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euro sci:AMPA蛋白可錨定記憶

2021-02-08 生物谷

生物谷報導:學習和記憶是如何形成和維持的呢?早期研究結果認為,它取決於神經細胞間突觸的強度。其中,穀氨酸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遞質。它與傳入神經元接納結構末端的樹突棘中被稱為「AMPA受體」的蛋白質結合。AMPA受體蛋白容納於細胞膜上一種叫做「鷹架蛋白」組成的結構中。AMPA是兩個已知的「對學習和記憶起關鍵作用的」神經受體之一。
    近來,猶他州大學腦研究所的成員,數學教授Paul Bressloff提出:突觸裡有一些錨形體,它們能將蛋白質錨定。而這些蛋白質有助於決定突觸功能將有多強。後者促成了記憶的形成和維持,並設計了一種數學「模型」-一個模擬的微積分方程來描述AMPA受體進出突觸的運動。數學模型的結果:突觸強度即它編碼我們學習和記憶的能力,隨著突觸中容納AMPA受體的鷹架蛋白數量的改變而改變。尤其是位於蘑菇狀樹突棘表面或者叫做帽的結構上鷹架蛋白數量最為重要。換句話說,強化突觸功能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容納AMPA受體的鷹架蛋白數量。

這項研究不僅僅和記憶與學習有關,而且和阿耳茨海默(氏)病有關係。阿耳茨海默(氏)病被認為至少部份和突觸結構中的蛋白質正常運動功能缺陷有關。研究論文將在《神經科學雜誌》2006年11月22日,周三版刊登。這項研究由Bressloff和數學博士Berton Earnshaw一同完成,並接收了國家科學基金資助。

 

 

原文出處:

Berton A. Earnshaw and Paul C. Bressloff
Biophysical Model of AMPA Receptor Trafficking and Its Regulation during Long-Term Potentiation/Long-Term Depression
J. Neurosci. 2006 26: 12362-12373;

全文下載:[Abstract] [Full Text] [PDF] [Supplemental Data]  

 

 

相關基因:(Pubmed Gene)

gria3b

Official Symbol: gria3b and Name: glutamate receptor, ionotrophic, AMPA 3b [Danio rerio]

Other Aliases: AMPA, GRIN3A, gria3, gria3.2, si:bz1o18.1, zfGRIA3[b]

Other Designations: SI:zC231H1.1; glur3b; glutamate receptor, ionotrophic, AMPA 3; glutamate receptor, ionotropic, AMPA 3.2; si:zc140k5.3

Chromosome: 14

GeneID: 368416

 

 

相關報導:

NMDA受體在學習和記憶中的中心作用 

Nature:信號分子ephrin影響學習和記憶 

 

 

作者簡介:

 

Berton A. Earnshaw

 

Paul Bressloff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155 South 1400 East 233 JWB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Papers

Teaching

 

Memberships and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Chair of GRC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Biology and Biomathematics (2006)

 

 

 

相關焦點

  • 「錨定效應」是什麼?
    因為人們對不了解的事物缺乏合理的心理預期,這時出現的任何提示,都相當於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參照物,就像一個錨一樣,將答案的範圍死死地限制在這個提示的附近。這一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它發生的原因就在於前面的提示激活了人們大腦裡相應的記憶。
  • 為什麼銷售一定要懂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最初是由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所謂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錨的支配,以初始錨為參照點進行調整,但由於調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後判斷偏向該錨的一種判斷偏差現象。
  • 朱邦凌:錨定效應 抄底創業板可能忽視的風險
    在這種給定數值目標的多重選擇中,這一給定數值目標就成為了「錨」,人們的選擇會趨於向給定的數值目標集中的效應就被科學界稱為「錨定效應」。股市中也存在錨定效應。錨定效應在金融學裡面是指投資者心裡有個初始值,然後在之後預估的時候總會受這個初始值的影響。不幸的是,股市中的錨定效應常常導致我們發生投資損失。
  • 每日科技名詞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定義:在評估問題時所依據的起始參照點不同而引起的判斷偏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延伸閱讀】1974年,認知心理學家特維爾斯基(Tversky)和卡內曼(Kahneman)在實驗中首次發現人在決策時存在錨定效應。
  • 身邊的江湖-錨定效應
    人腦為什麼會產生錨定效應呢?關於產生錨定效應的原因有很多研究理論,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其中一種心智成本最小化的理論與誘餌效應同出一轍,我個人更傾向於這種說法。理解了人類思維的這種偏差,我們也就對生活中的錨定效應見怪不怪了。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引誘消費的陷阱,這些設計者都深諳錨定效應之道:微商要展示與名人合影,不知名的品牌要找大牌明星代言,房地產要捂盤惜售,上海號稱東方巴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寫書要找大咖做序,汽車銷售商要展示建議零售價,車展時美女和汽車會擺在一起等等。
  • 警惕生活中的「錨定」陷阱
    生活中有太多的「錨定」效應,在婚姻、買房、投資中都會遇到,甚至逛商店、買衣服、菜場買個菜也可能會碰到。本文教你識別「錨定」陷阱,做出最佳選擇策略。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1974年提出行為經濟學概念。
  • 錨定效應及其應用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再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就是,人們喜歡的是佔便宜的感覺,如果一開始就把最低價或者出售價標出來,那大家並不會認為便宜,只不過是個正常的價格罷了。其實,錨定效應存在於方方面面,比如,戀愛中的錨定效應,第一印象,基本決定了後續的發展,或者說,前男友前女友,決定了她/他在跟你見面後,心理就已經決定了適不適合繼續發展。
  • 決策與判斷:直覺與偏差—錨定與調整
    錨定效應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現象,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錨和「錨前估計」之間差異的大小,直到兩者達到相近的水平。錨前估計是指在呈現一個錨之前,個體的平均判斷。而陪審團向法官陳述證據的順序可能會導致更嚴厲的判決,如果法官將罪行錨定在了更嚴重的證據上的話。 錨定效應就存在於日常的生活中,比如錨定效應就能夠影響個體對房地產價格的判斷。就算是專家也不能避免錨定效應,並且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評估受到了他人錨定信息的影響。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錨定效應是一種認知錯誤,它指人們對某一未知量做出價值判定,通常基於對未知量的第一印象,錨定效應常被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去商場購買電器,同類電器中一個高價商品和低價商品擺放在一起,人們會下意識認為低價商品便宜實惠,這個商品的銷售量大漲,銷售過程中運用錨定效應,人的思維會被高價格錨定,忽略低價商品的實際價值。
  • 營銷中如何運用「錨定效應」
    前兩天在百家號發的文章中提到了」錨定效應「,過後有人問我你提到了「錨定效應」具體是什麼?介於此類問題,我突然奇想,可不可以在發布的文章中定期的穿插一些商學課程,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家學習一些知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嘛!
  • 深度|3招,打破「錨定效應」的局限,避免社交的《傲慢與偏見》
    那麼在電影《傲慢與偏見》主人公伊莉莎白身上的「錨定效應」是怎樣的呢,又帶來了哪些影響?伊莉莎白第一次在舞會遇見達西,卻無意間聽見賓利跟他提及伊莉莎白,並給出不錯的評價,達西說:「她的長相尚可忍受,沒有漂亮到讓我心動的地步。」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公眾對公正、秩序和安全的執著追求,反映在刑事審判領域就是對裁判的確定一致和可預期性的要求。但由於人的有限理性,裁判者常常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使裁判偏離確定性軌道。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
  • 讓人產生錨定效應的對比策略
    一、錨定效應的概念百度百科上對錨定效應是這麼解釋的: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第一印象先入為主。我想在這個解釋中再加入一個對比的理念,因為我們在做產品設計時,應用錨定效應,往往是在對比下產生作用。因此,產品設計在應用錨定效應時有兩個關鍵節點:對比:將我們希望用戶產生行為的相關信息和與之對比的相關信息一併展示給用戶。
  • ACS Nano:提高鋰硫電池多硫化物錨定和轉化率的雙調節策略
    2)多重原位光譜技術、非原位X射線光電子能譜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FePc通過Fe‧‧‧S配位對LiPSs起到有效的錨定和剪切作用,主要促進其液-液轉變,而OFN則使Li-鍵與LiPSs相互作用,加速了Li2S的液-固成核和生長動力學。3)這種雙重調節體系促進了硫的平穩轉化反應,從而提高了電池性能。
  • 錨定效應:掌握人們心理中的錨,才能把控別人的心理
    錨定效應定義: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舉個例子:我們如今網絡上經常說的一句話:「長得帥的男人都比較花心」。很多女生先聽說這句話,這句話就是一個沉入海底的錨。
  • 什麼是錨定效應?不得不看的心理現象
    那麼什麼是錨定效應呢?錨定效應是指當人們對某一未知事物進行有價值的判斷之前,人們會先進行思考一番,這個思考的過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商品中的促銷價,人們往往會將外界的信息作為一個錨點,也就是參考點,我們的判斷的範圍就會在這個參考點的附近來回波動,最終讓我們做出判斷,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做出判斷之後,自己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是受這個錨點所影響的。
  • 你的思維是不是已被某種預設錨定了
    ——股票投資心理學漫筆之八  最初的信息通常會產生錨定效應,從而影響對事件的估計,產生認知偏差。當考慮決策問題時,大腦分配了過大的權重給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先得到的信息對後面的信息有定向作用。當最初的印象、估計、數據、信息錨定了隨後的思考和判斷,便無法調整後來得到的信息了。
  • 脂膜中DRD2-G蛋白複合物的結構
    脂膜中DRD2-G蛋白複合物的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2 22:10:33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Daniel M. Rosenbaum研究團隊取得最新進展。
  • 神經科學50年 | NeuroHub
    Annu Rev Neurosci 37:387–407. doi:10.1146/annurev-neuro-071013-014048 pmid:25002280[7]Resendez SL, Stuber GD (2015) In vivo calcium imaging to illuminate neurocircuit activity dynamics underlying
  • 數位化時代「物格」將是社會價值的錨定物
    因此,以存在錨定物缺陷的美元這種非實物貨幣來衡量全球各國製造業的增加值,是不準確的,嚴格意義上講,也是不公平和公正的。可以通過「點、線、面、體、系」的實施路徑,構建碼鏈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應用SGR理論,就可以解決現行全球貨幣體系沒有「物理」的錨定物,就會杜絕貨幣放水隨意濫發的亂象。 為找到能取代存在錨定物缺陷的美元的價值錨定物來衡量價值,在資訊時代的數位化中,給世界一個公平公正的物質衡量的實物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