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荀亦看歷史
由於歷史的偶然,保羅的事跡非常明了地傳達給我們,而使徒約翰卻是默默無聞的神秘人物。《聖經》中除了三封書信外,還有兩本非常主要的作品也是約翰寫的。不過批評家推測《啟示錄》可能是在公元9—70年間寫成,而且作者可能是另一位約翰——帕皮阿斯曾提到過的長老。查斯丁·馬蒂爾則認為這本強有力的《啟示錄》,乃是出於基督所喜愛的門徒約翰之手。那麼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有關使徒約翰的歷史故事吧
但是早在4世紀時,尤西比烏斯提出許多學者對於此書「真實性」的懷疑。這本書的作者應該是一位相當傑出的人物,因為在他寫給亞洲地方的教會書信中,帶著一種威嚇、權勢的口吻,如果這本書的確是使徒約翰所著(我們暫時認為如此),那麼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約翰也同他的兄弟雅各一樣,被稱為「雷子」在艾菲索斯、士麥那、帕加馬、薩迪斯以及其他許多小亞細亞的城市中,約翰被當地人認為是教會的領袖。據尤西比烏斯的記載,約翰被羅馬皇帝多米提安放逐到帕特摩斯,而約翰就是在這個愛琴海中的小島上完成了《約翰福音》和《啟示錄》。他活了很久,以致有人以為他永不會死。
在形式上,《啟示錄》類似《但以理書》和《諾書》。像這類採用預言式象徵性的異象,是當時猶太人著作中常使用的文學技巧。除了所提過的《啟示錄》外,尚有許多類似的作品,但都沒有《啟示錄這本書作者驚人的口才。作者一開始就以最普遍的信仰,即在天國來臨之前,必有撒旦來臨,並且掌握世界,罪恐也將達到全盛時期,來描寫尼祿王的掌權,就如同撒旦的掌權時期。撒旦和他的隨從背叛了神,天使長米歇爾與他的使者將撒旦打敗了。
於是他們被趕到地上,借著異教國家的權勢,壓迫、打擊基督教。書中所說的敵基督及大獸均是指尼祿王,他是從撒旦來的假先知,正如耶穌是由神而來的一樣。羅馬城被描寫成「坐在眾水之上的大淫婦,住在地上的君主與她行淫」。她是「巴比倫的妓女」,是所有罪惡、不道德、偶像、淫亂的根源及中心,在那裡,褻讀神且沾滿了血腥的尼祿王,要求像基督一樣地受基督徒的敬拜。
在一連串的異象後,作者看到了將要降臨到羅馬及其帝國的一切懲罰。將有蝗蟲飛到地上傷害地上的居民,除了14.4萬個額頭上有上帝印記的猶太人,其餘的均如此受痛苦五個月。有神的使者要將神的怒氣傾倒在地上,用可怕的痛苦折磨人,把海水變成血,好像死人的血,以致所有海中的生物都死了。另有神的使者要用太陽的炎熱炙烤所有不知悔改的人,四位使者將要「率領2億的軍馬」將人的三分之一殺死,四位騎在馬上的「用刀劍、饑荒、瘟疫、死亡和野獸殺害地上的人」。
地要大大地震動,大塊冰雹將要打在那仍存留的不信之人身上,羅馬將要完全地被毀掉地上的君王都跑到阿馬基頓平原上聚集,作他們對神的最後一次抵抗,但是他們終將被死亡所湮沒。撒旦與他的軍隊遭到各方的擊敗,最後被投入無底坑裡1000年,唯有真正的基督徒才能免於這個大災難。所有為基督的名而受苦者,所有曾「被羔羊的血所洗淨者」,將要獲得神豐富的賞賜。一千年以後,撤旦將被釋放到不信的世人當中。罪惡的權勢,將要作最後一次敗壞神工作的努力,但是它們終出來,再一次在人間到處將被克服。
這一次撒旦和他的使者將要永遠被拋在無底坑裡,永無翻身之日。然後捕食,罪惡也再一次降臨最後的審判即將來臨,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在那可怕的日子,「所有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就被扔在燒著硫黃的火湖裡」「所有信徒將要聚集赴神的大筵席,可以吃君王與將軍的肉,壯士與馬和騎馬者的肉,一切自主的、為奴的以及高貴的、低下的人民的肉」,這些人均是不聽從基督呼召的。
一個「新天新地」將要被打造,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牆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如同明淨的玻璃,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每扇門是顆珍珠,城內街道當中,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河的兩岸有生命樹。罪惡的權勢將被永遠地終止。基督的信徒將承受天國,「在那裡不有死亡、悲哀、哭號或痛苦」。《啟示錄》的影響是持久的、直接的,也是深奧的。其中預言,忠心的信徒將要得到救贖,而抵擋壓迫基督徒的人將要遭受懲罰。
這些宣布,成為受逼迫的信徒及教會莫大的精神食糧。其中所提到的「千年國度,也成為那些褐望基督二次降臨之人的安慰。文中生動的景象燦爛的文句,均被許多流行的基督教文學作品所採用。而從1世紀起,一直到19世紀人類把歷史所發生的事情均解釋成《啟示錄》中預言的實現,也收到了警醒世人的功效。《啟示錄》與《約翰福音》同出於一人之手,似乎很難令人相信。《啟示錄》是猶太式作品,而《約翰福音》屬於希臘哲學也許由於尼祿王的殘暴逼迫基督徒,使徒約翰義憤填膺地寫了《啟示錄》這本書,而《約翰福音》是在他年紀老邁時,對希臘的形上學已很老練的時候寫成的。
這時,他對主耶穌的記憶也許已衰退不少。而在伊奧尼亞的島和城市中,無疑地他一定聽了許多有關希臘神秘主義和哲學。柏拉圖曾在一本書中將上帝的理念描寫成各種模式,萬物乃是照此模式而造成。斯多葛學派又把上帝理念與原初之道或上帝豐富的智慧聯繫起來。新畢達哥拉斯學說者斐洛則將其轉變為神的理性,借著它神創造了世界,也借著它,神與世界相連通。如果我們把《約翰福音》從頭重讀遍,記在心中,然後保留「道」來代替希臘原義的「理」,我們立刻可以察覺,約翰加入了這些哲學家的行列: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萬物是借著它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它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對希臘思想極有研究的斐洛認為,有把猶太教中某些詞句改成愛好邏輯的希臘人所能接受的言語的必要。同樣,在希臘文化環境中度過將近兩個世代的約翰,也把希臘的哲學氣味加在神秘的猶太教條裡,如「神的智慧」是有生命的東西,並加在基督教的教條裡,如耶穌是彌賽亞。不管是有意或是無意,約翰繼續了保羅將基督教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的工作。在《約翰福音》中的基督,似乎不再是個活在《律法》之下的猶太人,當耶穌向猶太人講道時,稱呼「你們」,而稱猶太的《律法》為「你們的《律法》」。
基督不是拯救以色列迷失之羊的彌賽亞,他乃是永生神的兒子,不僅是人類未來的審判者,也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通過這個觀點,耶穌人性的一面,就幾乎像諾斯替邪教所主張的被忽略了。而神性的基督就與希臘傳統的宗教與哲學思想一致了。其後的異教世界,甚至仇視閃米特人的世界,均能接受基督如同他們自己的神一樣。基督教並沒有破壞異教,相反,它接受了異教。許多已經消失的希臘思想,均在基督教的神學或禮拜中復生。統治了哲學幾個世紀的希臘語,也成為基督教文學與儀式的傳達工具。許多希臘的神秘氣氛,也進入了感人的彌撒儀式中。其他的異教文化也促成了基督教與各種不同文化、學說、信仰的融合。「三位一體」「最後的審判」、永生及永遠的懲罰的觀念來自埃及。
對聖母與聖子的崇拜及神秘的「通神論」,造成「新柏拉圖主義」及「諾斯替主義」,並攪渾了基督教教條。而基督教的修道制度,也可以在埃及找到它的範例及根源。對於聖母的特別敬拜是來自弗裡吉亞,阿多尼斯神復活的劇乃是出自敘利亞對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或許是來自色雷斯。「千年國度」之說、「最後的火災、上帝與撒旦、光明與黑暗的「二元論」,這些都是出自波斯。而在《約翰福音》中也曾記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密特拉教的儀式與彌撒時的聖餐儀式非常相近。因此之故,基督教可以說是古代異教世界最後、最偉大的創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就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關注和留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