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實現了量子熱機

2020-12-05 掌橋科研

2019年12月23日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實現了量子熱機。

(Nanowerk新聞)所謂的量子技術依賴於遵守量子力學定律的微觀設備。但是,這種新型設備實際上需要多少功率?會產生多少熱量?如何在耗散最小能量的最佳條件下運行?

除了新的原理驗證實驗以外,這些問題還剛剛開始通過量子信息與介觀系統的失衡熱力學之間的聯繫來回答。

在19世紀的工業革命期間,類似的問題無處不在。那個時代的科學家意識到,熱量和機器執行工作的能力都是相同物理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在研究一種形式的能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量時,他們發現了經典的熱力學定律,這些定律對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徹底改變了現代社會。

量子熱機的理論概念最早是在60年前提出的,當時美國貝爾實驗室的Scovil和Schulz-DuBois將三級脈衝激射器和熱機進行了類比。從那時起,許多關於量子尺度熱力學循環的提議出現在科學期刊上,並且直到最近才開始進行實驗。

在量子場景中,能量波動起著重要作用。在許多方面,量子裝置中這種波動的測量具有挑戰性。現在,國際研究小組在物理評論快報(「自旋量子熱機的實驗表徵」)中報告了量子奧託循環的實驗實施情況,該研究團隊的成員來自巴西ABC聯邦大學,巴西物理研究中心的專家。 ),滑鐵盧大學(加拿大)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加坡)。

科學家仔細研究了工作和熱量中的所有能量波動,除了量子尺度上的不可逆性。這種微型發動機是由分子中的核自旋構成的,該分子吸收並釋放無線電波中的能量。

這種分子機器的快速運行會在自旋能態之間產生躍遷,這與該領域的科學家稱之為``量子摩擦''的技術有關,從而降低了性能。這種摩擦也與熵的增加有關。另一方面,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約翰·彼得森(John Peterson)指出,非常緩慢的操作(降低了量子摩擦)將無法提供可觀的提取功率。

因此,最好的方案是,以與現代工程技術在汽車發動機中類似的方式,以低水平的量子摩擦或熵產生來平衡一些功率。

在最新報導的實驗中,微型旋轉發動機在最大功率下的效率接近其熱力學極限,這比如今的汽車發動機要好得多。

量子自旋引擎在實踐中不是很有用,因為產生的功將為無線電波提供非常少量的能量。僅僅改變另一個核自旋就足夠了。研究團隊對測量其消耗的能量,其散發的熱量以及在運行過程中產生多少熵更感興趣。 ABC聯邦大學的Roberto Serra解釋說,另一個目標是在實際實驗中學習如何優化小型量子熱機的運行並最終為量子技術中的應用構建更好的量子冰箱。

本實驗中使用的技術在新興的量子熱力學中具有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潛力。

資料來源:ABC聯邦大學

相關焦點

  • 實驗室裡實現了自旋量子熱機
    量子熱機是一種利用冷熱庫之間的熱流發電的設備。 發動機的運轉機理是通過量子力學定律來描述。 1959年,實現了第一個量子熱機,證明了需要一種在量子尺度的熱力學循環的量子熱力學理論。物理學家已經開始在實驗環境中測試其中一些理論。
  • 突破熱機效率極限、掀起新工業革命?提出60年的「量子熱機」概念被...
    顧名思義,量子熱機是以「量子物質」為工作物質對並外做功的熱機。在隨後的幾年裡,其他研究人員在斯科維爾和舒爾茨-杜布瓦的思想基礎上發展了各種各樣的理論,提出了關於量子尺度上熱力學循環的想法。隨著科學探索的深入,近年來,物理學家們逐漸有了在實驗環境中測試這些理論的機會。
  • 在量子比特中觀察到的量子熱機行為
    Verkin低溫物理與工程研究所和密西根大學,都一直在以各種形式處理量子比特。他們聚在一起研究基於矽中雜質的量子位的性能,以進行量子幹涉測量,然後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些系統的性能如何類似於經典熱機上。實驗挑戰在量子水平上探索熱力學開闢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舍甫琴科舉例說:「在這一領域中討論的主題之一是量子熱機克服經典熱機效率的可能性。」
  • 量子熱機--突破熱機效率極限的希望
    最近,受到量子信息發展的帶動以及實驗技術進步的影響,量子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重新受到物理學家的關注。量子熱機(Quantum Heat Engine)給人們研究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顧名思義,量子熱機是以「量子物質」為工作物質對並外做功的熱機(見圖1)。
  • 當熱力學悖論化身為量子熱機
    撰文 | 董唯元量子熱機是近來異常活躍的研究課題之一,其理論探索也在不斷取得進展,現在已經成為綜合傳統熱力學、非平衡熱力學、量子統計、量子多體理論甚至量子信息等多學科的跨界前沿。準平衡態熱機為何存在效率上限?
  • 對於量子熱機中的麥克斯韋妖來說,少即是多!
    這是麥克斯韋在一次思維實驗中幻想出的「惡魔」,麥克斯韋妖可以將快慢粒子分類到容器的不同側面,這似乎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通過研究麥克斯韋妖的記憶,物理學家能夠使麥克斯韋妖符合經典系統的統計力學定律。Seah建議把指針想像成彈簧,或者可能是量子阱中振蕩的分子,在量子阱中最小能量的位置會根據量子位狀態的不同而變化。這個系統與麥克斯韋妖通常遇到的場景的關鍵區別在於,麥克斯韋妖只能訪問有關指針的信息。使用該模型,Seah,Nimmrichter和Scarani揭示,有了這個較小的麥克斯韋妖,系統可以實現測量反饋。
  • 研究人員實現了持續、高保真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構建一個可行的量子網際網路將會改變數據存儲、精確傳感和計算領域,開創一個新的通信時代,其中存儲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可以通過糾纏在遠距離共享的網絡中實現傳輸。 近日,芝加哥大學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科學家們與五家機構的合作夥伴在實現量子網際網路的方向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發表在PRX Quantum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該團隊首次展示了一種由保真度大於90%的光子(光粒子)構成的量子比特的持續遠程傳送實驗。
  • 世間卡諾兩百年、量子熱機不信傳
    量子熱機 毫無疑問,高效還是低效,這是能源研究中的核心問題。很多處於天才和白痴界面處的腦袋一直未能將永動機做成,但人類文明的踏踏實實踐行者卻的確在將熱機效率一步步提升。不過,人類貪婪亦或是不懈追求的本質註定這一長路沒有終點。
  • 經典熱力學中不可能的事情,在量子世界真實上演了!
    上周,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在預印本網站 arxiv.com 上發布了一份初步的分析報告,從實驗上驗證了量子效應(相干疊加)可以提高鑽石輸出光子的產生效率,而且,該效率已經超過了經典熱力學的範圍。量子物理學家們在英國牛津大學的實驗室裡進行了這一實驗。一開始,鑽石被放置在雜亂的光纖和鏡子裡,幾乎不可見。但是當研究者打開一個綠光雷射時,鑽石中的缺陷就被照亮了,隨後鑽石開始發出紅光。
  • 量子計算機實現了「時間倒流」!
    這項突破性研究看似違背了物理學基本定律,它或許將改變我們對宇宙進程的理解。據英國《獨立報》網站3月13日報導,這一進展也標誌著我們對量子計算機的認識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人員利用電子和神奇的量子力學,在實驗中實現了時間倒流,這就如同讓一桌被打亂的撞球重新回到三角框裡。
  • 單個充電鈣原子構成的熱機
    這個熱機是JohannesGutenberg大學物理研究所量子研究組和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的共同研究成果熱機從工業革命開始就在改變社會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以汽車中的熱機舉例,它們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而我們的現代社會已離不開熱機。與此同時,隨著縮小化的趨勢,新出現的設備也越來越小。
  • 量子計算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實現
    目前致力實現量子計算機商業化的公司,除了國外的谷歌、英特爾、IBM等科技巨頭,國內的本源量子、阿里雲、華為等也都有自己的量子計算研究機構。 「現在計算機處理信息所用的設備,都來源於量子力學的經典器件。而要處理量子信息,需要用量子力學的量子器件,它的性能遠遠超過現在的器件。因此,人類社會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跨越到量子信息技術時代,標誌就是量子計算機。
  • 「量子熱機」變身「量子冰箱」;擦除恐懼記憶|一周科技速覽
    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試圖回答了這一問題。研究者收集了地中海海底的沉積物,發現了有報告以來最高含量的微塑料——海底僅1平方米的薄層中就有多達190萬個微塑料碎片,這一驚人的數字可謂遠遠超乎人們想像。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分離微塑料進行計數和紅外光譜分析,並與深海洋流模型及海底測繪相結合,以展示深海洋流如何影響微塑料分布。
  • 國外研究人員對量子網際網路研究進展
    他說,相比之下,如果黑客在量子網絡上攔截光子,則預期的接收者會意識到,他們丟失了光子,或者其量子狀態已被竊聽者無可挽回地改變了。物理學教授,石溪量子信息技術小組負責人菲格羅亞說:「如果對它進行測量,就可以對其進行修改。」除安全性外,研究人員有朝一日可能能夠創建一個量子網際網路,其承載的數據比當前網絡要多得多。
  • 「量子熱機」變身「量子冰箱」;首次直接觀察電子吸收光子;擦除...
    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試圖回答了這一問題。研究者收集了地中海海底的沉積物,發現了有報告以來最高含量的微塑料——海底僅1平方米的薄層中就有多達190萬個微塑料碎片,這一驚人的數字可謂遠遠超乎人們想像。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分離微塑料進行計數和紅外光譜分析,並與深海洋流模型及海底測繪相結合,以展示深海洋流如何影響微塑料分布。
  • QC資訊丨耶魯大學在新的研究中實現量子捕獲
    HELFENBEIN /耶魯大學耶魯大學擴大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實際上是量子「投球和抓球」的遊戲。在4月23日發表在《自然物理》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一個量子比特(一小部分量子數據)從微波腔中的一個物理點「投球」到另一個腔中的一個獨立點。這是第一次按需完成端到端的量子傳輸,並且是今年將要發布的涉及「投球和抓球」技術的兩個耶魯實驗中的第一個。
  • 研究人員使用量子病毒提供基於量子的能量傳輸
    植物達到這種效率的一種方法是利用量子力學的奇異效應——這種效應有時被稱為「量子奇異性」。這些效應,包括一個粒子一次存在於多個地方的能力,現在已經被國外科學工程師們用來顯著提高光收集系統的效率。令人驚訝的是,國外科學研究人員實現了這種太陽能的新方法,不是用高科技材料或微晶片,而是用基因工程病毒。
  • 每日動態:阿爾貢實驗室量子光學網絡實現重要突破/美國通信衛星...
    1 阿爾貢實驗室量子光學網絡實現重要突破 近日,美國能源部阿爾貢國家實驗室、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成功測量了由二維硒化鎘層組成的納米片與三維光的相互作用。
  • 我國研究人員實現室溫下的電驅動單光子源
    新華社杭州11月21日電(記者朱涵)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浙江大學研究人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一條新路。相關論文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不同。
  • 為什麼量子點被學術與產業技術研究人員關注?
    打開APP 為什麼量子點被學術與產業技術研究人員關注? 來自美國能源部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NL)的研究人員J.Y. Tsao用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雷射組合成白色光源。為了檢驗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在新墨西哥大學高科技材料中心開展了一系列測試。通過四色雷射與白熾燈做對比,通過四十名志願者的盲選測試,在志願者對於光源的選擇上沒有顯著的偏好,這意味著雷射作為白光光源與傳統白熾燈所具有的高顯色指數對於人們作為照明使用者來說差別不明顯。該研究結果對於我們使用窄峰寬光譜組合作為白光光源是非常有借鑑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