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無論是科技水平、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後於西方國家。但那個時期的中國,也湧現出了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風雲人物,在眾多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中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國就在諸多領域趕超西方國家。
如今的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軍事、航天以及高新科技領域等方面均走在了世界前列。而我國的天眼之父南仁東先生,回國後的科研成果,更是讓中國領跑世界20年。
南仁東先生生於1945年,年少時就異常聰慧,並且勤奮好學。等到他18歲的時候,更是考出了平均98.6(百分制)的高考成績,如願以償的進入了清華大學,並學習無線電技術。因為當時的中國,其實在天文領域還沒有很好的成就,可謂是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所以南仁東一直都想為國家出一份力。
自清華大學畢業的他,最初被分配到了吉林長白山一個無線電廠,一幹就是十年。等到1977年高考恢復後,南仁東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南仁東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師從著名天文學家王綬涵教授,並獲取了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即便是被雪藏十年,南仁東依舊非常優秀。
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畢業之後的他前往荷蘭、蘇聯等國的知名天文臺進行考察訪問,之後更是在歐洲主持了全球十餘次的觀測。經過多年的學習與實踐,他早已成為了全球最頂尖的天文學家之一。對於人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視的,當時幾乎整個西方世界的天文臺都想將南仁東教授留下,甚至開出了比國內高出300倍的薪酬。
然而,一心想要回國的南仁東,即便是西方300倍的薪酬也留不住。在那個時期,南仁東選擇了回到祖國,並加入到北京天文臺工作。南仁東教授的出現,也讓我國的天文領域不再是短板,而在他的帶領下,我國的"FAST"天眼也得以建成,這也是現今世界範圍內單口徑球面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建成,也意味著我國在這一領域對西方實現了反超。外媒曾對此事進行報導,中國的天眼已經領先世界20年。
取得如此成就的南仁東先生,他的生活依舊沒有多大變化,也從未在意國家給予多少。令人遺憾的是,南仁東先生由於操勞多度,在2017年9月15日,因為肺癌突然惡化逝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而南老在離世之前,對於自己的葬禮,他也只是留下這4個字,一切從簡。或許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至今依舊有不少國人僅知天眼,而不知「天眼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