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記錄都不會如何晉升?3招,學會記錄和升華,提升職場競爭力

2020-11-29 愛醬說職場

職場中發展的好與差的人,通常看她開會做的會議記錄狀態就能區分出來。

小李是比小趙早三年入職的,兩個人都是公司的高級翻譯,業務能力不分上下,是大家公認的優秀翻譯。但小趙在短短的兩年內晉升為部門主管,而先入職的小李一直在原地踏步。每次公司組織開會,小趙總是主動坐到離會議主導者近的位置,認真的做好會議記錄,誰該做的工作進度如何,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甚至發現有人在忽略會議內容耽誤推行時,小趙還提醒相關人員。

時間一長,小趙給全公司的印象就是做事認真、踏實,有管理能力,讓人放心。而小李不同,不是她主場翻譯的會議,他就習慣性的坐到後排角落,生怕領導發現自己。整個會議悠閒的和自己無關一樣,更不會做會議記錄。

其實,在公司成立新部門,或有主管離職有空位出現時,公司領導一定是將重要的位置交給責任心強,有全局掌控能力的人。所以,看似簡單的會議記錄,卻能反映出一個人在工作中是否具備做管理的擔當和能力。

因此,本文就圍繞「開會做記錄」這個問題,探討它對個人職場發展的影響、成因,以及如何進行改善,讓工作效率和質量翻倍提升,進而獲得晉升機會的青睞。有效的培養一個人對工作的責任心,日常工作的策劃能力,執行力,管理能力等。

01.開會不做記錄的員工,往往工作狀態和效率都很低

某家社會學研究院對10家公司進行了這樣的調查,觀察公司員在開會時,主動做會議記錄的情況:結果有97%人帶著記事本也不做會議記錄,認真做會議記錄的人只有3%,經過周期為1年的跟蹤觀察發現,願意習慣性的做會議記錄的3%的人幾乎都是公司中高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及工作出色的優秀員工,不是骨幹就是核心員工,而其餘的不做會議記錄的97%員工當中,有近9%的員工,情緒低落消極,負能量大,自我要求不嚴格。

通過調查數據,我們發現往往不做會議記錄的員工,工作狀態和效率也同樣低下。具體到工作中,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那麼我就總結下「不做會議記錄,工作狀態和效率低下」的幾表現吧。

① 阻礙個人成長

認真做會議記錄的人,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自信,還體現了一個人的責任心和上進心 ,對工作的重視和認真態度。

每次開會小李雖然也會準時到會場,但只要不是她翻譯的會議,乾脆就不帶筆記本像旁聽者一樣坐到後排,小李認為自己的工作職責是翻譯,只需要翻譯好就可以,沒有必要自己去記錄會議內容。

小李的個人業務能力是足夠勝任她的本職工作,但是她沒有為更一步的上升而努力,如果想讓自己成為管理者,必須要掌握好全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掌握好每次在會議中決策的工作細節,能有效的掌握好公司整體的工作流程和進展。

在公司成立新部門,或有主管離職有空位出現時,公司領導也不會將重要的位置交給沒有責任心,沒有掌控全局能力的人。而小李也發現自己的職業生涯只能就這樣原地踏步時,個人習慣及思維方式已經定型,再改善也是需要努力和時間。

② 容易遺忘重要工作事項

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參加很多部門坐在一起討論的會議,或者是經營者決策後下達任務的會議。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大部分的人靠記憶力記住和自己有關的會議內容。其實,再好的記憶力,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淡忘。

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在「七錄書齋」中說過:「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上周,小趙公司召開了周會,會議中各部門報告了這一周的業務推行情況及下周需要各部門配合完成的工作內容。其中,市場部報告了下周五重要客戶要來公司實施量產前的監察,還特別說明因為這次客戶產品是要出口到歐美市場,客戶非常重視產品材料的環保問題,一定要收集好合格的環保數據。

大家都習慣了小趙做會議記錄,那天小趙正好出差不在公司,沒有人主動做會議記錄,導致大家一忙就把有些會議中講過的事情都忘了。周五,客戶來監察採購部門拿不出材料的環保數據,導致量產時間延後,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人的記憶力再強,每天忙碌各種複雜事情時,容易出現記憶模糊不清的現象。為了避免遺忘重要的工作,做好會議記錄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02.為什麼有的員工開會不願做會議記錄?

每次開會時,通常會有一種現象,即,除非每次會議明確點名要誰做會議記錄,否則,90%以上的人都不會做會議記錄,個別的人可能只記和自己有關的內容。

大部分的同事不是看手機,就是有小動作,除了個別幾個人和會議主辦人以外,大部分的人是容易走神,會後很快忘記會議內容。那麼,為什麼不強調時會有很多人不願做會議記錄呢?

① 層級心理在作怪

一般來說,在會議中有自己部門的領導或關鍵人物在場時,他們自然會掌控會議的發言權及推行權。大部分的員工會覺得自己也不是什麼主管,經理,總經理,會壓住自己潛在的管理能力和主導能力。

甚至認為會議記錄記那麼詳細,對於普通員工來說沒有必要,即使不記會議內容,有領導會安排,自己服從領導就是的心靈在作怪。即使忘記也是領導的問題,和自己無關等。將掌控大局的機會自然地推向給領導。

他們還覺得一本正經的做會議錄是在搶風頭,擔心會引起某些大領導的反感:你是什麼大領導還那麼認真做記錄,像是掌管大局的人一樣。其他領導留著做什麼?而選擇聽領導指示,服從領導安排的工作才是符合自己的級別身份。

「不想當老闆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不想結婚的戀愛都是耍流氓」,一直持有這樣心裡的員工,就算再任勞任怨,時間再久也往往和升職加薪無緣,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裡沒有更高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沒有具體的發展目標怎麼去在現實中行動呢?

折衷主義心理在作怪

很多人受到中庸思想影響,以」和為貴「的準則在生活及工作中不張揚,不高調,謙虛謹慎。在沒有領導點名要求做會議記錄,自然會選擇不做,甘願當普通的聽眾。

此外,人們往往認為在認真做會議記錄就是想引起別人注意,在作秀,尤其2是領導的注意。

有些人甚至覺得,開會認真做會議記錄的用意在於巴結,和領導拉近關係,為了不讓同事們誤解,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在開會時和領導保持距離。

沒有全心全意想幫領導解憂的心態,是難以讓領導心甘情願為你爭取升職加薪的機會,以這種大眾化心態對待工作時,更加難以讓自己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③ 放鬆心理在作怪

很多人把會議當做悠閒放鬆的機會,如果做會議記錄就不能和旁人竊竊私語,刷朋友圈點讚了,大腦要高度專注不能開小差。全場會議大家都輕鬆悠閒,也不想讓自己辛苦做會議記錄。

這些人的心裡,在會議中決策的內容需要展開時,領導自然會負責安排,如果沒有記錄漏推行也是領導的責任,和自己無關。

實際上團隊的工作,甚至公司認為要做的事情是逃不過的,既然參加了會議,一定是和自己有關的,耽誤處理最終受影響的是自己。

在職場混,每一次的失誤和不負責任帶來的後果,往往是自己給自己挖的坑。早晚都要為自己偷的懶付出更大的代價。

④ 厭倦心理在作怪

在開會時不願意做會議記錄的這些人當中,有很多人認為很多會議都是沒什麼意義,他們覺得開會是沒事找事,是浪費時間。平時只關注自己工作量多少,輕鬆和勞累問題的人怎麼會理解會議的重要性。

於是他們選擇充當路人甲,當聽眾。當然也有記憶力好的人,不用做筆記也能靠超強的記憶力認真完成每項工作。

但是,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再好的記憶力每天面對很多工作時,容易混淆或遺漏。如果整個會議沒有人完整的做了記錄時,很多人會裝糊塗,就當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一樣,把會議中決定的工作當沒有一樣,從自己的記憶裡抹去。

上述的4種心理因素是涵蓋了職場人在開會時,總是不願意做會議記錄的主要成因。而這種心理很難促積極作用,長期下去對我們的職業發展帶來不利。

對於剛踏入社會的職場小白來說,會議不僅是領導和同事考察你的場合,也是表現自己業務能力的舞臺,如果為了合群跟著大部隊走,放棄積極表現的機會,而充當路人甲時,很可能以後在職場永遠只是眾多員工中的一員,難以發出光芒。

03.如何正確做會議記錄,並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職場中很多日常工作的決策和推行是,通過大小會議的討論和商談中決定的。工作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展開,而是要跟隨經營者的經營方向有效的展開。如果因沒有掌握清楚推行方向時,再辛苦也容易跑偏。所以,掌握好會議的內容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那麼,具體到現實的工作中如何正確的做會議記錄呢?

昨日,K公司召開了年度銷售總結會議,銷售助理小晴也參加了會議並做了詳細的會議記錄。銷售總監要求小晴做會議紀要的匯總編寫工作。小晴花費了一天時間根據自己手寫的十多張記錄匯總了會議記錄,完全是根據會議進行的時間順序來進行了梳理。銷售總監翻了幾頁小晴整理完的會議紀要之後很不滿意。

原來裡面幾乎都是參會人員的發言內容,幾乎看不到完整的議題和決定,小晴還加入了很多看不懂的英文代號縮寫。看似內容詳實,順序合理的會議紀要沒有讓領導滿意。

會議紀要是會議記錄的提煉與升華,一份好的會議紀要不僅要完整的呈現會議討論的核心內容,更能夠作為重要公文拿來宣貫或指導。小晴的會議記錄沒有根據議題的邏輯性進行整理,未抓住重點及核心內容,因記錄時間緊迫很多用字母或簡體代寫的內容未完整恢復。

一般而言我們可按照以下思路提煉出明確的議題內容。

① 提煉議題法

較為正規的會議是一般提前有會議議程,我們可以根據會議議程判斷會議中會討論的議題。對於,臨時召開的沒有議程的會議,要仔細閱讀會議記錄從中提煉出會議議題,一般而言議題的概括性強,數量隨會議變化。

比如:議程裡出現產品異常分析,投訴匯總報告,檢查治具問題等內容時,根據字面意思判斷為是和品質有關,可提煉為是品質會議。

生動合理的會議議題,相當於是整個會議的代名詞,參加過會議的的人員一提會議議題時,就能聯想到會議中的討論過的內容及自己需要處理的事宜。

② 羅列匯總法

其次,要整理會議中討論的問題及結果,會議中往往主持人或領導會拋出一些問題,讓大家討論並自由發表看法。那麼先需要把這些問題羅列出來匯總在一起,便於後期編輯紀要時,查看共討論了哪些問題。同時將討論的明細和最終結果,和問題一 一對應的整理在一起,形成問題,討論細節,討論結果的完整結果,避免編寫紀要時將內容遺漏。

比如:關於檢查治具的問題,大家認為是客戶使用的治具和廠內使用的治具形狀上有些不同,最終決定是製作一樣的治具送給客戶使用。用這樣的方法和問題一 一對應整理在一起,會突出重點方便查閱。

運用羅列匯總法,整理的會議記錄比按時間發言順序梳理的內容更加突出重點,方便相關人員有效的回顧重要決議內容。

③ 分類整理法

再則,對已做決議的內容和未做決議的內容分開來整理,對已做出決議的內容重點標註。而對於一些因意見不同無法最終產生決定的內容,也要單獨歸納在一起,便於在紀要中凸顯,後期繼續跟進。

比如:關於投訴匯總報告的內容,只是說明了客戶投訴的狀況,還沒有具體的改善對策方案時,可作為未決議的內容單獨列出,便於下次會議中繼續決議。

當明確分類好已決議和未決議內容,相當於是幫參會人員統一理清思路,帶動大家快速推行一決議工作的同時,及時跟蹤待決議有關的事宜。

④言論總結法

會議總結性的言論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會議中提到的對未來工作的要求,工作部署,任務分派都是我們需要整理總結的,同時對會議中的期望等內容勾畫整理出來以便強調對本次會議的展望和要求。

比如:反覆出現的品質異常,目標是兩個月內不良控制到零,由品質部的小張主導推動改善等具體的分工及完成時間也是需要詳細整理。

當明確的匯總好每項工作的責任部署及對應擔當,目標完成時間及期望效果等時,相關人員都清楚各自的責任和完成目標,便於有效的加快推行效率。

⑤ 代號補全法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我們還有補全會議記錄中的符號及簡寫,在整理會議記錄時,如果有的字是用符號替代的我們要回顧會議內容,儘可能恢復會議內容的大意,如有縮寫或簡寫的內容將其用文字補全,便於編寫會議紀要時會議內容清晰完整,避免閱讀會議紀要的人們帶來閱讀上的困難。

比如:在記錄時為了趕上會議節奏,用應為字母代替的Q(品質),C(成本)D(貨期),E(環境)等要補全原意,以便相關人員閱讀。

當簡稱,代號補全後,相關人員通過會議記錄了解了代號的意義,在彼此之間有了專業術語更加拉近距離和默契感,能有效的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

04.總結

職場中升職加薪的機會不是憑空而來的,每個誘人的機遇背後,包含著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和奮鬥。不要像旁觀者一樣只當聽眾。自己沒有做好十足的準備是吸引不到伯樂,不是等著機會來找自己,而是自己搭建舞臺,使自己在舞臺上發光,讓老闆看到你的能力和超出常人的工作態度。

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當中所言,「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輕,去做比你盡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麼,我警告你,在你今後的日子裡,你將是很不幸的。因為你總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聯繫的各種機會和可能性」。

想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如從認真做好會議記錄開始。

會場既是職場,不要眼睜睜的看著表現自己的機會走向別人,開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要明白自己寫的會議記錄涵蓋的範圍越廣,說明你日後有可能掌管的權利越大。

——END——

作者:小愛說職場

相關焦點

  • 《麥肯錫晉升法則》打破麥肯錫最短晉升記錄,這4個方法值得擁有
    《麥肯錫晉升法則:47個小原則創造大改變》不但記錄了服部周作快速晉升的秘密,還為初入職場的小白和已經處於領導崗位上的工作者,提供了一本職場實操手冊。相信這本書會為你帶來思想的碰撞與啟迪,讓你的職場走得更順更快。一、打破麥肯錫最短晉升記錄:這4個方法可助你創造大改變服部周作是個愛記錄的人,也因為這個習慣,他在重返麥肯錫之後,打破了麥肯錫最短的晉升紀錄。
  • 麥肯錫晉升法則|2021年,想要職場晉升的看過來!
    作者:李再見2020年只剩下最後3天,這一年你在職場上成長了嗎,獲得預期的晉升了嗎?面對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感慨頗多。今年因為疫情,行過的路不多,但是卻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讀書。盤點這一年讀過的職場類書籍,不得不提的是《麥肯錫晉升法則:47個小原則創造大改變》。麥肯錫堪稱商界的西點軍校,一向以善於解決問題著稱。
  • 這屆職場人,總想「被升職」:關於晉升的3個誤區
    辛迪又一次入圍月度業績評比前三名,不僅拿到了獎金,還在年度表彰會上露了臉,但她卻一點都不開心。 原來,連續幾次得到領導表揚後,她篤信自己會被提升為主管。結果年初晉升名單上的人不是她,而是同組成績並不突出的傑妮。她非常懊惱:「為什麼領導看不到我的努力,反而提拔不如我的人?」
  • 服部周作:重返麥肯錫,創最快晉升記錄,這47個原則是秘密武器
    靠著不斷地記錄、思考、實踐與復盤,他肉眼可見的成長速度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如果說,稻盛和夫的《活法》是一位老人的諄諄教誨,是在工作中磨鍊自己心智,修煉利他之心,進而不斷提升自我的旅程。那麼服部周作的《麥肯錫晉升法則:47個小原則創造大改變》,則是一個年輕領導給出的具體建議,這47個小工具全部可以直接拿來用,實操性特別強。
  • 「MECE分析法」—提升職場競爭力,助你走向成功的極簡主義法則
    每天都是不緊不慢地處理手裡的工作,然後下班無所事事,要麼逛街,要麼窩在家裡煲劇,打遊戲,日子過得很是清閒。有一次,我問她,工作這麼久,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有提升嗎?她告訴我,每天完成公司同樣的工作內容,千篇一律的,都習慣了,哪裡有什麼提升。有時也想學點新知識和新技能,可是學習的內容那麼多,光想想就夠心累,也不知道從哪下手,最後就放棄了。
  • 多人線上會議記錄好麻煩?如流會議智能記錄幫你搞定
    做會議記錄這門職場必修課,看似只需動動筆,實際上卻有不少「坑」要踩。例如遇到多部門大型會議時,人多音雜,很容易出現內容漏記、發言人錯記的情況;線上會議時,若參會者不開攝像頭,記錄者往往還要「聽聲辨人」十分費力。其實,AI技術可以幫我們省下很多事!
  • 如何開高效會議?教你9招
    大家都知道,PM除了鍋多,報多,就是會議多。各種避免不了的會議,參加吧,一個會半天沒了,不參加吧,很多信息都得不到。於是,為了兩全其美,我們務必要提高會議的效率,迅速解決戰鬥。
  • 每日新書|麥肯錫叢書:47個小原則,揭秘職場晉升法則
    「麥肯錫學院」系列叢書,揭秘職場晉升法則;提供了自我成長和與他人共同成長的有效方法;精通流程管理,用工具提高效率。這本書適合誰讀?而本書的作者服部周作,曾經打破麥肯錫最短的晉升紀錄,成為項目經理。這本書就揭開了他極速晉升背後的工作原則。這47個小原則分為4個方面:1.塑造自我:學習更多自我成長的有效方法。2.與他人一同成長:增強溝通、社交和理解能力,從而影響你的團隊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 《麥肯錫晉升法則》:領導晉升的一門必修課!
    《麥肯錫晉升法則》的作者是麥肯錫的前員工,他曾經打破了麥肯錫最短的晉升紀錄,成為項目經理。極速晉升背後的工作原則都記錄在他每日的工作筆記中,這也是他在麥肯錫學到的進階法則。02 管人與成事人事,人事,講究的就是管人和成事。管人和成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人好了,事就成了。管人更關注執行的效果,成事更關注執行的效率。
  • 職場中晉升快的人,通常具備這3點特徵,擁有一種就很牛了
    職場中晉升快的人,通常具備這3點特徵,擁有一種就很牛了混跡職場,升職加薪,能夠有一番作為,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這樣的機會。有的人兩三年就能獲得晉升,而有的人,可能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幹了很多年都難得晉升一次。雖然有時候升職加薪有一部分運氣使然的因素,但這並不是決定性的關鍵因素。
  • 升職加工資,老闆加500,不滿意怎麼和老闆說?學會這3招
    升職加工資,老闆加500,不滿意怎麼和老闆說?學會這3招 升職加薪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人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也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滿足的欲望,所以沒有人能夠覺得現在自己的現狀就還不錯,每個人都想往前衝。
  • 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怎麼辦?別擔心,掌握職場必殺技你也能逆襲
    上述情況不是個例,對於剛入職的新人,既想多賺錢,又不想幹太累的活,賺錢和工時之間,該如何平衡?怎麼找到合適自己的成長路徑,這個話題我們今天來聊一聊。一、付出和收穫成什麼比1.付出和收穫成正比。有些新人初入職場,找的工作很勉強,可能只是為了先填飽肚子。但是工作中明明很努力,卻感覺不到成長,這種情況極明顯是時間精力用錯了地方。如果無法享受工作,接下來的職場時間大多是「對生命的浪費」。3.收穫和付出不成比例。
  • 職場3大定律,懂得人已經是老闆了,學會你就是下一個老闆
    現代職場的競爭可謂是競爭十分激烈,職場人士幾乎每個人都承受著壓力,或大或小,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和同事保持良好關係,生活和工作要做到平衡,不然就會出現各種的問題,沒有壓力顯然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給自己減壓的話,就會造成「踢貓」效應。所以我們作為職場人士來說能否消除這些壓力和問題呢?
  • 《薩利機長》:職場中,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核心競爭力
    將核心競爭力應用到職場中的個人,則是指,一個人具備其他人沒有的某種專業能力,這種能力很難被人效仿、無法被人超越,保證了個人的競爭優勢,不會輕易被他人和時代所淘汰。再說職場中最常見的升職競爭,如果你沒有核心競爭力,你如何能贏過對手,登上更高的職位。還有讓人煩惱的談加薪,如果你是一個可有可無能被替代的人,領導憑什麼給你加薪,不辭退你都算好的了。
  • 時間管理工具3:ABC法則的定義及應用,助力高效職場
    這是專欄《高效職場必修課》的第一章內容,時間管理工具3:ABC法則的定義及應用。王莉是一個服裝店的店長,工作已經有7年多,經驗豐富,做事認真,但每天她都覺得非常忙碌。一天,主管讓她寫一份新員工的培訓課件,這份內容非常重要,需要她三天後在店長大會上做匯報。
  • 如何快速實現升職加薪?職場精英:修煉硬本領,打造核心競爭力
    作為老闆,他們會鼓勵具有硬本領的職場人跳槽,因為這能倒逼他們走出舒適圈,接受新的挑戰,在新的環境中持續學習新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收穫更快速的成長。但是他們都不願意聘用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原因有兩點:一是頻繁跳槽的人,他們工作不具有穩定性,不會對企業的發展做出太多的貢獻。
  • 作家寫作秘訣是觀察記錄生活、提煉升華思想,避免千篇一律的作品
    所以,寫作的秘訣就是記錄生活中印象深刻之事即可。寫作藝術來源於生活,經過加工提煉,又高於生活。可能你會說,我平時就是兩點一線的生活,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所以沒什麼可寫。這裡有一點比較重要,隨身帶著紙和筆——現在的手機更為方便——擅於發現記錄生活,避免大事沒有,小事不記的壞習慣。最好記錄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美的一方面,少記錄負面的東西,比如王源抽菸後登央視。王源臺下越來越冷漠。
  • 提升會議效率 釋放創造力 聯想thinkplus智能會議解決方案亮相IF大會
    電話會議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工作場景當中,跨地域甚至跨語言的會議協同成為很多職場人士的日常,而語音通話質量奇差,時斷時續則是另一個讓人不愉快的日常,5個小時會議結束後,會議紀要整理更是讓人崩潰,職場人究竟應該如何「自救」……2019年12月22日,聯想thinkplus智能會議解決方案於極客公園IF大會上驚豔亮相,同時繼聯想Tech World 2019後再次發起
  • 職場:聰明人處世之道,3句話不說,3件事不做
    因為聰明人都有自己的處事原則,一位職場老油條總結過,聰明的職場人有3句話一定不會說、3件事一定不會做:1.氣話不說人在生氣的時候容易被衝昏頭腦,說出一些不理智的話,會傷害到他人。3.大話不說踏實,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條件之一。不踏實的人喜歡說大話,喜歡誇誇其談,把自己吹上天。要知道,真正聰明且有實力的人都是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即使你的業務能力很強,也別總是把這個掛在嘴上,否則你做得再好也得不到真心的誇讚和欣賞,反而會讓人避而遠之。
  • 如何建立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為人處世的3個技巧,你一定要記得
    職場上和人打交道難嗎?其實如果你能把握住技巧,就能看透其中的玄機。在職場中與人打交道,要做到完美優雅並不難。所以我們來分享一下,在職場中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3大技巧是什麼吧。2、不要捲入流言的傳播在職場上,傳播流言蜚語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想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成就,獲得晉升,就請你遠離流言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