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與判斷:直覺與偏差—錨定與調整

2020-12-05 騰訊網

個體的判斷是以一個初始值,或者說是「錨」為依據的,然後會進行並不充分的上下調整。事先的「錨」可以影響個體對自己完成任務的估計——進而影響他們在這些任務中的堅持性。

錨定效應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現象,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錨和「錨前估計」之間差異的大小,直到兩者達到相近的水平。錨前估計是指在呈現一個錨之前,個體的平均判斷。

例如,錨定刺激對受眾對核戰爭概率的估計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差異並不受陳述方式、受眾對核戰爭的熟悉程度和關心程度的影響。當支持者舉出最好或者最壞的例子來表面他們的立場的時候,他們可能無法避免將個體的觀點錨定在相反的方向上。

類似的例子還有,前一年的預算支出會影響下一年預算的制定,談判中的起始位置可能會影響下一輪談判。而陪審團向法官陳述證據的順序可能會導致更嚴厲的判決,如果法官將罪行錨定在了更嚴重的證據上的話。

錨定效應就存在於日常的生活中,比如錨定效應就能夠影響個體對房地產價格的判斷。就算是專家也不能避免錨定效應,並且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評估受到了他人錨定信息的影響。

當人們錨定在一個很高的錨定值時,人們很難將這樣的值進行下調。就像人們通常會低估一個非連續事件的概率一樣,偶然事件是普通的,但是特定的偶然事件則不然。

結論

錨定效應是普遍存在、不可動搖的。人們從一個錨定值進行的調整都是不充分的,無論是關於核戰爭爆發可能性的判斷,還是房地產價格的判斷,抑或是對其他數值的判斷。

人們很難抵禦錨定效應的影響,部分原因在於對正確性的激勵很少能夠產生作用,部分原因在於錨定值通常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理想世界中,決策者可能會低估或者忽略這樣的錨定信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是很難做到的。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原有的極端錨定值,確定一個反方向的相等的錨定值。這是一種發展多框架技術。

由於極端的錨定值可能產生最大的錨定效應,而錨定效應通常又是不容易察覺的,因此我們要認識到,對最佳或者最差案例的討論可能會引起不易察覺的錨定效應。

在做出最後的決策之前,考慮多個錨定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銷售一定要懂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最初是由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所謂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錨的支配,以初始錨為參照點進行調整,但由於調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後判斷偏向該錨的一種判斷偏差現象。
  • 每日科技名詞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定義:在評估問題時所依據的起始參照點不同而引起的判斷偏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延伸閱讀】1974年,認知心理學家特維爾斯基(Tversky)和卡內曼(Kahneman)在實驗中首次發現人在決策時存在錨定效應。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身邊的江湖-錨定效應
    人類在認知方面也存在類似的偏差現象,我們稱之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或focalism)。人類在進行決策時,傾向於利用片斷資訊(錨點),快速做出決定,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
  • 你的思維是不是已被某種預設錨定了
    ——股票投資心理學漫筆之八  最初的信息通常會產生錨定效應,從而影響對事件的估計,產生認知偏差。當考慮決策問題時,大腦分配了過大的權重給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先得到的信息對後面的信息有定向作用。當最初的印象、估計、數據、信息錨定了隨後的思考和判斷,便無法調整後來得到的信息了。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對,這些就是羊群效應、錨定效應和過度自信在生活中的體現。 投資時,這些情況同樣存在,比如聽到好友說一隻基金不錯,有很多人認購,你會擔心來不及上車,連產品信息都不看就趕緊下單搶購,這就是典型的羊群心理。 這些現象被歸於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範疇,在實踐中也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判斷。
  • 朱邦凌:錨定效應 抄底創業板可能忽視的風險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放先看一個金融現象,叫做錨定效應。不確定心理學的鼻祖丹尼爾·卡尼曼和特沃爾斯基,早期在進行關於啟發式思維和認知偏差的研究中發現了「錨定效應」。如果讓人們進行多重選擇,那麼可以比較兩種選擇模式:一種是完全任意自主的多重選擇,一種是給定數值目標的多重選擇。結果是,人們的選擇會趨於向給定的數值目標集中。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通過對它們的運用 ,人對生活中遇見的種種問題,做出判斷與決策,但同時也製造出認知陷阱。系統1、快思考,觀察畫面上的小孩,我們迅速地判斷出,這個孩子還只有幾個月大,他此時的感受是不高興,或許是因為水濺到了他的臉上。推測被觀察對象的過程是無意識且快速的,毫不費力,大腦處於自主控制狀態。
  • 錨定效應|不懂這個效應,你連被怎麼操縱都不知道
    effect),又叫沉錨效應,指在不確定情境下,判斷與決策的結果或目標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錨」的方向接近而產生估計偏差的現象。錨定實驗最早提出錨定效應的,是Tversky和Kahneman。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大多數被試的算法是:先計算前幾步,得到一個初始(錨),然後進行(不充分)調整做出回答。
  • 「錨定效應」是什麼?
    由此看來,大小不同的數字激發起了人們記憶中不同的概念,而這些帶有偏見的概念則成為人們判斷其他問題的依據,所以據此作出的判斷也會有一定的偏差。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丹尼爾教授通過研究還發現,即使是一些與問題無關的數字也會影響人們的判斷。他在實驗中先要求學生在紙上寫下自己學號的最後兩位數字,然後讓他們估計一些商品的價格。
  • 這7種廣泛存在的認知偏差,影響了我們太多的決策
    後視偏見確實會給人帶來快感,相應的,會在工作中影響決策的正確性和公平性,從而帶來潛在風險。糾正後視偏見的方法並不複雜,在確知事情結果之前,記錄下自己的想法,事後做驗證,並統計成功與失敗的數據。事件的結果並非是最好的判斷因素。在調整好認知之後,對於事件和情況的過程和相關因素進行相對全面的衡量,儘可能少的摻雜主觀情緒來進行分析,這樣的決策的有效性會更強。
  • 錨定效應、峰終定律...投資中12種常見的認知偏差,你知道幾個?
    判斷不準確以及邏輯錯誤。」由於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面臨的壓力和不確定性,認識這些偏差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因為任何偏差因素都會被放大,從而給決策帶來不利影響。了解這些認知偏差如何起作用,可能會提供一個將想法變成現實的槓桿點(leverage point)。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在心理學上,當我們在做出判斷和決策時,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者第一信息所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這種心理現象就稱作「錨定效應」。本質上來講,為了去評估某個東西,我們的大腦並不喜歡從頭開始去建立某種認知。因此,我們會直接調用某個現成的參照物,並以此來做出判斷和決策。
  • 營銷中如何運用「錨定效應」
    前兩天在百家號發的文章中提到了」錨定效應「,過後有人問我你提到了「錨定效應」具體是什麼?介於此類問題,我突然奇想,可不可以在發布的文章中定期的穿插一些商學課程,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家學習一些知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嘛!
  • 警惕生活中的「錨定」陷阱
    生活中有太多的「錨定」效應,在婚姻、買房、投資中都會遇到,甚至逛商店、買衣服、菜場買個菜也可能會碰到。本文教你識別「錨定」陷阱,做出最佳選擇策略。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1974年提出行為經濟學概念。
  • 深度|3招,打破「錨定效應」的局限,避免社交的《傲慢與偏見》
    01、「名利場」下的社交模式,深深陷入「錨定效應」產生的負面行為之中「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1974年提出:是指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 從瑞幸咖啡的「營銷騙局」,詳解價格錨定的多種應用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瑞幸咖啡最厲害的的營銷「騙局」——價格錨定。什麼是價格錨點定?價格錨定是由奧斯基1992年提出的: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是否適合不確定的時候,會採取避免極端原則和權衡對比原則來判斷這個產品的價格是否合適。
  • 什麼是錨定效應?不得不看的心理現象
    那麼什麼是錨定效應呢?錨定效應是指當人們對某一未知事物進行有價值的判斷之前,人們會先進行思考一番,這個思考的過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商品中的促銷價,人們往往會將外界的信息作為一個錨點,也就是參考點,我們的判斷的範圍就會在這個參考點的附近來回波動,最終讓我們做出判斷,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做出判斷之後,自己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是受這個錨點所影響的。
  • 如何做到理性決策,帶你走進行為金融學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靠系統1作出的決策、採取的行動都是恰當的。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跟著印象和感覺走,憑直覺引導行事,而且我們覺得這種直覺和偏好很可靠,這種自信通常也是正常合理的,因為那些直覺和偏好常常出現重大錯誤的人,已經在進化中被淘汰。 但是有些時候我們會因為直覺和成見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
  • 心理實驗:剁手節,當你不理智的買買買時,也許是因為你中了錨定效應...
    其實,這裡面涉及很多心理學效應,比如從眾效應、錨定效應等等。如商品的價格欄,一般有兩個價格,一個現價,一個是原價,這個原價就是「錨」,讓你覺得以現價購買這個商品真是划算啊,從而讓你買買買。今天我們只說錨定效應,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分析其它效應,如果感興趣,那就趕快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