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親戚朋友落難時,儘量別借錢給他,關係越好越不能借

2021-01-09 沐棋心理

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人類對人際關係的趨向性,使得我們願意報團取暖,以共同抵禦生活的風險。同時,親情、愛情、友情的社會概念也應運而生。

友好親密的情感關係,能讓我們獲得莫大的心靈支撐,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煩惱——相比陌生人的理性公正,我們則會增添幾分心軟仁慈。這就給了小人借用感情招牌為自己牟取私利的機會,從而傷害到自己。

很多網友,都有親戚朋友痛哭流涕、低眉折腰地向自己借錢的經歷,但最後等到對方還錢了嗎?相當一部分人,既沒能完全收回當初的借款,還讓兩人的關係破裂不堪。他們非常後悔當初借錢的決定,最終卻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假如借款人是陌生人,或者商業合作夥伴,我們就可以採用理性合法的手段,為自己討回利益,但因為血緣關係、情義關係,我們不得不一再忍讓。

所以就有心理學家提出這個建議,當朋友落難時,儘可能不要借錢給他,關係越親密的朋友,越是要小心謹慎。

如果深入分析為什麼對方不願意還錢,我們就可以發現主要有以下緣由。

1.自私者的詮釋:我窮我有理

在討論對方為什麼不願意還錢之前,先來看看為什麼他們會向你借錢。

在如今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借錢的途徑非常多,首先是網貸公司、民間借貸,雖然大多機構安全性較低,不太提倡,但也有一些比較靠譜的借貸途徑,比如某寶某信各種商業銀行等等。

為什麼朋友不向這些專業的借貸公司借錢,而是向你借錢呢?一個很明顯的答案是,因為親朋好友之間通常沒有利息,不管是1萬、10萬還是50萬,很多人都不敢爽快地說出,其實我們想要收取一定的利息。

對方已經很慘了,我們吃虧一點,損失點利息又怎麼樣呢?人有時候就是聖母心。

不要利息,對於借款人來說,這是一種自我安慰式的慈悲,而對於貸款人來說,他們卻得到了一定的便宜——他們把一筆錢在這段時間的利息損失,轉移到了你身上。

甚至,你還可以理解為,他們代替我們,獲得了這部分借款的利息。

而對於某一些沒有良心的親戚朋友來說,他們的確會利用這部分借款,去做一些收益更高的買賣,比如炒股、買基金、把錢再附帶利息地借給別人等等,空手套白狼。

當你發現他們並不是真的急需錢,而質問他時,他們就可能有一種理直氣壯的反擊:「你都這麼富裕了,借我一點錢怎麼了?你又不會掉塊肉。用你的閒錢為我賺收益,我心裡平衡一點。」

這種借錢行為,其實是一種對你們之間財富差異所導致的地位不平等的報復。通過損失你的利益,提高他的利益,來逐漸實現關係的均衡,並緩和他的嫉妒心。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可以準確地解釋這種現象,它叫做自利偏誤,意思是,當一件事情做成之後,就把它歸因為自己的努力,而當一件事失敗了,卻把它歸為外界因素的影響。

當小人借到你的錢,把它轉變成自己的利益時,他的解釋其實是「看我多聰明,0成本就能賺到錢,根本不用朝九晚五擠地鐵擠公交」,但是當你拒絕借給他錢時,他則是把責任歸因到你身上——你阻礙他賺錢、影響他發家致富了。

他們始終把自己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好處是自己的壞處是別人的,這就是典型的自私主義者。但他們習慣用用這種錯誤的歸因理論思想,來解釋自己的所有行為時,便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和弱點。

所以,在面對這種喜歡空手套白狼、不勞而獲的親戚朋友時,直接拒絕就是最好的方式。

2.關係變質,情感斷裂

不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朋友許諾在一段時間,例如半年、一年內一定還錢之後,接下來的三五年,他們都絕口不提此事。借款人想要通過各種旁敲側擊的方式提醒對方,但對方卻仿佛失憶了一樣,對此毫無反應。

其實對方當然記得他向你借錢的事情,由於金錢有著一般等價物的屬性,任何人都會記得相當牢固。他只是故意在你面前避開這個話題,以及,從他親手拿到你的錢開始,他就更加知曉你的心軟、心善,你絕對不會落井下石、打擊報復。

為什麼對方在借錢的前後,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因為你們的關係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

在社會心理學上,人與人的關係可以宏觀地分為兩大類,分別是社會規範、市場規範。

社會規範屬於情感體系,例如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夫妻情侶之間的愛情、捐贈者與被捐贈者之間的恩情、閨蜜或兄弟夥之間的友情等等。

這種關係是以情感為基礎,在一方做出一些行為後,會給雙方帶來情緒上的愉悅感,且不要求對方做出及時的回報。

而市場規範屬於理智體系,它以平等的利益交換為主,例如老闆與員工的關係、電商平臺賣家與買家的關係、供水供電公司與居民的關係。

這種關係,有著精準的數字計算公式,以金錢轉移為形式,當一方提供某種產品或服務後,會要求對方在規定的期限內,必須給出金錢上的回報,否則國家的相關部門就有權介入其中。

而單純的親朋好友本身是屬於社會規範的範疇,沒有太過刻意的金錢上的計較,以促進感情的送啥和諧為目的。但是在發生借錢行為之後,你們的關係就從社會規範變成了市場規範,不再以情感關係為來往的目標,而是金錢利益。

從社會規範到市場規範,人類的思維也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從感性到理性,所以最終表現為,對方只記得他欠你錢,你是他的債主,而忽略了你們之前創造的深厚的情感連接。

而在這個時候,你無論怎樣提醒對方還錢,都是沒有用的,他會裝睡,你也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關係越好、越親近的親戚朋友,一旦發生了借錢行為,就有著極高的關係斷裂概率。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拒絕借錢,以踐行多年積累下來的社會規範關係。

3.土匪式的搶劫:故意不還

不能借錢給熟人的最後一種原因,是為了避免遇到攔路搶劫的強盜,而很多強盜往往是自己的熟人:

有點熟悉的同事,在離職前一個月,瘋狂地向同事和客戶借錢;弟弟向親姐姐借錢買房買車裝修,把親姐姐的錢當成理所當然的付出,從不考慮還錢的事;親戚朋友借錢之後,就拉黑所有聯繫方式,甚至舉家搬遷。

這些較為極端的行為,背後其實是搶劫式的僥倖心理,具有目標的廣泛性,並不只是針對你一個人,你們之前的關係都是假的,你只是他們獲取利益的一個棋子而已。

真正友好的關係,會把錢算得相當清楚,不會想要佔你的便宜,而那些千方百計佔你便宜的親戚朋友,還是遠離一些比較好。

對我們自己來說,無法收回的錢,是一種損失。不僅如此,當我們在為對方能否還錢而擔憂時,就形成了內耗,長期佔據大腦的心理資源,從而影響情緒和心情,影響生活和工作。

每個個體都可以答應或拒絕任何人的借錢請求,不借才是正常的。借錢這事,借出去的更多的是心軟和仁慈,借錢是情分,不借是本分。

相關焦點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朋友向你借錢,借還是不借?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朋友向你借錢,借還是不借?借錢周轉,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如何從法律角度避免這種生活中的尷尬事,有人說「不要借錢給朋友,借錢給朋友就失去一個朋友」。朋友向你借錢,借,還是不借呢?結合《民法典》對借貸行為的相關規定,看看監獄公職律師怎麼說?
  • 親戚跟你借錢,回復「借多少」的是一般人,高智商的人都這樣回復
    導語:人活在這世上,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親戚來跟你借錢,如果是不熟的人來跟你借錢,可以直接開門見山地拒絕,但親戚畢竟是親戚,並不是不相關的人,那麼親戚跟你借錢,到底應該怎麼回復呢?回復「借多少」的是一般人,高智商的人都是這樣回復的。
  • 親戚來找你借錢,不要回復「借多少」,高智商的人都這麼回復
    要說現代的人之間最擔心別人跟你說什麼話,我想親戚朋友的借錢一定必然上榜。現在人情冷暖實在是都太冷漠了,知人知面不知心,有的時候相識多年的朋友發小都能因為錢拉黑不見。甚至就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會為了錢而反目成仇。錢不僅僅是支撐我們日常花銷的物品,更是感情的試金石。
  • 借錢和勸酒,友情的試金石,你經歷過嗎?
    但現代社會的我們,好像不缺朋友了。只要是有過一面之緣、一起吃過飯、或有聯繫方式,我們就可以把對方當成朋友。但這是真的朋友嗎?其實,檢驗一個人是不是你值得交往的朋友,看看他對待借錢和勸酒的態度就知道了。01借錢:真正的朋友,往往是急你所需,雪中送碳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借錢無疑是檢驗任何一種情感的試金石。
  • 今天你要借我錢,那咱們還是朋友,你要是不借,咱倆只能當親戚了
    1.我工作的部門有一個同事特別愛借錢因為關係挺好我也就借給他了,他也能還上。今天他又問我借錢,聽起來挺著急的樣子。我就問他:你咋這麼能借錢,又惹什麼事情了。他說:如果你今天借我錢,我們就還是朋友。我一聽就不樂意了,那我要是不借呢,怎麼樣。他說:如果你不藉以後咱倆就是親戚,你妹懷上了。2.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測試女友是不是宅女。問題是攻的反義詞是什麼,如果說防那就是正常的。如果說是守就是宅女,晚上我問女友攻的反義詞是什麼。她說:反義詞是母啊,我說不對,我說的是攻擊的攻。
  • 信任的同事找我借錢,我一口答應,上司:別借!聽完原因嚇我一跳
    所以在職場中,能夠學會和同事處理好關係,是一門大學問。在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所以當遇到困難時,同事間相互幫助,也屬於人之常情。不過在職場中,有些事情大家並不是很情願的去做。比如幫上司買東西,生怕上司忘記把錢給你。再比如同事臨時有事,找你借錢用來周轉。不借顯得自己很小氣,借了又怕同事不能如約還錢。
  • 易經建議:人到了50歲,儘量不要和2種親戚來往了,謹記避而遠之
    親戚再親,也比不過各自的利益,待一陣猛風颳過 ,也就只能回憶昨日的我們很友好。對於那些關係好的親戚,多來往挺好,可對於那些不招人待見的親戚,則會覺得來往也是在浪費感情,不願意活得太虛偽。人到了50歲以後,應該看開一些,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在肚子裡,對自己沒好處,在《易經》中給50歲的人一個忠告: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
  • 血濃於水,但人的親疏關係不取決於血緣,最主要的還在於「交心」
    小舅子兩口子氣衝衝地來砸門,進屋後就劈頭蓋臉地質問他姐:「上個月我們買房的時候,給你們借2萬塊錢你們說沒有,為什麼昨天一出手就借給二虎4萬塊錢?有這麼辦事的嗎?都說血濃於水,咱們的關係還不如一個外人嗎?」
  • 心理學:不到萬不得已,永遠不要借錢給朋友,借一個少一個
    很多人好心借錢給朋友,最後卻鬧掰。錢無意中會給一部分人帶來考驗,但這也恰恰說明了一些問題。有的人認為既然人性不可考驗,那就避免這樣的考驗。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借「錢」這個切入點,深刻剖析其中的本質意義。錢本身是一種歷史、社會的產物,並不是本質存在物。錢的本質是交換,也是篩選需求的試金石。錢具有欺騙性錢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類互動的複雜性和欺騙性。
  • 朋友借車時還要大綠本?老司機:別上這個當,讓他找別人去吧!
    朋友借車時還要大綠本?老司機:別上這個當,讓他找別人去吧!雖說現在的車價有高有低,買車不是一件多難的事兒了,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人一直不買車,有急事時就借朋友的車開一開,關係比較好的話,二話不說就借出去了,接下來這位車主遇到的事情就比較棘手了,麻煩在借車以後接連而來,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具體情況。
  • 1萬元借給親戚未寫借條 事後親戚卻說只借了1000元想賴帳 法院這樣...
    一男子借款1萬元給親戚未寫借條,到期後對方試圖賴帳,僅承認自己借了1000元。法院審理判決,欠款者還應向借款者償還欠的借款本金9000元。李平(化名)與江明(化名)沾親,平時如朋友般多有走動往來,借錢還錢也是常有的事,李平曾多次找江明借錢,金額從幾千元到二萬元不等,都沒有寫借條,前幾次,江明均全額償還了借款。2016年,李平再次向江平借款。
  • 支付寶、微信借錢給他人,你可想過要打借條嗎?
    今年36歲的淘女士在成都九眼橋附近上班,年初開始先後分幾次借給了朋友1.8萬元,可是眼下都年底了,朋友不僅錢沒還完,還玩起了「失蹤」。淘女士告訴天府早報記者,這個朋友她也認識三四年了,平時大家關係還不錯,相互之間也算知根知底了,所以年初朋友向她借錢應急時,她也就爽快的借了,第一次借了4000元,後來朋友又以公司周轉不靈,再借了3000元。
  • 《易經》智慧: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儘量遠離3種親戚
    相傳,古時候有兩戶人家是鄰居,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都以種田為生,兩家關係處的很好。王二為人比較機靈,農閒的時候還幹點別的營生,因此家境比李大要好。有一年發生旱災,莊稼顆粒無收。李大家中沒有餘糧,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糧,王二送了一升米給他。由於家裡人多,這點米很快就吃完了,李大又到王二家中去借。
  • 看是不是朋友,跟他借錢結果是真打臉!
    筆者曾經在帝都流浪過一段時間,後來發現不太適合我,小編就毅然決然的離開了,但是我當時沒有什麼積蓄,去其他地方的話又需要找房子又需要找工作,我不想讓家裡人擔心,不想去跟家裡人伸手要錢,後來我想到了我自認為「關係好」的同學,他那時已經結了婚了,家裡面也算是比較富裕的,我就提前打了個電話,我說是借幾千塊完了用幾個月還你,人家當時也沒有拒絕,他就簡單了回了句:我回去給你看看
  • 越是熟悉的人,4個秘密越不能說,容易給自己帶來麻煩
    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煩心事,很多人都會選擇找朋友,或者關係好的同事傾吐,緩解心中的壓抑。雖然這樣做沒錯,但我們也要明白,有些時候越是熟悉的人,有些話越不能說,說的時候覺得很舒服,但一不注意就會給自己埋下隱患。相當於把一把「刀」遞到了別人手裡,至於別人「捅不捅」你,或者什麼時候「捅」那就全憑運氣了。
  • 開店千萬不要借錢投資,創業本質上是一場豪賭,不是過家家!
    創業開店的衝動讓很多人開始想辦法湊錢開店,自己有三四萬塊,就可以借來八九十萬,親戚朋友每個人借一點,在三四線小城市,投個二十多萬也就可以開起來了。 這個舉措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很多創業開店的人都是這樣幹的。
  • 朱之文回應「借錢不還」:未借出百萬,微博非自己發
    今天下午,朱之文告訴大眾網記者,「@朱之文」並非他本人運作,他對此事並不知情。這些年,他借出去一些錢,總數也遠遠不到一百萬元。  一年借出百萬沒人還?「大衣哥」微博引熱議  網友「@奧卡姆剃刀」在爆料的微博中說,「朱之文一年借給村民100萬,不僅沒人還一分錢,而且人緣一點也沒維下。
  • 小夥冒充「英國貴族後裔」四處借錢 不會說英文
    他說因護照、銀行卡丟了而落難南京,並不斷編織理由,向身邊的人借錢。當大家發現借給這位「貴族後裔」的錢有借無還時,才知道上當了。派出所民警試圖用英語跟他對話,這位「貴族後裔」卻答不上來。原來John姓陸,他並非什麼貴族後裔,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祖籍江蘇鹽城,家在上海。  從5月20日到5月24日,陸某陸續被送到南京的四家派出所,可最終還是被放了。
  • 借錢是孫子,還錢是大爺的這三種人,千萬不要把錢借給他們
    以前的農村充滿樸實和人情味,如果誰家有個急事需要資金的話,很多人都會熱心幫助,有錢的就多拿點,沒錢的也會想辦法幫忙,而且借錢的人也會秉著有錢了趕緊將錢還給大家的心理,但是現在世風日下,社會的現實和人性的變化,讓樸實的農村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不可言,特別是借錢的事,令許多鄉親和朋友都因為借錢的事變得苦不堪言,借錢的時候像孫子處處說好話 ,還錢的時候搖身變成大爺了,令許多人因為借錢變成了仇人
  • 母親生病,老婆找娘家借8萬,嶽父讓我寫借條,我和嶽父斷絕往來
    母親生病,老婆找娘家借8萬,嶽父讓我寫借條,我和嶽父斷絕往來 生活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會遇到缺錢的時候。當我們缺錢了,會找身邊的親戚朋友借錢。借錢開口容易,但又有多少人願意借錢給你呢?許多親戚就是因為借錢有了矛盾,關係弄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