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的判斷是以一個初始值,或者說是「錨」為依據的,然後會進行並不充分的上下調整。事先的「錨」可以影響個體對自己完成任務的估計——進而影響他們在這些任務中的堅持性。
錨定效應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現象,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錨和「錨前估計」之間差異的大小,直到兩者達到相近的水平。錨前估計是指在呈現一個錨之前,個體的平均判斷。
例如,錨定刺激對受眾對核戰爭概率的估計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差異並不受陳述方式、受眾對核戰爭的熟悉程度和關心程度的影響。當支持者舉出最好或者最壞的例子來表面他們的立場的時候,他們可能無法避免將個體的觀點錨定在相反的方向上。
類似的例子還有,前一年的預算支出會影響下一年預算的制定,談判中的起始位置可能會影響下一輪談判。而陪審團向法官陳述證據的順序可能會導致更嚴厲的判決,如果法官將罪行錨定在了更嚴重的證據上的話。
錨定效應就存在於日常的生活中,比如錨定效應就能夠影響個體對房地產價格的判斷。就算是專家也不能避免錨定效應,並且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評估受到了他人錨定信息的影響。
當人們錨定在一個很高的錨定值時,人們很難將這樣的值進行下調。就像人們通常會低估一個非連續事件的概率一樣,偶然事件是普通的,但是特定的偶然事件則不然。
結論
錨定效應是普遍存在、不可動搖的。人們從一個錨定值進行的調整都是不充分的,無論是關於核戰爭爆發可能性的判斷,還是房地產價格的判斷,抑或是對其他數值的判斷。
人們很難抵禦錨定效應的影響,部分原因在於對正確性的激勵很少能夠產生作用,部分原因在於錨定值通常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理想世界中,決策者可能會低估或者忽略這樣的錨定信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是很難做到的。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原有的極端錨定值,確定一個反方向的相等的錨定值。這是一種發展多框架技術。
由於極端的錨定值可能產生最大的錨定效應,而錨定效應通常又是不容易察覺的,因此我們要認識到,對最佳或者最差案例的討論可能會引起不易察覺的錨定效應。
在做出最後的決策之前,考慮多個錨定值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