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系統在失去能量到局部環境之前,能夠延緩保留能量的時間是量子信息發展的一個關鍵目標。這個間隔被稱為「相干時間」,已經進行了幾項研究,目的是延緩退相干。巴西聖保羅州坎皮納斯大學Gleb Wataghin物理研究所(IFGW-UNICAMP)的研究人員和國際合作者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了解飛秒(10-^15 s)時間尺度上的退相干過程,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
在這項研究中,在飛秒時間尺度上觀察到了激子(激發電子)和聲子(晶格中振動能量的量子單位)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用具有高時間解析度和光譜解析度的革命性超快光譜技術,是研究成功的基礎,實驗是在低溫下將半導體納米晶體分散在膠體溶液中進行。研究發現,當材料被(光)激發時,它發出的光在200飛秒內改變顏色,這是由於激子和聲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激子將接收的部分能量轉移到晶格上,就會導致頻率的改變,從而改變發射顏色。本研究是第一個觀察到這種現象的,以前從未被觀察到,因為從每個激子轉移到晶格的能量很小,相當於26毫電子伏特(26×10-^3 eV)。這個過程需要很短的時間,持續不到200飛秒(200×10-^15秒)。已經觀察到類似的現象,但由於其他過程,時間尺度要長得多。
研究小組長期研究尺寸在1納米到10納米之間的半導體納米材料,在促進這些材料的生長時出現了一個主要挑戰,因為每個單獨的單元生長不同;因此,在激發後由材料發射的光譜被加寬,各個分量以略微不同的頻率發射,並且發射的顏色不太精確。當單個粒子被隔離時,光譜變窄,但信號檢測被延遲。換句話說,光譜解析度得到了提高,但時間解析度有所損失。
大約五年前,研究人員就開始研究一種技術,可以從一組10~20 nm的粒子中,挑選出幾千個相同粒子組成的子集。這使我們能夠實現非常精細和精確的光譜解析度,以及精細的時間解析度。在這項研究中,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了一組粒子的單粒子光譜解析度。如上所述,這個實驗解決方案使研究人員能夠訪問迄今未知的物理過程,例如超快激子和聲子相互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凝聚態物理中,聲子是與在晶格中傳播振動量子相關聯的準粒子。
對於所獲得的結果,目前還沒有直接的技術應用,但在不太遙遠的將來,飛秒時間尺度上的物理相互作用知識可以幫助科學家控制材料結構,使激子更長時間地保留來自電或光脈衝的能量,延緩量子系統中的退相干。延長相干性是光學開關和單光子發射器等器件成功的關鍵,實際上,目標是將能源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當材料改變顏色時,意味著它正在失去能量。研究發現這種損失非常快,這就是本研究想要延緩的。
博科園|研究/來自:FAPESP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DOI: 10.1103/physrevlett.123.057403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