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操秀英
創新放飛夢想,科技引領未來。9月17日,2016年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拉開帷幕。十多年來,全國科普日已成為公眾了解科學的重要窗口,成為全民參與科學的大Party。它也見證了中國公民科學素養逐步提升的歷程。與此同時,科普內容和形式的不斷創新,本身也是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的標誌。
天宮二號模擬艙裡體驗置身宇宙的感覺,在全球最大的裸眼3D顯示屏上讓自己和恐龍一起置身叢林,設計或組裝一輛自己的風格的電動車……2016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為公眾帶來了300多項科學互動體驗項目,精心打造了一場科學盛宴。
感受中國人的航天夢
「這是實物嗎?」一位觀眾指著眼前的東風一號火箭問工作人員。
「對,這裡展示的大部分展品,包括返回式衛星、神州三號飛船返回艙等都是實物。」中國科技館的講解人員介紹道。
北京主場活動主要在A區奧林匹克公園慶典廣場、B區中國科技館舉行。在中國科技館的展廳裡,最重頭的莫過於「航天放飛中國夢」板塊。該板塊的主體是「中國航天事業60周年回顧展」,展覽包含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基礎設施、中國探月工程等九部分,通過YF-77火箭發動機、太空蜃景、東方紅四號衛星等重點展項,全方位展示了我國60年來航天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
YF-77火箭發動機實物旁圍了好幾圈觀眾。該發動機是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為新一代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研製的氫氧發動機,不時有人諮詢其中的創新點和技術原理。技術人員還利用全息投影技術虛擬呈現未來中國空間站組建過程,展示航天科普影像,讓公眾對航天領域的技術和發展有直觀了解。
中秋之夜放飛太空的天宮二號,也有「替身」出現在中國科技館,吸引不少觀眾與之合影。跟天宮二號1∶1模擬艙近距離接觸,看到真正的艙內航天服,在神舟飛船模型內通過VR虛擬實境方式親身體驗一把飛船發射,在「廣寒宮」漫步並通過VR虛擬實境和AR增強現實技術與「嫦娥」「玉兔」同框出鏡……觀眾們興高採烈,小朋友們更是歡呼雀躍。
一位高校退休的老先生帶著孫子來看展覽,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航天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科研實力,看到中國科技進步這麼快,我們科研人員真是驕傲。」
科普日活動展現的航天科技,不僅有天宮、神舟、北鬥、嫦娥、玉兔等我國航天人已經取得的成就,還有孩子們的航天夢。「建設我的月球基地」活動展區前人頭攢動。這項主題活動中,青少年通過文字、繪畫、模型等方式,描繪了他們心中的月球基地。歐陽自遠、鄭永春等業內知名專家幫助學生們完善自己的構想,並用虛擬實境的方式把他們的構想呈現出來。記者看到大屏幕上展示了三角履帶式、長腿大眼式等各式各樣的月球車。講解員李競萌告訴記者:「這些月球車都是小朋友們設計的,全國有678名中小學生參與了活動。」
小志願者陳奕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來自芳草地小學五年級,通過報名被選成了志願者,給觀眾講解演示「建設我的月球基地」。「從好多人中選四個志願者,非常不容易的。」一旁來自中國農科院附屬小學的李榮蓉插話道,她覺得在這裡當志願者能學到很多東西。
悄然來到身邊的智能生活
一層西側的展位中,the one的鋼琴前圍了很多觀眾。它擁有三角鋼琴的音色和手感,連接平板電腦後,可將五線譜可視化,即便是零基礎的人,只要跟著鋼琴鍵盤上「左手藍燈、右手紅燈」去彈,也可以演奏一首完整的鋼琴曲,還有卡拉鋼琴、四手聯彈等玩法。它還可以配套APP一起使用,內置了豐富的學習、娛樂功能。比如圖形化的瀑布流譜,把彈琴的過程做得如同我們熟悉的太鼓達人等音樂節奏遊戲,任何人都能輕鬆上手,快速「彈熟」簡單的曲子。
「前陣子在一個賣智能用品的店裡看到過這個鋼琴,今天體驗了確實不錯,考慮給女兒買一架。」觀眾嚴女士說,現在的很多智能產品確實方便了學習和生活。
一款全景智能鏡頭則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這款鏡頭前後有兩個超廣角魚眼鏡頭,可獨立實時拍攝、拼接3K全景照片和視頻,或通過蘋果Lighting接口連接手機APP,實時預覽、拍照、錄像,並一鍵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
此外,磁懸浮音箱、米家電助力車、水循環散熱電腦主機、仿生機器魚、阿爾法跳舞機器人等依託虛擬實境、增強現實、自動化等前沿技術的最新仿真機器人、科技產品和潮流酷品也在該展區閃亮登場。
二層恐龍廣場的航天科技小課堂則組織青少年現場參與北鬥小小氣象站、北鬥智慧小農田和北鬥紅色警戒站等5個科技實踐活動,並與內蒙古、雲南、湖北分會場航天科技小課堂學生進行視頻互動交流,展示北鬥衛星導航技術在氣象預報、現代農業、災害預警等方面的應用。
關於健康 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
「我和團隊用了30多年的時間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總結出目前中國人的體質,形成了『中醫體質學說』,開發了體質檢測儀。公眾要科學判斷自身體質狀況,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科學生活,預防疾病。」在老人們最為關注的「健康伴我行」板塊,國醫大師王琦正向公眾介紹中醫理論研究創新成果。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今年的全國科普日,中國科協特地主辦「健康伴我行」主題活動,該活動主要包括健康大講堂、健康一生、快樂一生、智慧健康、網際網路+健康科普等5個板塊,50多項重點活動。「智慧健康運用網際網路、虛擬實境等先進技術手段為邊遠地區的公眾和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網際網路+健康成為一個前景非常廣闊的大產業。」現場專家說。
原來科學可以這樣玩
活動的A區位於鳥巢和水立方之間的廣場,包括炫彩科普中國、北京科學嘉年華等板塊。約2萬平方米的展區內集中了來自10個國家的300多項科學互動體驗項目。法國的「未來太空城」、德國的「製作不同的隕石坑」、美國的「模擬溫室氣體」……這些項目讓大人和孩子都大開眼界。
在炫彩科普中國板塊的軍事科技展區,小軍事迷們在戰機VR體驗項目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戴上眼罩,坐上飛行船,就能置身戰機之上成為一名空軍駕駛員,展開一場名為「魚鷹行動」的空中救援行動,營救前方的戰友撤離戰區,熟練的操作手在1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任務,不過為了讓更多人參與體驗,項目時間設置為2分鐘。「太酷了,以前開過飛機模擬,還真是沒開過戰機!」一位8歲的小男孩體驗後十分興奮。
在這個區域裡,遼寧艦航母、東風-31彈道飛彈、軍用雷達、殲-10B、多管火箭炮等20餘種我國最先進、應用最普遍的武器裝備1∶200或者1∶300模型得以展示,很多軍事迷們駐足觀看。「講武堂」還請來軍事專家講解最新的軍事常識。
在現場的化學實驗大舞臺上,不少五彩繽紛的實驗引來小朋友們踴躍舉手參與。當零下一百多攝氏度的液氮寒氣襲來,會發生怎樣的神奇變化?一位小男孩把幾片大白菜放進了盛著液氮的盆裡,一會兒工夫,大白菜就嘎嘣脆了,捏碎的感覺仿佛捏碎玻璃碴。最後的製作液氮冰淇淋環節,更是讓現場嗨翻。
現場答題贏紅包的活動也吸引了不少觀眾,好多是全家齊上陣。記者回答的8道題涉及天文、地理、物理等多個領域,最終答對了6道,拿到了一個2元紅包。「好多知識都忘了,現在孩子懂的比我多,能經常和孩子一起參加這些活動挺好的,比去遊樂場有意義多了。」9歲男孩的父親李先生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