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拇指測距!動下手指就能測量距離

2020-11-25 科羅萬象

經常能在抗日劇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炮兵拿著迫擊炮用大拇指比劃了一下位置,然後一擊即中轟掉了敵人的指揮中心。這可不是自己隨意估算的,而是有數學依據的,我們稱這種方法為眼跳法,簡單來說就是相似三角形。

想要知道一個物體距離遠近並不難,如上圖,a代表我們人眼睛瞳孔的距離,這個距離一般是6.4釐米,在眼鏡店可以免費測量。b代表的是從大拇指算起整條手臂的長度,一般人是64釐米左右,拿把捲尺就可以測量。y代表我們要求的物體離我們的距離,x代表的是眼跳法中,拇指偏移的距離。

操作很簡單,我們先閉上左眼,睜開右眼,讓大拇指對準上圖中車的最左側(任意一隻手的大拇指都可以),這時要保證大拇指位置不變,然後再睜開左眼,閉上右眼。你會發現大拇指的位置發生了偏移,這個偏移的量就是X。圖中的兩個三角形是相似的,那麼可以按照比例運算,x/y=a/b=64/6.4=10,也就是說y=10x,利用眼跳法測距,我們必須要知道偏移的距離x才行。如果這個偏移的距離剛好是一輛車的長度,那麼x就是車長4.8米,那麼車距離我們就是48米;如果偏移的距離是車長的5倍,那就是24米,車距離我們就是240米。可以不用車當參照物,只要用你知道長度的物體當參照物都可以,再根據參照物來計算偏移距離x,如果你不知道任何參照物的長度,那麼偏移距離x是無法計算出的,眼跳法就無法使用。

戰爭時期,炮兵用眼跳法轟炸敵人大本營,肯定是事先了解過一般大本營的長度和寬度,或者用周圍其它參照物進行估算,計算出大致距離,調整好迫擊炮的角度就可以攻擊了。

這種方法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我們只用左眼看一個固定位置和只用右眼看一個固定位置,目光肯定會發生偏移,我們把光線變成圖紙上的線段,就可以運用數學中的相似三角形進行比例換算。由於兩隻眼睛瞳孔距離和手臂長度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固定的,那麼最後簡化公式就變成了:10倍的偏移長度,就是這個物體離我們的距離。

這種方法非常實用,戰場上訓練有素的炮兵的打擊精準度非常高,大家也可以自己動動手指來實踐下(本人親測,非常準)。

除了眼跳法,還有一種比較粗略估算距離的方式,就是直接目測,因為抗戰時期近視的人比較少,所以這種方法還算靠譜。

一個不近視的人,如果看到遠處的人是一個小黑點,不能分辨他的動作和他是否在移動,那麼距離至少是2公裡;如果你看不到他手腳的動作,只能看到他在微微移動,這個距離大約是1.5公裡;如果你看到他身體的輪廓了,那這個距離大約是1公裡;如果你能看清他手在揮動的動作,這個距離大約是500米左右;如果你能夠辨別他是誰,這個距離就在100米左右。

當然,現在發生戰爭肯定不可能用這些方法來測距,飛彈都是通過衛星定位系統,幾千公裡外就可以實現精準打擊,比拼的是科學技術。

相關焦點

  • 拇指測距的原理是什麼?真的能準確測量嗎?
    估算距離在我們日常生活、徒步旅行和生存環境中都很重要,有時候只要知道了距離,我們內心會無比心安。而對於一些軍事上的行動,準確知道距離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你看過《亮劍》,你一定知道劇中的李雲龍只要通過大拇指就能輕鬆估算一個敵人的距離。
  • 一個大拇指就可以測量距離?電視裡的拇指測距法是什麼原理?
    知道基本原理以後,我們怎麼利用手指去測量距離呢?我們首先要得到上圖中a的距離,也就是雙眼瞳孔的距離,這個距離很容易得到,找把尺子拿面鏡子(手機自拍也行)自己量一下就知道了……如下圖:一般成年人的瞳距大約是6.5cm左右,如果要知道它的精確值,就還是自己量一下吧。
  • 戰爭片中伸個拇指、眯個眼睛就能測出距離,是神話還是科學?
    在戰爭片中看到的伸個拇指就是在測量目標物的距離,這種方法稱為眼跳法測距,其實基本原理跟天文學上最基本的視差法是一樣的。這個方法能夠測距的原因是,人有兩隻眼睛,並且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還有一點就是光線沿著直線傳播。現在你身處你伸出你的手臂,並且豎起拇指,放在你眼前的任何位置,然後輪流閉上左右眼睛,你就會看到拇指的位置會落在遠處參考物不同的位置上。
  • 伸個拇指、眯個眼睛就能測出距離?戰爭片的場景是神話還是科學
    而我們在戰爭片中看到的伸個拇指就是在測量目標物的距離,這種方法稱為眼跳法測距,其實基本原理跟我們天文學上最基本的視差法是一樣的。這個方法能夠測距的原因是,我們有兩隻眼睛,並且它們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還有一點就是光線沿著直線傳播。
  • 為什麼拇指測距法可以測出物體的距離?
    在沒有測距儀的時代,我軍普遍使用拇指測距法來大致判斷一個物體的遠近。之所以拇指測距法行之有效,是因為這種方法基於幾何學原理,具體來說,是基於三角視差。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視差。把一根手指頭豎起來,然後放到兩隻眼睛的前方。
  • 中國炮兵獨一無二的絕技:一根手指就能測出目標距離
    軍事上炮兵所採用的拇指測距主要是採用「跳眼法」,是中國軍隊使用的一種簡易測距方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兩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測量時,觀察者面向目標,伸出右手大拇指於兩眼之間,閉上左眼,用右眼通過拇指的一側對準目標,然後用左眼通過拇指同一側觀察,記住左眼視線對準的物體,估算出該物體與目標之間的距離,然後乘以10倍,便是目標距離。
  • 對你豎大拇指的人,也可能在拿炮瞄你,一分鐘教會你拇指測距法!
    拇指測距的方法常常在軍隊中可見,被用作輔助測距離。用拇指測距的方法在軍事上叫做跳眼測距法,而這種方法對於炮兵來說就是最基本的常識,也是軍隊使用最簡單的一個測距法。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並有效地幫助士兵測出目標與身體之間的距離。拇指測距的方基於幾何學原理,具體來說,是利用三角視差。
  • 軍事中的拇指測距,是什麼原理?
    你們知道什麼是拇指測距法嗎?可能這樣說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可是愛看抗日戰爭片的人們可能都在電視上看到過有人在敵軍來臨前舉起自己的大拇指然後便可以向上級報告敵軍距離本軍營還有多遠的距離。其實拇指測距法並不是他的專業術語,他的真實名字叫做跳眼法。
  • 對你豎大拇指的人,可能正在拿炮瞄你,三分鐘學會拇指跳眼測距法
    話說現在網上很流行這個段子「對你豎大拇指的人,不一定是在誇你,也可能正在拿炮瞄你」,配圖往往也是亮劍裡頭拿拇指測距的鏡頭。這種簡易的觀測手段我們一般叫他跳眼測距法。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這種測距法,儘管你熟練掌握了也沒啥卵用。
  • 怎麼光靠一雙手測量距離,你知道嗎?
    經常出野外的我們,測量距離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軍事上有種最給力的測距辦法,在戰場上的用處非常大
  • 雷射測距——精準測量地月距離的標尺
    雷射測距試驗是通過雷射對星地距離進行科學測量。其原理是將高度同向性脈衝雷射束射向放置在衛星表面的角反射鏡,通過發送、接收時間差計算出星地距離。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遠距離的雷射測距試驗,是月球雷射測距。大家可以想像,一道光從地面觀測站從地球射出,又從月球飛回,通過一來一回的時間,換算地月距離。這是一項綜合技術,它涵蓋雷射、光電探測、自動控制、空間軌道等多個學科領域,是目前地月距離測量精度最高的技術手段,其觀測資料對天文地球動力學、地月系動力學、月球物理學以及引力理論驗證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有著重要價值。
  • 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以人們的日常經驗來說,這是非常遙遠的距離。而相對於半徑137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行星K2-229b可以算得上是地球的近鄰。宇宙這麼大,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20世紀初雷達發明以後,通過發射無線電脈衝,然後接收其遇到物體後反射的回波,可以準確測量目標天體的距離。雷達測距法已成為測量太陽系內某些天體距離的基本方法之一。
  • 教你設置手機測距功能,打開就能測量長度,比捲尺還要好用
    用了這麼久的手機,你知道手機上面隱藏了一個能精準測量距離的小功能嗎?出門時沒有帶捲尺但需要測量某種物體的距離時該怎麼辦呢?遇到這樣的問題不用愁,教你一招手機測距的功能,解決了很多人困擾的煩惱。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如何操作吧!用手機測量距離的方法不管出門在外還是在家時,沒有捲尺該怎麼測量物體的距離呢?
  • 如何用手指計算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
    天文學家用視差原理來測量恆星的距離,下面的實驗很好地展示這個原理。將手臂伸直,閉上左眼,用一根手指指向一個遠處的物體,比如一棵樹。此時保持手指不動,在睜開左眼的同時閉上右眼,你將會發現你的手指指向相對原來那個遠處物體的方向發生了偏離。
  • 無線測距基站代替旋轉編碼器測量行程
    旋轉編碼器可以用於測量天車,堆取料機等在軌道上的行程,但是像堆取料機、天車這樣在軌道上行走的設備會存在輪子打滑的情況,如果輪子打滑就會帶來累積測量誤差,解決的辦法就需要加校準設備,定期給編碼器校準才能保證編碼器測量的準確性。
  • 如何用手指計算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
    如何用手指計算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天文學家用視差原理來測量恆星的距離,下面的實驗很好地展示這個原理。將手臂伸直,閉上左眼,用一根手指指向一個遠處的物體,比如一棵樹。此時保持手指不動,在睜開左眼的同時閉上右眼,你將會發現你的手指指向相對原來那個遠處物體的方向發生了偏離。左圖:視差測距原理圖。
  • 60年距離測量的演變
    距離測量的這種演變,也是測繪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大縮影。本文發表在《海洋測繪》2010年第2期上,文章敘述了距離測量60年來的演變情況,距離測量的演進史其實也代表了整個人類測繪的演進史,本文是我們了解測繪演進史的極好學習材料,文章較長,希望朋友們耐心閱讀。劉基餘,1936年出生,男,湖南瀏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測繪學院,主要從事微波測距、GPS定位和雷射測距技術的研究。】
  • 測距儀-尺子測量大師
    測距儀-尺子測量大師,一款集合多個實用工具的智能APP,方便您在需要的時候便捷地來使用. 不再需要使用多個APP,而只需一款集成多個小工具的APP,便可解決日常的小問題.
  • 宇宙學研究的基礎是距離測量
    我為什麼要把距離說成是宇宙學原理的推進器,因為消除了距離,宇宙學原理才能正常使用。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的,我們對宇宙的理解程度,就是和測量距離同步發展的。距離測量到哪裡,宇宙學原理才能應用到哪裡。不過這個時候測量距離的方法,還是用的恆星視差法,測量的距離還非常有限。什麼是恆星視差法呢?我就不詳細講了。大概呢,就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不同,看一顆恆星的角度會發生變化。知道地球的位置,角度也能測出來,只要進行三角計算,就能算出到恆星的距離。我在文稿中提供了一張圖,你一看就懂了。
  • iPhone上的一個隱藏功能,十秒鐘測量距離,比直尺都好用!
    今天不說別的,就跟大家講一個90%的人都不知道的iPhone上的隱藏功能:測距儀,它可以讓你只花十秒鐘就能測出物理的距離、長度、面積,比直尺都好用,如果你不知道,買手機的錢可能就白花了。首先確保你的iPhone是6S及以上機型且升級了iOS 12,升級iOS 12之後就會多出一個「測距儀」的自帶App,它是利用AR功能來檢測物體長度和距離,甚至可以得到物體的面積,十分強大。首先打開App之後需要四處行動裝置,這樣iPhone就會對你周圍的環境完成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