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世衛暫停羥氯喹治療新冠,珠峰測量登山隊6隊員已登頂,36...

2020-11-21 前瞻網

《自然》:新冠病毒或早已廣泛存在於人群中 暴發不局限於華南海鮮市場

5月20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對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25日期間收治的32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臨床症狀、免疫檢測、病毒學數據進行全面深度分析後發現,自2019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病原體可能已較為廣泛地存在人群中。在疫情發生時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最初的發生地,病原體很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從共同的祖先的多個分支獨立傳播擴散,最終形成這次暴發。

英科學家: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突變更具傳染性 大多數常見突變是中性的

根據一項由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研究,目前在SARS-CoV-2病毒中記錄的突變似乎都沒有增加其傳播能力。該研究分析了來自75個國家的1.5萬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基因組。新冠病毒與其它RNA病毒一樣,可以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產生突變,大多數突變是中性的,而其它突變則對病毒有利或有害。中性突變和有利突變在傳給後代病毒時都可能變得更常見。

研究人員開發出突破性的電學織物 可「殺死」新冠病毒且對健康細胞無害

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織物,這種織物在接觸時可以擺脫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在織物上的鋅和銀的幾何交替圖案構成了微型電池,當暴露於溼氣時會產生電場。當用於傷口護理時,電場可防止生物膜形成,並降低癒合過程中細菌感染的風險。研究發現表明,與織物接觸僅1分鐘後,病毒顆粒的電動特性就明顯降低了。研究人員還指出,被感染的細胞可以從電學織物中恢復出來,而對健康的活細胞沒有破壞作用。

霧化糞便或是新冠病毒傳播媒介 衝馬桶時會形成一片瀰漫「病毒煙」

根據日前發表在《新發傳染病》期刊上的一份報告,中國研究人員已從死於新冠肺炎的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活的新冠病毒。在同一份期刊上,另一組中國研究人員報告說,在酒店房間的表面檢測到SARS-CoV-2病毒的RNA。SARS-CoV-2是導致新冠肺炎的病毒。研究人員提醒,記得要合上蓋子衝馬桶。衝廁所會產生一種被稱為「馬桶煙」的現象,多達14.5萬滴成霧狀的水滴會被釋放出來,在空氣中懸浮數小時。

世衛宣布暫停羥氯喹治療新冠試驗:對治療無明顯益處

鑑於近期英國《柳葉刀》雜誌發表的觀察報告顯示,抗瘧疾藥物氯喹或羥氯喹對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沒有明顯益處,使用不當甚至可能引發併發症,世界衛生組織25日宣布暫停「團結試驗」項目中羥氯喹分支試驗。該組織主導的「團結試驗」項目中,目前已有35個國家的400多家醫院正在積極招募患者,其中來自17個國家的近3500名患者已經登記參加試驗。但《柳葉刀》雜誌22日發表研究稱,在氯喹治療新冠患者時,患者病亡率都可能更高。

英國將開展3.5萬新冠患者的基因測序計劃 研究其影響和反應

近日,英國基因組公司(Genomics England)和GenOMICC聯盟聯合發起了一項COVID-19患者基因組測序計劃,旨在分析英國35000名COVID-19患者的基因組,以了解個人基因如何影響其對病毒感染的反應。該項目得到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英國衛生和社會福利部等機構的支持。研究人員將利用測序數據,了解基因組成對患者是否可能僅出現輕度COVID-19症狀或是否會發展為重症並需住院的影響。該研究將集中於受COVID-19嚴重影響的所有年齡段人群,包括兒童和年輕人。

新冠疫情使紐約人預期壽命下降5年 死亡患者本可以多活十年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第一波疫情使紐約居民的預期壽命縮短了5年。這份報告是由非營利組織Vital Strategies撰寫的。該組織在2017年創建,創建者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前負責人湯姆·弗裡登(Tom Frieden)和其他公共衛生專家。為了得出這一估計,該報告的作者首先查看了今年3月至5月期間紐約市報告的超額死亡人數——超額死亡人數至少有2.4萬人,其中80%被確診或疑似死於新冠。作者試圖利用2017年的最新數據對比——那一年,出生在紐約市的人的預期壽命估計為81.2歲。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或會感染宿主腸道細胞並進行繁殖

近日,一項刊登在《科學》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胡布勒支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或會感染腸道細胞並在腸道細胞中複製。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人類腸道培養模型進行研究,在體外成功實現了SARS-CoV-2病毒的繁殖,同時監測了細胞對病毒的反應,這或許就能提供一種研究COVID-19的新型細胞培養模型,相關研究發現或能解釋研究者觀察到的結果,即大約三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會經歷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以及研究人員能在糞便樣本中檢測到病毒這一現象。

新研究:痴呆症基因突變或使患嚴重新冠肺炎的風險增加一倍

一項研究稱,與痴呆症有關的缺陷基因可能會使新冠狀病毒重症患者風險增加一倍。專家發現,攜帶APOE e4基因的人比攜帶更常見變異基因的人更有可能患重症COVID-19。人們已經知道,同樣的缺陷基因會使老年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14倍。科學家們研究了近4萬名年齡在48-60歲之間的英國人的DNA,發現了其中的聯繫。在英國,死於COVID-19的人中,近五分之一還患有痴呆症。對於痴呆症患者更容易感染COVID-19的一種解釋可能是,該病毒在療養院迅速傳播。

《自然·植物》:光合固碳關鍵酶組裝精細調控機理獲闡釋

5月25日,《自然—植物》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闡明了藍藻分子伴侶Raf1協助RuBisCO組裝的分子機理,發現RuBisCO成熟過程的多層次精細動態調控網絡,為人工改造RuBisCO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奠定了基礎。

《傳感器》:德國開發新型六邊形傳感器,可構成電子皮膚

日前,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電子皮膚,可以幫助機器人感受人類的觸覺。在MDIT的《傳感器》雜誌論文中描述的這款電子皮膚,與其他現有電子皮膚相比,所需的算力要低得多,因此可以以更大面積應用於機器人的身體。

《神經科學雜誌》:科學家揭示全身麻醉是如何起作用的

近日,來自衝繩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和名古屋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名為異氟烷(isoflurane)的常用全身麻醉劑是如何削弱神經元之間的電信號傳輸的。該研究發現異氟烷並沒有以相同程度阻斷所有電信號的傳輸;麻醉對認知或運動等功能所需的更高頻率的輸入脈衝的影響最強烈,同時對低頻脈衝的影響最小,如呼吸等控制維持生命的功能。 在突觸中,信號由突觸前神經元發出,由突觸後神經元接收。

暴露於尼古丁中會導致大腦缺陷 新研究發現生物電可以修復青蛙胚胎大腦

由塔夫茨大學的生物學家研究人員發現,可以通過使用某些稱為「ionoceuticals」的藥物來修復因尼古丁暴露而受損的發育中青蛙胚胎的大腦,這些藥物可驅動胚胎中生物電模式的恢復,然後修復正常的解剖結構、基因表達和大腦功能。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天的《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介紹了基於恢復胚胎發育的生物電「藍圖」的幹預策略。

《自然·神經科學》:科學家發現29種與不良飲酒有關的遺傳變異

耶魯大學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於5月25日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論文顯示,對超過435,000人的全基因組分析發現了29種與不良飲酒有關的遺傳變異。新數據使已知的與酗酒有關的遺傳風險基因構成的數量,是原來的整整3倍之多。該研究包括對4個獨立生物庫或數據集中包含的歐洲血統人群的全基因組分析。研究人員在符合酒精使用問題標準的人群中尋找共享的遺傳變異,包括酒精使用障礙和有醫療後果的酒精使用。這些疾病是導致世界範圍內各種醫學問題的主要原因。

《PNAS》:能識別阿爾茨海默氏症病原體的抗體有助於開發新療法

來自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隆德大學的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抗體,這種抗體在檢測有毒低聚物和量化其數量方面具有很高的準確性。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他們的方法能夠識別被稱為澱粉樣-低聚物的有毒顆粒,這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標誌,使得人們希望能夠開發出新的診斷方法來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

歷經12.5小時!珠峰測量登山隊衝鋒修路組6名隊員已登頂

經過12個半小時的堅強奮戰,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衝鋒修路組6名隊員把安全路線繩全程鋪設至珠峰峰頂,這6名衝鋒修路組隊員分別是:多吉次仁、旦增羅布、頓巴、次仁羅布、扎西貢布、多吉。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也已剛剛抵達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目前隊員們狀態一切正常。

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分子尺度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

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近日,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毅恆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這項成果對於未來利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在該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在離子阱體系束縛帶電的鈣原子和氫化鈣分子,使用雷射調控首次製備出他們之間量子的糾纏態。

渤海發現一億噸大油田:可供100萬輛汽車行駛20餘年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近日完成了對墾利6-1油田探明儲量報告的評審備案工作。截至目前,墾利6-1油田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標誌著該油田成為我國渤海萊州灣北部地區首個億噸級大型油田。經證實,墾利6-1油田具有儲量規模大、油品好、測試產能高等特點,含油麵積超100平方千米。按照原油常規採收率計算,提煉成汽柴油後,可供100萬輛汽車行駛20餘年。

「野外滅絕」物種枯魯杜鵑在中國四川重現 調查了兩天僅發現一株

日前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和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過程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研究保護團隊在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山區發現了早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而由於只在野外發現一株,所以急需進行「搶救性保護」。專家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種的資源本底。

中國科研人員探索新方法 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水平

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把語言加工能力作為指標,結合相關神經表徵與機器學習方法,來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水平,為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新參考。該項研究利用了簡便易行、適用面廣的床旁腦電記錄手段,採集了無反應覺醒症候群和最小意識狀態患者在接受到多層級語音刺激時的神經活動,並與健康人進行了對比。其結果顯示,當聽到含有字、詞、句結構等語音序列時,患者組和健康被試組均表現出了對字層級結構的顯著神經響應,但僅健康被試組的腦電活動顯著體現出對詞和句子結構的追蹤。

科學家發現110億年前的「宇宙火環」 直徑是日地距離的20億倍

「碰撞環星系」是一種由星系間的激烈碰撞形成的環狀星系,非常罕見。在一項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收集的光譜數據和NASA哈勃空間望遠鏡記錄的圖像,發現了一個名為R5519的環狀星系。其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孔,直徑是日地距離的20億倍。在它的環上,恆星生成的速度是銀河系內恆星的50倍。該星系距太陽系110億光年,也就是說,我們正在回顧110億年前的早期宇宙。研究人員表示,R5519將有助於確定螺旋星系(如銀河系)的形成過程。

全球首例!日本出生僅6天嬰兒成功獲坯胎幹細胞移植

日本醫生成功地將來自胚胎幹細胞的肝細胞移植到一名新生兒體內,在世界上是第一次。這或許會為嬰兒提供新的治療選擇。這名新生兒患有尿素循環障礙(UCDs),肝臟無法分解有毒的氨。這種疾病一般可以通過接受肝臟移植來治療。但是,這個當時僅有6天大的患病嬰兒太小了,醫生們決定嘗試「過橋療法」,將1.9億個來源於胚胎幹細胞(ES細胞)的肝細胞注射到嬰兒肝臟的血管中,直到嬰兒足夠大為止。目前,嬰兒已從親生父親那裡接受了肝臟移植,並在出生六個月後出院。

研究人員利用MRI開發神奇「化學探針」:能從正常組織中精準挑選出微型腫瘤

使用磁共振成像技術從正常組織中挑選出非常小的腫瘤,往往在醫療操作中難度很高。而近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這一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成果於5月25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雜誌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小組創建了一個探頭,該探頭會產生兩個相互抑制的磁共振信號,直到它們到達目標為止,這時它們都會增加腫瘤與周圍組織之間的對比度。他們稱之為雙向磁共振調諧(TMRET)。

科學家單次注射一種激素 竟恢復了遺傳突變「性冷淡」斑馬魚的性功能

研究人員在對斑馬魚進行遺傳調節後,在新的實驗中恢復了它失去的性功能。科學家說,這可能導致開發出更好的人類生育療法——大約70%的人類基因,都可以在這種條紋淡水魚中發現。他們在斑馬魚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性激素。通過單次注射胰泌尿苷酸肽(secretoneurin peptide),加拿大研究人員可以部分恢復遺傳突變斑馬魚的性功能,從而增強雌性排卵和產卵的能力。該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陸續推進!三十六所高校試點「強基計劃」全面啟動

今年1月15日,教育部發文明確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強基計劃」高校考核中,高考成績的佔比不得低於85%。不少高校拿出了自己的「王牌專業」進行「強基計劃」招生。根據目前的流程,5月初,試點高校發布招生簡章,考生開始網上報名;7月,所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一定比例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名單;8月初,高校組織考核,折算綜合成績並進行公示,擇優錄取。

科研帶頭人!18位國內外院士成為山東省農科院「第一所長」

目前,已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18位國內外院士受聘為這個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的「第一所長」。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束懷瑞,印度科學院院士、國際半乾旱熱帶地區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拉吉夫·瓦西裡等。除「第一所長」制度外,山東省農科院還推進了多項人才制度改革,設立了1億元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吸引集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資源。

教育部將提名2020年度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教育部今天發布了關於提名2020年度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的通知。單位提名方面,中央部委所屬高等學校的各類研究成果,由學校直接提名;地方高等學校的各類研究成果,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提名。提名數量不限。專家或組織提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可以3人聯合提名1項所熟悉專業的研究成果或1名青年科學獎人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校長、教育部科技委各學部、中國科協管轄的有關學會可提名1名青年科學獎人選。

中國石油—西南石油大學創新聯合體成立

日前,中國石油—西南石油大學創新聯合體(以下簡稱「創新聯合體」)揭牌儀式在成都舉行。聯合體聚焦中國石油油氣勘探開發重大需求,強化「從0到1」基礎研究,引領關鍵核心技術發展。第一期重點針對四川盆地頁巖油氣、深層超深層天然氣和鄂爾多斯盆地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重大難題,優選確定深層、超深層碳酸鹽巖天然氣勘探開發、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等5個重點領域,並確立2020—2025年第一期設立5個科技合作項目,15個課題,科研經費共2億元。

最高200萬元獎勵中小企業研發 四川出臺支持「雙創」13條措施

四川省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近日印發《關於深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上新臺階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明確了13條支持措施。些措施主要體現為「三個突出」——突出對創新創業主體的幫扶,包括大力穩就業促創業,實施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鼓勵科研項目聘用高校畢業生擔任科研助理或輔助人員等;突出對創新創業載體的建設,包括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以及推動雙創載體提檔升級。突出對創新創業環境的優化,包括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布局建設一批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多地爭創國家科技創新中心 成渝聯手共建西部科學城

一些科研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希望通過爭創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等載體來促進創新驅動,這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個亮點。在全國「兩會」上,四川重慶兩省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呼籲支持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住鄂全國政協委員則聯名提案,支持武漢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5月27日凌晨2點10分,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衝頂珠峰。 按照計劃,測量登山隊員將在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開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和雪深測量等工作。位於大本營、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6個交會點的測量登山隊員將瞄準峰頂覘標,同步開展測量。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經過8700米第二臺階 向峰頂發起衝擊  視天氣情況,擇機向珠峰頂峰發起衝擊,期間經過海拔8680-8700的第二臺階  7  峰頂豎起覘標 與6個交匯點同步開展測量  登頂成功後,測量隊員在珠峰之巔豎起測量覘標,開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和雪深測量等工作,與此同時,其他6個交匯點的測量隊員瞄準峰頂覘標同步開展測量,最後依據測量數據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公布新一輪衝頂隊員名單,8名隊員今日衝頂
    新華社圖據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26日電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26日公布了新一輪8人衝頂隊員名單。8人目前已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計劃當日攀登至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目前,全球重力測量的海拔高度紀錄為7790米,由中國測繪人員2005年在珠峰高程測量中創造。若此次成功將重力測量推至珠峰峰頂,將創造新的重力測量海拔高度紀錄。「開路先鋒」打通至峰頂路線據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26日電 26日16時35分,6名來自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的修路隊員已將攀登路線打通至珠峰峰頂。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 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拉薩5月27日電 (龐無忌 張偉)作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高」了,還是「矮」了?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簡稱「測量登山隊」)攻頂組登頂珠峰,將揭曉「世界高度」新答案。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30多名隊員再出發為珠峰量「身高」
    記者剛剛從前線獲悉: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30多名隊員5月6日中午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後,按計劃已於5月6日晚上順利抵達5800米營地。今天上午,測量登山隊30多名隊員,正按計劃向6500米營地挺進。目前,珠峰地區天氣狀況晴好,較有利於登山。出徵!向著珠穆朗瑪峰!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2020年5月27日11:03,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
  • 獨家照片: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開展測量工作(圖)
    >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開展測量工作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將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峰頂。
  • 首批珠峰高程測量登頂隊員從前進營地出發(圖)
    5月19日下午,2005年珠峰登山高程測量隊、中日女子聯合登山隊A組22名隊員離開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前往海拔7028米的營地。他(她)們將於5月22日突擊珠穆朗瑪頂峰,並在頂峰架設高程測量儀器。
  • 學術頭條:羥氯喹治療新冠論文撤回,2020年度邵逸夫獎揭曉,火星首個...
    「羥氯喹治療新冠」預印本論文被撤回,作者表示不希望被繼續引用根據 RetractionWatch 消息,法國學者撤回了羥氯喹和阿奇黴素對新冠肺炎有效的爭議性預印本論文,該論文曾被美國一些政客用作推行羥氯喹的證據。這篇論文 5 月 11 日發布在預印本平臺 medRxiv 上,隨後在美國時間 5 月 20 日被撤回。
  • 丈量珠峰新高度 中國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月27日11點整,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全部登頂成功。這意味著,再經過2至3個月的周密計算,我們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 在藏語中,「珠穆」代表「女神」,「朗瑪」代表「母象」,珠穆朗瑪則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確實,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被喻為世界第三極,是亞洲的水塔,也是許多人心中的聖地。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兩個月左右揭曉珠峰新高度
    中新社西安5月27日電 (記者 阿琳娜)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27日成功登頂,記者從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了解到,中國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將根據測量數據進行珠峰高程計算,兩個月左右計算出初步結果。
  • 中國珠峰登山隊登頂了!珠峰身高水準原點是青島這座小石屋,就在...
    27日11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5月18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次落在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召開攻頂動員會,公布攻頂隊員名單。5月21日,由於珠峰海拔7790米以上區域積雪過深等原因,修路(即在山體鋪設保護路繩,後續登山者可藉此攀登)隊未能按計劃打通至頂峰的攀登路線,原定5月22日登頂測量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攻頂組撤回珠峰前進營地休整待命。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G見證珠峰新高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5月27日11:00,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新華社、央視關於登山隊登頂測量的高清視頻畫面,通過中國移動5G網絡與全世界實時共享這一喜訊,並讓所有人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和方式見證攀登者登頂和高程測量過程。
  • 不管世衛意見 巴西堅持推薦羥氯喹治新冠
    不管世衛意見 巴西堅持推薦羥氯喹治新冠沈敏世界衛生組織25日宣布,為避免潛在的安全風險,暫停全球範圍內探索新冠病毒療法的「團結試驗」項目中,與羥氯喹有關的分支試驗。然而,巴西衛生部同日表示,不會改變推薦羥氯喹作為新冠患者早期治療藥物的立場。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日本研發出淚水測乳腺癌技術
    (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消息站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2020年5月27日11點,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今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開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 登頂成功!珠峰「身高」是咋測出來的?7問揭秘2020珠峰測量
    5月27日凌晨2點10分,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衝頂珠峰。 按照計劃,測量登山隊員將在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開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和雪深測量等工作。位於大本營、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6個交會點的測量登山隊員將瞄準峰頂覘標,同步開展測量。
  • 一文讀懂珠峰測「身高」:測量工作已完成 珠峰新高度兩三個月後公布
    從專業隊員、科研人員到登山愛好者,想要完成登頂的壯舉又將面對何種考驗?讓我們一探究竟——登上珠峰測量到底需要幾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活動,登山隊由珠峰海拔5200米位置的大本營出發,直至最終登頂測量,一共劃分為7個步驟。
  • 珠峰登頂測量前:有人在海拔6000米追星星
    測量珠峰的高度是一項複雜、精密、需要多部門參與的系統工程。在測量登山隊最終登頂前,需要測繪人員在珠峰腳下尋找適宜位置,以便在登山隊員登頂後進行配合測量;對珠峰高度的「零點」進行水準測量,作為珠峰高度的基礎;還需要氣象、登山嚮導等多部門配合。
  • 珠峰測高,為什麼需要人登頂測量?
    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拼搏到底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隊員們在峰頂停留150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順利完成峰頂測量各項任務。本次登頂測量,一波三折。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這張圖,跨越45載
    45年後的今天,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攝影:新華社特約記者 邊巴他們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13時22分,歷經兩個小時,各項測量工作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