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象形中華民國人物輿地全圖》(MAP OF CHINA)由前蘇聯基亞闊(柯)夫於1931年繪製。地圖以漫畫形式描繪了民國時中國各地山川地貌、民族風情、名勝古蹟、珍稀動物等,中英文標註。有著無與倫比的價值看,現收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中。
《象形中華民國人物輿地全圖》全貌,詳細的記載了民國時期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
黑龍江與蘇聯接壤處,沙皇俄國通過1858年《璦琿條約》和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逼迫清政府割讓黑龍江以東的土地及庫頁島。從圖中居民的畫像可以看到,即使變成兩國,但在民國時間兩地居民無論是長相還是服飾依然是非常接近。
民國時期黑龍江市的松花江大橋,當時有許多俄國人都在中國東北尤其是黑龍江市,因此許多渡船上都寫著俄文。
民國時期的庫頁島,當時的庫頁島還是流放罪犯的荒蠻之地,此地的居民在當時也還是以本地的土著為主,其次有少量的俄國軍隊以及清朝遺留下的中國人。
民國初年的庫頁島居民,雖然在幾十年前已經被割讓,但島上依然有留下的中國居民,甚至還有一小部分人留著清朝的辮子。
從庫頁島的地圖上可以看到中部地區為一座礦山。除此之外,庫頁島上還有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金和有色金屬等資源,此圖則是民國時期庫頁島上的一個礦場。
民國時期的中朝邊界,當時的國界線與如今基本一致。朝鮮在當時的名字還是叫做高麗。首爾也當時也叫做漢城(2005年改名)與朝鮮一江之隔的丹東市當時叫做安東市。
上世紀20年代民國時期丹東(安東)市鴨綠江上忙碌的安東港口。
民國時期外蒙古與俄國交接處。庫倫這個有些陌生的名字,在獨立前一直是外蒙地區的首府,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改名為我們所熟知的烏蘭巴託。
民國初年的外蒙古甘丹寺。甘丹寺一直是外蒙古地區最大的寺廟,位於烏蘭巴託(庫倫市)西北部。圖中可見即使是外蒙古地區的首府,住宅依然以低矮的平房和蒙古包為主。
獨立之前外蒙地區的人民大多信仰藏傳佛教。圖為民國初年在藏傳佛教寺廟前的年輕人。
喬巴山(左圖)為外蒙古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喬巴山成為重要幕後推手,獨立後成為政治核心人物。
民國初年時的貝加爾湖,2000年前的蘇武曾被流放到北海地區,指的就是如今的貝加爾湖。1689年清朝與俄國籤訂《尼布楚條約》,兩國正式在條文中明確了貝加爾湖歸屬俄國的事實。
1964年,一位美國攝影師哈裡森. 福爾曼來到了蘇聯,在貝加爾湖湖畔拍下了這些珍貴照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正是中蘇關係最為緊張的時期,貝加爾湖附近地區應該是沒有中國人身影的。
民國時期的中國臺灣,1894年《馬關條約》籤訂後,臺灣長期被日本侵略者佔據。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在民國時期的臺灣最大的城市還是臺南市。原始叢林當時在島內密布。此外民國時南海的英文名字已經叫做China Sea。
攝於1927年5月,位於臺北市的劍潭寺,始建於康熙年間,因寺址位於劍潭北岸,而得名劍潭寺
攝於1927年5月,中國臺灣地區的自然風光。岸邊青山綠樹,河面上小舟揚帆,左岸的幾處煙囪高聳。一幅自然與工業時代相結合的畫面。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可關注「小郭曰」百家號。更多有趣的《老地圖中的歷史故事》等著你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