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斑頭雁,遷徙中得救助

2021-01-13 大眾數字報

  農村大眾報臨清訊 (通訊員夏潤飛 龐磊)近日,有熱心市民通過「12345市民熱線」反映,有兩隻大雁落在了市體育場的草坪上,希望相關部門進行救助。臨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接到承辦單後,立即前往現場查看。經鑑定,場內的兩隻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頭雁,推測是在遷徙途中因體力不支而棲息於此。
  經臨清市野生動物救護站工作人員現場觀察,兩隻斑頭雁無明顯外傷,進食、飛行正常。工作人員將斑頭雁帶回救護站為它們做進一步的檢查,待天氣回暖後放生。據悉,斑頭雁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候鳥,能夠在臨清發現實屬罕見。
  近年來,臨清市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對群眾進行野生動物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鼓勵廣大群眾發現受傷動物及時聯繫相關部門救助。通過宣傳,廣大群眾的法制觀念和生態保護意識提高了,形成了全民參與、人人保護的良好局面。

相關焦點

  • 遷徙季北大港「稀客」不少 疣鼻天鵝等紛紛現身
    今年春季遷徙季,北大港溼地來了不少「稀客」,白鶴、疣鼻天鵝、鵜鶘、文須雀……它們之中有的很少在北大港溼地出現,有的甚至是首次在這裡記錄到。&nbsp&nbsp&nbsp&nbsp多種珍稀鳥類現身溼地&nbsp&nbsp&nbsp&nbsp「今年來了好幾種平時較少見到的鳥。」
  • 監測指長江源「世界飛得最高的鳥類」斑頭雁種群回升
    中新社西寧6月4日電 (記者 張添福)最新監測顯示,長江源區域雅達湖、班德湖棲息的「世界飛得最高的鳥類」斑頭雁,種群穩步回升。斑頭雁被譽為「世界飛得最高的鳥類」,它僅用8小時就能飛越喜馬拉雅山脈,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
  • 能一口氣飛越珠峰,斑頭雁為何能夠無懼高原反應?身體之中存奧秘
    無論是對於鳥類而言,還是對於其它擁有季節性遷徙習性的動物來說,遷徙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在遷徙的過程中,野生動物們要歷經磨難,還要遭遇重重危險,最終才能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而隨著季節的更迭,它們又要原路返回,這樣一年兩次的遷徙一直都在周而復始地進行著。
  • 探訪嘉定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流浪」的孔雀們被救助到這裡
    天鵝斑頭雁也是「常住客」在瀏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還養著三隻黑天鵝、一隻疣鼻天鵝以及一隻斑頭雁。陸萬鵬告訴記者,上海剛好位於鳥類的遷徙通道上,每年秋冬和春季,都有大量鳥類遷徙。很多水鳥往返都會在長江口一帶休整,補充能量後,繼續遷徙。
  • 紅嘴黑翅水禽在雲水湖遊弋,原來是「稀客」來過冬了
    連日來,有遊客反映,雲水湖來了一位神秘的「稀客」,每天孤零零地在湖面上遊弋,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19日下午,在嶽屏公園東大門旁的主遊道旁,記者發現一隻紅嘴黑翅的水禽正在湖面上快速遊動,水禽十分機智,注視著周邊的動靜,一旦有遊人靠近,水禽便立馬扭頭轉向。通過觀察發現,這隻略顯肥胖的黑色水禽不時藏身在花草豐美的生態浮島上棲息。
  • 世界瀕危物種白鶴遷徙途中凍傷 警民合力救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6日,一隻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白鶴在遷徙途中意外受傷,無法繼續飛行,掉落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海魯吐鎮圖古日格嘎查鐵裡小組村。當地一村民在路邊發現了這隻白色的大鳥,隨即將其送到了海魯吐派出所。
  • 中山公園迎來稀客 池鷺歡歌起舞扮靚盛夏
    日前中山公園小西湖迎來了稀客——四隻池鷺。它們在荷花間嬉戲捉食,上下翻飛,引來許多遊客駐足觀賞。這是池鷺連續第三年光臨小西湖。     池鷺的部分種群為留鳥,部分遷徙,特別是在中國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都為留鳥。在長江以北繁殖的種群全為夏候鳥。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一場遷徙而已,為何如此悲壯?
    在紅灘中覓食的丹頂鶴,丹頂鶴屬於大型鳥類,體長甚至能達到1.6m。灰白色是斑頭雁,棕黃色是赤麻鴨,它們通常結伴而行 | 攝影師@山風大海、荒漠、高山等惡劣環境,讓這些候鳥們不得不馬不停蹄、片刻不息地完成遷徙。
  • 呼和浩特:一隻阿穆爾隼得到救助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郝儒冰)5月22日16時許,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森林公安局接到回民區公安分局糖廠路派出所轉警稱,有市民送來一隻像鷹但不知名的鳥,要求予以救助。隨後,回民區森林公安局民警來到糖廠路派出所了解到,這隻鳥是一位熱心市民從糖廠路附近的一條水渠中撈出來送到派出所的。
  • 我要飛得更高:世界上飛得最高的10種鳥
    它們是一種非常強壯的遷徙鳥,翼展長度達2.3米。在非洲的熱帶度過冬季。在長途遷徙中,形成一個大群向南飛行,團體成員可達從幾千至上萬不等。 最高飛行高度可以達到16000英尺(4878.6米)。
  • 威海來了一群「稀客」!
    近日,榮成櫻花湖迎來了天鵝種群裡的「稀客」——五隻疣鼻天鵝,其中四隻為成體,一隻為亞成體(未成年)。於碧波蕩漾的櫻花湖上,疣鼻天鵝與大天鵝以及其他鳥類盡情遊弋飛翔、樂此不疲,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今年科考隊在這個『大產房』周邊的瑪依雪山東側,拍攝到了一個超大的遷徙種群。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近5、6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 8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 「2020我們與藏羚羊」系列科考節目。這是2013年以來,科考隊第10次走進羌塘。
  • 稀客!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稀客!黑臉琵鷺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
  • 玉環:稀客黑臉琵鷺溼地舞翩躚
    玉環:稀客黑臉琵鷺溼地舞翩躚 2021年01月14日 08:37:15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拍友 段俊利 陳盆峰   近年來,玉環市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緊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漩門灣國家溼地生態不斷改善
  • 稀客!紅嘴巨鷗首次在綿陽出現
    稀客的到來,讓不少鳥類攝影愛好者來到三江半島捕捉它們的身影,尤其是綿陽市愛鳥協會的成員們,大家一邊拍攝美麗的鳥兒,一邊做著宣傳、保護鳥兒的工作。
  • 警民聯手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為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錫林郭勒盟公安機關持續開展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工作,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明顯提高,並於近日,警民聯手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 赤麻鴨遷徙瀘州越冬 為冬日裡的沱江帶來生機活力
    日前,龍馬潭區胡市鎮金山社區境內飛來一群「稀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麻鴨,它們三五成群,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水中嬉戲,給冬日裡平靜的沱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據龍馬潭區農業農村局動植物疫病蟲害防控站副站長李華蓉介紹,赤麻鴨又名大黃鴨,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於遷徙性鳥類,主要繁殖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沿岸等地,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會不斷遷徙。「剛開始還以為是野鴨子。」金山社區三組居民陳家強說,他們以前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鳥,最近才發現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現在有三十多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