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陳陽康被撤稿10篇文章,系其過度自我引用

2020-08-02 TOP大學來了


浙江大學陳陽康被撤稿10篇文章,系其過度自我引用


從2017年到2019年,陳陽康在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上發表了眾多論文,陳陽康先前是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博士後,之後回國在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任教。

2020年4月,該雜誌對這些研究成果表示關注。2020年6月19日,該雜誌發表了這10篇論文的撤稿通知,雜誌主編表示其文章存在過多的自我不相關引用。陳陽康表示,對於這些過度的自我引用,深表歉意。

不過,陳陽康重新提交了相應的論文,已替代原先的文章。總之,陳陽康在十篇原始論文中自我引用為370次,而在新版本中,其自我引用為105次。


浙江大學陳陽康被撤稿10篇文章,系其過度自我引用


從2017年到2019年,陳陽康在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上發表了眾多論文,陳陽康先前是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博士後,之後回國在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任教。2020年4月,該雜誌對這些研究成果表示關注。
2020年6月19日,該雜誌發表了這10篇論文的撤稿通知,其聲明如下:最近,主編對於以下文章提出了引用問題:

陳陽康隨後承認這種做法,並為他在這種情況下的不當行為道歉。此後,他對文章進行了修訂,以排除這些多餘的引文,這些引文不影響所給出的結論。新版本已由期刊編輯委員會的成員進行了審核,並應作者的要求撤回原始版本後重新發布。


根據該期刊,這是十篇論文及其替換文章:

  1. 『Fast dictionary learning for noise attenu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9) 209, 21 (doi.org/10.1093/gji/ggw492) will be replaced by 『Fast dictionary learning for noise attenu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84)
  2. 『Low-frequency noise attenuation in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data using mathematical morphological filtering』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7) 211, 1296 (doi.org/10.1093/gji/ggx371) will be replaced by 『Low-frequency noise attenuation in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data using mathematical morphological filtering』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85)
  3. 『Automatic microseismic event picking via un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8) 212, 88 (doi.org/10.1093/gji/ggx420) will be replaced by 『Automatic microseismic event picking via un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86)
  4. 『Seismic noise attenuation using an online subspace tracking algorithm』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8) 212, 1072 (doi.org/10.1093/gji/ggx422) will be replaced by 『Seismic noise attenuation using an online subspace tracking algorithm』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87)
  5. 『Plane-wave orthogonal polynomial transform for amplitude-preserving noise attenuation』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8) 214, 2207 (doi.org/10.1093/gji/ggy267) will be replaced by 『Plane-wave orthogonal polynomial transform for amplitude-preserving noise attenuation』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88)
  6. 『Deblending of simultaneous-source data using a structure-oriented space-varying median filter』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9) 216, 1214 (doi.org/10.1093/gji/ggy487) will be replaced by 『Deblending of simultaneous-source data using a structure-oriented space-varying median filter』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89)
  7. 『Fiv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optimally damped rank-reduction method』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9) 218, 224 (doi.org/10.1093/gji/ggz130) will be replaced by 『Fiv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optimally damped rank-reduction method』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90)
  8. 『Learning the blending spikes using sparse dictionaries』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9) 218, 1379 (doi.org/10.1093/gji/ggz200)will be replaced by 『Learning the blending spikes using sparse dictionaries』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91)
  9. 『Least-squares decomposition with time-space constraint for denoising microseismic data』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9) 218, 1702 (doi.org/10.1093/gji/ggz145)will be replaced by 『Least-squares decomposition with time-space constraint for denoising microseismic data』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92)
  10. 『Automatic high-resolution microseismic event detection via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19) 218, 2106 (doi.org/10.1093/gji/ggz273) will be replaced by 『Automatic high-resolution microseismic event detection via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by Yangkang Che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doi.org/10.1093/gji/ggaa193)

總之,陳陽康在十篇原始論文中引用了自己發表成果的370次,而在新版本中,其自引用為105次。

審核、編輯: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Retraction」,轉載時有刪節,文章只為學術新聞信息的傳播,不代表我公眾號所持的觀點。具體信息請參考原文章。

相關焦點

  • 論文被撤稿後仍被引用,文獻參考如何避免「撞屍」?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山東齊魯衛生健康傑出青年5成文章被質疑,3篇已撤稿,3篇已勘誤
    郭紀偉,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研究實驗室主管技師,2015年博士畢業於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要從事人類腫瘤相關疾病的研究並有重大發現,特別是在表觀遺傳靶向治療肺癌方面,在國際上首次發現RNA甲基化修飾通過YAP分子影響肺癌生長和轉移的分子機制。以通訊和第一作者發表13篇SCI論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10.6,總影響因子達70。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 評審造假系主因
    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
  • 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多張圖,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的通報,研究者David Panka,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期間,在三篇論文和一次會議演講中共偽造了十幾張圖片。David Panka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講師,也曾是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副教授。
  • 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十幾張圖片,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的通報,研究者David Panka,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期間,在三篇論文和一次會議演講中共偽造了十幾張圖片。David Panka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講師,也曾是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副教授。
  • 江蘇大學一教授抄襲本科畢業論文,涉事作者強烈反對但仍被撤稿
    蘇維宜教授於1961年開始在南京大學任教,並曾任南京大學數學系主任,於2015年退休。,該學院位於浙江寧波,由浙江省萬裡教育集團為主舉辦。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編輯部認為被撤稿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的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
  • 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十幾張圖片,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David Panka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講師,也曾是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副教授。  根據ORI的通報,David Panka有選擇性地剪切、翻轉、重新排布和重複使用源圖像或無關圖像,或者故意偽造Western blot圖像,以在不同論文中顯示不同的結果。涉及到以下三篇論文和一個會議報告:  1.
  • 學術奇葩文被 PLOS One 以 10 大理由撤稿
    編者按:論文遭撤稿的原因眾多,但一次牽出 10 大撤稿理由的,要數清華大學醫學院的這篇文章了。PLOS One 雜誌最近撤銷了來自清華大學醫學院的一篇論文,並列舉了文章的 10 個撤稿理由。
  • 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幹細胞研究小組被撤稿19篇
    近日,日本Aichi Gakuin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又因為學術不端而被撤稿,因為他們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至此他們的撤稿數量已達到19篇,被標記為需要特別關注的文章1篇。除了Nobuaki Ozeki和Taiki Hiyama這兩位作者之外,所有作者都同意撤回這篇文章。2018年3月,Ozeki已離開Aichi Gakuin大學,沒有對撤稿予以回應;而T. Hiyama離開大學後,就一直無法聯繫上。一年前,該研究小組有兩篇文章被PLOS ONE撤稿,當時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那時已經是大學發現Ozeki存在學術不端的一年半之後了。
  • Nature發文:一天被撤稿6篇,他堪稱世界一流的學術造假「鬼才」
    18篇,最高一天被撤稿6篇的傳奇案例。他是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可以說他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研究人員,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記錄。他是一位有超過25年歷史的世界知名飲食行為專家,白宮任命他領導美國飲食指南(2007-2009),在世界各地的會議上做主題演講,暢銷書《盲目飲食》和《苗條設計》的作者。作為一名學者,他發表了數百篇論文,被引用超過20000次,他的h指數為72,令人印象深刻。
  • 神操作丨這篇Science撤稿後被狂引1000多次,撤稿原因至今是個謎
    論文指出,研究團隊鑑定了一種由人和小鼠的內臟脂肪分泌的蛋白質,並將其命名為「 visfatin」。他們研究了visfatin的代謝作用及其可能發揮這些作用的生化機制。研究表明,visfatin在體外可誘導脂肪細胞分化,而visfatin的血漿水平與人的內臟脂肪量相關。visfatin結合併激活了胰島素受體,研究團隊推測,visfatin作為胰島素模擬物的活性可能是其代謝作用的關鍵。
  • 撤稿107篇!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據悉,這批造假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都來自中國(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知名院校)。自2015年斯普林格撤稿64篇論文以來,累計撤稿造假論文數目已有450篇之多,但這並不意味著結束,發言人表示,他們還會繼續追查和這些評審專家相關的其他文章。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在其最新發布的 24 卷上批量撤稿 199 篇(含重複3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這是繼2017年《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撤稿107篇論文後,中國學術界所面臨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撤稿事件。根據《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官網消息,這次被撤稿件所涉單位包括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陝西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海軍總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等。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撤回於7月10日發表的一篇題為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的論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宋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
  • 因一篇參考文獻被撤稿,這篇Meta分析也打算撤回稿件
    根據撤稿觀察網《Retraction Watch》的報導[1]:一項關於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的Meta分析的作者要求撤回其文章,因為該Meta分析納入的一項研究被撤稿了,就發生在他們投稿到論文發表的這段時間內。
  • 浙大北航等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
    其中超過一半的論文作者同意撤稿。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初步統計,這場集體撤銷論文風波牽涉到國內數十家高校、單位和公司,包括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其中不乏有多篇論文還獲得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