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我國研發出「神奇膠水」,可數秒內完全止住大動脈損傷和心臟穿透傷的大出血

2021-02-12 南京科普

浙江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的聯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生物膠水材料,可在數秒內完全止住大動脈損傷和心臟穿透傷的大出血。相關成果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權威刊物《自然·通訊》雜誌。

中科院院士劉昌盛認為,這一成果解決了醫用組織膠水在動態、溼性、大出血組織截面處的止血和封閉問題,並且操作便捷,具有較好應用前景。

 

該生物膠水的組分化學結構和示意圖(圖片來自:《自然·通訊》雜誌)

 

研究團隊在實驗中在豬心臟上製造了6毫米直徑鐵管穿透創口損傷,之後在豬心臟創口上擠上生物膠水,再用一束紫外光進行照射,短短幾秒鐘之內,噴湧的鮮血就被止住。

「豬的心臟大小與結構和人的心臟最為接近,跳動心臟大出血是目前最難止的血。」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歐陽宏偉教授介紹說,生物膠水讓創口無須縫合就能閉合,小豬在術後為期兩周的恢復期檢測中均未發現任何異常。

 

a.豬心臟試驗示意圖;b.心臟穿刺損傷後快速止血和密封的總體觀察:豬心臟的心室被6mm(內徑)針刺穿,導致立即高壓血液排出,隨後在針頭移除後繼續排血。然後,注入生物膠水以覆蓋血孔並快速用紫外線照射。在紫外線誘導的快速聚合後,出血在10秒內完全停止;c.豬心臟穿刺傷口與水凝膠之間界面的掃描電子顯微照片(成功止血治療後即刻屍檢)。比例尺:50μm(左板); 10μm(右板,放大);d.術後恢復2周後死亡的心臟屍檢圖像:水凝膠仍然粘附在傷口上,凝膠和組織之間沒有任何間隙,表明在癒合界面處持續強烈粘合;e.術後恢復2周後,豬心臟組織與生物膠水之間界面的組織染色圖像,比例尺:200μm(n = 4)。(圖片來自:《自然·通訊》雜誌)

 

據了解,該新型生物膠水是一種仿生材料,以人體組織材料為模板,主要成分對光敏感。只要利用紫外線進行照射,這種材料就能迅速長出兩層網絡結構,從流動的液態變為固態,有力黏附於溼潤器官的表面。

此外,該新型生物膠水還具備一定的材料強度,能夠抵抗血液壓力和心臟跳動的收縮壓,展現了良好的修補性能。

 

內容整理自:科普中國網、新華網、《自然·通訊》雜誌

相關焦點

  • 起底快速止血神奇膠水背後的「黑科技」—新聞—科學網
    黑科技」
  • 仿生水凝膠材料可在數十秒內使傷口快速癒合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研究團隊報告了一種能在數十秒內完全止住大動脈損傷和心臟穿透傷大出血的仿生水凝膠材料,這種材料的效果已經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未來有望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相關研究成果1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讓蛋白質成分聯網 神奇"膠水"實現快速止血
    這一神奇「膠水」的止血效果,目前已在豬等大型動物上獲得了證實,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中科院院士劉昌盛認為,該研究完美地解決了醫用組織膠水在動態、溼性、大出血組織截面處的止血和封閉問題。  雙層網絡粘附溼滑表面  「人體是一本豐富而精妙的材料學『天書』,蘊含著許多生物材料的設計思路。」
  • 數十秒內癒合致命傷口,這是什麼神仙醫療技術?
    scientists) 出品| 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過客微信| 公號ID:WYKXR163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神奇的生物膠
  • 神奇!杭州醫藥港有家企業造出能「救命」的衣服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Hursey博士刮鬍子時不小心刮傷了臉,血流不止。那時,他手邊恰好有一些看起來像沙子的沸石,他抓起一把就往臉上抹,血很快就止住了。  Hursey博士受到啟發,開發了一種沸石緊急止血劑並申請了專利。2003年起,裝著沸石顆粒的「止血包」已成為美國部隊隨身標配。但,這還遠不是完美的止血劑。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沸石吸水會產生大量的熱,熱量會導致傷口溫度上升,造成灼傷,影響傷口癒合。
  • 告別縫針,60秒內癒合傷口!醫學史上最強黑科技來了
    這種「超級膠水」在一個澳大利亞實驗室裡成為現實,它給急救護理和手術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能在身體的表面發揮作用,它還能治癒身體內部比如心臟、肺部甚至動脈的傷口。雪梨大學Charles Perkins中心的Anthony Weiss教授是發明團隊的一員,他認為「超級膠水」的影響是巨大的。
  • 醫用「膠水」被發明,20秒癒合傷口,中國科學家還原了科幻電影?
    心臟起搏器、血液體外循環都已經算是「古老」科技了,就連3D列印器官都快已經研發出來了。現在中國科學家又研究出一種粘合劑,可以在幾秒鐘內就癒合致命傷口。這種粘合劑可以被用在無法立即就醫的情況下,挽救患者的生命。這可都是科幻電影中的橋段啊,沒想到現在成為了現實。
  • 一文掌握了院前創傷急救評估|創傷|急救|掌握|評估|兒童|損傷|顱腦...
    5、合併傷:兩處以上的損傷,除主要較重的損傷外尚有其他部位較輕的損傷。如嚴重顱腦損傷合併肋骨骨折,肋骨骨折為合併傷。創傷嚴重程度分級按創傷的嚴重程度及依輕重緩急的處理順序分為三類:危重傷、重傷、輕傷。1、危重傷:創傷嚴重,傷員有生命危險,需行緊急救命手術或治療。生命體徵表現:呼吸<10次/分或>35次/分,毛細血管充盈時間>2秒,脈搏≥120次/分或<50次/分,意識障礙嚴重。如窒息、內臟大出血、顱腦傷合併顱內血腫或腦疝形成、張力性氣胸等。
  • 《獵人:荒野的呼喚》空腔效應詳解 穿透傷貫穿傷介紹
    空腔效應產生的空腔又分為「瞬間空腔」和「永久空腔」,其中「永久空腔」是指機體無法自行恢復的損傷,也是最致命的損傷。穿透傷:彈頭射進有生目標體內,但並未貫穿的損傷。這種損傷一般來源於擴張力強的子彈,遊戲中對應的就是聚合物子彈和空尖彈。貫穿傷:彈頭射進有生目標體內,並且已貫穿的損傷。
  • 「神奇膠水」白鼠身上見神奇
    本報訊(高瑩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海華)物品開裂了,可以用膠水粘連修復。如果修補技術足夠好,甚至看不出開裂位置。那麼,如果身體或內臟產生創傷,是否也能有一種膠水,塗上後能讓傷口快速癒合,且不留疤痕?
  • 3釐米長釘穿透頸動脈十多年,男子竟毫無察覺…
    頸動脈被釘子穿透聽起來是不是覺得特可怕臨海的林先生卻和大家想像得完全不一樣痛?飆血?頸部沒做過手術,也沒受過傷,是什麼異物?哪來的?頭暈是不是這個異物造成的? 找到反覆頭暈的原因 拿著林先生的檢查結果,台州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趙文軍也有這麼多疑問。 「CT片顯示,有一個條形的異物橫穿頸動脈,雖然沒有出血跡象,但這條血管是心臟向左側大腦輸送血液的主幹道,出現這種情況風險很大。」
  • 23歲小夥被玩具駑一箭穿胸,心臟停跳下,西安醫生為他切開肺動脈
    當天下午,傷者被救護車送至心血管病院門口,宋寶國副主任醫師快速查看傷者和檢查結果,傷者為23歲年輕男性,異物穿透胸壁。好在異物保持原位,堵住了出血,阻止了大量失血的發生。心外科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向醫院備案後,通過綠色通道為傷者緊急辦理了住院手續,急查血常規和新冠肺炎核酸檢查,同時開始備血,準備急診手術。
  • 大出血搶救哪家強,綠衣藍帽夜班狂!
    在創傷患者中,強調損傷控制手術(DCS)和損傷控制復甦(DCR)的相關概念。 簡言之,嚴重出血患者應在合理容量復甦同時,迅速定位並控制出血。 ABC評分(四項指標,每項1分): 1、穿透傷; 2、收縮壓 3、心率>120bpm; 4、FAST(腹部創傷定點超聲檢查)陽性。
  • 又現黑科技 受鼻涕蟲啟發的心臟「創可貼」
    而最近,一項前沿研究結果可能會改變這一現狀。上個月的Science(科學)雜誌刊登一項最新研究,哈佛大學科學家受到「鼻涕蟲」啟發,研製了一種新型止血材料。這種新材料可以迅速粘連止血。同時又保持極高的組織器官強度。
  • 腦死亡患者捐出心臟、肝臟和肺 3臺器官移植手術同時進行
    相比較於此前的心臟移植手術用時,多用了2個小時。↑手術中。圖據四川省人民醫院黃克力介紹說,這是因為患者此前做過心臟瓣膜置換術,心臟與胸骨、肺部以及周圍組織嚴重粘連,要將巨大擴張心臟取出,又不能傷及其他周圍重要器官和血管。同時,供者的心臟正常,體積只有患者原有心臟的五分之一。供心與受心大小嚴重不匹配,要將兩個差異巨大的心臟吻合起來,難度很大。
  • 新冠病毒可能引發心臟損傷
    新冠病毒可能引發心臟損傷科技日報訊 (記者邰舉)韓國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廣泛存在心臟損傷,患者死亡率同心臟損傷高度相關。韓國啟明大學心臟病學院研究團隊日前發表了這一研究結果。研究分析了今年早些時間38例因新冠肺炎感染住院的患者臨床數據,發現每10名住院新冠肺炎患者中,大約有6人發生了心臟損傷。在本研究中,心肌受損、心力衰竭以及心率異常等臨床症狀被定義為「心臟損傷」。研究發現,38個樣本中有22個發生了一項以上的心臟損傷,佔比達到57.9%,其中老年人、男性和有高血壓病史者更容易發生心臟損傷。發生心臟損傷的患者死亡率遠高於未遭受心臟損傷者。
  • 65歲阿姨15分鐘內心臟反覆停跳7次 銅川醫生和死神賽跑贏了幾秒
    心臟驟停後,大腦血流停止,人意識會在6秒內喪失。而大腦缺氧2分鐘,會造成局部損傷;大腦缺氧超過4分鐘,腦細胞開始永久性地喪失……  暈厥嘔吐被送進醫院各項檢查均正常  險!  誰都沒想到,在急診留觀的楊阿姨突然心臟停跳,幾秒鐘後又恢復正常。急診呼叫,心臟內科值班醫生馬文棟趕緊前往急診科。  「危重病人,反覆驟停,無心臟病史。」5點10分,心臟內科醫生王寧勃微信上接到同事馬文棟發來的15秒小視頻,心電監護儀上心跳變成了直線——患者心臟停跳,幾秒鐘後直線又變成了波浪線,患者心跳恢復。
  • AJP:心臟損傷後的快速重塑
    一心臟損傷會導致心臟結構的顯著改變,包括心臟擴大,纖維增生組織的過度形成和冠狀動脈血管的異常。雖然已經針對相關因素開展了針對性的治療幹預,但最終結果一直具有爭議。絕大多數的研究都已經調查研究清楚了損傷後六天的這些變化情況,然而,早期階段的重塑在損傷後的第七天已經開始了。新的研究表明了在心臟損傷後迅速發生的形態學改變,以及隨著治療策略的改進所帶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