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CN 4月23日原創】近日,美的集團發布2018年財報。據財報顯示,2018年美的集團營業總收入為2618.20億元,同比增長8.23%;實現歸母淨利潤202.31億元,同比增長17.05%。
財報內容還提到,2018 年美的全網銷售突破 500 億元,同比增長超過 22%,在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主流電商平臺繼續保持家電全品類第一的行業地位。
「自己單幹」:美的推網際網路品牌「BUGU」
2014年正值網際網路家電站上「風口」,傳統家電企業美的發現自己缺少智能家居操縱入口(手機),網際網路廠商小米發現自己缺少家電產品,這樣的背景下,2014年12月15日,美的集團發布了與小米合作的消息。美的決定向小米科技發行5500萬股股份,募集資金12.66億元,發行完成後,小米科技將成為美的集團的股東。
據家電網了解,根據協議,小米與美的將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網際網路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合作,建立雙方高層的密切溝通機制,並對接雙方在智能家居、電商和戰略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團隊,積極探索多種合作模式,支持雙方相關業務的發展,此外小米還可以提名一名其核心高管為美的董事。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2017年1月之後美的集團的官方微博再無有關小米的信息更新。
實際上,在2017年,小米加快了對家電產品線的布局,先是在小米米家眾籌平臺上發布「小吉迷你復古冰箱」,接著又發布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智能馬桶蓋產品。加上此前對淨水器、電飯煲等產品的推出,小米在家電領域展現出十分積極的姿態。
而2017年3月,美的也正式宣布已經轉型為科技集團公司。2017年4月,美的集團宣布在美國矽谷開設未來科技中心,該中心以人工智慧為主要研發方向,計劃未來5年投入2.5億美元進行研發。
同時,就雲米洗碗機因涉嫌侵犯美的洗碗機相關專利的案件,美的集團和雲米科技對薄公堂。行業人士認為,至此,美的集團和小米正式鬧僵。
今年3月13日,美的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網際網路品牌「BUGU(布穀)」。美的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總監韓翰表示,布穀品牌的核心是「與用戶共創」,產品定位是網際網路品牌,在網際網路渠道銷售,價格是「主銷價格」。家電網了解到,實際上「布穀」品牌就是為對標小米等網際網路家電品牌而做出的布局。
庫卡營收負增長 美的仍看好前景
在美的財報中,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收購的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據財報信息顯示,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2018年出現了負增長,營收為258億元,同比下降5.03%,在總營收中的佔比也從2017年的11.23%下降至9.89%。
其實,從庫卡3月份財報中可看出,2018年庫卡營收為32.42億歐元(以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約253億元),這一營收水平結束了庫卡連續多年的增長態勢,相比2017年34.79億歐元的歷史最高營收,下滑了6.8%。稅後利潤為1660萬歐元,同比劇降81.2%,訂單量為33億歐元,同比下滑8.5%。
在年報中,庫卡將業績不佳歸因於兩點,一是2018年四季度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庫卡主要的兩大市場——汽車及電子——造成了顯著影響,庫卡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這兩大領域;二是中國市場的緩慢增長,其增速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
有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市場對庫卡營收貢獻並不突出。2018年,庫卡在包含德國市場在內的歐洲市場營收為14.52億歐元,北美市場營收為11.08億歐元,包含中國市場在內的其餘地區營收為6.81億歐元。
不過,美的在財報中援引GGII的數據並提到,2018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密度(臺/萬人)平均為 93,中國為 96,首次超過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的平均水平。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短缺及用工成本攀升,工業企業對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智能化裝備需求快速上升,國內機器人行業將引來廣闊發展空間。美的在財報中還援引 IFR的數據稱,到 2020 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 93.5 億美元。
此外,庫卡還是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依賴其先進的控制系統,庫卡機器人手臂可以打桌球、以每秒10毫米和50毫米的速度抵近一顆生雞蛋令雞蛋不碎、可以根據輸入的參數設定為有彈性、有阻力的狀態,這些阻尼係數和慣性都能自由掌握和變換……庫卡集團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還應用於醫療技術、太陽能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等領域。
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已經邁入買方市場的中國家電業務,未來增長空間不能期許太高。雖然庫卡在中國市場表現平平,但是美的集團未來的增量空間極大可能將仰賴庫卡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