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出野外的我們,測量距離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軍事上有種最給力的測距辦法,在戰場上的用處非常大,同樣也適用於我們:「目測距離」。眼睛是人天生自帶的一套精密測量儀器,用眼睛測量距離,雖然不能測出非常準確的數值,但只要常練還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的,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幾個中國軍隊經常使用的測距小技巧。
跳眼測距法
(又稱牛逼瞪眼測距法)
在電視連續劇《亮劍》第一集圍攻坂田聯隊那段中有個鏡頭。八路軍新一團團長李雲龍命令炮手「柱子」用迫擊炮炸掉幾百米外的日軍指揮部,只見「柱子」架好炮,伸右臂,眯左眼,調整好炮口角度,裝炮彈……只用兩發炮彈,就端掉了日軍坂田指揮部,使敵人成了沒頭的蒼蠅,使部隊勝利的衝出了敵人的重圍。劇中柱子使用的就是解放軍炮兵簡易射擊時慣用的跳眼測距法。
「跳眼法」的具體方法是:
將手臂向前伸直,豎直拇指,閉左眼,使右眼視線沿拇指一側對準目標左側,頭和手保持不動,再閉右眼,使左眼視線通過拇指的同一側,並記住視線對準實地某一點,然後目測目標左側至該點的寬度,將此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者至目標的距離。跳眼法的原理是人兩眼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
經驗目測法
(一眼法)
人的視力是穩定的,清晰度隨著物體的遠近不同變化,離得越近看的越清楚,離得越遠越模糊。只要我們練習目測掌握著其中的規律也能較好的完成測距任務。這得勤學苦練,觀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據所觀察到的物體形態,目測出它的距離來。
例如當一個人從遠處走來,離你2000米時,你看他只是一個黑點;離你1000米時,你看他身體上下一般粗;500米時,能分辨出頭、肩和四肢;離200米時,能分辯出他們的面孔、衣服顏色和裝具。
這種目測距離的本領,必須得靠自己去一點點的體會每個人視力和瞳距不一樣 別人的經驗並不適用 ,下面這個表裡列的數據,是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眼力觀察的經驗,只能供大家參考。
如果你覺得觀察目標的清晰度對於測距精度有疑問時,還可以利用與現地的已知距離,相互進行比較。比如,兩電線桿之間的距離,一般為五十米,可以通過卡這個距離來確定。現地沒有距離比較時,總之一眼發必須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學習。
03
臂長測距法
人的手臂也能用來測量距離 你肯定不相信 請慢慢往下看。
具體地說,臂長尺是以自己臂長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在鉛筆或直尺上,並依次注以數字的尺。如你的臂長為60釐米,則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長為6毫米。具體地說,尺的一端為0分劃,據此6毫米處為1分劃,12毫米處為2分劃,18毫米處為3分劃……按 上述方法在鉛筆或直尺上標好分劃數,臂長尺就做好了。
用臂長尺測距離有兩種情況:
①已知目標間隔(高度)求距離。測量方法是:以手持尺,將臂向前伸直,使尺的0分劃對準目標的一端,拇指壓在目標的另一端所對準的分劃上,讀出分劃數, 然後按公式計算:距離=間隔(高度)×100/分劃數
②不知目標間隔(高度)求距離。要領基本同前。不同之處是在前後兩點上,分別測定目標的分 劃數,並測出前後兩點間(前進或後退)的距離,然後按下列公式計算: 距離=前進(後退)距離×小分劃數/(大分數-小分數)。
這種方法的難度較高需要練習很久。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劃,然後照直後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劃。把這些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30×5=50米。
來源 | 鐵血網
版權歸所屬方所有
- End -
歡迎添加小桔微信號
< 長按二維碼識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