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工作記憶可能與毒蕈鹼M1受體有關

2021-02-12 生物通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euron》雜誌上報導,一種關鍵分子可以幫助神經元保持工作記憶中的信息,這項知識也許以後能幫助到神經認知障礙患者。

工作記憶是人類大腦抽象推理和定義特徵的基礎,它能讓你在一心多用的情況下仍保持思維能力。但精神分裂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會損害工作記憶。

3月19日,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euron》雜誌上報導,一種關鍵分子可以幫助神經元保持工作記憶中的信息,這項知識也許以後能幫助到神經認知障礙患者。

「工作記憶來自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迴路,」通訊作者、神經科學資家王敏(音譯)說。「我們已經了解到,這些電路有特殊的分子維護要求。」

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互相刺激,以「記住」信息。這些電路就像是一個心理素描板,讓我們在隔壁房間找剪刀的時候,記住鍋裡還煎著魚。

新研究表明,前額葉皮層迴路依賴於排列在前額葉皮層神經元表面的神經遞質乙醯膽鹼刺激毒蕈鹼M1受體(muscarinic M1 receptors)。阻斷毒蕈鹼M1受體可減少參與工作記憶的神經元的放電,而激活M1受體有助於恢復神經元放電。作者認為,由於精神分裂症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M1受體的乙醯膽鹼作用減弱,提示M1受體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治療靶點。

王敏指出,目前正在開發的一種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可以刺激這種M1受體,並在早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了希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工作記憶的關鍵物質!有望研發出治療神經疾病的新藥物
    科學家發現工作記憶的關鍵物質!工作記憶指的是即使在幹擾情況下也能夠在大腦中進行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我們進行抽象推理的基礎,也是人類大腦的決定性特徵。但這種能力也會在精神分裂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中受損。
  • 科研成果 | Brian Kobilka研究組《PNAS》發文報導基於結構設計M3毒蕈鹼乙醯膽鹼受體選擇性拮抗劑
    Kobilka研究組試圖解析M3受體與化合物6b 的複合物,以驗證其結合方式。研究利用了一個毒蕈鹼乙醯膽鹼M3受體和改造的T4溶菌酶的融合蛋白(M3_mT4L)與化合物6b 共結晶,但是並沒有獲得晶體。除了化合物6b 之外,研究過程中還測試了其它多種相似的化合物,均沒有獲得晶體。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化合物對M3受體有很高的解離速率,難以將受體穩定在均一構象,不利於晶體形成。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學家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的工作機制
    研究發現,G蛋白α亞基 C-末端與受體的結合對於區分初級和次級Gi/o偶聯起到關鍵作用;此外,研究還發現受體第二個胞內環上的一個保守疏水殘基對初級Gi/o-偶聯並不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它可能對於次級Gi/o偶聯非常重要。
  • Nature:M2毒蕈鹼乙醯膽鹼受體所發生的變構
    包括Class B 和Class F家族成員在內的很多「G蛋白耦合受體」(GPCRs)的結構現在已經有了,但我們對它們從失活狀態向活性狀態的轉變卻知之甚少。在這項研究中,作者解決了人類「M2毒蕈鹼乙醯膽鹼受體」在只與激動劑「Iperoxo」結合在一起和與LY2119620(一個正向變構調節物)相結合的活性狀態下的X-射線晶體結構。
  • Cell:研究揭示大腦工作記憶新圖譜
    2020年10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提供了證據,表明工作記憶並不是整齊地局限在一個大腦區域,而是需要至少兩個大腦的同步活動。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工作記憶只是大腦一部分的假設,並有助於科學家查明其遺傳和機制基礎。
  • 化學學院金長文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多樣性的...
    2019年5月15日,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Conformational Complexity and Dynamics in a Muscarinic Receptor Revealed by NMR Spectroscopy」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應用液體核磁共振方法研究M2毒蕈鹼型乙醯膽鹼受體結構動態性工作
  • 首次證實大腦疼痛受體與記憶相關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表明,能夠影響機體痛覺的神經受體TRPV1在大腦的學習和記憶中也起到特定作用。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為治療記憶損失和癲癇症提供新的藥物標靶。相關論文發表在3月13日的《神經元》(Neuron)雜誌上。
  • 亨廷頓舞蹈症現早期治療曙光:與多巴胺受體有關
    在老鼠身上的研究表明,針對組胺H3受體(H3R)——一個已經確定的藥物靶點,用於其他情況,如花粉熱——可能有助於防止多巴胺信號失衡,導致腦細胞死亡和運動和記憶缺陷。「因為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許多正常細胞中都發現了多巴胺受體,我們提出通過組胺受體靶向多巴胺信號傳遞可能是減緩亨廷頓氏舞蹈症進展的更有效策略。」亨廷頓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其典型症狀為舞蹈樣動作而得名。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多巴胺D3受體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大量研究表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可能與精神分裂症有關,並提出若干種假說,如多巴胺(DA)系統功能失調假說、5-羥色胺系統和多巴胺系統平衡失調假說、NMDA受體功能低下假說等。多巴胺系統功能失調假說認為腦內存在兩條與精神分裂症相關通路,當多巴胺功能亢進時,經中腦邊緣通路造成精神分裂陽性症狀(如幻覺、妄想、思維紊亂等),多巴胺功能低下則通過中腦皮質-額葉皮層通路產生陰性症狀(如迴避社交、情感淡漠、思維貧乏、快感缺失等)和認知功能障礙(如注意力、工作記憶、執行功能破壞等)。目前,精神分裂症病理機制尚未明確,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以終身服藥控制症狀和防止復發為主。
  • 術後譫妄與α7菸鹼型乙醯膽鹼受體的研究進展
    膽鹼能受體可分為毒蕈鹼型(M)或菸鹼型(N)受體兩種,在全身分布廣泛,中樞膽鹼能神經在大腦中的分布區域卻比較特殊,大多神經元都處在紋狀體、海馬體等部位。菸鹼型乙醯膽鹼受體(nAchR)是介導突觸間快速信號傳遞的配體門控的離子通道蛋白。α7nAchR是該受體中較為特殊的一種亞型,由5個相同的α7亞基組成的五聚體,對Ca2+通透性高,能夠調節Ca2+的濃度及乙醯膽鹼等神經遞質的釋放。
  • 工作中總是丟三落四,可能不是你的錯,而是基因惹的禍
    所以工作中老是忘記事情,別慌,你可能是缺少了Gpr12這個基因切入正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工作記憶促進工作記憶中的表現變化作者對Smart1位點進行了等位基因效應分析,發現CAST/Eij單倍型(下稱Smart1CAST)與高表現有關,而C57BL/6J單倍型(下稱Smart1B6)與表現差有關(
  • Sigma-1受體可能是治療運動神經元疾病的焦點
    Sigma-1受體被錯誤地歸類為阿片受體之一,其實,Sigma-1受體是具有分子伴侶活性的非阿片類非苯環利定受體。Sigma-1受體是一個223個胺基酸長的蛋白,與任何其他已知的哺乳動物蛋白沒有明確的同源性,其最接近的同源物是真菌ERG2固醇異構酶。即使是最近才被克隆的其藥理對應物Sigma-2受體,在基因上也是不同的。Sigma-1受體更可能被認為是非典型的配體調節伴侶蛋白。
  • 孩子閱讀困難,記憶差,專家揭露:跟孩子的大腦記憶工作原理有關
    認知學家表示:孩子的閱讀困難,極可能是大腦記憶區域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的記性差。而家長需要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大腦記憶工作原理,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閱讀問題.一、孩子閱讀理解的水平在於大腦記憶的開發程度大腦記憶的工作原理較為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分為工作記憶以及長期記憶。對於一般人來講,長期記憶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例如:1+1=2,這些能夠長期存在我們大腦當中的信息都屬於長期記憶。
  • 生理學:神經遞質和受體
    神經遞質和受體:遞質和調質和概念,遞質共存現象;受體的概念、亞型和調節;乙醯膽鹼及其受體,去甲腎上腺素及其受體。】本題的音頻講解請點擊這裡哦一、神經遞質1.二、受體概念:細胞膜上或細胞內能與某些化學物質(如遞質、調質、激素等)特意結合併誘發特定生物學效應的特殊生物分子。三、乙醯膽鹼及其受體1. 外周神經分為運動神經、自主神經,自主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 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
    【考情分析】工作記憶這一名稱在心理學中不常出現,但是有時會在題目當中出現,而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的含義也是常常令人混淆的,關於兩者之間的關係,有不一樣的說法,故對於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需要有所了解。【知識梳理】根據記憶內容保持的時間長短劃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 J.neuro sci:AMPA蛋白可錨定記憶
    生物谷報導:學習和記憶是如何形成和維持的呢?早期研究結果認為,它取決於神經細胞間突觸的強度。其中,穀氨酸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遞質。它與傳入神經元接納結構末端的樹突棘中被稱為「AMPA受體」的蛋白質結合。AMPA受體蛋白容納於細胞膜上一種叫做「鷹架蛋白」組成的結構中。AMPA是兩個已知的「對學習和記憶起關鍵作用的」神經受體之一。
  • Neuropilin-1是T細胞記憶檢查點
    Neuropilin-1是T細胞記憶檢查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5:00:31 美國匹茲堡大學Dario A. A.
  • 人腦通過不斷重複強化短期記憶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有要短時間記住新電話號碼或初識者姓名這樣的短期記憶需求。德國和英國科學家最近報告說,他們首次用科學測量證實人腦是通過不斷「回放」需記憶的信息來強化短期記憶的。德國馬格德堡大學日前發表公報說,科學界一直猜測保持短期記憶是通過人腦對信息的不斷複述實現的,但是這一猜測一直沒有得到科學證實,原因是以很高的時間精度「破譯」人腦活動在技術上存在很大難度。馬格德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做到了這一點。
  • 專家揭露:跟孩子的大腦記憶工作原理有關
    認知學家表示:孩子的閱讀困難,極可能是大腦記憶區域的問題。通俗點說,就是孩子的記憶力差,他們讀了後面忘了前面,完全沒有連貫性,自然也就讀不懂文章的真正含義。它主要有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之分。長期記憶就是能夠長期存在於我們大腦裡的記憶,相對來說它們不容易被遺忘。比如同桌的名字叫王小二,比如1+1=2,這些哪怕我們不用刻意記憶,也會存在大腦裡很難遺忘,因為對此我們已經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