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成長的過程中,曾經出現了一個教派叫做諾斯替。這個教派來勢洶洶,大有把基督教引入歧途的趨勢。這個教派的形成比基督教還要早一些,在2-3世紀開始流行,它奉行的是精神和物質二元論,認為肉體是邪惡的,人的精神被囚禁在邪惡的物質世界裡不得自由,所以它也否認耶穌是道成肉身。
既然肉體是惡的,那麼諾斯替認為精神就是善的,最高神的本質就是心靈,生命,光這種存在。甚至精神世界是獨立於物質世界的,是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這個教派的教義,大概糅合了東方教派的神秘主義和古羅馬哲學中的唯心主義思想,早起的有些基督徒被吸引,被基督教的正統教派斥為異端。
號稱自己是基督徒,實際上是諾斯替教派的異端分子馬西昂,宣稱基督教跟《舊約》毫不相干,他還煞有其事地自己編撰一個《新約》正典,自行組織教會,讓基督教遭遇了一次很大的危機。
不僅如此,當時還有很多偽福音書流行,隨著耶穌的第一代使徒相繼離世,也面臨著耶穌事跡無人可傳的局面。也就是因為這樣,基督教會才覺得有必要編撰自己的正統福音書,將純正的信條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下來。真正的基督教正典應該符合三個條件:作者應該是使徒或者與使徒關係密切的人;得到教會的認可;教義必須純正。
最終成書的《新約》正典有四類,分別是:四福音書,《使徒行傳》,使徒書信,《啟示錄》
當然諾斯替教派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消亡,而基督教卻一直發展壯大直至今日還大為流行。二十世紀的「神智學運動」的很多觀念跟諾斯替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來源就是這個已經消亡的教派。
當然一個宗教的成長道路都是布滿了敵人。比如《舊約》裡記載的耶和華最大的敵人就是巴力神。這個神被崇拜的時間其實比耶和華要早很多,是迦南人,腓尼基人和敘利亞人的原始神之一,是太陽神,也是農業神,更是戰神。
巴力神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諾亞的兒子,閃族的始祖,是閃族最高階的神,閃族的很多文獻上都可以找到其榮耀的崇拜記錄。但是巴力神被視為邪惡之神是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的事。
以色列人建立起自己的宗教崇拜之神之前,這位巴力神是恨風光的,神廟都是耗費巨大的,崇拜儀式都是奢侈豪華的,不僅如此,它有個被人詬病的活人祭拜,有時候在祭拜儀式上還會出現淫亂的現象,所以被耶和華神斥為墮落之神。《舊約》裡耶和華多次提及這位邪惡之神,並且嚴禁自己的信徒去崇拜這個神,如果崇拜這個神就被視為及其大的惡。
但是我們知道所羅門王七十二柱之一就有這個巴力神,還是排名第一的魔神。所羅門王和他的父親大衛王都是非常出色的君主,但是所羅門的輝煌時代之後以色列走向分裂,據《舊約》記載,跟巴力崇拜有很大的關係,此後分裂的王國統治者大都以敬拜耶和華還是崇拜巴力被分為善惡兩端。
當時的所羅門王是少有的集合了智慧頭腦,藝術細胞,以及英俊外形的君主,只是晚年之後,所羅門王也橫徵暴斂,驕奢淫逸,還娶了很多外族女子為妻。這些外族女子帶來她們的神,大搞邪神崇拜,而所羅門王也隨著這些寵妃進行邪神崇拜。所以上帝耶和華非常失望,收回了十個部族,只留下兩個部族以及一小份國土給所羅門王的後人掌管——這份最後的恩賜估計還是因為上帝跟大衛王之間的約定,上帝要永保大衛的後裔血脈。
我們再來看《新約》時代,耶穌現實裡最大的敵人當然就是法利賽人,而最邪惡的敵人當屬撒旦。耶穌不但要和法利賽人鬥智,進行辯論,還要抵擋撒旦的誘惑,不被撒旦蠱惑。
其實耶穌的敵人,一方面是現實的,具體的,是為了自身生存需要去面對的。耶穌為了宣傳自己的信仰,需要反對法利賽人的教義,即使作為同宗的來源,但走的前路到底還是有分歧的。
另一方面,耶穌還得跟自己的內心作鬥爭,所謂撒旦的誘惑,跟多時候是內心對這個現世界的抵抗。如何在世俗中堅守自己的信念,如何在艱難中磨練自己的精神,都是一場看不見卻需要努力奮鬥的自我戰爭。
大家認為上帝,耶穌基督的敵人還有哪些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