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公職律師說法】朋友向你借錢,借還是不借?

2020-12-01 澎湃新聞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朋友向你借錢,借還是不借?

2020-10-22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最近,小古遇到件鬧心的事,兩年前的一天,單位同事說有急用,向他借了5000元錢,之後一直未歸還。小古也提醒過同事好幾次,但同事一推再推,最近小古遇到點事,又向同事提及還錢的事,同事反懟道「至於嘛,就幾千塊錢的事!」,讓小古一時語塞,沒了表情。

借錢周轉,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如何從法律角度避免這種生活中的尷尬事,有人說「不要借錢給朋友,借錢給朋友就失去一個朋友」。朋友向你借錢,借,還是不借呢?結合《民法典》對借貸行為的相關規定,看看監獄公職律師怎麼說?

《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編和第三編合同編中對借貸行為都有比較全面的規定。借款,在法律意義上,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的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指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貸方將金錢所有權移轉給借方,到期時由借方返還同額的錢。由於金錢借貸關係十分複雜,加之民間借貸關係主要發生熟人之間,建立的基礎是基於對對方的信用信賴。相當一部分借貸都只是口頭協議,沒有書面字據或籤訂借款合同,就如本案中的小古,當初借錢給同事時,一來同事說「只借幾天」,二來錯錢也不多,完全沒想要同事出個借條,一旦出現借款人失信,則紛爭也就隨之而來。親朋之間相互「救急」是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只是要注意完善借貸的手續。

一是最好出據規範的借條。歷史上西周就出現了借貸關係,《周禮·天官·小宰》:「聽稱責以傅別」。稱責指借貸,傅別即契約。所以如果親戚朋友之間借錢,借款方最好主動向出借方出據借條,以示「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誠意與感激。

如果親朋之外的民間借貸,首先還是要考慮對方的信用和償還能力,且訂立借款合同。《民法典》第668條第一款規定:「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在此內容基礎上,還可註明逾期利息、約定管轄法院、實現債權的費用等。

二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民法典第679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雖然也可選擇使用現金交付,但最好通過銀行轉帳的方式交付。一旦發生糾紛,就能以借款合同(借條)+收款憑證(包括銀行轉帳憑證)作為證據。比如本案中小古如果當初借錢給同事是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轉帳,另外還有微信的聊天記錄的話,這些都能成為訴訟的關鍵證據。但如果是現金交付,則很難舉證了。

三要審慎擔保的責任形式。《民法典》實施後,擔保法將不再適用,擔保法中關於擔保物權的規定已被民法典物權編所取代,而擔保法關於保證規則吸收進民法典合同編新的一個有名合同——保證合同中。

適用借貸關係的擔保一般是抵押或者保證。如果債務人提供房子作抵押物,要辦理抵押登記,登記後抵押權才設立。如當債務人提供保證人時,一定要注意了!《民法典》第686條規定在此作了重大修改:「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所以對於出借人來說,儘量約定為連帶責任擔保。

四要重視訴訟時效。古希臘有一句諺語:「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民法典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原規定為兩年)。也就是說,還款期限屆滿後三年內,出借人必須向法院起訴借款人,請求對方返還借款,否則,三年過後,法律對其債權就不予保護了,變成自然之債。

公職律師評析: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人們內心的法律。在民間借貸關係中,再完備的法律規則都不及誠實守信的理念有羈束力。《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誠信原則作為民法最為重要的基本原則,被稱為民法的「帝王條款」。中國古代的傳統觀念當中的「無信不立」「一諾千金」等,都充分反映了中國人對信用理念價值的認同與尊崇。隨著時代發展,我們正在從熟人社會走向陌生人社會,從關係社會走向契約社會。我們希望「誠信」永遠是借貸關係中最有約束力的「契約」。

原標題:《【監獄公職律師說法】朋友向你借錢,借還是不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順風車,你還搭嗎?
    PART 01下面公職律師就來捋一捋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 日常生活中,在私家車越來越多的情形下,親朋好友、熟人同事之間順路搭車現象較為普遍,此種情形系好意搭乘,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搭順風車」。好意搭乘現象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多而增多,發生好意搭乘者損害的事故亦隨之增多。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年邁父母狀告兒子,究竟為哪般?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年邁父母狀告兒子,究竟為哪般?11月25日是「國際反家庭暴力日」,讓我們聽聽監獄公職律師怎麼說。這是一個在押罪犯的真實案例……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 《民法典》對「霸座家族」說「不」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 《民法典》對「霸座家族」說「不」 2020-09-17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讀《美國陷阱》有感
    為了喝到水,你必須先離開牢房(當你有這個權利時),走向公共大廳,他們提供冰塊(免費的),但冰塊只有一箱;然後你把冰塊放到塑料杯裡,塑料杯需要提前向看守所餐廳付費訂購。其他任何容器都不允許使用,何況也沒有其他容器。當手中的塑料杯裡裝滿了冰塊,你就要到房間裡僅有的一臺開水機那裡去,把杯子倒滿水。如果沒有冰塊(經常沒有),那就要等著再送一箱新的,每天配送一次。
  • 今天你要借我錢,那咱們還是朋友,你要是不借,咱倆只能當親戚了
    1.我工作的部門有一個同事特別愛借錢因為關係挺好我也就借給他了,他也能還上。今天他又問我借錢,聽起來挺著急的樣子。我就問他:你咋這麼能借錢,又惹什麼事情了。他說:如果你今天借我錢,我們就還是朋友。我一聽就不樂意了,那我要是不借呢,怎麼樣。他說:如果你不藉以後咱倆就是親戚,你妹懷上了。2.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測試女友是不是宅女。問題是攻的反義詞是什麼,如果說防那就是正常的。如果說是守就是宅女,晚上我問女友攻的反義詞是什麼。她說:反義詞是母啊,我說不對,我說的是攻擊的攻。
  • 心理學家:親戚朋友落難時,儘量別借錢給他,關係越好越不能借
    所以就有心理學家提出這個建議,當朋友落難時,儘可能不要借錢給他,關係越親密的朋友,越是要小心謹慎。如果深入分析為什麼對方不願意還錢,我們就可以發現主要有以下緣由。1.自私者的詮釋:我窮我有理在討論對方為什麼不願意還錢之前,先來看看為什麼他們會向你借錢。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與「姓名」有關的那些事
    >律師釋法《民法典》第1016條規定「自然人變更姓名,應當依法向有關機關辦理登記手續」。僅僅為博眼球而擅自修改、變造戶口登記文書,還是一種危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因此受到行政處罰。律師在此提醒:父母們在為孩子取名字時應思慮再三,改名更應該謹慎,不要因為「譁眾取寵」而試圖突破法律的底線。夫妻離異孩子姓名由誰定
  • 心理學:不到萬不得已,永遠不要借錢給朋友,借一個少一個
    很多人好心借錢給朋友,最後卻鬧掰。錢無意中會給一部分人帶來考驗,但這也恰恰說明了一些問題。有的人認為既然人性不可考驗,那就避免這樣的考驗。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借「錢」這個切入點,深刻剖析其中的本質意義。錢本身是一種歷史、社會的產物,並不是本質存在物。錢的本質是交換,也是篩選需求的試金石。錢具有欺騙性錢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類互動的複雜性和欺騙性。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 | 《民法典》施行前後《三十而已》中的婚姻法律...
    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 借唄、網商貸、微粒貸借錢有何妙招!
    不為別的,就是防止突然急用錢時,能快速的借到一筆資金。所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借款方式必須符合以下特徵:一是閃電放款,立馬到帳;二是隨借隨還,按日計息,借多少天就收多少天的利息。因為是應急或者資金周轉,利息成本不是首先考慮的,只要能隨借隨還,利息稍微高一點也無妨,更何況周轉時間不長,利息本身的絕對值還是能夠接受的。
  • 親戚來找你借錢,不要回復「借多少」,高智商的人都這麼回復
    要說現代的人之間最擔心別人跟你說什麼話,我想親戚朋友的借錢一定必然上榜。現在人情冷暖實在是都太冷漠了,知人知面不知心,有的時候相識多年的朋友發小都能因為錢拉黑不見。甚至就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會為了錢而反目成仇。錢不僅僅是支撐我們日常花銷的物品,更是感情的試金石。
  • 支付寶、微信借錢給他人,你可想過要打借條嗎?
    借款案例網絡借款1.8萬朋友不回復催款信息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如果好朋友向你開口借錢,你是借還是不借?遇到守信用的倒還好,可能真的是有緊急情況,借了之後也很快就歸還了。就怕遇到借了錢後不僅不還,你還不敢催,一催又怕傷感情。
  • 親戚跟你借錢,回復「借多少」的是一般人,高智商的人都這樣回復
    導語:人活在這世上,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親戚來跟你借錢,如果是不熟的人來跟你借錢,可以直接開門見山地拒絕,但親戚畢竟是親戚,並不是不相關的人,那麼親戚跟你借錢,到底應該怎麼回復呢?回復「借多少」的是一般人,高智商的人都是這樣回復的。
  •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哪三樣東西不能借?生活中不妨留意
    過去人常說:「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出門在外打拼多年,攢下一份家底,存了一份家業,一切都得來不易,需好好珍惜。 尤其是在「借東西」這件事上,不妨聽聽古人老話,其中利弊自可知曉。哪三樣東西不能借?古人經驗之談,生活中不妨留意。
  • 普通人快速借錢的渠道有哪些?這些加起來我能借30萬
    昨天聽同事說她有個朋友買房湊首付,在好幾個平臺借了錢,她姐幫她算了下利息,高的超過20%,低的也有百分之十七八,真是有點心疼。但據她朋友說,也是沒別的辦法,因為公積金、房貸、親朋好友等,能借的都已經借到底了,只能生扛了。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再捋捋借錢的一些平臺及利率吧,有需要借錢的,可以參考下,儘量選擇自己能借到的、利率相對低的平臺。
  • 使用借唄「上癮」後,借唄突然被關閉,你所欠的錢,不需要還了?
    隨著「透支消費」火熱了起來,像信用卡那種可以「借錢」的工具,也越來越多,其中有些「借錢工具」深受當下年輕人的喜愛。而支付寶的花唄和借唄,就是最好的例子。支付寶的花唄,和銀行的信用卡非常相似,都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定額度的借款金額。花唄和信用卡一樣,也可以分期付款。但相比於信用卡,花唄的開通更加的方便。
  • 你從借唄借的那些錢來自哪裡,你知道嗎?
    六月已至,你的花唄借唄帳單還清了沒有?每個年輕人,在月初收到的不是你的工資,而是你花唄、借唄以及信用卡的欠款帳單,他們不會遲到更不會缺席。在這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消費金融成為網際網路金融最熱的一部分。
  • 俗語:「錢不借三」,你知道「三」指的是什麼嗎
    人們常說:感情好不好,從借錢上面就可以看出來。很多人際關係就是因為金錢問題而變得微妙,本來關係很好,最後卻分道揚鑣,類似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會有些感同身受。俗語說:「錢不借三」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下這句話,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那麼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 「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不能借?老祖宗說的話對不對?
    但是大家可能不清楚,其實借東西這件事也是有說法的,老祖宗留下了一句話:「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關於更多俗語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下面這本書。老祖宗認為有四件東西不能隨便外借,不然會對自己家產生不利的影響。你知道是哪四種東西嗎?一起來看看吧。第一樣東西:殺豬刀殺豬刀,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殺豬的。為什麼說殺豬刀不能外借呢?
  • 信任的同事找我借錢,我一口答應,上司:別借!聽完原因嚇我一跳
    比如幫上司買東西,生怕上司忘記把錢給你。再比如同事臨時有事,找你借錢用來周轉。不借顯得自己很小氣,借了又怕同事不能如約還錢。不過大部分人為了面子,又或者是維護同事間的和諧關係,即使不情願,也會去做。我有個朋友叫做小宇,他當初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公司任職。作為新人的他,運氣也算不錯,因為當時公司裡有個老員工,對他很照顧。平時在工作中,也會儘量的幫小宇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