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最著名寺廟,曾發生大地震,佛塔尖頂塌毀,露出塔內金身佛
眾所周知,泰國的寺廟非常多,泰國的第二大城市——清邁市更是廟宇林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清邁的石廟。
素貼寺是清邁地區1200座寺廟中最大的一座,位於素貼山山腰。該寺建於1383年的孟萊王朝時代,後經不斷擴建達到今日的規模,現在是清邁的顯著標誌之一。因為寺門外石階兩側各雕有一條6個頭的巨龍,龍身長達150米,十分壯觀,故稱雙龍清逐古域遺址一角寺;又因為寺內建於16世紀的金色寶塔中供奉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故稱為舍利子佛寺。
這座高達20多米的大金塔,在陽光照耀下,金碧生輝,顯得格外奪目。素貼寺寺院周圍蒼松翠木,古樹參天,背倚群山。居高臨下,可俯瞰清邁市區和郊野的景色。
昌挽寺位於清邁舊城內,建於1300年,清邁建城者孟萊王將自己的居所捐為佛寺。寺內供奉的佛像嵌滿寶石,十分珍貴。還有一座以大象雕刻為裝飾的佛塔及一些古印度和斯裡蘭卡的佛窟。該寺是清邁最古老的廟宇,是僅有的泰北式寺廟建築。
普拉辛寺是清邁最大的寺院,位於舊市街西端,寺內供奉著泰國最有名的普拉辛神。普拉辛寺建於1345年,寺廟建築帶有印度和緬甸色彩。正殿萊甘堂內供奉被視為泰北最具靈性的三尊佛像,右側有呈高床式的七旋塔,被譽為泰國建築的精品。
清邁市內有六大寺廟,其中最著名的是查裡魯安寺,寺中有一座建於15世紀初的宏大的四方形佛塔,高達80米,據說可遠望千裡。1545年,清邁發生一次大地震和大風災,佛塔的尖頂一夜之間塌毀,露出塔內的金身佛。
古道寺位於市區北面白象紀念碑東側,建於1613年,寺內有大大小小、各各樣的葫蘆塔,上嵌瓷片,裝飾上各式的圖案,被認為是泰國最複雜華麗的代表作之一。
傳說緬甸軍進攻清邁時,層戰不勝。緬甸人與清邁王相的,雙方以建造佛塔作比賽,誰先落成誰便勝利。清邁軍巧施妙計,以竹、木和布塑造塔形,外表繪以色彩,十分逼真,建造速度快於緬甸人,句人看後被蒙蔽遂履行諾言而退兵。而後,清邁軍民合力另建真塔。
查育寺位於清邁國家博物館附近,建於1455年,寺的式樣取自印度菩提伽耶大塔形式,寺內栽種來自印度的菩提樹。寺內有七個尖塔,故又稱「七旋塔」,或譯澤玉寺。1477年曾有100多位佛教高僧在此舉行世界佛教徒會議,這對泰國佛教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