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也創客]拆解法:學科學像解謎一樣有趣

2020-11-24 澎湃新聞

拆東西是孩子好奇心的體現,孩子看到手錶嘀嗒嘀嗒地轉動,好奇表裡到底有什麼,就會想辦法把它拆開一探究竟。作為科技教師,我們可以將「拆解玩具」作為主題開展創客活動。當然,拆解的對象也不一定是玩具,其他合適的常見物品也是可以的。

科技學堂的STEM雲教研「拆玩具,學科學」活動從整體上看是一個「編碼—解碼」的過程。我們選擇的玩具便是一個「編碼」的過程,玩具就像一個包裝巧妙的謎題,學生在玩具拆解的過程中完成對科學原理的「解碼」,找到這個謎題的答案。在解碼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不斷進行猜測和解答,逐步理解我們所要傳達的科學原理,這就是學生建構起自己知識的過程。

什麼樣的玩具適合「拆玩具,學科學」的活動呢?我們可以遵循幾個簡單的原則:

● 玩具的難度要適中,不能一眼就看穿原理,也不能拆解之後還搞不清原理;

● 玩具的零件數量不要太多,能夠直觀表現2〜3個物理現象即可;

● 玩具安全性好,價格低廉。

除了這些必要的條件外,教師和學生熟悉的玩具更適合作為開展活動的材料。在STEM雲教研活動的討論中,我們選擇了大多數教師和學生都玩過的鐵皮青蛙作為拆解的內容。

體驗與觀察

鐵皮青蛙是一款經久不衰的玩具,轉動青蛙身上的旋杆,擰上發條,將青蛙放在地上,它就會自動地一步步向前跳。很多教師小時候都玩過鐵皮青蛙,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童年玩具。回憶一下,你小時候是否好奇過鐵皮青蛙是怎樣工作的,是否嘗試過拆開鐵皮青蛙,觀察裡面的結構呢?用我們小時候玩玩具的熱情引導學生體驗和觀察鐵皮青蛙吧!

在這個環節,學生分組活動,充分體驗鐵皮青蛙的玩法,教師設計相應學習單,讓學生把玩鐵皮青蛙的多種體驗寫在學習單上。例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

● 轉動旋杆的時候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手感有什麼變化?

● 青蛙拿在手上有什麼感受,它在什麼時候才會跳起來?

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體驗鐵皮青蛙的玩法和感受。這種充分體驗將幫助學生對鐵皮青蛙的運行過程有全面的認識,在體驗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鐵皮青蛙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動作。

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鐵皮青蛙進行全面的觀察,在不拆開玩具的前提下,觀察鐵皮青蛙的結構。例如,我們可以從鐵皮青蛙腿部的孔洞中窺視到內部結構的小部分,我們可以看到鐵皮青蛙內部安裝有彈簧,還可以發現當我們轉動旋杆時,內部有一個零件會向上運動。

進行了充分的體驗和觀察之後,學生在學習單中寫下對鐵皮青蛙工作原理的猜想。這個環節我們體驗到的聲音、手感,觀察到的彈簧、移動的零件都應該作為學生作出猜想的依據。這一過程學生也許不能將全部收集到的證據用上,這是很正常的,我們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疑惑寫在學習單中,並在下一個環節進行解答。可以將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猜想作為課程的形成性評價。

拆解與研促

在這個環節,學生將拆解玩具,研究玩具每一個零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以驗證自己提出的猜想。拆解鐵皮青蛙只需要尖嘴鉗就可以完成,但這個環節教師一定要特別注意學生安全,最好能為學生配備勞保手套等防護物資。

鐵皮青蛙的拆解並不難,但我們不要讓學生太快地把鐵皮青蛙拆得一乾二淨,拆解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不明不白地將鐵皮青蛙拆散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邊拆解,邊提出問題,邊研究解決問題。怎樣做到邊拆解邊研究呢?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進行。

拆開了鐵皮青蛙的外殼後,擰一擰旋杆,觀察內芯中有哪些結構運動了,又是怎樣運動的。將鐵皮青蛙放在桌子上,我們觀察到青蛙依舊能夠一蹦一蹦向前跳,這說明青蛙的外殼與青蛙的運動沒有必然的聯繫。

我們在第一個環節中觀察到鐵皮青蛙的內部機構中具有彈簧,學生對彈簧的作用進行了猜測。在這個階段,我們就要對猜測的結果進行驗證。取出彈簧,轉動旋杆,觀察內芯與原來的運動方式有什麼不同。我們發現,安裝彈簧時,轉動旋杆後蛙腿不會跳動,只有放到地上鐵皮青蛙才會跳起來;沒有安裝彈簧時,轉動旋杆鬆開手後,蛙腿會馬上開始跳動。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彈簧的作用是阻止發條快速釋放能量。

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討論,為什麼要阻止發條快速釋放能量呢?彈簧用到了什麼原理能阻止發條能量釋放呢?我們能用別的什麼材料替代彈簧嗎?通過提問和思考,學生主動思考玩具中每一個零件的作用,並將自己所想記錄在學習單中。

零件拆解出來後,學生要將零件保存好,以防丟失,這也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一個細節。我們看到鐵皮青蛙由外殼、內殼、蛙腿、發條、旋杆、齒輪、曲柄、軸、彈簧這些零件組成,它體現了不少有趣的物理原理:發條和彈簧的作用是彈性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換,齒輪產生加速作用,蛙腿體現的是槓桿原理⋯⋯學生要清楚每一個零件的作用,並且能夠說明這些零件是怎樣組成鐵皮青蛙的。

分享與展示

學生通過拆解與研究環節搞清楚原理後,我們需要一種合適的方式讓學生將玩具的原理展示出來,以總結學習的成果。分享與展示環節可選用的方式有很多,由於鐵皮青蛙拆解之後會破壞它的連接結構,無法安裝回去,我們不如用解剖的青蛙零件做一張思維導圖,直觀地呈現每一個部分的作用和關係。

製作鐵皮青蛙的思維導圖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A4紙、彩筆和藍泥膠,藍泥膠是很好地將零件粘貼在紙上的材料。在思維導圖中,我們依照運動的順序將零件一一粘貼在紙上,並用箭頭標識出來:手轉動旋杆→旋杆帶動發條→發條帶動齒輪運轉→齒輪帶動曲柄將旋轉運動轉化為往復運動→曲柄帶動蛙腿運動→彈簧儲存能量將蛙腿的連續跳動轉化為間歇運動,而這些零件都固定在鐵皮青蛙內部的固定裝置上。

然後,我們在每一個零件旁邊寫下它的工作原理,並用更小的線條連接有相似原理的生活常見物品,將課程與生活聯繫起來。在物品旁邊,我們還可以用箭頭標識出零件的細節部分,完善展示內容。

完成思維導圖後,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向其他同學講解鐵皮青蛙的工作原理,也可以分小組評選最好的思維導圖。作品的完成圖也可以作為教師給學生的總結性評價。

玩具就像一個被層層包裝的禮物,我們將科學知識包裹進其中,學生通過體驗與觀察、拆解與研究、分享與展示3個階段,拆開層層的包裹,解開玩具科學原理的時候,一定會更加的難忘。

(本文原載於《中國科技教育》2020年第5期「新技能」欄目,作者陳染,有刪減。中國青輔協會員可點擊「閱讀原文」登錄雜誌官網免費瀏覽全文。 )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原標題:《[教師也創客]拆解法:學科學像解謎一樣有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和媽媽學科學:為貧困地區婦女兒童打開科學的天空
    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的「我和媽媽學科學」公益科普活動於2020年10月正式開啟。截至目前,已有來自7個省/自治區,52個貧困縣的200餘所學校的孩子們參與到「我和媽媽學科學」公益科普活動中,5萬多名學生參與、提交優秀短視頻作品7000餘部,網絡平臺傳播點擊量突破8000萬人次。
  •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2019年全區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技體驗日...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2019年全區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技體驗日活動在廣西科技館舉辦 2019-10-22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客教育對生物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
    藉助創客教育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製作受精過程模型,通過這種有趣的自主學習,能夠讓學生深化生物知識。不僅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能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同時也方便了教師根據各種模型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開設創客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以「快來做一個小創客」為主題,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年級內的生物創客大賽。每個班級按人數分成7 ~ 9 個小組,每個小組從下面9 個題目中任選2 個進行創作。
  • 用創客教育的理念學習數學
    創客教育是一種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通過創造實體解決問題的新興教育方式。學生在製作產品的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跨學科的知識。隨著創客運動的深入開展,許多教師也嘗試用創客教育的理念改造現有的學科教學,讓學生在動手創造中建構學科的概念和理解。本期我們將通過幾個例子討論創客教育理念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 《萬物有科學》:孩子這樣學科學,只會覺得有用又有趣
    全套書的內容設計合理,每冊書都按照由易到難來安排,深淺適中,所以適讀年齡很廣,像學齡前的孩子可以親子共讀,6~12歲的孩子可以獨立閱讀。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剛開始都很容易理解,即使是年齡較小,剛剛開始接觸科學的孩子也可以進行親子閱讀。
  • 那些有趣的視錯覺解謎遊戲
    遊戲發售後獲得了玩家的普遍好評,並且在美劇《紙牌屋》裡,凱文·史派西主演的弗蘭克·安德伍德也曾玩過《紀念碑谷》,雖然遊戲的體量並不大,但是在視錯覺解謎遊戲裡,《紀念碑谷》毫無疑問是最為知名的。
  • 遊戲評測:機械迷城——經典的解謎Game
    遊戲評測:機械迷城——經典的解謎Game。屏幕前的老玩家們,你們還記得這個可愛的小機器人嗎?說可愛的小機器人就是九年前的經典遊戲機械迷城的主角,這個帶大家重溫一下機械迷城這款經典解謎類的遊戲,在2009年發布時迅速在全球掀起了一陣解謎的熱浪,可以說是解謎類Game的經典教科書級別的遊戲了,那今天呢,不再像之前那樣安排太多的前戲時間。開門見山的介紹機械迷城,就是為了大家把腦洞留著用來破解機械迷宮超級有趣的解謎機關。
  • 復興PVP 天空之劍打造動作解謎新玩法
    開發出可媲美單機戰(微博)鬥體驗的《天空之劍》的研發團隊,在始終致力於要帶給玩家前所未有的動作遊戲巔峰體驗為前提下,突破傳統將動作格鬥與解謎完美融合的動作設計流程給玩家帶來了不一樣的動作解謎體驗! 而經過本月27日的不刪檔測試後更是得到玩家們大讚!
  • 中國AOPA第四期「夢天計劃」無人機輔導教師培訓圓滿結束
    、無人機圖形化編程模塊認識及應用、無人機教學經驗分享、無人機飛行基地參觀、研討交流等內容進行培訓,吸引了來自全國20餘位骨幹教師參與。創客火作為中國AOPA「夢天計劃」課程包的研發單位,嚴格按照協會研發課程的標準,依託協會「夢天計劃」的團體標準,健全考級體系,完善教具的落地。依據小創客的等級考試第一等級:解決機構青少年航空科技教育起步問題,第二等級:機構提升教學內容跟質量,創客火將立足於長遠,發展航空科技教育。
  • 【西區故事】空天創客:航天科技STEM教育的開拓者
    進入空天創客在中關村大廈的辦公室,撲面而來的大大小小的太空梭、火箭、衛星模型與不明覺厲的衛星站教具,充分印證了這家公司的基因與氣質。空天創客是中國首家「航天教育高科技企業,創始人兼CEO耿賽猛堪稱國內青少年航天科技教育的開拓者,他和他的團隊正在讓更多的青少年親密接觸玄妙的衛星、火箭,播灑一顆顆航天夢想的種子。
  • 《籠中窺夢》:交錯又混亂的解謎體驗,透視玩法的密室解謎遊戲
    許多的獨立遊戲就是創作者在表達自己,如同寫小說一樣,去描述自己的內心世界,去講述自己的心境,運用各種隱喻來打造一個虛擬的世界,把人生中的悲歡離合都揉進創作裡。透視玩法加入解謎,視覺錯覺眼花繚亂前幾年在全球都非常火爆的解謎遊戲《紀念碑谷》,利用視角轉換來製造視覺錯覺,讓解謎的路徑相連,進而讓遊戲中的主角到達地圖的終點。
  • 贏得新生代創客
    雖然大批中小學都購置了嶄新的電腦設備,但微機課的內容既簡單又枯燥,不像現在的「00後」,在小學五六年級就可能系統地接觸到機器人編程這類很酷的科技,崔業璞真正學習嵌入式編程是在進入大學以後。 智能寢室 崔業璞就讀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是一所有95年歷史的著名工業技術院校。
  • 創客成功需符合學生認知特徵
    目前創客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推廣,需要深入研究創客教育與其它學科的關係是什麼?在學校教育中作為興趣小組還是校本課程實施?是否需要與其它學科相關聯?創客教育無論通過何種形式開展,其過程和方法都需要符合基礎教育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和科學素養特徵。    智力(Intelligence)起源於拉丁語動詞,指對事物的理解和感知。
  • 青少年無人機創客教育課程誕生記——下
    關於對兒童的科學教育,陶行知曾給出意見:每個教師都變成小孩子,加入小孩子隊裡玩把戲。循著「加入小孩子隊裡玩遊戲」的方向指引,今年,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組織、承辦了世界機器人大會FTF青少年無人機大賽。
  • 寶安區102間創客實踐室正式授牌!VR、3D列印、機器人...等你來開發
    華中師範大學鄭旭東教授以」一位STEAM與創客教師的行思與自白「為題,通過個人實際案例講解了創客教育的方式與方法,他認為創客教育要做到三件事:動手、動腦、動心,利用真實有效的實踐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實現三者之間的聯動。
  • 小小創客 | 針筒改成抽水機,這腦洞得有多大?剛啟動就知道不簡單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科學奶爸的公眾號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編輯:科學奶爸
  • 創客是什麼
    創客是什麼——開展創客活動序作者:李建海2017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冷凍電鏡領域的三位物理學家,賈克·杜伯謝(Jacques Dubochet)、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 《人類一敗塗地》:魔性的雙人快節奏解謎遊戲,讓你輸得一敗塗地
    《人類一敗塗地》是一款非常經典的雙人合作解謎遊戲,玩過這個遊戲的朋友基本上都會吵一架,如果是玩過這個遊戲的情侶,基本上離分手也不遠了,接下來就來一起看看這個魔性的遊戲吧。非比尋常的解謎遊戲《人類一敗塗地》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雙人合作解謎而已,但是在遊戲的設計裡,你可以感受到策劃滿滿的惡意。
  • 像淘寶一樣購買課程 智慧教育就是這麼酷
    在最新上線的「甬上雲淘」,老師、學生和市民能像淘寶一樣,選擇購買自己所需的個性化學習資源。  甬派記者了解到,在江北區惠貞書院,教師們通過電子書包技術實現良好的課堂互動教學,學生在PAD(平板電腦)上獨立完成實時上傳,投影白板不斷顯示已完成的信息,課堂效率很高。  在效實中學,學生只要把智慧校園卡放在書包裡,進出校門、教室,系統都會自動記錄,平安校園有保障;智慧校園卡還具備小額支付功能,通過與市民卡的成功對接,打通校內外的使用壁壘。
  • 煙臺高校首家創客教育研究基地落戶魯大
    煙臺高校首家創客教育研究基地落戶魯大  5月15日下午,魯東大學與山東誠海電子科技公司共建「創客教育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該校教育科學學院舉行,副校長亢世勇與山東誠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強共同為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