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協調猴子的腦活動

2021-02-23 心理學空間網

社交協調猴子的腦活動

Scientific Reports

根據《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研究,社交或可導致猴子的大腦活動同步,這是首次同時測量兩隻猴子腦活動的研究。

  

Miguel Nicolelis及同事同步記錄兩隻猴子的腦活動,發現在執行社交任務時,它們的腦活動是同步的。

在這個社交任務中,一隻猴子充當「路人」,坐在一個電腦控制的輪椅上,前往食品自動售貨機處,另一隻猴子充當「觀察者」在一邊觀看。「路人」到了自動售貨機邊後獲得一個葡萄獎勵,觀察者獲得果汁獎勵。之後,兩隻猴子互換角色,它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腦活動被再次同時記錄下來。 

記錄結果顯示,「觀察者」猴子的皮質區的神經元響應方式與另一隻猴子一樣。作者發現這一現象似乎取決於兩隻猴子之間的距離、食物距輪椅的距離以及輪椅的速度。作者認為猴子腦活動的同步可能是靈長類動物社交聯繫和社交學習背後的神經機制的一個關鍵部分。

不過,作者也提醒表示他們只評估了實驗中的受控因素(如猴子之間的距離)如何影響腦同步。因此,也許有其它不受控因素,如頭部動作、眼神接觸和面部表情,也對腦同步起了作用。

https://www.natureasia.com/zh-cn/research/highlight/12434/

相關焦點

  • 綜合視覺感知的節奏性腦活動,視錯覺和大腦活動有什麼關聯?
    綜合視覺感知的節奏性腦活動在著名的東京大學,有相關研究人員進行了視覺感知測試實驗,準備了四張有意思的圖像,而這些圖像中的任何兩個,都會在屏幕上短暫閃爍,觀眾必須識別光強度(白色或黑色)和圖像的方向(左或右對角線)。但是,就在志願者按下按鈕開始測試之後,圖像便出現一些讓測試者不曾預測到的感受。
  • Nature:利用無線神經接口讓癱瘓的猴子恢復腿部運動
    起源自大腦運動皮質的電信號向下傳遞到下部脊髓的腰部,在那裡,它們激活協調負責伸展和彎曲腿部的肌肉移動的運動神經元。上部脊髓遭受的損傷能夠切斷大腦和下部脊髓之間的通信。運動皮質神經元和脊髓神經元可能是功能完全性的,但是它們不能夠協調它們的活動。這項研究的目標就是重新建立一些這樣的通信。這種腦-脊髓接口使用一種藥丸大小的植入到大腦中的電極陣列來記錄來自運動皮質的信號。
  • 兒童場所 | 玩耍進化論——魚、爬蟲、猴子還是人類?
    這個階段孩子主要發展邊緣腦(也可以叫做哺乳動物腦或情感腦)。邊緣腦的發育是兒童建立內心安全感的基礎,進而與他人建立並發展起穩定的社會關係。 低齡兒童在運動中就會產生兩個階段:腹部離地爬行的第一階段,和像猴子一樣在三維空間活動的第二階段。
  • 「我的腦」控制「你的腦」
    科學家的理論是,如果人腦的活動也是一種電波,那麼就應該可以傳輸、截斷和侵入。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的腦科學競賽中,美國科學家正在朝這個研究方向努力。他們的成果震驚了世界。兩個實驗室也建立起Skype連接,以便可進行簡單的協調工作,不過拉奧和斯託克都看不到Skype的通訊畫面。實驗中,拉奧是腦電波的輸出方,負責思考:他面對計算機屏幕玩一個簡單的打飛機遊戲,當飛機從屏幕上方飛過時,拉奧就想像移動他的右手,按下鍵盤上的空格鍵,以將飛機打下來,但實際上他並不能做任何動作。斯託克是腦電波的接收方,負責行動:他待在另一間實驗室,電腦屏幕上沒有遊戲。
  • 比利時一大學被曝殘酷折磨猴子做實驗:頭骨被鑽孔,腦內植入電極
    比利時一大學被曝殘酷折磨猴子做實驗:頭骨被鑽孔,腦內植入電極據《每日郵報》9月21
  • 猴子的特點 猴子的特點有哪些
    猴子是一種靈長類動物,和人類有很高的相似度。我們經常能在各大動物園裡看到猴子,圓圓的眼睛很受人喜愛,關於猴子的寓言故事也有很多,那你知道猴子的特點有哪些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猴子的主要特點:1、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
  • 腦科學日報|大腦老化的指標;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4,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來源:大話精神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個體具有明顯不同於他人的個性特徵。根據烏普薩拉大學在PLOS ONE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情緒不穩定和性格內向是其顯著特徵。與此同時,研究表明,在社交焦慮的個體中,人格特徵存在很大的差異。通過對五大人格維度的聚類分析,可以區分出三種人格類型。研究者稱,這三組人(第一組是典型的社交焦慮,第二組是「內向盡責型社會焦慮」的人,第三組是患有不穩定-開放型社會焦慮障礙)社交焦慮的原因可能不同,例如,在大腦神經遞質水平和遺傳因素的異常方面。對於不同類型的社交焦慮障礙,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
  • 《社交天性:人類社交的三大驅動力》—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針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為、如何與他人合作,到如何幫助孩子高效學習、如何激勵員工努力工作,《社交天性》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解釋和建議,為我們講述人類社交的三大驅動力。
  • 異體操控實現 猴子用腦電波控制另一猴子(組圖)
    未來,癱瘓者有望重新控制自己的身體  在實驗中,一隻猴子成功用其他猴子的手,上下移動光標  「阿凡達」異體操控成真  科幻電影《阿凡達》中,人通過腦電波控制可以掌控克隆外星人「阿凡達」的軀體。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實驗中使用了兩隻猴子,一隻作為發出指令的「主體」,另一隻則是接收指令、完成動作的「阿凡達」。  研究人員先在「主體」猴子的大腦中植入一個晶片,對多達100個神經元的電活動進行監控,記錄它支配每個身體動作時的大腦神經元電活動。
  • 廣東省暨南大學購置猴子腦功能專用線圈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廣東省暨南大學購置猴子腦功能專用線圈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暨南大學購置猴子腦功能專用線圈採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州市天河北路689號光大銀行大廈15樓1505(聯繫方式:鄧小姐,020-22221860)獲取招標文件,並於2021年1月8日14點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
  • 腦科學日報:藥物成癮記憶的機制;控制社交偏好的「大腦地圖」
    > 來源:小柯生命 組蛋白修飾,特別是組蛋白甲基化修飾在各個生命活動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小鼠大腦的橫截面圖,不同顏色表示影響動物作出正常社交和社交迴避選擇的腦區。
  • 馬斯克腦控公司實現猴子大腦操控電腦
    腦控開車這架腦控駕駛汽車是南開大學腦控汽車的研發團隊在一輛長城汽車改裝而來,所謂的改造,主要是增加了腦波檢測器、長城汽車意念駕駛汽車,看起來很不可思議,其實它是通過人類生理活動產生的生物電壓,來達到識別大腦活動的方法
  • Nature子刊: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腦科學頂刊導讀78期
    頂刊導讀目錄 1,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2,交互中心認知:他人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過程3,前額葉皮質投射神經元靶向背側紋狀體控制行為抑制4,所有人都是直覺科學家:重新思考決策的統計解釋5,從失敗的行為改變中學習1,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期刊:nature reviews
  • 【果殼網專訪】仇子龍:自閉症猴子模型有什麼用?
    自2009年回國擔任課題組長起,他在科研工作的同時,在科學松鼠會的群博寫過關於自閉症研究歷史的長文《自閉症的生物化學》,通過「果殼時間」「菠蘿科學獎」「科幻星雲獎」等各種活動多次向公眾介紹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的遺傳因素以及他和同事所嘗試建立的多種自閉症動物模型。
  • 美國大腦傳感技術讓猴子每分鐘打12個單詞
    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新的大腦感知技術,可以通過讀取腦信號驅使光標在虛擬鍵盤上移動,從而實現文字輸入。動物實驗顯示,新技術可將猴子的打字速度提高至每分鐘12個單詞。美國大腦傳感技術讓猴子每分鐘打12個單詞(圖片來自cnbeta)    在最新實驗中,研究人員把一個多電極陣列傳感器植入猴子大腦,它可以直接讀取負責控制移動滑鼠所需手及手臂活動的大腦區域的信號。而研究人員開發的算法可以解讀上述腦信號,並實現在虛擬鍵盤上移動光標、選擇字母鍵。研究人員訓練猴子用這種技術把所看到的文字通過意念「隔空」複寫出來。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瑞士巴塞爾大學Peter Scheiffele小組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催產素反應和社交行為的恢復。 研究人員發現,突觸粘附分子Nlgn3中的自閉症相關突變會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催產素信號轉導受損,並改變小鼠對社交新鮮感測試的行為反應。用一種新的、高度特異性的腦滲透性MAP激酶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劑治療Nlgn3基因敲除小鼠,可重置mRNA的翻譯並恢復催產素信號轉導和社交新鮮感反應。因此,這項工作確定了遺傳自閉症危險因素Nlgn3、翻譯調節和催產素信號之間的關聯。
  • 原創 | 管理學中的「猴子理論」
    責任是一隻猴子很多管理者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心情愉快地坐在辦公桌前開始計劃好的工作,你的員工跑到自己面前說:「我的工作遇到了一些問題,請問該怎麼解決?」,當你聽完下屬員工的工作匯報後,你覺得你要出手相助了,而你原本計劃好要做的工作則丟在了腦後。
  •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一周年!科研成果彙編
    該研究揭示了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行為中的活動規律,並發現了其調控社交行為的神經網絡活動機制。這些研究結果不僅加深了我們對社交行為發生機制的認識,並且為自閉症等神經精神疾病患者社交障礙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光遺傳學標籤(opto-tagging)技術,在體精確鑑定並記錄小鼠前額葉皮層中兩大類抑制性神經元,即PV陽性神經元和SST陽性神經元。
  • Nature子刊: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 腦科學頂刊導讀78期
    2020-12-07 09:20:12 來源: 腦科學君 舉報
  • 腦科學「從軍」會帶來什麼?
    這一時代一大典型特徵就是「個體智能化」,人所接受的信息輸入及與周圍環境的交互協調愈加豐富。近年來,雲計算、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數位化智慧城市等新智能浪潮和顛覆性技術的湧現,使人類社會對大腦思維及行為指令的理解與運用達到全新高度,人腦智能與思維意識的主宰性和引領性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