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恆昌店巷小學的機器人課堂上,機器人課程與垃圾分類實現了有機結合——學生們手工組裝、互動編程的教育機器人,能夠精準地將代表不同類別垃圾的物塊實施分類、運送等。(攝影:丁根厚)
「機器人模擬智能垃圾分類」課程是用教育機器人模擬垃圾分類過程。學生們使用教育機器人完成由淺入深的機器人項目設計,先是自行動手搭建機器人、組裝,然後按照垃圾分類的規則編寫相應程序,從而讓這些機器人自動實現垃圾分類任務。同學們在融入編程思維的同時又深入學到了垃圾分類的知識內容。(攝影:丁根厚)
這樣的創客設計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搭建和互動編程過程中鍛鍊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從小樹立垃圾分類意識,同學們也能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垃圾智能分類將給人類帶來的科技體驗和生活的改變。(攝影:丁根厚)
玉泉區恆昌店巷小學學生在組裝機器人,編寫「垃圾分類」的相應程序。(攝影:丁根厚)
玉泉區恆昌店巷小學學生進行機器人創意搭建與編程。(攝影:丁根厚)
END
來源:玉泉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劉 軍 王 方
初審:其樂木格
終審:霍勁松
【來源:文明呼和浩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