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夏日的餘熱退場
涼爽的秋風就接踵而至了
秋天
像個溫婉素淨的姑娘
不動聲色地穿過時光的縫隙
暈染了季節的眉梢
2020年09月22日
庚子年八月初六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
「秋分」有兩層意思:
一是,晝夜時間均等。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南半球則相反。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
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時節,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涼爽的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一天比一天冷。此時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菸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穫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
勿過急,勿過遲,秋分種麥正適宜。
淤地種好麥,明年豆更強。
秋分到寒露,種麥不延誤。
種麥泥窩窩,來年吃白饃。
種麥泥流流,來年吃饅頭。
秋分稻見黃,大風要提防。
秋分收春豆。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葉落空。
秋分棉花白茫茫。
秋分種,立冬蓋,來年清明吃菠菜。
秋分種小蔥,蓋肥在立冬。
秋分節到溫度降,魚塘投餌要減量,投餵水旱各種草,嫩綠新老均勻上。
多施肥料培水質,一肥二活三要爽,魚病防治莫粗心,綜合防治高產量。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
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秋分後頓悽冷有感》
【宋】陸遊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秋分前三日偶成》
【宋】 釋文珦
秋光幾一增,在候已無雷。
顯氣凝為露,嘉禾秀出胎。
燕銜餘暑去,蟲喚嫩寒來。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秋分至,樹葉變黃
頤和嫻靜,從容舒緩,淡然平和
是秋季最佳的養生時節
秋分之後,涼燥主氣,易傷津液,凡飲食、進補,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秋分養生應該注意以下四點:
1. 飲食滋潤,進補適當
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天屬肺金,五味之中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在秋天宜收不宜散。要儘量避免食用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食用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季津液易傷,容易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
2. 輕鬆平緩,運動適量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瑜伽、散步、八段錦等。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鍊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慢跑、打太極拳等。適當的冷水鍛鍊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時可用冷水洗臉、洗腳、浴鼻。
3. 早睡早起,適當添衣
秋季晝夜溫差大,易邪氣入體,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秋季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鍊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4、保持積極心態
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四季輪迴,各有各的美好
這都是生命最真實的展現
讓我們好好享受這個秋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