16:44:25來源:FX168 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剛才,內蒙古呼和浩特發生4.0級地震,震中距和林格爾縣27公裡,距呼和浩特市76公裡。
  • 開福區:「綠色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青竹湖畔社區開展新時代文明...
    為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優良傳統,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2020年10月24日上午,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畔社區聯合長沙市飛翔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及湖南德合健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及青年之家平臺,組織開展「綠色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轄區內50
  • 市市場監管局全面推進 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
    為落實國家、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關於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有關工作部署,市市場監管局圍繞「強化思想認識、強化監督檢查、建立長效機制」的工作要求,從垃圾分類責任、方式以及意義三個方面入手,全面推進局系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強化思想認識,落實主體責任。
  • 廣東河源:垃圾分類真正落到實處 「新時尚」養成文明「好習慣」
    作為廣東省河源市首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自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堅持全面發動、全民互動、全程推動,居民文明好習慣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街道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日前,記者走進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深入採訪,感受到垃圾分類已經成了廣大居民的新時尚、成了大家的文明好習慣,「分」出了整潔有序、綠色健康的美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