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同伐異》:默片時代的巔峰之作與古希臘悲劇的內在聯繫

2021-01-09 艾雅影音

電影自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站在當下回望百年之前,總有一些電影是不可錯過的經典,總有一些電影是值得反覆被人討論和銘記。其中,《黨同伐異》就是這樣一部。

1916年,著名導演大衛·格裡菲斯,上映了他人生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部電影《黨同伐異》。電影公映之後,形成了票房和觀眾口碑雙輸的局面,人們大呼時間冗長、劇情莫名其妙。

但在其後的數十年時間內,電影卻被無數導演追捧,受到了一致的讚揚,《黨同伐異》成為默片時代最經典的電影之一。導演奧遜·威爾斯認為:「這一失敗,同時也是電影史上最大的成功。」

黨同伐異

01 一部被觀眾誤讀的佳作,由一個現實故事串聯起3個悲劇的「史詩電影」

導演大衛·格裡菲斯,1875年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1908年開始成為導演,曾經拍攝過500多部短片。之前,他一直在電影公司擔任攝影和編劇工作,最喜歡作家是狄更斯,他將大量的小說改編成為電影,被後世譽為「電影創作之父」。

《黨同伐異》是格裡菲斯電影拍攝生涯中,耗資巨大,花費心力無數的一部。拍攝時間長達一年半,200萬美元的製作費,動用6萬多名演員,原版時長480分鐘,成片220分鐘。這在百年前的默片時代絕無僅有,但是票房的失利,直接導致了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都在為這部電影還債。

電影由4個故事組成,主要描寫了美國20世紀初,在一個工廠勞資雙方的衝突之後,一對年輕夫妻的經歷,男主人公被冤枉殺了人,女主人公到處奔走營救。同時,故事裡穿插描述了其他3個歷史故事,分別是:《基督受難》、《聖巴託羅繆之夜》和《巴比倫城的陷落》。

可以看到,表現美國現實生活的故事中,法官在得知真正的兇手之後,立刻趕往行刑現場,男主人公在故事的結尾處獲救,而其他3個歷史故事,則都是悲劇性的結尾。可以說整部電影是由一部大團圓結局的故事,串聯起了歷史上的三場「經典悲劇」。

提到「悲劇」,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被後世奉為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或大師)的,主要有三個人,分別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裡庇得斯。《黨同伐異》這部電影中的三場經典悲劇和這三位大師的作品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亞里斯多德:「悲劇是對嚴肅而完整的、並有重大意義的行為,進行一種模仿。」「悲劇可以陶冶情感,對社會道德有良好的影響。」

現代人評價《黨同伐異》,認為這是電影史上的一部「先鋒電影」。評價也多從開創性的拍攝、剪輯手法,對戰爭的反思角度入手,但是少有人涉及故事的文本起源。那麼今天我想和你探討一下,電影的三個悲劇故事,是如何與千年之前的「古希臘悲劇」產生的聯繫。

普羅米修斯

02 「神」之悲劇,不同的文化背景,相同的為人類造福

作家埃斯庫羅斯出生於公元前525年,父親是貴族,公元前484年左右,他開始參加雅典當地舉辦的戲劇創作比賽。埃斯庫羅斯現世留存的主要作品有《七將攻忒拜》、《普羅米修斯》、《阿伽門農》、《奠酒人》、《報仇神》等。

其中的《普羅米修斯》三部曲:包含了《被束縛的普羅米修斯》、《生火的普羅米修斯》、《被釋放的普羅米修斯》。故事描寫了「天神普羅米修」斯幫助自己的兄弟「天神宙斯」獲得了戰爭勝利,但是宙斯討厭人類,想要他們滅絕,普羅米修斯卻選擇同情、幫助人類。

於是他私自盜取了天上的「火種」送給人類,還將科學、文字、醫藥等知識傳授給人類,使人們擁有了智慧。宙斯知道後非常生氣,將普羅米修斯綁在高加索山的石崖上,每天被禿鷲啄食心臟,但又不會死去,日日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直到被英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

《普羅米修斯》是埃斯庫羅斯的傑作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描寫早期雅典奴隸制社會,以描寫傳說中的希臘「神明」為主,讚頌為國為民的大英雄,反對奴隸主的迫害。作家借這個故事,批判當時雅典社會統治階級的專制制度和殘暴的本性。

反觀電影中的第一個悲劇,是「耶穌基督」受難的故事。故事中的耶穌基督原本是猶太人,名叫:本丟·彼拉多,傳說他可以在婚禮上將水變成酒,為犯過錯誤的女人開罪,還可以給小孩子治病。他是一位修行者,卻被猶太教貴族陰謀逮捕,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處死。

電影中《基督受難》的故事,背後的文本正是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導演藉由這個故事,讓人們看到「神」之悲劇。導演將人類文明中共通的「神性」在電影中精妙的展現出來,電影結尾處也可以看到,眾神和人類「同框」。

導演通過這個文本,想告訴觀眾,電影中的「耶穌基督」也就是傳說中的「上帝」,他與普羅米修斯一樣是天神;他們同樣關愛人類,為人類帶來啟迪和救贖,帶來智慧與愛;同樣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

「神」的悲劇,源於為人類造福、替人類受戒,以無私之愛,教化眾人收起個人私慾。

03 「王權」悲劇,霸權主義容不下任何「反對意見」,排除異己的手段殘酷而血腥

電影的第二個悲劇是《聖巴託羅繆之夜》,這段描述的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572年8月24日的法國巴黎,天主教暴徒對基督新教「胡格諾」派(又譯作「雨格諾」派)進行殘酷的屠殺,時間持續了幾個月之久,死難者7萬多人,史稱「聖巴託羅繆大屠殺」。

這場屠殺的背後,是當時的法國王太后凱薩琳·德·美第奇,所引發的一場排除異己的宗教戰爭。凱薩琳作為天主教徒,不顧自己女兒瑪格麗特的幸福,將女婿亨利四世,也是信奉新教的納瓦拉國王囚禁起來;運用手中的母權,強迫自己的兒子查理九世屠殺普通新教徒。

而這一事件的背景,則是當時的歐洲,由教會人士馬丁·路德倡導「基督新教」改革,因為有大批民眾的支持,對以天主教為信仰的「王權」產生了極大的動搖。這一改革,也使得歐洲各國皇帝的信仰,在左右搖擺之中。

安提戈涅

同樣說回希臘悲劇詩人之一的索福克勒斯,他生於公元前496年,父親是兵器廠廠主。他的作品多為描寫王權和政權的故事,如:《埃阿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安提戈涅》、《特刺喀斯少女》等。其中《安提戈涅》這部作品,是忒拜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被公認為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故事描寫了俄狄浦斯王的2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自相殘殺而死。他們的舅父克瑞翁繼承了王位,他不允許安葬這2個人的屍體。安提戈涅是俄狄浦斯王的女兒,根據古代的風俗,她有義務把哥哥們埋葬,但是這樣的做法就觸怒了王權。

最後安提戈涅還是將哥哥們的屍體埋葬,她自己卻被囚禁在墓室裡自殺而亡。她的丈夫海蒙是克瑞翁的兒子,他反對父親克瑞翁的專治,認為「只屬於一個人的城邦不算城邦!」妻子死後,海蒙也一起殉情。

索福克勒斯所生活的年代是雅典繁榮昌盛的時代,新的宗教制度在雅典城重建,舊的倫理制度和王權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作家自己是一個溫和派人士,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改革者抱有同情心理。

在古代,「王權」是社會生活中的一種「絕對權力」,它不容置疑,對人民提出的意見,多半不會採納。在新舊信仰、制度的交替更迭之中,「王權」在古希臘的雅典和中世紀的歐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導演在電影中,強調了凱薩琳王太后的霸權思想,對和自己政見、宗教觀念不同的人進行血腥鎮壓。而這一點正是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極力強調的悲劇源頭,即對提出異議者的暴力毀滅。

導演將歷史的悲劇和極具深刻思想的作品緊密相連,正是對「黨同伐異」最有力的闡釋。

04 「民眾」的悲劇,還原經典戰爭場面,不義之戰摧毀一切幸福生活

電影的第三個悲劇是《巴比倫城的陷落》,講述了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國家極其富強,王子伯沙撒和人民安居樂業。但後來,大臣出賣了國王,串通波斯王居魯士攻打自己的國家,結果巴比倫滅國的故事。

很顯然,這部分是在描寫古代戰爭悲劇,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的歐裡庇得斯,正是非常善於描寫這一題材的作家。他出生於公元前484-485年的貴族家庭,喜歡哲學,服過長期兵役。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盛讚他是最著名的悲劇家。

歐裡庇得斯的主要作品有:《美狄亞》、《海倫》、《腓尼基婦女》、《特洛伊的婦女》、《酒神的伴侶》等。他的作品主要反映雅典奴隸制社會衰落時期,普通人的生活。他反對雅典對外擴張、侵略的非正義戰爭,關心婦女的弱勢地位,批判男女不平等。

電影中「巴比倫城中少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大膽、潑辣,對騷擾自己的男人毫不留情;她反對不公平的婚姻制度,成為古代社會自主選擇婚姻的極少數;在得知戰爭到來的時候,她更是選擇在前線衝鋒陷陣。

「獨立女性」這一形象,在歐裡庇得斯的《美狄亞》中也有所體現,作品表現了美狄亞不屈從於舊的道德約束,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痛斥男子的不道德和自私自利。電影導演所塑造的女孩這一虛構人物形象,是對這一作品的合理改寫。

電影中另一個形象是伯沙撒,他被塑造成一位非常親民的王子,比如支持女孩自由選擇婚姻制度,聽取大臣的諫言等。在歐裡庇得斯的作品《請願婦女》中,也有這樣一位雅典先王忒修斯,他是民主制度的創建者,可以看出電影在這裡,也參考了這一形象。

另外,電影中用很多場面,完整再現了攻城的壯麗景觀。當年在洛杉磯搭建的攝影棚中,巴比倫城氣勢恢宏,四層樓高的城牆、並排疾馳的4匹馬拉戰車,厚重的城門和獅子雕塑;以及波斯人用來攻城的古代戰車,有幾十米之高。看到這裡,不由的讓人聯想起特洛伊戰爭和木馬戰車。

歐裡庇得斯在《海倫》中,詳細描述了古希臘軍隊進攻特洛伊的戰爭場面,為了奪回美女海倫,戰爭持續了十年之久。最後希臘人使用木馬戰車中暗藏士兵的計謀,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而在《特洛伊的婦女》中,則表現了希臘人對特洛伊百姓和婦女的大肆屠殺。

可以看到,導演在這個故事中,大量參考了歐裡庇得斯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故事背景,將巴比倫城的陷落和特洛伊戰爭有機融合在一起。而主要人物的塑造方面,則參考了作家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將故事的情節編排的更加豐滿。

電影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性,將經典悲劇還原到新的故事中去。同時,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一個「民主」的國家裡,人民本來安居樂業,卻因為戰爭亡國,深刻批判了「屠城」這一行為背後,民眾的悲劇。

結語

電影中引用惠特曼的詩句:「如今如同昨日,世間的人情變化循環無窮。搖籃搖動著,為人類帶來同樣的激情,同樣的優樂悲歡。」

《黨同伐異》通過3個悲劇故事,完整呈現了古希臘三位悲劇大師的經典著作。大衛·格裡菲斯作為一名編劇出身的導演,他的劇本改編電影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將歷史悲劇和宏大敘事再現,使得古典文學和現代電影水乳交融,這部電影無愧為導演的巔峰之作。

相關焦點

  • 《日落大道》,默片時代的一曲輓歌,認識自我才能避免癲狂的人生
    與此同時,那些默片時代的英雄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焦慮,究竟有聲電影的降臨應該迎合還是摒棄,成為人生一道必須逾越的分水嶺。1950年比利·懷爾德導演的《日落大道》描述的便是默片時代轉型有聲時代對於昔日巨星的強大衝擊。
  • 寫就《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的古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
    有這樣一部戲劇,儘管大家未必看過,卻肯定耳熟能詳,馬克思稱讚它的主人公是「哲學的日曆中最高的聖者和殉道者」,這部劇作叫《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而它的作者是古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埃斯庫羅斯對於神和命運的看法在這部悲劇中得到了明確反應,他相信專制統治不得人心,正義終將取得勝利。埃斯庫羅斯(約前525—前456年)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他出生於阿提卡西部地區,曾參加反抗波斯侵略的戰爭,公元前490年在馬拉松受傷後被抬下戰場,10年後又參加了薩拉米斯等戰役。公元前458年去西西里,後卒於該島南部的傑拉城。
  • 默片之死!日本版《天堂電影院》,看哭了多少全球電影人
    雖然兩部電影都講述了電影之死,但骨子裡卻期望「向死而生」。默片死了,但新的有聲電影延續了電影人和電影本身的生命。天堂電影院拆毀了,但它留給幾代影迷的記憶卻永久封存下來。艾佛特留給多多的一段拼湊膠片,讓一位「心死」的導演再次被電影感動。電影不會死,它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生而已。
  • 這本書,被許多人視為「日本文學的巔峰之作」
    其中多數詩歌圍繞自然風物流轉的四季以及變動不居的戀愛展開,這些詩歌影響甚遠,「至今許多評論者仍視此書為日本文學的巔峰之作」。此外,本周書單從社科、歷史、政治等類別選擇了4本好書為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鑑。
  • 同樣是悲劇人物,賈寶玉和哈姆雷特在性格上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一位天才的哲學家。他一生著述極豐,以知識的廣博著稱,以擅長「駕馭」學問聞名,被馬克思稱為「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則稱其為古希臘「哲學家中博學的人」,他的《詩學》開啟了西方悲劇理論的先河。賈寶玉和哈姆雷特這兩個中西方不同時代不同歷史背景下的悲劇人物,雖個性迥異,但在曹雪芹和莎士比亞的妙筆下,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藝術形象。
  •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 )。 A.埃斯庫羅斯 B.索福克勒斯 C.歐裡庇得斯 D.阿里斯託芬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參見教材P26。
  • 曾被藝術史學家搞錯作者的巔峰之作
    被搞錯作者的作品正是佩魯基諾的巔峰之作,這些作品目前仍陳列於義大利佩魯賈市政府內原錢幣兌換行會大廳內。從1480年代開始到1510年前後,他的藝術創作水平與聲望達到頂峰,我們將介紹的作品,正是他的巔峰之作,這些作品目前仍陳列於義大利佩魯賈市政府內原錢幣兌換行會大廳內。參與該作品策劃的人文主義學者為馬圖蘭琪奧(Francesco_Maturanzio,1443年–1518年),他出生於佩魯賈,青年時曾遊歷希臘,會講流利的希臘語。
  • 古希臘神話塑造出的英雄形象,是當時時代特徵和人們理想的折射
    古希臘神話作為西方文明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古希臘民族的世界觀和道德觀,而古希臘神話也承載了希臘人民的民族精神,在古希臘神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以及時代特徵,在很大程度上都體現了希臘人渴望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接下來將對古希臘英雄人物的形象與時代特徵進行分析。
  • 哈姆雷特的悲劇:從二元對立的文化心理結構到時代的悲劇文化性格
    莎士比亞創作《哈姆雷特》時,英國正處於伊莉莎白時代,這個時代正邁出中世紀的千年黑暗時期,人文主義之光開始投射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此時,一方面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將其思想意識上升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他們無法無天地創造一切,不能容忍自己的自由受到任何約束,生命和理想都充滿了無限的張力。
  • 影史上第一部「吸血鬼」電影,竟然是默片?
    然後就是丈夫擺脫囚禁,與妻子一起聯合打敗了吸血鬼,這個故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這部電影並沒有任何臺詞,它就是一部「默片」。從醜的美、從恨到愛、從惡到善、從恐怖到浪漫,這些都是吸血鬼形象和其電影的發展和改變,不過大眾最能接受的還是《暮光之城》中,吸血鬼愛德華的樣子,但不可否認的是,吸血鬼誕生於哥特文學。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大和號的沉沒標誌著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結束,超級戰列艦由此退出了世界海軍的舞臺。(此戰英軍參戰的主力艦信息參見: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下)一文)英德艦隊相遇後,「胡德」號和「俾斯麥」號全速駛向對方。「胡德」號首先開火,「俾斯麥」號回敬了一連串炮火,僅僅不到10分鐘後就擊沉了「胡德」號,擊傷「威爾斯親王號「號。消息傳到英國後,舉國震驚,就像美國人對於珍珠港遭襲時的感受。
  • 電子管朋克巔峰之作:誕生之時便是蘇聯滅亡之路
    人們常常認為蘇聯的武器是粗陋而落後的,不過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款武器能夠滿足人們對科技感的一切幻想,它可以視作電子管朋克與暴力美學的巔峰之作,它就是前蘇聯時期研製的烏拉爾號核動力偵察船。
  • 上影節放映阮玲玉經典默片 《神女》重返上海灘
    阮玲玉25歲即因情自殺離世,一生之中參與過29部電影的演出,迄今得以流傳的僅有9部電影,她所飾演的銀幕角色瑰麗多變,從大家閨秀、女教師到女工、妓女、乞丐、老太婆,均為當時代各階層女性之縮影,演技生動而天然,那種孤楚中帶著堅韌的氣質,仿佛與生俱來,是中國默片時代最閃亮的一顆明星。
  • 穿越去古希臘:宙斯誘拐歐羅巴,王子好細腰,揭開古希臘神秘面紗
    這裡,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譜寫過無數名揚千古的傳說;這裡,承載著時代巨擘的深邃哲思,如夢似幻的藝術大作;這裡,出生過被柏拉圖譽為「第十位繆斯」的「女荷馬」;這裡,出生過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幾何之父」歐幾裡德、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這裡,就是古希臘。
  • 西方藝術史:古希臘雕刻
    愛琴和古希臘的藝術古希臘雕刻「希臘」一詞意為典雅、優美。後來創造出許多雕刻藝術傑作的希臘人正與這典雅、優美之名相稱,可謂名副其實。希臘三面臨海,北面連接歐洲大陸。他們的藝術直接同人類自身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藝術形式比起古埃及來更為輕鬆自然,具有和諧的節奏感和波動律。克裡特歷經盛衰,特洛伊戰爭使特洛伊毀滅,邁錫尼衰落,一幫野蠻的遊牧民族阿提卡人南下,一代古老文明便在鐵蹄下變為一片廢墟。但就在這文明的廢墟上滋生出了古希臘文明。到了公元前12世紀,愛琴海文明受到北方蠻族入侵的嚴重破壞。
  • 科學家繪製出史上最全面月球地質圖 :堪稱「巔峰之作」
    據介紹,繪製圖以大約35億年前的伊姆布雷時代的粉紅色為主導,製作者用顏色標註了環形山和其他地理特徵,顯示了構成月球表面的所有微小特徵;並展示了所有這些暗區和亮區的確切來源,所以,它看起來像一個「彩虹妖精」。
  • 科學家繪製出史上最全面月球地質圖:堪稱「巔峰之作」
    據介紹,繪製圖以大約35億年前的伊姆布雷時代的粉紅色為主導,製作者用顏色標註了環形山和其他地理特徵,顯示了構成月球表面的所有微小特徵;並展示了所有這些暗區和亮區的確切來源,所以,它看起來像一個「彩虹妖精」。
  • 末世流的巔峰之作,斷更一年後,終於要更新了!
    末世流的巔峰之作,斷更一年後,終於要更新了!(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知北遊》寫了九年,斷更四年,追的也是讓人非常心累……而最近有一部已經斷更一年的小說,終於要更新了,而這部網絡小說,就是《黑暗血時代》,末世流小說的巔峰之作!
  • 想要了解古希臘文明?那首先得聽他們的神話故事!
    例如西方建築經常用到的多立克、科林斯和愛奧尼柱式,就是古希臘人在建造神廟時的發明。西方國家普遍採用的議會制度和陪審員制度,都借鑑了古希臘時代的立法思想。難怪英國詩人雪萊就說過,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之根都在希臘。作為國內研究西方歷史的翹楚,武漢大學教授趙林先後十次踏訪古希臘文明遺址,先後花四十年探討西方文化淵源。
  • 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也很精彩
    《三體》這部小說堪稱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他還將劉慈欣這個已經處於科幻小說作家巔峰的領域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雖然《流浪地球》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績和好評,但《三體》的消息並不多。究其原因,是小說體系龐大,內容複雜,中國人十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