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發展的好與差的人,通常看她開會做的會議記錄狀態就能區分出來。
小李是比小趙早三年入職的,兩個人都是公司的高級翻譯,業務能力不分上下,是大家公認的優秀翻譯。但小趙在短短的兩年內晉升為部門主管,而先入職的小李一直在原地踏步。每次公司組織開會,小趙總是主動坐到離會議主導者近的位置,認真的做好會議記錄,誰該做的工作進度如何,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甚至發現有人在忽略會議內容耽誤推行時,小趙還提醒相關人員。
時間一長,小趙給全公司的印象就是做事認真、踏實,有管理能力,讓人放心。而小李不同,不是她主場翻譯的會議,他就習慣性的坐到後排角落,生怕領導發現自己。整個會議悠閒的和自己無關一樣,更不會做會議記錄。
其實,在公司成立新部門,或有主管離職有空位出現時,公司領導一定是將重要的位置交給責任心強,有全局掌控能力的人。所以,看似簡單的會議記錄,卻能反映出一個人在工作中是否具備做管理的擔當和能力。
因此,本文就圍繞「開會做記錄」這個問題,探討它對個人職場發展的影響、成因,以及如何進行改善,讓工作效率和質量翻倍提升,進而獲得晉升機會的青睞。有效的培養一個人對工作的責任心,日常工作的策劃能力,執行力,管理能力等。
01.開會不做記錄的員工,往往工作狀態和效率都很低
某家社會學研究院對10家公司進行了這樣的調查,觀察公司員在開會時,主動做會議記錄的情況:結果有97%人帶著記事本也不做會議記錄,認真做會議記錄的人只有3%,經過周期為1年的跟蹤觀察發現,願意習慣性的做會議記錄的3%的人幾乎都是公司中高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及工作出色的優秀員工,不是骨幹就是核心員工,而其餘的不做會議記錄的97%員工當中,有近9%的員工,情緒低落消極,負能量大,自我要求不嚴格。
通過調查數據,我們發現往往不做會議記錄的員工,工作狀態和效率也同樣低下。具體到工作中,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那麼我就總結下「不做會議記錄,工作狀態和效率低下」的幾表現吧。
① 阻礙個人成長
認真做會議記錄的人,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自信,還體現了一個人的責任心和上進心 ,對工作的重視和認真態度。
每次開會小李雖然也會準時到會場,但只要不是她翻譯的會議,乾脆就不帶筆記本像旁聽者一樣坐到後排,小李認為自己的工作職責是翻譯,只需要翻譯好就可以,沒有必要自己去記錄會議內容。
小李的個人業務能力是足夠勝任她的本職工作,但是她沒有為更一步的上升而努力,如果想讓自己成為管理者,必須要掌握好全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掌握好每次在會議中決策的工作細節,能有效的掌握好公司整體的工作流程和進展。
在公司成立新部門,或有主管離職有空位出現時,公司領導也不會將重要的位置交給沒有責任心,沒有掌控全局能力的人。而小李也發現自己的職業生涯只能就這樣原地踏步時,個人習慣及思維方式已經定型,再改善也是需要努力和時間。
② 容易遺忘重要工作事項
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參加很多部門坐在一起討論的會議,或者是經營者決策後下達任務的會議。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大部分的人靠記憶力記住和自己有關的會議內容。其實,再好的記憶力,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淡忘。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在「七錄書齋」中說過:「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上周,小趙公司召開了周會,會議中各部門報告了這一周的業務推行情況及下周需要各部門配合完成的工作內容。其中,市場部報告了下周五重要客戶要來公司實施量產前的監察,還特別說明因為這次客戶產品是要出口到歐美市場,客戶非常重視產品材料的環保問題,一定要收集好合格的環保數據。
大家都習慣了小趙做會議記錄,那天小趙正好出差不在公司,沒有人主動做會議記錄,導致大家一忙就把有些會議中講過的事情都忘了。周五,客戶來監察採購部門拿不出材料的環保數據,導致量產時間延後,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人的記憶力再強,每天忙碌各種複雜事情時,容易出現記憶模糊不清的現象。為了避免遺忘重要的工作,做好會議記錄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02.為什麼有的員工開會不願做會議記錄?
每次開會時,通常會有一種現象,即,除非每次會議明確點名要誰做會議記錄,否則,90%以上的人都不會做會議記錄,個別的人可能只記和自己有關的內容。
大部分的同事不是看手機,就是有小動作,除了個別幾個人和會議主辦人以外,大部分的人是容易走神,會後很快忘記會議內容。那麼,為什麼不強調時會有很多人不願做會議記錄呢?
① 層級心理在作怪
一般來說,在會議中有自己部門的領導或關鍵人物在場時,他們自然會掌控會議的發言權及推行權。大部分的員工會覺得自己也不是什麼主管,經理,總經理,會壓住自己潛在的管理能力和主導能力。
甚至認為會議記錄記那麼詳細,對於普通員工來說沒有必要,即使不記會議內容,有領導會安排,自己服從領導就是的心靈在作怪。即使忘記也是領導的問題,和自己無關等。將掌控大局的機會自然地推向給領導。
他們還覺得一本正經的做會議錄是在搶風頭,擔心會引起某些大領導的反感:你是什麼大領導還那麼認真做記錄,像是掌管大局的人一樣。其他領導留著做什麼?而選擇聽領導指示,服從領導安排的工作才是符合自己的級別身份。
「不想當老闆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不想結婚的戀愛都是耍流氓」,一直持有這樣心裡的員工,就算再任勞任怨,時間再久也往往和升職加薪無緣,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裡沒有更高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沒有具體的發展目標怎麼去在現實中行動呢?
② 折衷主義心理在作怪
很多人受到中庸思想影響,以」和為貴「的準則在生活及工作中不張揚,不高調,謙虛謹慎。在沒有領導點名要求做會議記錄,自然會選擇不做,甘願當普通的聽眾。
此外,人們往往認為在認真做會議記錄就是想引起別人注意,在作秀,尤其2是領導的注意。
有些人甚至覺得,開會認真做會議記錄的用意在於巴結,和領導拉近關係,為了不讓同事們誤解,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在開會時和領導保持距離。
沒有全心全意想幫領導解憂的心態,是難以讓領導心甘情願為你爭取升職加薪的機會,以這種大眾化心態對待工作時,更加難以讓自己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③ 放鬆心理在作怪
很多人把會議當做悠閒放鬆的機會,如果做會議記錄就不能和旁人竊竊私語,刷朋友圈點讚了,大腦要高度專注不能開小差。全場會議大家都輕鬆悠閒,也不想讓自己辛苦做會議記錄。
這些人的心裡,在會議中決策的內容需要展開時,領導自然會負責安排,如果沒有記錄漏推行也是領導的責任,和自己無關。
實際上團隊的工作,甚至公司認為要做的事情是逃不過的,既然參加了會議,一定是和自己有關的,耽誤處理最終受影響的是自己。
在職場混,每一次的失誤和不負責任帶來的後果,往往是自己給自己挖的坑。早晚都要為自己偷的懶付出更大的代價。
④ 厭倦心理在作怪
在開會時不願意做會議記錄的這些人當中,有很多人認為很多會議都是沒什麼意義,他們覺得開會是沒事找事,是浪費時間。平時只關注自己工作量多少,輕鬆和勞累問題的人怎麼會理解會議的重要性。
於是他們選擇充當路人甲,當聽眾。當然也有記憶力好的人,不用做筆記也能靠超強的記憶力認真完成每項工作。
但是,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再好的記憶力每天面對很多工作時,容易混淆或遺漏。如果整個會議沒有人完整的做了記錄時,很多人會裝糊塗,就當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一樣,把會議中決定的工作當沒有一樣,從自己的記憶裡抹去。
上述的4種心理因素是涵蓋了職場人在開會時,總是不願意做會議記錄的主要成因。而這種心理很難促積極作用,長期下去對我們的職業發展帶來不利。
對於剛踏入社會的職場小白來說,會議不僅是領導和同事考察你的場合,也是表現自己業務能力的舞臺,如果為了合群跟著大部隊走,放棄積極表現的機會,而充當路人甲時,很可能以後在職場永遠只是眾多員工中的一員,難以發出光芒。
03.如何正確做會議記錄,並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職場中很多日常工作的決策和推行是,通過大小會議的討論和商談中決定的。工作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展開,而是要跟隨經營者的經營方向有效的展開。如果因沒有掌握清楚推行方向時,再辛苦也容易跑偏。所以,掌握好會議的內容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那麼,具體到現實的工作中如何正確的做會議記錄呢?
昨日,K公司召開了年度銷售總結會議,銷售助理小晴也參加了會議並做了詳細的會議記錄。銷售總監要求小晴做會議紀要的匯總編寫工作。小晴花費了一天時間根據自己手寫的十多張記錄匯總了會議記錄,完全是根據會議進行的時間順序來進行了梳理。銷售總監翻了幾頁小晴整理完的會議紀要之後很不滿意。
原來裡面幾乎都是參會人員的發言內容,幾乎看不到完整的議題和決定,小晴還加入了很多看不懂的英文代號縮寫。看似內容詳實,順序合理的會議紀要沒有讓領導滿意。
會議紀要是會議記錄的提煉與升華,一份好的會議紀要不僅要完整的呈現會議討論的核心內容,更能夠作為重要公文拿來宣貫或指導。小晴的會議記錄沒有根據議題的邏輯性進行整理,未抓住重點及核心內容,因記錄時間緊迫很多用字母或簡體代寫的內容未完整恢復。
一般而言我們可按照以下思路提煉出明確的議題內容。
① 提煉議題法
較為正規的會議是一般提前有會議議程,我們可以根據會議議程判斷會議中會討論的議題。對於,臨時召開的沒有議程的會議,要仔細閱讀會議記錄從中提煉出會議議題,一般而言議題的概括性強,數量隨會議變化。
比如:議程裡出現產品異常分析,投訴匯總報告,檢查治具問題等內容時,根據字面意思判斷為是和品質有關,可提煉為是品質會議。
生動合理的會議議題,相當於是整個會議的代名詞,參加過會議的的人員一提會議議題時,就能聯想到會議中的討論過的內容及自己需要處理的事宜。
② 羅列匯總法
其次,要整理會議中討論的問題及結果,會議中往往主持人或領導會拋出一些問題,讓大家討論並自由發表看法。那麼先需要把這些問題羅列出來匯總在一起,便於後期編輯紀要時,查看共討論了哪些問題。同時將討論的明細和最終結果,和問題一 一對應的整理在一起,形成問題,討論細節,討論結果的完整結果,避免編寫紀要時將內容遺漏。
比如:關於檢查治具的問題,大家認為是客戶使用的治具和廠內使用的治具形狀上有些不同,最終決定是製作一樣的治具送給客戶使用。用這樣的方法和問題一 一對應整理在一起,會突出重點方便查閱。
運用羅列匯總法,整理的會議記錄比按時間發言順序梳理的內容更加突出重點,方便相關人員有效的回顧重要決議內容。
③ 分類整理法
再則,對已做決議的內容和未做決議的內容分開來整理,對已做出決議的內容重點標註。而對於一些因意見不同無法最終產生決定的內容,也要單獨歸納在一起,便於在紀要中凸顯,後期繼續跟進。
比如:關於投訴匯總報告的內容,只是說明了客戶投訴的狀況,還沒有具體的改善對策方案時,可作為未決議的內容單獨列出,便於下次會議中繼續決議。
當明確分類好已決議和未決議內容,相當於是幫參會人員統一理清思路,帶動大家快速推行一決議工作的同時,及時跟蹤待決議有關的事宜。
④言論總結法
會議總結性的言論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會議中提到的對未來工作的要求,工作部署,任務分派都是我們需要整理總結的,同時對會議中的期望等內容勾畫整理出來以便強調對本次會議的展望和要求。
比如:反覆出現的品質異常,目標是兩個月內不良控制到零,由品質部的小張主導推動改善等具體的分工及完成時間也是需要詳細整理。
當明確的匯總好每項工作的責任部署及對應擔當,目標完成時間及期望效果等時,相關人員都清楚各自的責任和完成目標,便於有效的加快推行效率。
⑤ 代號補全法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我們還有補全會議記錄中的符號及簡寫,在整理會議記錄時,如果有的字是用符號替代的我們要回顧會議內容,儘可能恢復會議內容的大意,如有縮寫或簡寫的內容將其用文字補全,便於編寫會議紀要時會議內容清晰完整,避免閱讀會議紀要的人們帶來閱讀上的困難。
比如:在記錄時為了趕上會議節奏,用應為字母代替的Q(品質),C(成本)D(貨期),E(環境)等要補全原意,以便相關人員閱讀。
當簡稱,代號補全後,相關人員通過會議記錄了解了代號的意義,在彼此之間有了專業術語更加拉近距離和默契感,能有效的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
04.總結
職場中升職加薪的機會不是憑空而來的,每個誘人的機遇背後,包含著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和奮鬥。不要像旁觀者一樣只當聽眾。自己沒有做好十足的準備是吸引不到伯樂,不是等著機會來找自己,而是自己搭建舞臺,使自己在舞臺上發光,讓老闆看到你的能力和超出常人的工作態度。
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當中所言,「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輕,去做比你盡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麼,我警告你,在你今後的日子裡,你將是很不幸的。因為你總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聯繫的各種機會和可能性」。
想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如從認真做好會議記錄開始。
會場既是職場,不要眼睜睜的看著表現自己的機會走向別人,開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要明白自己寫的會議記錄涵蓋的範圍越廣,說明你日後有可能掌管的權利越大。
——END——
作者:小愛說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