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發現獲得高強度金屬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最近,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斌與重慶大學教授黃曉旭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高壓下發現了納米鎳持續強化的現象,以及3納米鎳在高壓下的強度可達到普通商用鎳強度的
-
提高材料綜合強韌性新途徑
為了使材料強化後獲得良好的綜合強韌性能,強化界面應具備三個關鍵結構特徵:(1)界面與基體之間具有晶體學共格關係;(2) 界面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機械穩定性;(3) 界面特徵尺寸在納米量級(<100nm)。進而,盧柯等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材料強化原理及途徑——利用納米尺度共格界面強化材料。
-
金屬材料的四種強化方式最全總結來了熱處理
如冷拉高強度鋼絲和冷卷彈簧等,就是利用冷加工變形來提高其強度和彈性極限。又如坦克、拖拉機的履帶、破碎機的顎板和鐵路的道岔等也是利用加工硬化來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的。6.但加工硬化也給金屬件進一步加工帶來困難。如冷拉鋼絲,由於加工硬化使進一步拉拔耗能大,甚至被拉斷,因此必須經中間退火,消除加工硬化後再拉拔。又如在切削加工中為使工件表層脆而硬,再切削時增加切削力,加速刀具磨損等。細晶強化1. 定義通過細化晶粒而使金屬材料力學性能提高的方法稱為細晶強化,工業上通過細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強度。2.
-
【材料知識】強化——讓金屬變得更強,四種工藝總結
但加工硬化也給金屬件進一步加工帶來困難。如冷拉鋼絲,由於加工硬化使進一步拉拔耗能大,甚至被拉斷,因此必須經中間退火,消除加工硬化後再拉拔。又如在切削加工中為使工件表層脆而硬,再切削時增加切削力,加速刀具磨損等。 細晶強化 1.
-
重慶大學最新研究成果登上《Nature》,10 納米純金屬強化現象迎來...
2 月 24 日,重慶大學材料學院黃曉旭教授團隊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陳斌研究院團隊等聯合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 High pressure strengthening in ultrafine-grained metals(超細晶金屬的高壓強化)的論文,該研究結果是材料科學領域的一大重要進展。
-
【知識】金屬的四種強化機制
金屬的強化是指通過合金化、塑性變形、熱處理等手段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金屬的實際強度只有理論強度的幾十分之一,甚至幾千分之一。為了提高金屬的強度,常用的強化方法有形變強化、固溶強化、第二相強化、析出強化。
-
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板的特點
高強度鋼板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板的特點1、強化機制目前商品化的屈服強度600MPa級別以上的薄規格高強熱軋板按主要強化機制分有兩種。二是析出強化系列熱軋板,其成分特點是在碳-錳鋼的基礎上添加一定量的鈮、釩、鈦等微合金元素。析出強化系列熱軋板的優點是成形性能好,容易生產,強度級別比貝氏體系列的高;缺點是低溫衝擊性能相對較差,板卷性能對加熱和卷取溫度敏感。
-
金屬所學者提出提高材料綜合強韌性的新途徑
為了使材料強化後獲得良好的綜合強韌性能,強化界面應具備三個關鍵結構特徵:(1)界面與基體之間具有晶體學共格關係;(2) 界面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機械穩定性;(3) 界面特徵尺寸在納米量級(<100nm)。進而,盧柯等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材料強化原理及途徑——利用納米尺度共格界面強化材料。提高材料的強度是幾個世紀以來材料研究的核心問題。
-
驚聞金屬材料疲勞試驗新成果,提高抗疲勞性能新思路
然而,像以銅為代表的純金屬材料,經SPD處理後疲勞強度似乎達到了100MPa左右的飽和值,這時就很難通過改善SPD加工過程來繼續提高抗疲勞性能。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工程金屬材料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包括高強度鋼,銅合金和鋁合金等。因此,如何通過研究金屬材料的疲勞試驗,提高金屬材料的抗疲勞強度這一難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工程意義。
-
金屬材料的未來
隨著高技術的興起,又把新材料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並列作為新技術革命的重要標誌。如今,材料已成為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工程領域,上世紀50年代的工程材料以金屬材料為主,但由於其比強度及比剛度較低,金屬材料在當今工程結構材料中所佔的份額日益減少。在把重量作為主要考慮因素的應用領域,例如航空及運動器材等,金屬逐步被其他輕質高強材料所替代。
-
寧波材料所在新一代雷射衝擊強化技術研究方面獲得突破
雷射衝擊強化(Laser Shock Peening, LSP)是一種先進雷射表面處理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屬部件的疲勞壽命等。常規LSP原理是,先在金屬表面貼服吸收層,側面噴水形成透明薄膜,然後將高強度(GW/cm2)、短脈衝(8~30ns量級)雷射穿過透明約束水層,作用於吸收層,吸收層在強雷射作用下,瞬時產生高溫、高壓等離子體。
-
一種細晶強化新手段
來自澳大利亞RMIT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超聲波處理可以改變3D列印金屬材料內部微觀結構,從而獲得比傳統3D列印材料更高的強度。相關論文以題為「Grain structure control during metal 3D printing by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於1月9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
範景蓮:難熔金屬女中豪傑—新聞—科學網
■張涵 範景蓮,現任中南大學難熔金屬與硬質合金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先後榮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組部「萬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基金、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這樣的成績和榮譽對她來說殊為不易。
-
馬氏體時效鋼強化工藝特點
馬氏體時效鋼是一種以超低碳馬氏體為基體,通過時效產生金屬間化合物沉澱硬化的超高強度鋼。與傳統的高強度鋼不同,它不是用碳而是靠金屬間化合物的彌散析出來強化,這使其具有一個突出的優點:熱處理工藝簡單方便,這是由於馬氏體轉變不受冷卻速度的影響,不會出現像淬火回火鋼中常出現的淬透性問題,熱處理變形小,加工性能及焊接性能都很好。馬氏體時效鋼的顯著特點是在超高強度下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優異的斷裂韌性,這使它不僅可以取代傳統的高強度鋼,而且在一些重要領域內獲得別的材料難以替代的應用。
-
南科大一種新策略實現合金超高耐磨性能!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任富增課題組提出通過晶粒結構納米化、晶界原子偏聚和引入高密度共格納米析出相等調控合金界面結構和化學成分的新策略實現室溫和高溫超高耐磨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上。
-
科學家實現梯度納米孿晶金屬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同步提高
其原因之一是現有技術很難製備出結構梯度精確可調控的塊體材料,如表面加工或機械處理技術所獲樣品梯度層體積分數及結構梯度均有限,從而嚴重限制了人們對梯度結構金屬內在梯度與力學性能相關性以及其本徵變形機制的理解。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磊研究員課題組和美國布朗大學高華健教授研究組合作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金屬所面心立方金屬層錯能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工業界對於具有高強度、高塑性、高疲勞性能的金屬材料具有重要的需求。鑑於這種同步強韌化效果是基於變形機制改善而非微觀組織的調整,因此,在粗晶、細晶、超細晶直至納米晶組織範圍內均可以實現強度和塑性同步提升,進而從合金設計上實現金屬材料的同步強韌化。
-
金屬材料檢測對象金屬材料晶體的詳細介紹
以色列科學家舍特曼獲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舍特曼在1982年發現了準晶體,稱這一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科學家看待固體物質的方式。「與此前人們認為的原子在晶體內呈對稱模式分布的理論不同,舍特曼揭示出原子在晶體內的堆積形態可以不重複(有規則但絕不重複)。」
-
科學家在金屬釩中發現新相變類型
科學家在金屬釩中發現新相變類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12: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2月20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卡內基學會地球物理學實驗室科學家20日報告說,他們在金屬釩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相變類型
-
工程金屬材料的結構納米化科學與技術
「金屬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在軋輥上的應用」項目獲得「2013年度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2014年,兩名學術帶頭人分別被湯森路透授予「最具國際引文影響力獎」和「高被引科學家獎」。目前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途徑分兩類:一是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在材料表面沉積一層具有優異力學或理化性能的材料;二是通過擴散或化學反應使材料表面層的成分、組織或結構發生變化,獲得高性能表面層。然而,這些途徑存在諸多不足,如界面結合問題、表層剝落、化學反應溫度過高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