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是什麼意思?點菸文化有何講究?

2020-12-06 古言文化

引言

在平時我們好友相聚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朋友說: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那這句話究竟什麼意思?

三個人為什麼不能點菸呢?為了大家彼此加深友誼,不應該是相互點菸才對嗎?

酒桌文化

要知道這兩句話的意思,就要先知道我國的酒桌文化,也被我們稱為:飯局文化。既然是飯局,俺就離不開菸酒了,其中在「酒」文化中,如果是晚輩給長輩敬酒,杯子一定要低於長輩的杯子,如果是長輩給晚輩敬酒,那晚輩一定要站起來,並且雙手舉杯,表示尊重。

實際上,除了這些普遍存在的酒桌文化,還有很多細小的規矩,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細節決定成敗,飯桌上的一個小細節,就可能影響一單生意的成敗。那麼這「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說的正是其中的「點菸」文化。

在我國普遍存在的「男人飯局」中,抽菸是不可缺少的一種交流方式,吃完飯或者吃飯中點一支煙,可以增進男人間的友誼,那麼這小小的香菸中,到底有哪些規矩呢?

什麼是「兩人不對火」?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很多人抽菸不想自己點菸了,就問旁邊的人把人家的煙拿過來,對個火。其實這樣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酒桌文化中,這樣做是萬萬不可的,也是非常不尊重對方的做法,屬於酒桌文化中的大忌。

如果是非常熟悉的人,無所謂,但是如果對方是剛認識的新朋友,這樣就非常不對了,並且是非常不禮貌的做法。以前的人認為,煙是要用嘴抽的,用嘴接觸的東西讓別人用,是非常不衛生的,所以這種做法不亞於此。

什麼是「三人不點菸」?

「三」諧音「散」

關於三人不點菸的說法,民間有很多,通常認為,三字和「散」諧音,如果三個人在一起點菸,就有「散夥」的意思,所以人們認為在酒桌文化上,不能三個人同時點菸,不然會被人以為要「散夥」的意思。正確的做法是等有一個人先點了煙,過一會,下一個人再點菸。這些細小的規矩在外人看來,是非常禮貌的。

不合群的意思

在以前,人們沒有打火機,人們抽菸的時候,點菸一般用火柴。要知道,火柴的燃燒速度很快,一般來說,當你給第二人點菸的時候,火柴幾乎已經快燒完了,所以基本上來不及再去點第三根煙了,如果你強行地點菸,很可能會因為燙到手沒有點菸成功。

那麼這樣做就是非常不禮貌的做法了,也有「逐客」「不合群」的意思,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只給第二個人點菸就可以了,然後把火柴給了第三個人,通常是自己熟悉的人,讓他自己點菸。

代表不吉祥

在古時候,點「三」根煙,是不吉利的,因為只有上香的時候,才會點三根香。所以一下子點三根煙就相當於點三根香的意思,是非常不吉利的。在古代,只有供奉神佛或者祭拜祖先的時候才會點香,可見這樣做在古人看來是災禍的意思。

「點菸」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現在已經不用火柴點菸了,而是用打火機。即使是用打火機,在給別人點菸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常識,否則就會出醜甚至影響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當自己給別人點菸時,首先要先打一次打火機,檢驗一下打火機的火苗是不是適中,如果火苗很大,要調得小一點,避免燒到對方。然後要離對方半臂距離,一手遮風一手點火,然後點點頭表示尊重。然後等到別人確定點著以後,再關閉打火機,慢慢移走。

當別人給自己點菸的時候,首先要趕緊低頭表示禮貌,並且不能用手拿,要用嘴叼著煙,把菸頭移到打火機的方向。等到看到火苗,輕輕吸兩口,切記不要大口吸,以免產生太多煙霧。確定點著煙以後,要說一句謝謝,表示禮貌。

當別人抽菸的時候,要及時把菸灰缸放在對方的面前,千萬不要自己霸佔著菸灰缸不放,尤其是有客人來的時候,一定要把菸灰缸放在客人面前,這樣顯得非常有禮貌。

「敬煙」文化

除了點菸,還有敬煙文化,所謂敬煙就是給別人香菸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一支煙可以扔好幾米,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禮貌的。

首先不要勉強別人抽菸

很多人給朋友遞煙的時候,朋友已經說了不抽了,最多勉強一下,如果對方真的因為是嗓子不舒服或者已經戒菸了而不抽了,那就不應該勉強,如果強行讓對方抽菸,是特別不禮貌的。

其次是遞煙的時候,如果是剛打開的一包煙,要把煙和煙盒打火機一起遞給對方,表示尊敬,等對方點完該給你你再小心翼翼地接過來表示禮貌。如果是好幾個人,比如三個人,要一下抽出三隻煙,分別遞給對方,不能一根一根抽出來。

另外一個禮儀就是在遞煙的時候,一定要把濾嘴方向朝著對方,並且自己的手不要觸碰到濾嘴,表示衛生和尊重,避免對方因為你的手髒感到尷尬。

最後在給女士和孩子遞煙的時候,要確認對方抽不抽菸,對方不抽菸千萬不要讓其學習抽菸,這是不道德的做法。

如果你是客人,在抽菸時候就要想好菸灰缸的位置,或者詢問對方菸灰缸的位置,如果對方同意扔在地上,再扔在地上,如果貿然扔在桌子上或者地上,也是非常不禮貌的。

吸菸有害健康

如今,抽菸已經成為了很多男人交際的一種介質,從古到今,抽菸和喝酒已經成為了酒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眾所周知,吸菸有害健康,吸入二手菸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危害,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還是儘早戒菸比較好。

相關焦點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抽菸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說的是啥意思?
    在農村,吃飯時就有許多講究。首先,從座位上來看,坐主位的一定是輩分最高、最有聲望的人。小孩們只能坐在最不顯眼的位置,若是人多,那麼他們便連位置都沒有,只能站著吃飯。 在農村中,還流傳著許多關於餐桌禮儀的俗語,例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吃飯託腮,一定有災」以及「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
  • 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
    文/訪客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要說中國的文化啊,那可真是多得數不過來,就算是說上個三天三夜也是不能講個透徹的,不過也正是因為歷史足夠深厚,才能沉澱出這樣渾厚的文化。所以這些文化是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後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提供了很多的指示和引導作用,但要說這裡面最原始的還是要數俗語了。畢竟農村地區,知識不是很發達,出自人們心中對於知識的一種尊敬就使得農村的人們嚴格傳承老祖宗的文化和習俗,自然規矩就很多,各處都是有講究的。
  • 民間俗話「三人不點菸」,是什麼含義?菸鬼子都懂
    俗語從古一隻流傳至今,在經過千年的洗滌之下,俗語已經成為廣為流傳的大眾文化。有時候會把一些俗話拿來鼓勵別人,早已經成為人們經常說的口頭禪,俗話是多樣性也讓它在民間代代相傳。那麼今天小編要說的俗話就是「三人不點菸」,是什麼含義?菸鬼子都知道。
  • 在農村,老人說「兩人抬轎房,久住人丁疏」,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老人說「兩人抬轎房,久住人丁疏」,什麼意思?有何講究農村房屋的建造雖然經歷了幾次變革,但是在形制上依舊保留了很多傳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木結構的建築佔據了數千年的歲月!只是到了近代,隨著新思想的傳播,磚石建築以及穩定,堅固和防火係數高,備受人們的喜愛,逐漸成了潮流!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就比如說「豬不椒」、「魚不蒜」等等,或許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隨著人們認知的提高以及烹飪技術的進步,類似的俗語就不一定適用於現在了。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
  • 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什麼意思?房屋布局很有講究
    歷史悠久的古國之一,建築文化也是十分豐富的,每個階段的歷史有會有一種新的建築特色來代表著這一時期的文明。而且我國古代也是十分重視建築這個行業,從那些遺留下來的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築就看得出來,古代人的智慧真是讓我們感到驚嘆和回味無窮。
  •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何講究?
    中國的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獨特的一種文化。而這些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澱,更加的有韻味。我們的老祖宗通過一些社會實踐以及經驗總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俗語。這些俗語都非常的簡單,但這些簡單的話語背後,卻蘊含了非常多的道理。比如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何講究?桌上不擺三盤菜我們先來看什麼叫做桌上不擺三盤菜,為什麼不能在桌上擺三盤菜呢?
  • 男子廁所點菸引發爆炸
    男子廁所點菸引發爆炸人有三急,這是在所難免的,一般人在上廁所時總是有著些打發時間的事情要做,最常見的應該是玩手機。大部分年輕人上廁所應該比較喜歡捏這個手機玩,但是喜歡抽菸的朋友在上廁所時,抽一支煙也未嘗不可。但是邊上廁所邊抽菸這種做法真的安全嗎?近日,就有人做出了這件事,最讓人擔心的結果還是發生了,成功的激起了民「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情況。
  • 俗語: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啥意思?地空和「天空」有何講究
    古時候,蓋房子和挖墳下葬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有著特別多的講究,人們根據這些講究演變成了能夠口口相傳的俗語,也就是說俗語來源於生活,俗語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講的是什麼?天空啥意思?有哪些講究?
  • 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老祖宗說的啥?有什麼講究?
    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老祖宗說的啥?有什麼講究?人都不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事情,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但是每個人又都不想老,不想死,不想得病。因此,古代人為了安慰自己,為了安慰別人,就定了很多需要講究的規矩。
  • 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有何講究?
    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有何講究?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農村人講究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的年代有很豐富的野生資源,所以人們依靠打獵也能解決溫飽。儘管古代的百姓生活沒有辦法頓頓有肉,但是作為獵戶可想而知這生活水準有多爽了。生活在農村的人,或者是去山裡遊玩的人,可能都會有在山中看到動物屍體的情況。這要是擱在古代貧窮人家,簡直是餡餅掉進嘴裡了,白白到手的美味。然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山中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呢?
  • 老太襠部藏火柴企圖登機被查:菸癮大擔心無法點菸
    海南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供圖原標題:八旬老太稱菸癮大擔心無法點菸,襠部藏火柴企圖登機海南被查澎湃新聞記者刁凡超通訊員吳素花2月22日,海南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這位八旬的老太太自稱菸癮較大,擔心途中無法點菸。機場公安按照民航法規對其依法予以處罰。2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獲悉,2月22日15時許,乘坐南方航空CZ6466航班的劉老太進入三亞機場2號安檢通道,安檢員發現,她放下隨身行李通過安全門時的神情異常緊張。安檢員對其進行人身檢查時,發現她的襠部異常,最終發現她將一盒火柴隱藏在襠部。
  • 俗語: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啥意思?看清身邊的假朋友
    文/畢之俗語: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啥意思?看清身邊的假朋友一個人要想取得一些成就,除了和自身修養有關,還和周圍環境有關。在農村,人們都說有好幾類人不能交往,他們同時也將自己所總結出來的規律變成俗語傳給自己的下一代,於是代代相傳,就有了我們現在的俗語文化。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的也是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是寫如何選擇身邊交往的人,希望它在以後可以幫助到你。
  • 重力感應打火機上市,吹一下就能點菸
    【高顏值 型男必備】充電打火機防風雙電弧個性的充氣打火機,強勁火力輕鬆點菸,安全環保,輕鬆地裝入煙盒裡,創新的設計方便多樣化的用途,更是面子的體現。USB充電吹一吹檀木打火機簡單而不凡,真實材料,精雕細琢,匠心所致。金玉其質,表裡如一。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但是很多城市中的小朋友不解,「為啥不在涼快的早上與傍晚去田間除草呢?」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白事中俗語:「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紅白喜事是家家戶戶的大事,其中也少不了很多的講究,就辦白事而言,其中就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即使是一些很小的細節,如果不加注意,就有可能引發不小的誤會,甚至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影響。在這方面,部分農村流傳得最廣的是「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的說法,它們具體是指什麼呢?又有什麼講究呢?
  • 俗語「好男是粑怕有三,好女是匣怕有四」,有何講究?有道理嗎?
    在農村,只要提到俗語,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因為在這裡,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時,總會聊聊俗語的來源和其中的意思,這項紮根於民間的通俗文化,向來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獨特的文化魅力深受人們的推崇,俗語既有一般的「通俗」也有令人揣摩不透的「庸俗」,甚至有令人難以啟齒的「粗俗」,但不可否認的是,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古人的養生之道俗語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老祖宗們為了能夠將生活中的很多經驗習俗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漸漸地出現了俗語。相比於一些成語,也許俗語不夠華麗,但是俗語往往更加簡明扼要,其背後蘊藏的哲理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則俗語算得上是老祖宗們的忠告了,在那個年代年輕人們無不奉行這一準則。那麼這則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講:「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俗語講:「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文/歷史大見證其實文化無時無刻的都在豐富發展著,其實俗語就是一項獨特的地域文化,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是將一些事情放在自己的嘴邊,成了自己的口頭禪。一般來說俗語都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大家很簡單就會明白其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