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發現海底「寶藏」,1600萬噸稀土,卻讓我們轉讓開採技術
、發光和電化學特徵,在很多技術中都有利於減輕重量,減少排放,降低能耗消耗,還可提供更高的效率、性能、小型化、速度、耐用性和熱穩定性。所以為了滿足對稀土的需求,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組成了「稀土聯盟」,共同合作加緊建造除中國之外的大型稀土加工廠。日本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替美國分憂,不惜打破之前的計劃,根據日媒早前的報導,日本將提前1年時間,計劃在2021年試開採深海海底稀土資源。
-
日本將全面啟動對海底稀土礦資源開發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1月14日報導,日本將全面啟動對深海礦物資源的開發。由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和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組成的團隊將在政府的支持下於2月調查南鳥島周邊海域富含稀土金屬的稀土泥含量。
-
全球首次聲波顯示南鳥島周邊錳結核分布
具體來說,通過共5次的航海研究對南鳥島專屬經濟區約155,500km2的面積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40%、約61,200km2的廣闊海底是錳結核密集區(圖1)。密集區與反射強度超過特定強度(此次的觀測數據標準為5.72dB)的場所相對應(圖1及圖2),其面積相當於四國和九州加在一起,佔南鳥島專屬經濟區整體面積(約430,000km2)的14%。
-
由於對稀土元素資源匱乏,日本打算從化石魚中開採稀土元素
除了飛機場和日本氣象站外,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了。最近的土地在1,000多公裡之外。然而,儘管其品質不佳,但該島仍是解決稀土元素匱乏的關鍵:稀土元素寶庫。魚化石是稀土元素的搖籃。它們堆積太多了,以至於日本科學家計算得出,在這個小島以南2500平方公裡的區域中,泥漿可以滿足數百年來世界上四種稀土元素的需求。但是為何?而且最重要的科學家是將如何處理?
-
日本在太平洋島嶼上開採鋰離子電池所需的稀有金屬
《讀賣新聞》,一個負責自然資源的政府機構宣布,從日本專屬經濟區的海底成功挖掘出鈷和鎳等稀有金屬。對日本來說,國內稀有金屬生產一直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因為日本在稀土金屬方面高度依賴中國,而稀土金屬對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至關重要。海底採礦地點位於太平洋南鳥島南海岸,低於海平面約900米。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可滿足兩百年能源需求
目前人類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帶,要形成可燃冰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原材料、溫度和壓力。因此,無論是在海底還是陸域的永久凍土帶都要滿足這一條件。 最後,必須要在高壓條件下才能生成。在0℃時,需要30個大氣壓才可以生成可燃冰。
-
日媒:日本領先世界成功連續開採海底礦石 不再「受制於人」
日媒稱,在9月下旬,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而且,由於日本被海洋所包圍,擁有在世界上面積屈指可數的專屬經濟區(EEZ),國產資源的開發將不再是「夢」。如果能夠努力做到商業化,便不再「受制於人」。
-
中國深海稀土開發尚待時日:技術沒問題,但受環境、市場制約
我國深海稀土調查研究走在世界前列「這次之所以能在東南太平洋發現大面積深海富稀土沉積,是因為有的放矢,前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大洋協會是全面統籌組織我國國際海底區域礦產資源調查開發的專門機構。
-
日本擬建球狀海上漂浮城市 遇極端天氣可潛入海底
(網頁截圖)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4日報導,日本計劃未來建造巨球狀海上漂浮城市,在遭遇極端天氣時還可潛入海底。每座巨球狀城市可容納5000人,並可依託該城,在海床上執行科學研究。這種未來漂浮城市名為「海洋螺旋」,由日本東京清水建設株式會社(Shimizu Corp)與東京大學、日本海洋與地球科技研究社(Jamstec)聯合設計推出。
-
2020年11月稀土永磁全產業鏈研究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實施;看看釹鐵硼行業更新新玩家介入端倪;了解所謂稀土元素一場國家安全危機;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速度領先國際;日立金屬磁材事業如何變奏;磁吸無線充起釹鐵硼需求一隅?62SRC計劃在2022年進行商業性的稀土分離64美國稀土礦商MP借殼上市661.4應用觀察68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後疫情世界68磁吸無線充起釹鐵硼需求一隅?
-
機器人助力日本海底熱水發電
日媒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首次成功地進行了「海底熱水發電」實驗,該實驗利用從海底噴出、包含硫化氫的熱水進行發電。電力是海底探測和觀測所必不可少的,一旦可以在海底直接發電,則海洋研究空間會大大擴展。
-
日媒:中方擴大海底地形命名 提升「海洋強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日媒稱,在日本命名地形較多的專屬經濟區周邊的西太平洋,中國近年來頻繁對海底地形開展命名活動,2011年以來已經命名28處地形。日媒稱,今後,中國還有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命名活動。外務省對此加強了警惕。
-
調查顯示日本近海生物種類豐富
日本一研究小組在8月2日發行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文章說,調查顯示日本近海已確認的海洋生物達到約3.4萬種,相當於全球已確認海洋生物物種的
-
日本沉沒成真!日本一座島嶼突然沉入大海:大批艦艇緊急出海搜尋
我們經常喜歡說小日本,認為日本是一個彈丸之國。實際上日本的領土領海面積並不小。日本的領土面積如果在歐洲,也還是說得過去的。如果是領海面積,領海面積竟然排名全球第六。而我國領海面積在世界上只位居第9名。日本有著447萬平方公裡領海,主要原因就是日本有著比較多的島礁。儘管大部分島礁都位於日本本土附近,但仍有少量的島嶼分散於太平洋深處,恰恰就是這些島嶼,對日本的海洋擴張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比如,小笠原群島位於東京南方1000公裡。
-
英報:稀土成中國21世紀經濟武器
英國《泰晤士報》3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掌握技術未來的鑰匙中國從一項長達15年的調查中勝出,成為稀土金屬供應的「最大壟斷國」。業內專家說,這一主導地位將使中國控制消費類電子和綠色技術的未來。
-
中國人身高百年增10釐米比日本高比韓國矮 這個調查結果來自一個...
中國人身高百年增10釐米比日本高比韓國矮 這個調查結果來自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時間:2016-07-28 10:4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人身高百年增10釐米比日本高比韓國矮 這個調查結果來自一個國際研究團隊 你知道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身高最高嗎?
-
為防止沉入海底,日本投資5萬億造「海底城市」網友:不求中國了
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處在兩大板塊的交界地帶。境內遍布火山,海嘯、地震,對日本來說稀鬆平常。而近年來,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全球現象,對此一些美國專家預測,日本全境有可能會被拖入馬裡亞納海溝。日本民眾這下再次不淡定了,一旦日本列島沉沒,他們將去哪?
-
我國稀土儲量曾佔全球71%,為何如今只佔20%呢?
《中國稀土剩餘政策白皮書》顯示,開採產量最巔峰的時候,我國稀土儲量已經佔全球總量的71.1%,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據。稀土對任何工業國家都是極為重要的,舉例來說,日本、韓國等以製造和電子行業起家的國家由於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它們通過進口和礦藏購買,卻擁有世界上超過30%的稀土儲量。幾乎70%的中國出口商品都將流通到這兩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