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代謝病是有代謝功能缺陷的一類遺傳病,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隨著臨床科研的進展,臍帶血已為先天性遺傳代謝病的治療打開新思路。在剛剛閉幕的第八屆臍帶血大會上,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陳靜教授為我們講解了臍帶血在治療先天性遺傳代謝病方面的成果及優勢。
陳靜教授簡介
主任醫師 博士 博士生導師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臍帶血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專科聯盟主任
國家衛健委兒童白血病專家委員會執行副主任
中華醫學會小兒血液學組副組長
擅長小兒造血缺陷、先天罕見病造血幹細胞移植
發表《Cancer Cell》在內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論文100餘篇
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華夏醫學獎及宋慶齡兒科醫學獎等獎項
現狀
疾病多達500餘種,治療難於診斷
陳靜教授指出,隨著基礎研究的不斷進展,先天代謝異常的檢出率逐年提高,迄今已發現了500多種先天性遺傳代謝病。隨著遺傳基因的篩查,使得遺傳代謝病被越來越早的發現,但是治療此類疾病是個問題。除了少數幾種可以通過飲食幹預、酶替代治療外,多數缺乏有效根治性措施。
目前治療某些遺傳代謝病的方法主要是酶替代、基因治療和移植。酶替代需終身用藥且治療費用高,基因治療還是一個研究方向,而造血幹細胞移植則是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隨著近年來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不斷完善,降低了移植的風險,非清髓移植的開展使得患者的移植相關死亡率(TRM)下降,患者生存質量明顯提高。為了提高移植的療效,有兩種可實施的策略,一是早期接受移植的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受累。此外,在供體選擇上,儘可能選擇臍帶血造血幹細胞。
成果
臍帶血治療黏多糖等遺傳代謝病優勢明顯
陳靜教授指出,目前可移植治療的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約有20多種,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具有一定優勢。以黏多糖貯積症的治療為例,酶替代治療一般是通過血管到組織,但到不了中樞,而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通過單核細胞遷移到組織,轉化為少突膠質細胞,對中樞的改善與酶替代相比有明顯優勢。
歐洲骨髓移植協會研究發現,臍帶血因其穩定的植入率、移植後患兒均具有較高的酶活性狀態,已成為較同胞全相合攜帶者供體更佳的供體來源。臍帶血跟攜帶者相比具有優勢,因臍帶血裡有比外周血和骨髓更高的非造血前體細胞,能夠更好地改善非造血器官的功能受損。從移植的預後來說,也有文獻報導臍帶血移植的生存率也很好,酶的水平也較好。
陳靜教授表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多學科的移植治療黏多糖100多例,生存率達到95%,現在我們越來越多在使用臍帶血幹細胞進行治療。」
總結
加強多學科合作是移植成功的關鍵
陳靜教授表示,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先天性遺傳代謝病,可以改善患兒預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對於植入後酶活性提高具有明顯優勢。早期診斷,儘早移植對提高移植療效至關重要,因此加強各專科醫生與移植醫生的合作是移植成功的關鍵。
文章素材及圖片編輯於第八屆臍帶血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