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誕生:從「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看希臘悲劇的消亡

2021-01-18 騰訊網

在西方思想史上,尼採是一位獨樹一幟的天才。他1844年出生,在大學裡學的是古典學。這個學問研究古希臘羅馬的文獻,有點像咱們中國古代的「訓詁學」。在學習古典學的時候,尼採就展現了天才的語言和思維能力,24歲博士還沒畢業,就當上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古典學教授。

我們先來看看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怎麼回事?它們怎麼造就了希臘悲劇,又讓希臘悲劇走向衰落?

在尼採看來,在古希臘神話裡,有兩個神和藝術有密切的關係:一個是日神阿波羅,另一個是酒神狄奧尼索斯。這兩個神在尼採那裡都有豐富的象徵意義。

日神阿波羅是光明之神、預言之神,象徵著智慧和理性,代表繪畫、雕塑、建築這些具象的藝術。具象,就是說這幾種藝術的形式都看得見摸得著,它們強調恰當的比例、和諧的限度。在希臘人看來,認識阿波羅的主要途徑是夢。他會在夢中對預言家顯現,把神諭傳達給他們;畫家、雕塑家和詩人也會說,自己在夢裡看到了神的形象,之後再把這些夢中的形象用作品表現出來。日神的藝術,表現的都是個體的事物,比如一位相貌英俊的神靈,一座莊嚴肅穆的神廟。在日神的藝術裡,個人和藝術品會保持一定的距離。

跟日神相對的,就是酒神狄奧尼索斯,他象徵狂野的原始力量。與他相應的藝術是音樂,因為音樂是一種沒有固定形象的藝術。跟酒神溝通的方式,當然就是醉。酒神精神就是喝醉之後那種迷狂的狀態,有激情的爆發,也有神秘的直覺。酒神代表的是一種超越個體,跟自然合一的狀態。在酒神藝術裡,人和藝術品之間沒有距離,人完全融入藝術。

我們已經了解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分別代表了藝術的兩個不同的側面,那它們和希臘悲劇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已經了解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分別代表了藝術的兩個不同的側面,那它們和希臘悲劇又有什麼關係呢?

尼採認為,悲劇就是因為這兩種精神誕生的。希臘悲劇到底如何產生,在學術界其實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一般認為,希臘悲劇是從獻給酒神的頌歌和舞蹈發展起來的。最開始,是人們的合唱,後來發展出領唱與合唱的互動。這樣,悲劇中就形成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合唱隊之間的矛盾。劇作家利用這些可能的矛盾創作劇本,表現人類被諸神和命運打擊的生活,這就是悲劇。

但是,尼採不認同這樣單純歷史性的解釋,他要把悲劇的起源上升到精神的高度。尼採認為,希臘人認識到,人生註定是悲慘的。這個世界缺少理性、缺少秩序,有諸神的無情、命運的戲弄、生命的短暫,也有頻繁的戰爭和艱辛的生活。尼採用一則古希臘的寓言,揭示了人生悲慘的真相。有一次,酒神的老師跟一位國王說:你們人類就是一群朝生暮死的短命鬼,對你們來講最幸福的是從來沒有降生;次等的幸福就是早點死去,不要在這個世界上停留更久。

在尼採看來,這種悲慘的現實或許是人生和世界的底色,但是希臘人沒有因此沉淪,而是創造出各種藝術來加以對抗。一類藝術就是「日神的藝術」,希臘人用雕塑、建築和詩歌,去描繪美麗的、和諧的形象;或者把世界慘烈的真相變成充滿魅力的詩歌,就像荷馬在《伊利亞特》裡面歌頌殘酷的戰爭和諸神的強大。用日神的方式,希臘人給這個慘烈的世界加上一層優美的面紗,一個如夢如幻的表象。另一類藝術是「酒神的藝術」,人們縱情在集體的歌唱和舞蹈中,忘卻殘酷的現實。

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揭示了人生的不同側面。而在悲劇這種藝術形式裡,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間達到了平衡。所以尼採認為,悲劇是希臘人發明的最偉大的藝術。

具體來說,悲劇的主角是個體的,代表日神精神。悲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用詩歌的韻律顯示出這個世界悲慘的真相,通常都是表現諸神或者偶然性對個體的打擊。悲劇裡面的合唱隊,代表酒神精神。合唱渲染了情節中的悲劇性,給觀眾帶來更大的情感衝擊,讓觀眾融入酒神主導的迷狂狀態,在合唱裡面人們的痛苦得到承認和升華。同時,合唱隊也是悲劇中的情節和觀眾之間的一道阻隔。它讓觀眾感到,劇中的悲慘故事不會直接傷害到自己,從而給他們提供一些安慰。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就是這樣在悲劇中達到平衡。

尼採認為,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的前兩位,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都是偉大的悲劇藝術家。他們的作品表現那些偉大的個體遭受的悲劇命運,比如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同時,在他們的作品裡,合唱隊發揮著重要的角色,既放大了觀眾們的痛苦,又讓觀眾與合唱隊融為一體,用消解個體的方式安慰了觀眾的痛苦。

可是,如此偉大的希臘悲劇,只維持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衰落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在尼採看來,悲劇衰落的原因,是理性和秩序戰勝了激情和迷狂。有兩個人共同扮演了「悲劇殺手」的角色,一個是哲學家蘇格拉底;另一個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中的第三位,歐裡庇得斯。

蘇格拉底作為哲學家的代表,要求人們處處講道理,他要用理性馴化激情。悲劇作家歐裡庇得斯接受了蘇格拉底對理性的推崇,在戲劇裡也處處展現理性的精神。在情節上,悲劇主角遭受打擊,不再是因為諸神任意的安排和無常的命運,而是因為自己理性不足,做出了錯誤的決定。這樣一來,悲劇失去了神秘和荒謬的要素,也就失去了給人帶來恐懼的力量。在藝術形式上,歐裡庇得斯不再需要合唱隊把人帶入到迷狂的、靈魂出竅的狀態,對白的作用大大超出了音樂。結果就是,酒神精神逐漸被日神精神戰勝和代替;無意識的音樂創作被有意識的哲學反思代替;直面痛苦和悲慘的悲觀主義,被理性的樂觀主義代替。悲劇很快走向衰落,被低劣的喜劇代替。

這就是《悲劇的誕生》的核心觀點。尼採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間既對立又互補的關係,解釋了希臘悲劇的產生;又用「日神精神」壓倒「酒神精神」,解釋了悲劇的消亡。

相關焦點

  • 尼採《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請看哲學詩畫為你整理的——尼採的《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1,以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世界觀為依託,去解釋希臘人的天性和希臘文化的本質。中國的部分學者認為進入和領會叔本華哲學思想的關鍵,是要認識到叔本華是一位先講認識論者,是「認識開啟了進入本體的通道」。
  • 狄奧尼索斯的神話:酒神、悲劇以及神秘主義
    根據歐裡庇得斯的《酒神的伴侶》的記載:他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兒子(狄俄多洛斯則說他是宙斯和農業女神德墨忒爾的兒子)。儘管歐裡庇得斯在《酒神的伴侶》中,將狄奧尼索斯描繪成一個希臘本土神,說他生在希臘,由於赫拉的迫害,而逃往異鄉,之後再返回希臘。
  • 今朝有酒今朝醉——古希臘酒神精神哲思:自由意志的狂歡盛宴
    引言酒神狄俄尼索斯,又名巴克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護佑著希臘的葡萄種植業和葡萄酒釀造業以及希臘戲劇文化。在古希臘遍布著供奉狄俄尼索斯的神廟,對酒神的崇拜和近乎狂熱的供奉和祭祀儀式對希臘文化和人格精神的發展,以及後來的西方文明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著名的古代希臘悲劇作家:歐裡庇得斯
    歐裡庇得斯是著名的古代希臘悲劇作家,在古代有舞臺上的哲學家之稱。歐裡底得斯出身於雅典的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的朋友和學生,與智者普羅塔哥拉、普羅狄科交往甚密。歐裡底得斯曾長期服兵役,但他除作過阿波羅廟的祭祀、出使敘拉古外,很少擔任公職。
  • 卡塔西斯,從希臘到中國
    埃皮達夫羅斯古劇場「情感的宣洩、思想的淨化、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華,這就是戲劇的卡塔西斯功能。」《環球》雜誌記者/劉娟娟地中海溫暖的陽光透過雅典衛城博物館玻璃幕牆灑入展廳,一座座古希臘神話人物和建築雕像栩栩如生,展示著美和力量,訴說著希臘古典藝術的燦爛輝煌。
  • 中國現代悲劇觀念百年流變
    原因之一就在於尼採的悲劇觀念既不是悲觀主義的,也不是樂觀主義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組合,將「酒神原始的苦難融入到日神燦爛的光輝之中」。在朱光潛看來,這是尼採的一大功績。理由是,悲劇給我們展現出來的,就是這樣具有兩面性的自然。因為悲劇是有感於生活的陰暗、命運的不公等不如意而產生的;與此同時,悲劇又總是有對苦難的反抗,對於悲劇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諒的就是怯懦和屈從。
  • 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臘神話及民間史詩
    2母權制(該亞、瑞亞)術語解釋:俄林波斯神系:1相傳俄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個神的大家族。眾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間,其它神有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忒彌斯等。2他們和人同形同性,有時還和人間美貌男女戀愛,不同之處他們長生不死。3希臘眾神沒有主宰人類的絕對力量,體現了希臘神話的民主性和進步性。
  • 《悲劇意識》:正視悲劇意識,在生存的悲劇性中找回生命的尊嚴感
    就像哲學家鄧曉芒教授在談到程亞林的《悲劇意識》這本書時,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樣的困境:中國最大的悲劇是沒有悲劇意識,也就是對現實悲劇的反省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震耳發聵的聲音並非危言聳聽,這確實是需要認真補上的人生一課。當然,程亞林在此書中也清醒地認識到:找回生命的悲劇意識不一定能予人世俗意義上的幸福,但拒絕正視生命悲劇意識的人在人格精神上必然不幸。
  • 古希臘悲劇作家,著名三人組之一歐裡庇得斯
    嗨,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歷史。歐裡庇德斯是一位古希臘悲劇作家,是著名的三人組,包括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庫羅斯中的第三位。他寫的是女人和神話題材,比如《美狄亞》和《特洛伊的海倫》。他加強了陰謀在悲劇中的重要性。
  • 《黨同伐異》:默片時代的巔峰之作與古希臘悲劇的內在聯繫
    電影自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站在當下回望百年之前,總有一些電影是不可錯過的經典,總有一些電影是值得反覆被人討論和銘記。其中,《黨同伐異》就是這樣一部。1916年,著名導演大衛·格裡菲斯,上映了他人生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部電影《黨同伐異》。電影公映之後,形成了票房和觀眾口碑雙輸的局面,人們大呼時間冗長、劇情莫名其妙。
  • 別光熱搜追劇了,來看看古人都看什麼「劇」吧
    如果有,他們又在看什麼「劇」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古人在看什麼「劇」,或許從古人看的「劇」裡面,我們能夠反思到現代熱搜造劇、碎片化追劇的一些缺失。01存續歷史最悠久的「劇」 奈及利亞化裝舞蹈戲劇戲劇到底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 哈姆雷特的悲劇:從二元對立的文化心理結構到時代的悲劇文化性格
    騎士時代的封建精神和標榜法制的人文主義道德原則並存,在重建文藝復興時代的精神家園的過程中,這兩種精神共同發揮重建作用。這是一個兩種文化互相包容的時代,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念共同主宰著人們的思想與判斷力,這構成了哈姆雷特生活的總的時代特徵。
  • 歷史上最難讀懂的天才,有人說他接近「神」,有人卻說他是瘋子
    說是哲學家,但是他這個人已經真正超越了種種諸加在他身上的界限,他提出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他說上帝死了。 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 尼採的哲學思想受到了基督教與古希臘神話的雙重影響,他在1872年《悲劇的誕生》中提出的酒神精神受到了古希臘神話中酒神迪奧尼索斯的影響,日神精神就是受到了日神阿波羅的影響。
  • 茅盾的《北歐神話》:人會孤獨而死,精神卻會永遠傳承
    直到奧丁等人出現殺死了伊米爾,成為世界的主宰,指派了日月、晝夜四位神,並且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大自然。眾神之王奧丁,是北歐神話中最高的神,象徵了宇宙間無所不在的精神意志,是智慧與勝利之神。奧丁帶領著十二位男神和二十四位女神居住在阿斯加德。
  • 《成神之日》世界毀滅倒計時,悲劇伏筆已埋下
    導讀:十月新番《成神之日》第2話更新,這一話圍繞的主題正是男主成神陽太和自己從小到大單戀的青梅竹馬伊座並杏子的故事。陽太在第一話裡告白失敗後,這一話劇情為我們展開了他會喜歡杏子並且想要追到她的原因。十月新番《成神之日》第2話裡,為我們講述了成神陽太和青梅竹馬伊座並杏子的過去。
  • 希臘精神和希伯來精神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起源
    01理解西方美學的思想起源,我們要記住一個關鍵詞,叫「雙希精神」。「雙希」是指希臘和希伯來,也就是說希臘精神和希伯來精神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起源,也是西方美學的思想起源。希臘曾經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因為生活在島嶼眾多的環境中,希臘人天生熱情奔放,同時崇尚自由。
  • 寫就《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的古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
    有這樣一部戲劇,儘管大家未必看過,卻肯定耳熟能詳,馬克思稱讚它的主人公是「哲學的日曆中最高的聖者和殉道者」,這部劇作叫《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而它的作者是古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就這樣,普羅米修斯自願來到了高加索山脈上,在那裡,他被捆綁在了巨石之上,白天,老鷹就會來啄食他的肝臟,晚上他一邊流血,一邊恢復自己的身體,而太陽再次降臨的時候,痛苦又周而復始……但是,他反抗暴力和伸張正義的意志卻是那樣的堅定,從未有所動搖。在該三聯劇的最後一幕——《被解放的普羅米修斯》中,英雄赫拉克利斯路過高加索山,用箭射死神鷹,用石頭砸碎鐵鏈,將普羅米修斯解放了出來。
  • 悲劇?英雄?---讀《偉大的悲劇》有感
    在人的一生中,有喜有憂,有失有得,有笑有淚……在人生的道路上,悲劇一詞常被人們作為喜劇的反義詞,悲劇總會讓人難忘,悲劇總會讓人想起時不禁留下眼淚……讀了《偉大的悲劇》這篇課文後。我感悟到了許多,也理解了之前還未有理解的事情及「矛盾」一詞。《偉大的悲劇》講述了英國探險家斯科特與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在南極探險所展開的故事。
  •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我們的神何在?
    合適的觀演環境才能構成恰當的觀演關係,從而形成精準的觀演感受,在這裡看話劇,只能清醒地睡著;劇場用和舞臺上一樣質地的石頭替換了茶壺蓋碗,只是這機械的應合還不如把觀眾綁縛在座椅上。劇場中放飛些麻雀,象徵空中盤旋著啄取普羅米修斯心臟的雄鷹。由埃斯庫羅斯取材希臘神話而創作的這部劇,石塊、土場、祭壇、吟誦、清唱等等,都在努力營造類似早期希臘悲劇恢宏莊嚴的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