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的聯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生物膠水材料,可在數秒內完全止住大動脈損傷和心臟穿透傷的大出血。相關成果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權威刊物《自然·通訊》雜誌。
中科院院士劉昌盛認為,這一成果解決了醫用組織膠水在動態、溼性、大出血組織截面處的止血和封閉問題,並且操作便捷,具有較好應用前景。
該生物膠水的組分化學結構和示意圖(圖片來自:《自然·通訊》雜誌)
研究團隊在實驗中在豬心臟上製造了6毫米直徑鐵管穿透創口損傷,之後在豬心臟創口上擠上生物膠水,再用一束紫外光進行照射,短短幾秒鐘之內,噴湧的鮮血就被止住。
「豬的心臟大小與結構和人的心臟最為接近,跳動心臟大出血是目前最難止的血。」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歐陽宏偉教授介紹說,生物膠水讓創口無須縫合就能閉合,小豬在術後為期兩周的恢復期檢測中均未發現任何異常。
a.豬心臟試驗示意圖;b.心臟穿刺損傷後快速止血和密封的總體觀察:豬心臟的心室被6mm(內徑)針刺穿,導致立即高壓血液排出,隨後在針頭移除後繼續排血。然後,注入生物膠水以覆蓋血孔並快速用紫外線照射。在紫外線誘導的快速聚合後,出血在10秒內完全停止;c.豬心臟穿刺傷口與水凝膠之間界面的掃描電子顯微照片(成功止血治療後即刻屍檢)。比例尺:50μm(左板); 10μm(右板,放大);d.術後恢復2周後死亡的心臟屍檢圖像:水凝膠仍然粘附在傷口上,凝膠和組織之間沒有任何間隙,表明在癒合界面處持續強烈粘合;e.術後恢復2周後,豬心臟組織與生物膠水之間界面的組織染色圖像,比例尺:200μm(n = 4)。(圖片來自:《自然·通訊》雜誌)
據了解,該新型生物膠水是一種仿生材料,以人體組織材料為模板,主要成分對光敏感。只要利用紫外線進行照射,這種材料就能迅速長出兩層網絡結構,從流動的液態變為固態,有力黏附於溼潤器官的表面。
此外,該新型生物膠水還具備一定的材料強度,能夠抵抗血液壓力和心臟跳動的收縮壓,展現了良好的修補性能。
內容整理自:科普中國網、新華網、《自然·通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