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臺積電7nm,蘋果和華為的7nm其實不一樣

2021-01-09 電子工程專輯

在談最先進半導體製造工藝的時候,2019年的SoC似乎絕大部分都可以統歸為7nm。但是當我們去細看不同手機SoC甚至PC CPU的工藝製程時,大家的7nm似乎都有些差別。我們匯總如今比較流行的一些SoC,所用工藝製程情況如下:

即便都是7nm,但似乎都有些差異,甚至還有像三星這樣只「差」了1nm的8nm方案,這些還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個中差別的。我們也期望通過粗淺地闡述不同7nm工藝在參數方面的差別,來大致看一看如今的工藝製程有著什麼樣的市場宣傳範式。

通過對不同7nm、8nm工藝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也有助於我們搞清楚這些數字實際意味著什麼,以及「摩爾定律」背後的這些電晶體現如今究竟在以怎樣的步伐邁進。

驍龍855有兩種7nm?

臺積電(TSMC)是從2018年4月開始大規模量產7nm製程的。在臺積電的規劃中,7nm是一個相對長期、完整的工藝節點——之前一代是16nm。而此間的10nm則屬於短期過渡方案。最早的這批TSMC 7nm方案,即上表中的N7(或N7FF)。它廣泛地應用在了高通驍龍855、華為Kirin 990、AMD Zen 2這些SoC產品上。臺積電宣稱相比16nm技術,7nm約有35-40%的速度提升,或降低了65%的功耗——這個值應用於真實SoC應該是很難真正實現的。

數據來源: WikiChips[1]

N7仍然採用DUV(深紫外光)193nm 浸沒式ArF光刻,這與三星的7nm LPP就有了極大的差別。N7工藝的電晶體gate pitch(柵極間距)縮小到了57nm,interconnect pitch(內連接間距,最小金屬間距MMP,M1 pitch)40nm。將gate pitch和interconnect pitch與前代,以及Intel的工藝做對比,大致上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 WikiChips[1]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數據來自WikiChip[1],這個數據實際上與各廠商官方給出的數據略有出入,似乎與另外一些研究機構如TechInsights實際給出的數據也不一樣。比如就10nm這個節點,臺積電最早給出的gate pitch為64nm,interconnect pitch為42nm;TechInsights在研究後認為這個數據不準確,他們更傾向於這兩個值分別是66nm與44nm[2];WikiChip的數據則是66nm、42nm。本文給出的所有數據亦可能都不夠準確。

就單個電晶體本身來看,N7電晶體的溝槽接觸部分(trench contact)採用鈷,代替了之前的鎢,這部分的電阻因此可以減少50%。fin 寬度(Wfin)、高度(Hfin)理論上也應當有變化(fin就是指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的那個「鰭」,即下圖中的橙色部分;淺綠色部分也就是gate)。縮減fin寬度實際上是讓溝道變窄了,而增加fin高度仍可維持一個相對有效的整體截面,減少寄生效應的同時可以加強有效電流(Ieff)、有效電容(Ceff)之類的特性。

不過從WikiChip分享的信息來看,實際上臺積電的N7工藝有兩種cell方案,分別對應低功耗(HD)與高性能(HP)。上面所述的這些指的是N7 HD低功耗(高密度)方案。這兩種不同的cell方案,fin pitch(fin間距,或有譯作鰭片間距的)都是30nm,不過gate pitch前者為57nm,後者是64nm。

圖片來源: WikiChips[1]

論及standard cell(標準單元),這兩種方案的cell高度分別是240nm(6T/track,track是指走線軌道,信號線通常必須走在track上,standard cell高度可以用多少個track來表示,6T或6 track的意思就是在cell高度範圍內必須走6條線)和300nm(7.5T)。HP為10 fin,HD為8 fin。HP高性能cell可達成更高10-13%的有效驅動電流(Ieff),代價是略高一點的漏電流。

很顯然,這兩種方案的電晶體密度也是不同的。根據WikiChip的分析,HD低功耗N7的電晶體密度為91.2 MTr/mm²(MTr是指百萬個電晶體,這個單位的意思即百萬電晶體每平方毫米);HP高性能N7工藝電晶體密度65 MTr/mm²。這兩個數字具體是什麼量級呢?這將在後文的對比中提到。

如果你對這些值都沒有概念,那麼將其反映到更具體的IP或產品大致可了解其價值。高通在2019 VLSI Symposium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會議上表示,N7工藝讓高通的驍龍855獲得了30-35%的晶片面積紅利(上代驍龍845實際上採用的是三星的10nm工藝),包括邏輯電路、SRAM區域與綜合的晶片面積。高通對比驍龍855的典型速度路徑下,臺積電7nm與三星10nm工藝的速度與功耗曲線。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10%;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35%。

驍龍855總共是67億電晶體;其CPU部分分成三組,一個A76大核心(Kryo 485 Gold)主頻2.84GHz,三個主頻2.42GHz的A76核心為一組,四個主頻1.80GHz的A55核心(Kryo 485 Silver)。高通表示2.42GHz的這組核心,在相同功耗下,性能相比驍龍845提升了20%;小核心則提升了超過30%——當然這也並非全部工藝帶來的紅利,設計IP架構變化也相關。兩者分別的貢獻在高通看來是一半一半的。

比較有趣的是,驍龍855在CPU製造方案上用到了臺積電的上述兩種N7方案:其中的一個高主頻的大核心(prime core)採用的是HP高性能cell方案,而其他兩組核心用的是HD低功耗cell方案。看起來是種相對奢侈的組合方法,在一顆SoC上應用了一種製程的兩種方案。所以即便是同一種N7工藝,同代都仍有差別。[1]

改良與進化:N7P與N7+

N7可以認為是臺積電7nm的初代方案。去年臺積電推出N7P(N7 Performance-enhanced version),或者叫第二代7nm。這是N7初代方案的改良版,仍然採用DUV,相同的設計準則,而且和N7是完全IP兼容的。

WikiChip認為,N7P做了FEOL(前段工序)、MOL(中段工序)優化,在相同功耗條件下提升7%性能;相同速度下降低10%功耗[3]。iPhone 11系列的蘋果A13 SoC即採用N7P方案,今年即將量產的驍龍865也用此工藝——似乎有許多人對於驍龍865未採用EUV表示不解。

而N7+與N7P又是不同的,它在某些關鍵層真正開始採用EUV極紫外光刻,其大規模量產是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的。N7+按照臺積電所說有著1.2倍的密度提升(這裡的密度應該就是指電晶體密度),相同功耗下提升10%性能,相同性能下降低15%功耗——所以在整體表現上會優於N7P[3]。臺積電當時就宣布N7+工藝製造良率和N7基本差不多。

圖片來源:華為

海思Kirin 990 5G版也因此不僅是改換了modem模塊,而且在工藝及某些物理層上也是一次翻新。華為在發布Kirin 990系列時就宣稱Kirin 990 5G是業內「首個使用EUV工藝打造的晶片」。所以Kirin 990 5G也的確一定程度推高了CPU和GPU的頻率,NPU的「大核心」還多加了一個。無奈並沒有分析機構給出Kirin 990 4G版本的die shot和晶片面積數據,所以也無法對比N7+在面積效率方面相比N7做出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N7+的EUV光刻層是4層:就去年年中的消息來看,臺積電還有更進一步的N6工藝節點,會採用更多的EUV層(似為5層),雖然N6也並不是一個長期節點。而且N6在設計準則和IP方面,與N7兼容。也就是說晶片設計可以復用N7相同的設計生態,比如相同的工具,以直接降低開發成本。N7的設計可以在N6節點上再次流片,在EUV掩膜、保真度提升方面也有提升;PODE(poly over diffusion edge)與CNOD(continuous diffusion)standard cell能夠達成18%的密度提升。

N6和N7+似乎是兩條不同的路徑,因為N7+並不能達成N6這樣的兼容性,且N7+實際有著密度方面略為領先的優勢。這可能也是今年驍龍865並未選擇N7+的原因,N7P與未來的架構設計過渡可能將更加平緩。去年5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臺積電錶示大部分N7客戶(而不是N7+客戶)最終都將轉往N6(6nm)工藝[4]。臺積電預計是今年較早時間完成N6的風險生產,到今年年末以前達成良率和產量的提升——這個節點會與N5同期進行。

相關焦點

  • 華為蘋果追逐的7nm5nm晶片有什麼差異,為什麼都要抱臺積電大腿?
    關於晶片製程問題,目前我們已知最先進的手機晶片無非就是7nm製程和5nm製程,市面上已經實現量產的7nm製程晶片有很多,比如蘋果A13、高通驍龍865、華為海思麒麟990、聯發科天璣1000等等。
  • 領先蘋果,華為將全球最先發布5nm麒麟處理器:臺積電正最後趕工生產
    ,其基於臺積電5nm工藝,而它也將會是全球最先推出5nm移動晶片的廠商,這要比蘋果至少快近一個月時間,後者的A14處理器同樣基於臺積電的5nm工藝。 本周,臺積電方面正式宣布,已經生產了第10億顆功能完好、沒有缺陷的7nm晶片(蘋果A12、華為麒麟980等都使用了這個工藝),達成新裡程碑,而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引入7nm的商業生產,並為5nm打下堅實基礎,後者即將正式跟大家見面。
  • 7nm+EUV工藝齊投產,三星與臺積電爭雄
    隨著臺積電宣布其7nm+EUV工藝已獲得蘋果A13處理器和華為海思的麒麟985晶片的訂單,近日傳出消息指三星的7nm+EUV工藝獲得高通認可,高通今年底的驍龍865晶片將會由三星代工,此外NVIDIA等晶片企業也將轉單三星,兩大晶片代工廠開始展開激烈競爭。
  • 臺積電第四季度7nm、5nm晶片將滿產能出貨
    之前有消息稱臺積電5nm、7nm訂單非常的多,到底有多少呢? 現在,有供應鏈就給出了截至到今年年底臺積電5nm、7nm訂單的情況,其中可以看到5nm的主要供貨量還是蘋果,而7nm則是AMD的RDNA 2和Zen 2。
  • 臺積電7nm工藝_7nm工藝意味著什麼
    3.0/4.0總線、外圍總線等IP,並負責驗證和部署流程。   7nm將是臺積電的一個重要節點(10nm僅針對手機),可滿足從高性能到低功耗的各種應用領域,第一個版本CLN?7FF保證可將功耗降低60%、核心面積縮小70%,2019年則退出更高級的CLN?7FF+版本,融入EUV極紫外光刻,進一步提升電晶體集成度、能效和良品率。
  • 蘋果A13晶片或與A12同樣採用7nm製程
    打開APP 蘋果A13晶片或與A12同樣採用7nm製程 工程師振邦 發表於 2018-07-06 09:09:00 日前,剛剛報導過蘋果A12晶片已在路上,並採用由臺積電代工的7nm製程,現在關於A13的消息已經傳出。
  • 華為5G晶片都靠它?臺積電7nn EUV 工藝正式商用
    臺積電7nm EUV正式商用N7+工藝便是採用EUV(極紫外光刻)的7nm製造工藝,根據臺積電的說法,7nm EUV相比此前的7nm(N7)工藝,把電晶體密度提升了15%~20%,同時也順利降低了晶片功耗。
  • 蘋果、華為和高通下代手機晶片都是7nm製程工藝,有什麼優勢?
    打開APP 蘋果、華為和高通下代手機晶片都是7nm製程工藝,有什麼優勢?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8-13 15:26:41 2018年下半年,晶片行業即將迎來全新7nm製程工藝,而打頭陣的無疑是移動晶片,目前已知的包括蘋果Apple A12/華為麒麟980
  • AMD將是今年臺積電7nm工藝的第一大客戶
    打開APP AMD將是今年臺積電7nm工藝的第一大客戶 TechWeb.com.cn 發表於 2021-01-15 10:55:08
  • 華為麒麟990採用7nm EUV製程和蘋果A13一樣,華為有勝算嗎?
    晶片方面,華為算是國產手機廠商中最具有實力的。麒麟晶片,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現在可以抗衡高通和蘋果,確實經歷了很多的磨難。2019年華為的麒麟晶片更是要發布新版本,而且這次的麒麟晶片也是和蘋果A13一樣的製程工藝。華為麒麟990採用7nm EUV製程和蘋果A13一樣,華為有勝算嗎?
  • 晶片製程之戰:從7nm到5nm,同場競技哪家強?
    從華為和蘋果打響7nm旗艦手機晶片第一槍開始,7nm晶片產品已是百花齊放之勢,5nm晶片也將在下半年正式首秀。這些逐漸縮小的晶片製程數字,正是全球電子產品整體性能不斷進化的核心驅動力。7nm與5nm差距在哪半導體製程技術從7nm邁入5nm,將為晶片性能及工藝效率等帶來極大程度的提升。
  • 7nm EUV工藝 臺積電吃下AMD的Zen3處理器全部訂單
    這幾天AMD下一代處理器架構Zen3的消息很多,尤其是IPC性能引發了玩家的關注,樂觀的爆料認為IPC性能提升17%,AMD CTO透露出來的是不低於10%。除了架構升級之外,Zen3還會用上臺積電的7nm+(N7P)工藝,同樣會提升一定的性能。
  • 臺積電還是晶片一哥!3nm工廠正式啟動,蘋果訂單已笑納
    儘管失去華為讓臺積電的產能無法達到滿載,但是蘋果的5nm訂單依然能讓臺積電5nm的產能接近90%,這足以讓臺積電賺得缽滿盤滿了。而且蘋果的訂單,也讓整個供應鏈上下遊充滿信心,臺積電甚至已經開始為2nm的工廠選址拿地。如果沒有特別的意外,那麼臺積電以及相關聯的上下遊企業,預計到2024年都有較高的營收。
  • 具備量產5nm工藝製程的臺積電,未來或將成為華為最大的隱患!
    臺積電CEO兼副董事長魏哲家近期談到5nm工藝製程的問題,5nm工藝製程進展順利,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量產,這將會給臺積電帶來額外將近一層的利潤。當前移動端處理器以及5G基帶晶片主要是基於7nm工藝製程,5nm工藝製程將會帶來一次較大的性能跨越,電晶體的密度將會提升80%,速度提升20%。
  • 臺積電宣布明年試產5nm晶片!量子穿隧問題該如何解決?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極客有態度在半導體中,目前最先進的工藝無非就是7nm了。今年9月份,蘋果發布了新的產品IPhone XS IPhoneXS Max 以及IPhone XR。它們搭載的都是基於臺積電7nm工藝打造的A12處理器,在發布會上也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紹A12,當然除了蘋果,華為的新旗艦麒麟980也同樣採用的臺積電的7nm工藝。自從格羅方德放棄了7nm製程的研發以後,臺積電就成為了世界上能大量生產代工7nm的獨苗,連往日的三星也沒了神氣。可見7nm真的是難住了各路英雄好漢。很多網友也是擔心是不是半導體的路已經到頭了?
  • 臺積電5nm代工價曝光:一片晶圓比7nm幾乎貴了一倍
    隨著蘋果A14處理器的推出,臺積電的5nm產線已經滿載,正馬不停蹄地趕工中,畢竟除了iPad Air 4,後續還有iPhone 12系列,年底前甚至還有5nm Apple Silicon(A14X?)。下面來探討一個趣味問題,找臺積電代工5nm,需要多少錢?
  • 與華為搶5nm首發!蘋果A14處理器性能一騎絕塵
    不出意外,全球首批5nm晶片有華為海思麒麟9000和蘋果A14,兩家到底誰會首發,引人關注。蘋果從A4蘋果開創自研晶片之路,到即將到來的A14,十年的自研造芯路究竟會帶來怎樣的集大成之作,讓它成為數以億計果粉們的期待。
  • 9月14日後停供,臺積電確認斷供華為背後:淨利潤飆升81%,離開華為有...
    自5月15日以來,我們沒有收到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儘管該法規剛剛結束公眾意見徵詢期,美國工業和安全局(BIS)尚未做出最終的裁定,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不計劃在9月14日之後向華為輸出晶圓。」有了這些大客戶來吃下剩餘產能,臺積電的7nm將維持滿載,5nm利用率也將維持在高檔。並且多方報導都顯示,失去華為後,臺積電正在擁抱蘋果這個大客戶。今年4月份,華為海思減少了向臺積電5nm投片。當時,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稱,相關產能已經被蘋果包下。另外蘋果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將自研Mac處理器,對晶片製造的需求勢必大增。
  • 臺積電今年營收將再創新高 5nm、7nm工藝賺大
    得益於先進的工藝,臺積電今年的營收又要創新高,即便是沒有了華為這樣的客戶,也絲毫不受影響。臺積電昨日舉行南科3nm米晶圓廠上梁典禮,董事長劉德音透露,臺積電規劃的3nm廠廠房基地面積約為35公頃,當3nm進入量產時,當年產能預估將超過每月60萬片12寸晶圓。
  • 臺積電5nm晶片成本曝光:單片晶圓1.7萬美元 近7nm兩倍
    【通信產業網訊】(記者 黨博文)據美國智庫CSET的報告顯示,以5nm節點製造的12英寸晶圓成本約1.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6萬元),遠高於7nm節點製造的相同規格9346美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