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視網膜損傷可能與記憶問題和其它認知狀況有關

2021-01-20 騰訊網

隨著年齡的增長,患有糖尿病的人比沒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和其他認知障礙。Joslin糖尿病中心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證明,常規的眼睛成像可以識別與老年人1型糖尿病患者認知障礙相關的視網膜改變。

.

這些結果可能為早期發現這一人群中的認知衰退提供了一種相對容易的方法,為理解、診斷和最終治療這一下降提供了更好的方法,約瑟夫的首席科學官、資深作者喬治·L·金(George L.King)在一篇關於這一研究的論文中表示。

臨床內分泌學與代謝雜誌

先前的研究表明,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一種可嚴重損害視力的糖尿病併發症)與1型糖尿病患者的認知障礙之間存在關聯。「因為我們知道視網膜細胞的變化可能反映大腦的變化,所以我們感興趣的是,觀察視網膜變化的成像技術是否能反映認知功能的變化,」醫學博士沃德·費克韋勒(Ward Fickweiler)說。他是喬斯林博士後研究員,也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科學家們在Joslin『s Beetham眼科研究所進行了例行的眼部掃描,作為正常視力護理的一部分。一組掃描是基於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一種利用光提供視網膜橫截面的技術)。第二組掃描採用OCT血管造影(OCTA,OCT技術的延伸,用於檢查視網膜中的血管)。這兩種類型的掃描都是非侵入性的,在美國的眼科診所可以廣泛使用,並且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

這項研究吸引了129名參與者參加了Joslin獎章研究,該研究調查了50年或更久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結果。這些志願者接受了一系列的認知測試,包括探測記憶功能以及心理運動速度(評估手工排列物體所需的時間)。

引人注目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記憶任務上的表現與視網膜深層血管網絡的結構變化之間存在著非常強的關聯。「記憶是影響阿爾茨海默病和認知衰退的主要認知任務,所以這是令人興奮的,」費克韋勒說。

Joslin小組還發現PDR和精神運動速度之間有很強的聯繫。這一發現加強了早期的結果,這些結果在一個較小規模的Joslin獎章獲得者中得到了確認,並提供了有關視網膜結構相關變化的詳細信息。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PDR與更多獎牌獲得者的記憶表現有關。

費克韋勒說,雖然這些結果需要在更大規模的臨床調查中得到證實,但常規的眼部檢查似乎確實能檢測到糖尿病患者的認知變化。

目前,其他檢測阿爾茨海默病(如MRI掃描)的方法是困難和昂貴的。人們通常只有在表現出認知能力下降的症狀時才會接受測試,而在那個階段的治療通常不會有多大幫助。

費克韋勒說:「如果你能在早期發現這種情況,當他們還沒有症狀的時候,這可能對病人有益。」早期檢測也有助於尋求更好的治療神經認知疾病的方法。

Joslin研究小組計劃開展一項更大的前瞻性研究,以確認眼睛成像的潛力,以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認知能力下降的跡象。這項研究將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他們比獎牌獲得者更年輕,而且已經有很長的時間沒有患過這種疾病。科學家們還將分析由獎牌獲得者捐贈的MRI腦部圖像和死後腦樣本。

此外,研究人員還將尋找可能對大腦和視網膜組織造成損害的共同機制,這些組織與它們的早期胚胎發育途徑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糖尿病患者可能的嫌疑包括血管受損和高血糖或低血糖。金說,驅動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也可能造成其他形式的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Joslin獎章獲得者經常表現出相對較低水平的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可能會折磨那些長期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例如,幾乎一半的獎牌獲得者沒有患上晚期眼病,而在眼睛掃描研究的129名獎牌獲得者中,只有一人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症。費克韋勒推測:「在獎章獲得者中,一種共同的機制可能改變視網膜和腦神經變性的早期進展,並提供預防PDR和老年痴呆症的保護。」

除了對1型糖尿病的後續研究外,King和他的團隊還計劃對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進行類似的研究。PDR還與這一大得多的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有關,他們也接受OCT和OCTA眼部掃描,作為他們常規視力護理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最新發現:衰老的神經元會積累DNA損傷,有助改善記憶和認知能力!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HDAC1的酶,對於修復與年齡有關的DNA損傷至關重要,這些DNA損傷涉及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的基因。這種酶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和正常衰老的成年人中通常都會減少。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熱點
    如內皮祖細胞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關係及治療前景逐漸得到學者們的充分關注,在多種視網膜血管病動物模型中驗證了脂肪來源的幹細胞有分化為穩定視網膜血管周細胞的能力,這些研究都為幹細胞後續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2) 基於552個文獻的熱點關鍵詞分析發現,近20年幹細胞和內皮祖細胞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影響的基礎研究文章相對較多,研究內容主要涉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血管再生、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變化等方面;(3)
  • 最新藥物將逆轉抑鬱症和記憶衰退
    老痴瞬間表現出來的記憶力減退是人體衰老過程中的正常一部分,目前一項研究表明,使人們腦細胞恢復青春活力可能很快成為現實!人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研製一種使老年人大腦保持清醒的日常服用藥片,並有可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早期出現的輕度認知障礙。這種頗具希望的最新療法現已被證實對治療衰老老鼠十分有效,能夠將衰老老鼠記憶力提高至更年輕狀態。
  • 新研究發現高血壓和糖尿病會改變腦結構,降低認知!
    研究通訊作者、牛津大學神經學家Michele Veldsman說:「我們發現高血壓和糖尿病嚴重損害了大腦的認知功能,特別是對思維速度和短期記憶的表現。血壓升高,思維速度和記憶力就會變差。研究團隊將MRI數據與認知和臨床數據進行比對,發現在44歲至69歲的參與者中,高血壓與較低的認知能力有關。有趣的是,對於70歲以上的人來說,血壓水平對大腦的認知功能沒有這樣的影響。
  • 研究發現久坐對你的大腦並不完全是壞事 但會帶來其它問題
    許多研究都將久坐的生活方式與患慢性病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包括心臟病和癌症等嚴重疾病。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坐著對健康並不完全有害,但有一個問題:研究人員稱,你仍然必須每周進行最低限度的運動,以躲避久坐生活方式的影響。新的研究重點是久坐的生活方式及其對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的影響,使用高度精確的活動傳感器來追蹤參與者每天的運動量。
  • 科學家發現認知彈性損傷的潛在機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指出,早期應激往往會導致表觀遺傳指標發生持久性變化,進而改變基因的表達,這種機制很可能介導了成年後持續性的腦與行為的功能性變化。   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存在前額葉皮層介導的認知彈性損傷,並與藥物療效和疾病預後密切相關。
  • 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柳葉刀綜述)
    對老年患者自我報告形式的睡眠抱怨問題進行研究,產生不同結果,但能夠提示睡眠質量的下降與認知預後的惡化間具有關聯。一組社區內老年群體的研究顯示,睡眠質量更差(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檢測/PSQI)的個體,工作記憶、注意定勢轉移以及抽象問題的解決能力更差,但處理速度、情節記憶能力沒有區別。
  • 視網膜厚度可預測帕金森患者的認知功能減退
    PD 患者在視功能方面也經常出現異常,比如低對比度視力、對比敏感度、顏色和圖案辨別能力、深度和運動知覺,以及多種高階視空間能力。有趣的是,視覺空間障礙是 PD 患者最早和最突出的臨床特徵之一,也是 PD 患者全面認知功能下降的主要預測因素。此外,最近的證據支持視力測試可能預測 PD 痴呆症。
  • 記憶力衰退、肥胖、肌肉退化……可能都與你的骨頭狀況有關
    近期,研究人員發現骨頭裡的激素——骨鈣素對於全身結構和功能都有影響,這一發現顛覆了我們對骨骼功能的已有認知。研究人員表示:「骨鈣素似乎能夠逆轉大腦和肌肉的衰老。如果給老齡小鼠注射骨鈣素,它們可以恢復一定記憶力,並將運動能力恢復到年輕小鼠的水平。這是一件極富吸引力的事情。」
  • 研究終於發現為什麼有些英語單詞比其它單詞更容易記住!
    「我們發現有些單詞比其它單詞更容易記住。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這樣一個觀點,我們的記憶是連接到大腦神經網絡和搜索這些記憶,就像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引擎跟蹤信息一樣。」 認知心理學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Weizhen Xie博士說。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上。「我們希望這些結果可以作為一個路線圖來評估一個人的記憶和大腦的健康狀況。」
  • 周末特刊:由商用LED光源導致的視網膜損傷
    這個藍光成分由於其發射強度較大,因此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人們主要關心的是它對眼睛及視網膜的傷害。我們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闡明這種LED中的藍光在視網膜傷害中的作用。實驗中採用了多種LED光源,包括市售的LED光源以及四種不同頻率的單色藍光(波長分別為507、473、467及449納米)。實驗中的大白鼠(Wistar)就暴露在這些光源之下。
  • 減少藍光損傷 呵護眼部健康
    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高度依賴於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的使用,來源於這些電子設備顯示屏的光給人們的視覺健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藍光(400~500nm)廣泛存在於電子顯示屏的顯示光譜(400~800nm)之中,是其主要的短波光譜。近年來,藍光的視覺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新研究顯示聽力損失會增加痴呆症發病風險
    此前有研究顯示,對於中國人群而言,聽力損失是中青年時期的痴呆症防控重點。 最近,一項來自中國臺灣人群的大型研究再次印證,聽力損失與痴呆症發病風險顯著升高有關,步入中年後的風險尤為突出。 研究結果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
  • 大腦免疫系統如何影響你的情緒和記憶
    研究人員大約在一個世紀前發現了小膠質細胞。然而,我們直到最近才認識到它們的巨大重要性。小膠質細胞與多種腦部疾病有關。這些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症和其他許多疾病。有一個簡單的聯繫:這些大腦問題的特徵是神經元損傷和死亡。小膠質細胞參與神經元的修復,並保持它們的活力。
  • 腦科學日報:大腦是如何產生記憶的?撓癢行為背後的神經學原理
    來源:科技工作者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通訊》雜誌中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大腦學習機制,它可以「固化」記憶並減少記憶之間的幹擾。它的發現也為人類如何形成期望,以及準確預測提供了新見解。 當大腦和神經細胞之間產生強聯繫時,就會形成記憶。
  • 頂刊腦訊第47周 - 睡覺時海馬不同腦波的相互作用有助於鞏固記憶
    Science|實現重見光明的可能關鍵基因網絡1、Nature | 海馬ripple快波和theta慢波的整合有助於學習和記憶海馬在編碼和鞏固長期記憶中起主要作用,並在睡眠過程中發生可塑性變化。這些變化需要皮層下神經網絡的精確穩態控制,但其潛在機制並不清楚。之前已有研究證明,非快速眼動睡眠的尖波漣漪的瞬時快波和快速眼動睡眠的爆發式theta慢波的相互作用在睡眠期鞏固短時程或長時程記憶有關。
  • 視網膜色素變性基因治療再添力證:RPGR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臨床試驗...
    C4.1患者在第五周因炎症導致視網膜功能的短暫回退既往的自然病程研究表明RPGR相關RP的特點是OCT上視網膜外核層(ONL)變薄,並伴有視網膜橢圓體帶的的變窄。對C4.1分析顯示3個月後治療眼ONL厚度較基線增加(圖3a)。未治療組的視網膜厚度未見變化(圖3b)。在前面的低劑量組中也沒有看到視網膜厚度的變化。
  • 攝影損傷效應 拍照會損傷人的記憶
    在婚禮或者生日派對上拍照(不管拍誰),都可能損害我們的記憶,讓我們對婚禮或者生日派對的記憶沒法完整。研究人員稱這個現象photo-taking impairment effect/攝影損傷效應。攝影損傷效應 拍照會損傷人的記憶   研究人員,忙著拍照片,而沒有充分關注整個事件,是讓記憶變得不好的主要原因。
  • 強化工作記憶可能與毒蕈鹼M1受體有關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euron》雜誌上報導,一種關鍵分子可以幫助神經元保持工作記憶中的信息,這項知識也許以後能幫助到神經認知障礙患者
  • 新型生物混合人工視網膜有望藉助活細胞恢復患者視力
    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是一種可能導致晚期患者徹底失明的嚴重疾病。不過西班牙馬德裡康普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為這種暫時無法治癒的疾病研究新的治療方法。在近日發表於《神經工程期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生物混合人工視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