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奧尼索斯的神話:酒神、悲劇以及神秘主義

2020-12-04 澎湃新聞

酒神狄奧尼索斯

一、代表死亡與新生的植物之神

狄奧尼索斯(Dionysus),或者稱為巴科斯、巴薩柔斯,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酒神。根據歐裡庇得斯的《酒神的伴侶》的記載:他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兒子(狄俄多洛斯則說他是宙斯和農業女神德墨忒爾的兒子)。

儘管歐裡庇得斯在《酒神的伴侶》中,將狄奧尼索斯描繪成一個希臘本土神,說他生在希臘,由於赫拉的迫害,而逃往異鄉,之後再返回希臘。但許多證據表明狄奧尼索斯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外邦神,他起源於色雷斯和弗裡吉亞一帶,直到公元前8-7世紀,對狄奧尼索斯的信仰才在希臘確立。

狄奧尼索斯的神話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出現的地方總是伴隨著瘋狂和死亡,前者顯然源於酒精那種使人迷醉的效果,後者則關係到古代社會的農業祭祀典禮。儘管狄奧尼索斯以酒神的身份而聞名,但他還有著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植物之神。他有許多個別名,如「樹中的狄奧尼索斯」、「多花的狄奧尼索斯」、「促使果實生長者」、「常春藤」等,這些名稱都說明了他和植物之間的聯繫。在神話中,塞墨勒因為赫拉的詭計而被雷電劈死,尚在母腹的狄奧尼索斯也差點喪命,好在宙斯賜予了他第二次生命。這象徵著植物在每年冬季死亡,又在春天復活的現象。有學者指出:塞墨勒一開始並非一個普通的女子,而是弗裡吉亞神話中生育植物的大地女神。

英國人類學家弗雷澤在《金枝》中指出:古代許多農業民族都會上演殺死植物之神的儀式。在儀式中,人們選出一個活物來充當植物之神的化身,將其殺死並肢解,然後分散埋進地裡(或分給眾人食用)。這個過程即象徵著植物的死亡,也象徵著將植物之神的力量返還給大地,大地吸收了這些力量以後,來年就會孕育出更多的植物。扮演植物之神的活物視民族和時代的差異有所不同,有些民族會選擇活人——甚至是國王和王子——來充當植物之神的化身。而在古希臘的辛內沙、雅典和赫爾米昂等地區,人們以公牛或山羊作為狄奧尼索斯的化身。歐裡庇得斯將狄奧尼索斯稱為「戴牛角的神」,在古希臘的一些雕塑和繪畫作品中也出現了以牛、羊形象或帶有部分牛、羊特徵的狄奧尼索斯。

根據歐裡庇得斯的描述,狄奧尼索斯最初的追隨者主要為女人,她們被賦予很多個名字:邁那得斯、米瑪洛涅斯、克洛多涅斯、提伊阿得斯等等。這些女人穿著獸皮製成的衣服,在山林中穿梭,發出嘈雜的喊聲,撕碎並生吃沿途所碰到的野獸,甚至連孩童都不放過。正是這種野蠻的作風在早期給狄奧尼索斯的信仰帶來了不好的名聲。

古希臘人祭祀狄奧尼索斯的節日非常分散。光是在雅典就有五個為狄奧尼索斯而設的節日,分別為:鄉村酒神節、城邦酒神節、奧斯克福裡亞節、仲冬酒神節和花月節。其中以花月節最為隆重,它在每年的安塞斯特裡翁月(今歷的2-3月)的第11-13天舉行。第一天為「開壇日」,人們將上一年豐收時釀製的酒運到狄奧尼索斯聖殿供人品嘗。第二天為「酒壺日」,人們將狄奧尼索斯的神像或是裝扮成狄奧尼索斯的人載在裝有四個輪子的車上遊行,隨後還要在布科裡恩(字面意思為「牛棚」)中舉行狄奧尼索斯和執政官的妻子的聖婚。這意味著將統治者和公牛視為狄奧尼索斯的化身的觀念,在當時仍非常流行。這一天還會舉行喝酒以及其它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第三天為「陶瓶日」,紀念狄奧尼索斯的意味比較弱,主要是安撫陰間的亡靈。

酒神的狂歡

二、酒神和古希臘悲劇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指出:古希臘悲劇源於狄蘇朗勃斯歌劇和薩圖羅斯歌劇,這兩種戲劇原本都是狄奧尼索斯祭祀的組成部分。一開始,狄蘇朗勃斯劇內容以講述狄奧尼索斯出生、經歷、遭受的苦難為主。公元前6世紀左右,狄蘇朗勃斯發展成一種酒神節上的競賽項目,以村莊為單位進行,每個村莊派出50個人組成的歌隊。最晚到公元前5世紀,狄蘇朗勃斯劇已經打破了題材的限制,成為一項獨立的藝術。薩圖羅斯劇得名於薩提爾,它們是森林的精靈,狄奧尼索斯的隨從之一,外形為半人半獸的樣子,長著山羊的角,以及馬的耳朵和尾巴,腿也是羊腿或馬腿的形狀,擅於吹奏長笛。它們的原型是薩特拉厄人,為色雷斯人的一支,亦崇拜狄奧尼索斯。與希臘神話中的另一種生物馬人原為同類,後來逐漸分化成兩種。在狄奧尼索斯的節慶上,薩圖羅斯歌隊的演員會打扮成薩提爾的模樣,表演一些短劇,內容亦取材於神話。事實上,「悲劇」(tragedy)一詞來自古希臘語中的「tragoidia」,又可拆解成「tragos」(山羊)和「oide」(歌),tragoidia即「羊歌」的意思。

在古典時代(公元前510-前323年),重大的悲劇演出都安排在城邦酒神節上。執政官會選出三名悲劇詩人,撥給他們演員。每個詩人必須提交三部戲劇,最初三部劇的主題必須相關,後來這項要求取消了,此外還要提交一部薩圖羅斯劇,共計四部。這些演出同時也競賽,獲勝的詩人會得到一個花環作為獎勵。從公元前449年開始,最佳主演也會獲得獎勵,當時可能出現了獎金。演出的費用由政府以及城邦裡富有的贊助人提供。自伯裡克利時代起,貧窮的公民還能領到一筆觀劇津貼。在其它一些酒神節上,也會有規模較小的演出。

古希臘劇場

三、俄爾普斯和俄爾普斯教

公元前7-前6世紀,古希臘出現了一個信仰狄奧尼索斯的秘密宗教,叫做「俄爾普斯教」,是根據它的創教者命名的。據說俄爾普斯是色雷斯的著名歌手,他生在荷馬之前,其父母分別為河神俄阿格洛斯和繆斯女神卡利俄珀,也有人說他的父親是太陽神阿波羅。俄爾普斯精於演奏七弦琴,他的琴聲能令野獸俯首,樹木折腰,頑石移步,河水停流。他曾經參加過阿爾戈斯號遠航,在途中,他的琴聲戰勝了塞壬女妖魅惑的歌聲,使眾英雄平安地通過了塞壬控制的海域。

俄爾普斯有真實的人物原型,還是完全杜撰出來的?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定論。

俄爾普斯冥界救妻

俄爾普斯教是一個密教,其成員被禁止向外人透露該宗教的細節,所以直到今天學者們對它還知之甚少。首先,俄爾普斯教流傳的神譜跟赫西俄德的《神譜》大相逕庭。該神譜有多個版本,非常繁雜,為了便於理解,這裡僅作一個簡單的概括。

在俄爾普斯教的神譜裡,第一代神王為法那斯,法那斯的名字含義是「使發光」、「使出現」、「揭開」,他又有許多個別稱:「普羅多格諾斯」(元初)、「厄諾斯」(愛欲)、「潘」(一切、無邊無際)、「墨提斯」(智慧)等等。法那斯是從一個原始卵中誕生的,關於這個原始卵又是如何來的?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說法:黑夜女神尼克斯生育的,時間之神柯羅諾斯生育的,水和土兩種元素化合而成的,風元素形成的。這些都無關緊要,宇宙的歷史的真正開端在原始卵和法那斯這裡,他們代表著宇宙萬物的本源。這種原始卵創世的思想,在埃及、印度、中國等許多民族的神話中都可以見到。

接下來,宇宙的統治權依次移交到了尼克斯、烏拉諾斯、克洛諾斯、宙斯的手中。宙斯和他的女兒佩爾塞亂倫生下了狄奧尼索斯,又名「扎格諾斯」。赫拉唆使提坦神們擄走年幼的狄奧尼索斯。提坦神們用各種東西誘惑狄奧尼索斯,其中鏡子成功地引起了他的興趣。然後提坦神們抓住了狄奧尼索斯,將其殺害,肢解,烤熟以後吃掉。好在雅典娜搶救出了狄奧尼索斯的心臟。宙斯得知此事後,用雷電擊殺了提坦神們,然後又使狄奧尼索斯復活。復活後的狄奧尼索斯從宙斯那裡接過了宇宙的統治權。

狄奧尼索斯並不僅僅是法那斯的後代而已,他也是法那斯的再現,狄奧尼索斯即法那斯,法那斯即狄奧尼索斯,法那斯-尼克斯-烏拉諾斯-克洛諾斯-宙斯-狄奧尼索斯構成了一個循環。俄爾普斯教信奉輪迴的生命觀和宇宙觀。

人類是從提坦神的灰燼中誕生的,又由於提坦神們吃過狄奧尼索斯的肉,所以人類與生俱來就繼承了狄奧尼索斯的部分神性,同時也繼承了提坦神們的罪惡。俄爾普斯教的最終目標就是引導人們激發出自己體內的神性,擺脫罪惡,和狄奧尼索斯重新融為一體。

四、東方的神秘主義

至此,我們暫時將目光轉移到東方的印度。在這裡更早以前就開始流傳著一種和俄爾普斯教相似的神學理念。印度教徒認為,宇宙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稱為「梵」,其人格化形象為梵天,後來被毗溼奴所取代。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從梵那裡衍生出來的,是梵的一部分。而印度教的修行目標也是讓人捨棄作為個體的渺小的身份,與梵合二為一,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

對俄爾普斯教和印度教的神學理念稍加比較,就會發現它們有兩個明顯的共同點:第一,皆持一元論的宇宙觀,認為宇宙是從一個本原分化而來的,這個本原就是神;第二,皆認為人類分享了至高主神的一部分神性,並提倡人與至高主神的再融合。這種思想傳統學界稱為「神秘主義」,它或多或少地存在於歷史上許多偉大的宗教和哲學流派當中,例如:印度教、佛教、道教、俄爾普斯教、諾斯替教、蘇菲教、卡巴拉教、赫拉克利特哲學、新柏拉圖主義、唯意志論。

其中以印度的神秘主義發展程度最高。在吠陀時代晚期——公元前7、8世紀左右,婆羅門教落入了形式主義的窠臼裡,他們把大量精力耗費在祭神的儀式當中,卻忽視了宗教與人類心靈之間的聯繫。所以,一批富有智慧的宗教思想家們擺脫了形式主義的束縛,對婆羅門教中原有的神秘主義思想進行重新發掘,並發展出一套清晰的哲學,他們的思想成果被記錄在各種奧義書當中。

2000多年以後,這些知識傳到了德國,引起了哲學家叔本華的注意。後者將東方的神秘主義與西方本體論的哲學傳統結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唯意志論。老實說,這種結合毫無必要,它不僅沒有給神秘主義這門學問帶來任何新知,反而加深了其混亂性。但叔本華思想啟發了另一個哲學家,那就是尼採。

叔本華

叔本華將世界分成意志和表象面向,意志即世界的本原,也是神秘主義者所說的「神」,表象則是由意志所派生出來的,也即人們通常接觸的世界。尼採顯然對希臘神話、悲劇和俄爾普斯教有一定的了解。他從古希臘神話中借來兩個神——狄奧尼索斯和阿波羅——來代表世界的兩個面向,同時它們也代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藝術衝動。

如前文所述,在俄爾普斯教那裡,狄奧尼索斯是世界本原的化身,藉助他的魔力,信徒們將擺脫有限的自我,重新回歸到本原中去。換句話說,狄奧尼索斯代表的是涅槃衝動。阿波羅可以比作印度神話當中的「摩耶」(maya),後者是「幻力」的意思,印度人認為作為世間萬物正是幻力創造出來的。此外,「摩耶」有時也被視為一個人格化的女神。叔本華就用「摩耶的面紗」來比喻表象世界。而在尼採這裡,創造出表象世界的神就是阿波羅。阿波羅所代表的藝術衝動就是對表象世界的認同,即使知道表象世界是一個虛幻的夢境,也仍然堅持將這個夢繼續做下去。

酒神和日神的衝動或可類比為弗洛伊德的死欲(Thanatus)和愛欲(Eros)。愛欲,也即生欲,即追求生存和快樂的欲望,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的大部分活動以及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建立在這種欲望上的。但是在愛欲之外,弗洛伊德認為生物身上還具備一種想要擺脫生存的煩惱,歸於平靜的願望。弗洛伊德借了希臘神話中的愛神厄諾斯和死神塔納託斯的名字來給這兩種欲望命名。

尼採

尼採認為正是酒神和日神兩種衝動的碰撞和融合產生了悲劇。我們在悲劇中可以看到:主人公們堅持不懈的同各種苦難或不公的命運抗爭。尼採相信這些苦難是意志分化成表象世界時所產生的,並將其比作狄奧尼索斯遭到提坦神殺害時的痛苦。同痛苦抗爭,首先意味著對痛苦和表象世界的承認,因此是日神式的。但悲劇最終往往以主人公的死亡落下帷幕。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以說,悲劇主人公身上同時隱藏著趨向死亡的衝動。這裡的死亡不是消極的死亡,而是積極的。悲劇主人公雖然最後死去了,但他卻從煩勞的生命重擔下解放了出來,超越了表象世界,升華成為一種不朽的存在,這正是酒神狄奧尼索斯式的救贖。很難說尼採的這種悲劇理論完全正確,但它至少有一定的道理。

相關焦點

  • 悲劇誕生:從「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看希臘悲劇的消亡
    在尼採看來,在古希臘神話裡,有兩個神和藝術有密切的關係:一個是日神阿波羅,另一個是酒神狄奧尼索斯。這兩個神在尼採那裡都有豐富的象徵意義。 日神阿波羅是光明之神、預言之神,象徵著智慧和理性,代表繪畫、雕塑、建築這些具象的藝術。具象,就是說這幾種藝術的形式都看得見摸得著,它們強調恰當的比例、和諧的限度。
  • 另一種生命意志:古代神話如何影響了西方文學?
    與弗洛伊德相比,他的門徒卡爾·榮格神秘主義傾向更為明顯——後者的貢獻在於由神話研究提出原型概念和集體無意識理論。神話中的人物如卡桑德拉、美狄亞以及狄奧尼索斯以及潘神,在他看來跟歌德《浮士德》一樣,都屬於原型——其形象不過是集體意象或集體無意識的投射——反映的是集體心理。用榮格的話說,即「神話中對自然的認識,無非是無意識的心理過程之語言和偽裝」。
  • 尼採《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在思想上,華格納受宗教神秘主義思想影響至深。他信奉叔本華悲觀主義哲學思想,讚賞尼採的超人論。但作為信徒他尊奉的是叔本華主義,所以當尼採與和叔本華決裂後,華格納與尼採也隨之決裂。3,科學本身的問題:科學第一次被視為成問題的、可懷疑的東面。
  • 看過古希臘遺蹟,才知原來最有趣的地方是這裡,神話果然沒騙人!
    希臘,因為那些流傳的神話,成為了心目中一直想走近感受的地方,想看看這個國度過去的模樣,尋找荷馬吟唱的那些神話故事裡亦神亦人的形象,也尋找蘇格拉底的睿智。希臘的這一面是屬於人類共同的無盡財富。以及阿迪庫斯劇場,衛城入口處,至今仍在使用的古希臘建築,看上去還是很古希臘。直到走到酒神劇場,瞬間明白,在古希臘,最愉悅有趣的地方是這裡。酒神劇場又叫狄奧尼索斯劇場,以酒神狄奧尼索斯命名,是公元前5世紀的建築,最早為給酒神祈禱聖地,後為祭祀酒神儀式演變而成的戲劇表演的場地,稱得上人類最早的劇場之一。
  • 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女神不僅擁有無上的智慧,還擁有美麗的容顏
    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女神不僅擁有無上的智慧,還擁有美麗的容顏伊瑞克利翁神廟在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女神不僅擁有無上的智慧,還擁有美麗的容顏,所以她有很多追求者。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她也是古希臘著名的處女神,一直都沒有談婚論嫁。然而有天她來到工匠神赫淮斯託斯的工坊,想定製件新武器。赫淮斯託斯見到美麗的雅典娜便失去理性,欲霸王硬上弓。
  • 今朝有酒今朝醉——古希臘酒神精神哲思:自由意志的狂歡盛宴
    引言酒神狄俄尼索斯,又名巴克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護佑著希臘的葡萄種植業和葡萄酒釀造業以及希臘戲劇文化。在古希臘遍布著供奉狄俄尼索斯的神廟,對酒神的崇拜和近乎狂熱的供奉和祭祀儀式對希臘文化和人格精神的發展,以及後來的西方文明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古希臘神話裡的十二主神!你都知道嗎?最喜歡哪一個?
    與中國神話故事中的神不同,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神少了些許神秘,少了些許慈悲。沒有什麼不死不滅不成神,他們像正常的人類一樣,會悲傷,會喜悅。他們會在所謂的命運中顛沛流離,也會在欲望和權力中沉淪。那麼,十二大主神的名字,你都知道嗎?
  • 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臘神話及民間史詩
    2濃鬱的人本主義色彩。希臘神話「神人合一」神所經歷的生活,實際就是人的社會化的生活。對神的肯定與讚揚,實際也是對人的。他們的冥界也充滿光明、人間氣息,不存在「末日審判」的恐怖與神秘。3地位和影響無可比擬,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當高。馬克思說「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是它的土壤」。
  • 那首先得聽他們的神話故事!
    說來奇怪,我們可能不知道離我們很近的日本和韓國的神話故事,但是我們很多人一定聽說過宙斯、雅典娜等古希臘的神話人物。為什麼古希臘的神話就能流傳呢?是其他的國家和地區沒有自己的神話故事嗎?當然不是,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人物,印度有梵天、毗溼奴和溼婆,北歐有奧丁和弗麗嘉,埃及有阿蒙,但是這些都沒有流傳的很遠。只有古希臘的神話人物不僅跨域千年的歷史流傳下來,而且在全世界範圍廣為傳播。
  • 酒神:姬動觸碰神秘捲軸,見到烈焰,女皇美的炫目
    和鬥羅大陸一樣,酒神是知名作者唐家三少的一部作品,主要描述了酒神李解凍因一場意外穿越到五行大陸,化身姬動和烈焰女皇相愛的故事。不過相比唐三和小舞,姬動和烈焰之間的感情經歷更加波折,也更加虐心。不管是美好的還是虐心的感情,必定都有一個起始,那麼姬動和烈焰兩人是如何相遇的呢?
  • 希臘神話中的卡德謨斯-忒拜部落的祖先(下)
    他當國王當累了,於是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孫彭透斯(就是那個給酒神女信徒撕成碎片的王,這酒神也是一位主神,他也是卡德謨斯的外孫)。卡德謨斯把王位傳給了彭透斯之後,帶著老婆離開忒拜北上伊利裡亞,當時看到伊利裡亞的蠻族厄克裡亞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哈哈一笑,拔出長矛,帶領他們與周邊的部落作戰。打遍天下無敵手,統一了伊利裡亞全境,而後又在當地生下一個娃,取名叫伊利裡奧斯,他就是所有伊利得亞人最有名的祖先。
  • 古希臘神話中的潘多拉魔盒,為何會流傳如此駭人的故事?
    前言在世界神話中,古希臘神話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和其他民族的神話相同,古希臘神話也是生長在人民集體生活中的,而且古希臘神話很多原始材料都是通過祭司、預言者和行吟詩人們的口頭傳播保存下來的,可以說古希臘神話是歐洲最早的民間口頭文字。隨著時間的流逝,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也融入了很多時代的特徵,並且出現了多種神話類型。
  • 帶你走入神秘的希臘神話故事,經典童年動畫《奧林匹斯星傳》
    「宙斯,阿波羅,繆斯,波塞冬,相信這些名字一被提起來就讓人想到那個神秘的古希臘,而這些則是出現在那個時代的人物。」像潘多拉魔盒的誘惑、特洛伊木馬與美麗的海倫、伊阿宋尋找金羊毛,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屏幕上被娓娓道來。
  • 神秘主義之前言
    今天,在多次重印和翻譯之後,SD仍然是最全面的神秘傳統的原始資料,概述了「古老時代的秘密教義」的基本原則。它具有挑戰性和預言性,它直接解決了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我們要去哪裡以及為什麼的問題。這兩卷書以Dzyan的古詩節(有數百種來源的確證證據)為基礎,展開了宇宙和人類進化的戲劇——從「宇宙之夜」後的神的覺醒到宇宙與神源的最終統一。
  • 古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12主神,你不知道的得墨忒爾
    古希臘神話中的奧林匹斯12主神,你不知道的得墨忒爾得墨忒爾,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農業、穀物和豐收的女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得墨忒爾教會人類耕種,給予大地生機。土地所有者的作用增強以後,對她的崇拜得到廣泛傳播,她和酒神狄奧尼索斯一度被用來對抗貴族崇拜的奧林匹斯眾神。德墨忒爾通常表現為一個高貴的女性,高挑、莊重、威嚴。一頭漂亮的金髮,像波浪一樣落在肩膀上,金黃的發綹象徵著成熟的玉米穗。她有時被表現為坐在有翅膀的龍拉的戰車上,有時被表現為直立,以全高畫出,總是全身著衣;一隻手中拿一束麥穗,另一隻手持一把點燃的火炬。
  • 神秘主義、直覺與邏輯悖論
    1920年代,維根斯坦以及哥德爾與維也納小組的成員有來往。這個小組的成員深受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1922年)的啟發,建立了邏輯實證主義,試圖以對語言的邏輯分析消滅形上學。他們都生活在維也納,所以邏輯實證主義的核心是維也納學派。戰後,維根斯坦嘗試過山區小學老師、修道院園丁助手、姐姐瑪格麗特的建築師。
  • 歷史上的古希臘宗教神話故事
    歷史上的古希臘宗教神話故事文/最大的開心節日根據羅德島的阿波羅多洛斯的說法,以及其他證據,像雅典娜一樣,狄俄尼索斯也是直接由宙斯本人生出來的。但當你把這個故事跟色雷斯版阿爾忒彌斯的故事放到一起看,阿爾忒彌斯在那裡被稱為科杜斯,—個黑暗而神秘的神,在她的狂歡儀式上,她讓男人穿上女人的衣服,我們禁不住會想起歐裡庇德斯的《酒神巴克斯的女伴》,以及在那部劇中令人心醉神迷的外來神和底比斯王彭透斯之間的衝突。彭透斯與裡庫爾果斯的命運一樣,也被弄瘋了,穿上女人的衣服,他死的悲慘而放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