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莢決明為豆科決明屬植物,是潮州近幾年開始大量種植的植物新秀。花姿獨特,花量大,一串串亮黃色的花朵高高的昂著頭,指向天空。給人以豐收、喜慶、積極向上的感覺。越來越受到歡迎。
翅莢決明能一邊開花一邊結豆莢,一直向上延伸直至花期結束,花期特長。所以花朵下面常常可以看到一串莢果。在本地,花期可以從夏季到冬季。
苞葉、花芽與花瓣都很相似,具有同樣鮮明、燦爛的黃色。不仔細看,分辨不出來,整個花序都非常美麗。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為直立灌木,總莢果有兩片「翅膀」因而得名翅莢決明。所謂「翅膀」實際上是果莢外表長的稜,稜很薄,邊緣有齒。
果莢一開始是綠色,成熟後轉為黑褐色,裡面藏有五六十粒種子。如果有外力的作用,則「翅膀」張開,種子爆裂而出,埋進草叢等待新生命的孕育。翅莢決明的種子扁平的三角形。
葉子很大,是豆科植物中我見過最大的葉子,小葉的形狀和大小都很像番石榴,排成整齊的對列,小葉有6-12對。
每次帶孩子觀察翅莢決明時都會發現很多枝幹上、花朵裡有很多螞蟻在忙碌著,孩子們還以為螞蟻喜歡吃翅莢決明。其實不是的,翅莢決明是一些蝴蝶幼蟲的美食,但它的葉子基部有蜜腺可以產生蜜汁吸引螞蟻來驅逐植株上的蟲子,有了這群螞蟻「衛兵」的保護, 所以它不擔心會被毛蟲啃光。這是翅莢決明和螞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互惠互利的關係。
這麼聰明的植物需要睡覺嗎?為了探個究竟,晚上特地摸黑出來看看翅莢決明。
夜幕降臨時,它葉子又會成對地折合。葉子晝開夜合,其實就是植物睡眠的外在表現。所以翅莢決明是會睡覺的植物,這種說法是真的。這種現象是一些植物為了保護自己,適應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植物的葉子在夜間閉合,就可以減少熱的散失和水分的蒸發,因而具有保溫和保溼的作用。夜間的氣溫比白天低得多所以,植物晚上睡覺也是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翅莢決明用處很多,度娘說它除了種子可以驅除蛔蟲以外,它的葉子和枝含有大黃酚,大黃酚具有抗菌作用。在南非,人們將翅莢決明的枝葉煮沸後用來治療皮膚病。在菲律賓,翅莢決明的葉子常被加入香皂、洗髮液的製造原料中。在有些地區,翅莢決明甚至還被用來治療胃病、發燒、哮喘、毒蛇咬傷等。還被用來治療胃病、發燒、哮喘、毒蛇咬傷與性病等,可謂全身都是寶。
適應性強,喜光耐半陰,喜高溫溼潤氣候,不耐寒,不耐強風,宜栽植於通風良好之地。通過種子與扦插進行繁殖,可叢植、片植於庭院、林緣、路旁、湖畔,它原產美洲熱帶地區, 現廣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在部分地區已經成為入侵種,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湖南、廣西與廣東。
文中有少數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你也喜歡植物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